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横扫欧亚——成吉思汗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远征(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Dec 15 08:56:16 2002) , 转信

http://mil.21dnn.com/5051/2002-12-15/186@580449.htm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2-5/js1205cjsh.JPG">
马背上成长起来的一代天骄——伟大军事战略家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书写战争“大手笔”

    1227年8月25日,尊号“成吉思汗”的蒙古开国之主铁木真在出征西夏国途中,在六盘
山军营病逝,享年65岁。

    成吉思汗,这位蒙古民族最引以为骄傲的民族英雄,在中国史籍上被尊称为元太祖。
他的故事,800年来在许多 国家有无数书籍和文艺作品传扬,至今蒙古国和日本的联合考
古队还在寻找这位前无古人的大汗神秘的地下寝陵(如今建在内蒙草原的陵园只是衣冠冢)
。后世人不论对成吉思汗如何评价,也都承认他是世界古代战争舞台上一颗最耀眼的明星


    生长于血腥仇杀的草原,几十年征伐建立了古代世界无人可比的威武功名。成吉思汗
1162年生于一个蒙古部落 首领之家,从小看惯了周围各族、各部血缘复仇的相杀。他刚9
岁,父亲就被仇家塔塔尔部毒死(成吉思汗起兵后为报复,将该部比车辙高的男子全部杀掉
),随母流浪时艰辛异常,为争夺食物还将同父异母弟射死。在这种生长环境下,他磨炼出
铁的意志,只相信强者为尊而不知怜悯。

    铁木真不识字,从未读过兵书战册,全凭自幼饱经的杀斗和后来无数战争磨炼,总结
出一套高超的作战艺术。 约22岁时,他受本部推举并聚合“十三翼”(即13个部落)3万余
人同兵力相同的外部落联盟交锋,首战却打了败仗。 这说明军事奇才不是天生的,世上也
没有常胜将军。不过铁木真可贵之处在于擅长总结经验,他不完全是只识弯弓射大雕,而
是满腹谋略。通过利用矛盾,不惜屈尊拜庸碌者为义父,他借兵重振并联合一部打另一部
,用十几年时 间终于统一了纵横数千里的蒙古高原。

    1206年,44岁的铁木真站在斡难河边的大帐前,在万马嘶鸣和群情欢呼下,接受了各
部落贵族的参拜,被尊称 为“成吉思汗”。统一的蒙古军至此成为震撼当时可知世界的“
上帝之鞭”。

    当时他的军事力量只有95个“千户”即10万左右蒙古骑兵,却能在野狐岭一仗便击溃
金国精锐30万并追杀其大部,从此纵横北中国无敌手。接着,他西征中亚,打败古俄罗斯
,回兵准备灭西夏和金朝时病逝。成吉思汗的儿子、孙子接续其征服事业,兵锋西至波兰
、匈牙利和中东,向东占领了整个中国并进入东南亚。所征服地域之广大,创造了世界古
代史上的最高纪录,亚力山大、恺撒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远不能企及。

蛮力与军事科技成果结合纵横欧亚无敌

    成吉思汗的军事艺术,几百年来一直为世界各国军事家所敬佩并悉心研究。不过任何
统帅的作用,只能相当于 战争舞台的导演,取得成就的关键在于很好地调配已有的人、物
资源。而最好的战争资源,按中国近代兵家蒋百里 所说便是“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


    曾有史学家赞叹:“整个世界上,有什么军队能跟蒙古军相匹敌呢?战争时期,他们
像受过训练的野兽,去追逐猎物。但在太平无事的时候,他们又像是绵羊,生产乳汁、羊
毛和其他许多有用之物……”像这样不需要专门后 勤的军队,能轻易远征万里。在成吉思
汗之前,如此好的潜在军事素质无法发挥出来,是由于草原上各部落分裂且 长年内斗不休
。铁木真将他们凝聚成统一的蒙古民族,将内耗转化为对外征服,便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生活条件处 于耕作与当兵相分离的民族,与蒙古军野战交锋时总是一战即溃。

