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fox), 信区: Green
标  题: 孙、刘争夺荆州的是非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2 02:10:51 2002) , 转信



发信人: wzpprince (~狂客~路漫漫其修远~), 信区: SANGUO
标  题: 孙、刘争夺荆州的是非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2年09月29日22:59:37 星期天) , 站内信件

孙、刘争夺荆州的是非

  赤壁之战后发生了一件使曹操非常震惊的事:孙权借荆州给刘备。

  孙权对周瑜是十分信任和尊重的,但在软禁刘备和借荆州的问题上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刘备投奔孙权时,曹操的众谋士都说:"孙权必杀刘备。"只有程昱认为:"刘备有英雄之

名,关羽、张飞皆为万人之敌,孙权必定会资助他来对付我们。"(《三国志·程昱传》)

事实果然如此。

  在群雄割据的时代,地盘被看成是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割据者在有人来投时,为

了延揽人才、博取敬贤下士之名,或许可以待之以礼,甚至给以优厚的待遇,但把已经据

为己有的战略要地授之予人,在孙权之前似乎还没有先例。没有博大的胸怀、总揽全局的

眼光、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自信,是作不出这种非常人所能有的决断的。 

  曹操得知这个消息,本来正在写东西,竟吃惊得把笔都掉到地上了。(《三国志·鲁

肃传》)这正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恐怕原先孙权在曹操头脑中的印象,也就只是刘

琮这样的角色,远远比不上他对刘备的重视。现在他不得不把孙权当作一个需要分外认真

对待的敌手了。

  如果我们设想另一幅图画:赤壁战后孙、刘两家即开始火并,孙权囚禁刘备,周瑜同

关羽、张飞大打出手,……那局面该正是曹丞相所乐于见到的吧!

  这一切的实现与否,都掌握在孙权手中。

  《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赵子龙的忠勇,虚构了一个刘备招亲东吴的场

面:周瑜为孙权设了一条条羁系甚至杀掉刘备的毒计,都被诸葛事先 一 一 识破并化解,

最后东吴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而孙权为了杀刘备,甚至不惜下令同时

杀掉他的妹妹。这一切描写都毫无史实根据。

  事实证明,孙权联刘抗曹和借荆州给刘备是对的。这样就为曹操多树了一个劲敌,为

自己减轻了压力,争取了巩固和发展自己势力的时间。从赤壁战后到袭荆州杀关羽前这十

余年时间,孙权主要是在淮南一带同曹操作争夺战。没有刘备在汉中一带和关羽在荆州一

带牵制曹军,他不可能在淮南同曹操周旋这么长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权发现,刘备这个同盟者同时又对自己造成威胁,阻碍甚至破坏

自己的发展。

  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后,曾约刘备共取益州。刘备欲独取,反而假说他和刘璋是宗室,

不忍相夺,并且也不让孙权取蜀,否则他就放发归于山林。(《三国志·鲁肃传》)孙权

派孙瑜率水军住夏口拟独自攻蜀,刘备却派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他

自己住孱陵,把住路口不让孙瑜的人马过。(《三国志·先主传》注引《献帝春秋》)而

他们占据的战略要地,恰恰是孙权借给他们的。孙刘联合从一开始就隐藏着危机。后来刘

备独自取了益州,孙权十分恼火。

  平心而论,赤壁抗曹及借荆州,刘备的确是欠孙权一个人情。既得益州,就该把所借

之地还给孙权。刘备说取了凉州再还,这是迹近无赖的行为,怎么不让孙权气愤?孙刘联

盟的破裂也由此而起。

  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是:孙权借荆州的史实到底是怎样的?众说纷纭。

  有一种说法是:孙权其实并没有借荆州给刘备。如清代学者赵翼就认为,借荆州完全

是吴国君臣捏造出来的假话。(《廿二史札记校证》)今人也有持这种说法的。我认为,

这种说法恐怕可以排除。《三国志》中数传都提到借荆州一事,刘备这一方,刘备、关羽

等人都没有否认借荆州的事实;如果根本就没有借,那他们不都成了冤大头?