    依靠城墙和水系固守,曾是其他民族抵抗蒙古军的惟一方式。然而成吉思汗采纳了契
丹籍重臣耶律楚材攻下城 池不杀匠人的建议后,收容了大量汉、回等族的制艺能手并给予
生活优待,随军制作营便能造出有效的攻城器械。 这位文盲大汗通过战场实践,又比金、
宋朝那些文化虽高却昧于深宫的帝王更懂得实用技术的重要,建立起世界上 最早的炮兵─
─“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这支新兵种只能抛射(不是用炮管发射)爆炸物,却能轰开
许多城垒,为 铁骑打开突破口。蒙军还以重金收买海盗船商,不仅灭了退到海上的南宋小
朝廷,还渡海直打到爪哇(如今的印尼)。

    金朝亡国的哀宗曾叹道:“蒙古之所以常取胜者,恃北方之马力,就中国之技巧耳。
”成吉思汗成功的要诀, 正是将世上最强悍的骑射蛮力与最高超的军事科技相结合,坚城
和水网也挡不住他的狂飙,只是日本海峡的“神风”(台风)才吹散了成吉思汗孙子忽必烈
的舰队。

    蒙元开国大帝武功虽盛,却无法阻止后世的迅速衰落。蒙古军一旦住进繁华的农耕区
,很快便被歌舞酒肉所征服。百年后的元末蒙军腐败得拉不开弓、跑不动马,面对汉族起
义军一触即溃,元帝只好从大都(今北京)狼狈逃回 草原,从此再不能振作。这一历史规律
说明,文化落后者不可能长久保持武功,纵然军事取胜也会在思想上败于被 征服者。成吉
思汗及其子孙的军威虽然耀眼,在人类古代战争史上只能如同彗星一掠而过。

上亿人死亡造就了庞大帝国

    成吉思汗的名字,几百年来在欧亚许多国家又曾是恐怖的象征,这是因其军队进行过
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杀戮,丧生者不下1亿,而此时世界人口总数不足4亿。冷兵器刀箭的杀
伤量竟大于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当时毫无文明气息的战争有着种族屠灭的野蛮性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古代游牧民族是将对外掠夺视为同狩猎一样的生产方式。
蒙古贵族刚由氏族社会进 入奴隶社会,生活环境决定的意识是想将征服地变为牧场,除留
少数奴隶外要杀光所有原居民。马克思在《政治经 济学批判》中曾分析说:“蒙古人把俄
罗斯弄成一片荒凉,这样做是适合他们的生产、畜牧的,大片无人居住的地 带是畜牧的主
要条件”。

    纵观中国历史,蒙元入主时杀戮的绝对人数也多于此前任何战乱。金朝有5300万人口
的北方,元初战乱平定时 只剩1000多万人。南宋时曾有2000万人的四川,元初户口只剩8
5万人。这些充满血腥的统计会令现代人心惊,不过 在古代那种只尊强力、淘汰劣弱的原
始草原上,却无法用农业社会和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善恶道德标准来要求其行 为。

    成吉思汗起兵之时虽用掠夺牲畜、财物、奴隶来号召,然而他高于其他蒙古贵族之处
,是后来部分接受了农业 文明的统治方式,懂得保留手艺人和向民户征收贡赋比单一的放
牧更好,于是对农耕区由尽屠改为招降,其孙辈灭 宋时使江南经济民生多得到保全。

    在人类历史上,有时巨大的杀戮和灾难也会产生双面作用。蒙古军西征造成过巨大的
经济破坏,却打开了东西 方文明交往的通道,此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项──火药、
印刷术和指南针传到了欧洲,从而为资产阶级文明的 诞生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成吉思
汗个人辉煌的成就,也引古今无数英雄竞折腰,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不愧为“一代天骄”。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