  《三国志·先主传》注引《江表传》说,刘备从孙权那里借了荆州数郡。但是哪数郡

?却没有说明。从所查阅的资料看,史实应该是这样的:赤壁战后,刘备占有荆州的武陵

、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孙权占有南郡和江夏郡,曹操占有南阳郡。但刘备占有的这四

郡,是比较未开化之地,不是荆州的战略要地,所以他自带人马屯住在油江口(后改名为

公安),并以刘表旧部所附渐多、地少不足以安民为由向孙权借地。后来孙权就把南郡借

给刘备了。孙权的考虑是,南郡直接面对曹军,可以让刘备为他分担一部分压力,他可以

专心从淮南对抗和攻击曹操。

  还有一个佐证是,据《三国志·程普传》载:周瑜死后,程普代领南郡太守。由于孙

权分南郡给刘备,程普重新担任江夏太守。

  既然不能确信刘备是可靠的盟友,那就得把南郡江陵等战略要地夺回到自己的手中。

孙权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乘关羽攻襄阳、樊城之际,袭取荆州江陵、公安,

杀关羽,史实是很清楚的,毋庸多叙。惟如何看待这一史实,则史家意见多不一。

  赵咨说,夺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孙权有智谋的突出表现。这话是不错的。孙权善用吕

蒙这个东吴不可多得的人才,且事先策划周密,并亲自出马,一举成功。从军事行动的角

度说,他是干得很漂亮的。但意义还不在此。鉴于孙、刘两家关系的演变,孙权只有夺取

荆州才能确保江东的安全,求得发展。

  起初周瑜劝孙权不要借荆州,并羁系刘备,吞并其人马,孙权未允,而听从鲁肃的意

见,借了荆州。应该说,这一决策是正确的,反映了一个大政治家的胸怀和眼光。但事过

多年之后,孙权在同陆逊谈到这事时却说,鲁肃劝他借荆州给刘备,是其短处。(《三国

志·吕蒙传》)看来他很后悔当年的这一着棋。如何看待孙权态度的改变?

  问题的关键在于刘备一方的态度。孙权把南郡江陵一带战略要地给刘备,是把他看成

可以信赖的盟友。但刘备对孙权则多半看作可以利用的对象,而且在关键问题上毫不讲情

面。如孙权提出要合力取益州,刘备拒绝;孙权欲独取,刘备又利用孙权所借的战略要地

予以阻挡;这显然不是同盟者应有的态度。

  即使如此,后来刘备独自取得益州后,孙权索还荆州还是比较有分寸的:他并不要求

把作为战略要地的南郡江陵等地归还,而只是要求以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作为补偿。应

该说这是合情合理的,仍然把对方视为同盟者。若刘备给了长沙等三郡,就地盘的战略意

义言,并无多少损失,而对孙权则有极大的心理安慰作用和一定的版图利益,那么这个联

盟还可以维持下去。

  惜乎刘备算盘打得太精,得了好处不让人,不但不答应孙权的要求,还赖账,说是取

了凉州再还,也就是不还的意思。孙权大怒,令吕蒙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也

调兵遣将,关羽率军至益阳,准备大打。后因曹操入汉中,刘备怕益州有失,遂求和。双

方划界的情况跟孙权要求的差不多,只是少了一个零陵郡。但双方已因此伤了和气。

  孙权不再认为刘备是可靠的同盟者。早知如此,不如不借南郡这个战略要地,刘备就

不可能造成威胁。盟友一旦成为敌人,就比原先的敌人更可怕。孙权的悔不该借荆州,也

许就是基于这种思考。

  关羽的态度也是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此前孙权曾派使者为儿子求婚关羽之女。这是

一种试探。而关羽的反应是"骂辱其使,不许婚"。(《三国志·关羽传》)这使孙权进一

步相信吕蒙的分析:关羽君臣,以诈力自负,言行反覆无常,不能以真心对待;现在关羽

之所以还没有向我们动手,是因为我方力量尚强。(《三国志·吕蒙传》)如果东吴情况

一旦有变,刘备一方顺江而下,关羽扼住东吴上游要地,同时曹操又趁机从淮南一带进攻

,东吴的形势就十分危险了。鉴于这种考虑,先下手为强,孙权作出了武力解决荆州问题

的决断。

  就孙权来说,为了保存和发展自己,这是不得不走的关键一步。这步棋走好了,满盘

皆活。但是,好棋同时也是险棋。武力解决荆州问题,势必同刘备完全翻脸,刘备必不甘

心,孙权就面临着两面受敌、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如何在这种复杂危险的局面中求得生

存,是孙权要调动他的一切智慧、勇气、力量和手段来解决的困难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讨

论,已超出本文的范围,它是另一篇文章的主题了。

  孙、刘争夺荆州,当然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但其中仍有是非曲直。综上所述,应该说

是理在孙权,而曲在刘备,双方破裂的主要责任在刘备一方。夷陵大战后,蜀国元气大损

,而吴国也穷于应付两面受敌的困境,从中占便宜的是魏国。后来刘备病死后,吴蜀重新

结盟,但无论从实力上还是从双方的密切配合上,都不可能恢复到关系破裂以前的最好水

平,与魏国相比,强弱之势已定。这不能不说孙、刘两家的悲剧。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24.7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3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