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uxi (钦差灌水大臣¥¥¥奉旨骂人), 信区: Green
标  题: 刘邦西进灭秦的战争线路及历史功绩辨析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16 22:29:12 2002) , 转信



 秦二世二年后九月,楚怀王心授意刘邦西向入关灭秦。经过十个月的千里转战,刘邦部于
秦二世三年七月抵达旧秦之南大门武关(今陕西省商县东)之下。与此同时,以项羽为首
的反秦联军在赵国(今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一带将秦军的野战主力王离部、章邯部
彻底制服,使秦王朝的覆灭无可挽回。
    由于项羽的盖世奇功,致使在以往的历史叙述中,刘邦始终处于项羽的光环之下。不
容否认,项羽对秦军主力的牵制确实使刘邦部得益,但无视刘邦部对项羽部的支持,也不
能公正地估价刘邦部的胜利及历史功绩。
    考之于《史记》的有关记载,刘邦部的最后胜利是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后取得,似
乎没有太多的幸运可言。再考之于刘邦受命西进后的战争线路,就可以肯定地断言,刘邦
部的使命绝非单纯的西进。理清这一线路,有助于判研灭秦的战争过程及重新确认刘邦的
历史功绩。
    刘邦西进灭秦的事迹主要见于《高祖本纪》、《秦楚之际月表》及刘邦的将相功臣之
世家、列传中。现以《高祖本纪》之记载为主线,考察一下这次两千年前的长征。

一、刘邦受命西进时的军事态势 

    刘邦受命西进时正值反秦起义处于低潮时期,大非陈胜盛期所能比。陈胜发动反秦起
义时,一呼百应,天下云从,陈胜武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成为史无前例的军事集团。
陈胜部向四面八方进军,势如破竹,仅两三个月时间,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境内)以
东除少数据点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不复为秦所控。陈胜部将周文率军克函谷关,直逼秦都
咸阳;宋留率军克复南阳郡(今河南省西南部及湖北省北部襄河一带)兵临武关之下。但
以秦将章邯率秦军反击为转折,战局骤变。周文部败出函谷关,旋即被章邯击溃;陈胜部
、吴广部、宋留部也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秦消灭;周市、魏王咎、齐王田儋均战死。原先
光复地区重又失陷,秦军的打击锋芒直逼新立未久的齐国。眼看反秦大业就要毁于一旦,
这时项梁崛起于江东并接受陈胜印信,于二世二年二月渡江渡淮而西,给气势正盛的秦军
以迎头痛击,抗秦事业复振。项梁部在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县)、亢父(今山东省济宁市
一带)、东阿(今山东省阳谷县)、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雍丘(今河南省杞县)连
胜秦军。不久,因连胜而轻敌的项梁又被得到增援的秦军杀败身死。重创楚军的章邯以为
楚将一蹶不振,便移师河北;攻下赵都邯郸后,秦军将赵国君臣围困在钜鹿(今河北省平
乡县)城中。反秦诸侯都意识到钜鹿战场的重要性,纷纷向赵国派出援军。楚国也派出了
以上将军宋义为首、项羽为副的主力部队北上救赵,并同时安排刘邦率部西进攻秦。此前
,刘邦正与项羽合兵攻击陈留(杞县西北),因项梁败死,刘项回撤到彭城(今江苏省徐
州市)一带,原先收复的疆土重为秦军占领。刘邦西进的出发地为砀(今安徽省砀山县)
。 
    受命后的刘邦,其前途与陈胜时期的周文、宋留毫无相同之处。在人数上,刘邦出征
时大概只有几千人,即便得到魏将皇欣、武蒲之军,又并刚武侯之军四千人,其过高阳(
杞县)时人数不足万。[1]其部众之少,显然不足以完成灭秦重任。为此,楚怀王给刘邦的
权限是“收陈王项梁散卒”。其时,不仅当年周、宋走过的地区被秦军重新占领,守御得
到加强,而且早先一呼百应的局面也不复存在。更为棘手的是,刘邦的使命还不仅仅是西
进。当时楚都彭城在左近之地都有秦军驻扎,彭城西面的栗(今河南省夏邑县),北面的
成武(今山东省成武县)、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安阳(今山东省曹县)均为秦军掌
握。对楚之根基彭城构成严重威胁。如果楚国只考虑援赵及西征,其自身安全就没有保障
,这个问题,楚国君臣应有所考虑。从刘邦受命后的战斗历程问题,保卫楚国安全的重任
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刘邦部承担的。下文将交代这个问题。

二、刘邦部专力西征前的使命 

    依《高祖本纪》,《秦楚之际月表》,综合有关传记,刘邦的战争线路大致如下:发
于砀——至安阳,成武——至亳南(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至成阳、杠里(均为今山
东省甄城县一带)——至昌邑——至栗——至高阳、陈留、开封——至白马(今河南省滑
县东)——至曲遇、阳武(今河南省中牟县、郑州市一带)——至长社、宛陵(今河南省
新郑一带)——至颍阳、轘轅、缑氏(均为河南省偃师县一带)——至平阴、河津(今河
南省孟津县)、洛阳——至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到犨东(今河南省鲁山县)、宛
(今河南省南阳市)——至丹水(今河南省淅川县)——至胡阳(今河南省唐河县)——
至析郦(今河南省内乡县一带)——至武关下,别师西定汉中。
    刘邦部自砀出征,首战安阳,[2]联系到日后宋义率领的援赵大军在此地逗留46日,刘
邦部的第一出击应视之为替援赵大军取得前进阵地。刘邦的下一步作战为于成武破秦东郡
尉,成武的位置又在安阳以东,此举应视为保证楚都及援赵路线侧翼之安全。随后,刘军
越安阳而南下击秦军于亳南,[3]此举除护翼援赵之外,当有掩盖楚军行动方向的意图,并
威慑楚国左近之敌。亳位于彭城及砀之西,刘邦部抵亳,或可造成楚欲西进之假象,从而
牵制秦军。但刘邦在亳只是虚幌一枪,便掉头北上,在成阳、杠里一带攻击秦军王离部。
此事为《史记》多处记载,谅不会有误。
    笔者以为,王离的主力在钜鹿,其偏师完全有可能在濮阳一带,那里离钜鹿不远。王
离军遭此打击后,可能就完全转移到钜鹿一带。北向攻击王离军显然不属于西征内容,估
计刘邦部此举意在为援赵大军作试探性进军,在消耗秦军有生力量的同时,于以向北压迫
秦军,为日后在赵地决战奠定基础。此战当在二世三年十月及十一月之义(月表附此于十
月,恐有误)。此时,援赵楚军还在安阳逗留,那么,刘邦部的成阳、杠里之战为援赵楚
军扫清进军障碍之功当不容置疑。 刘邦部的下一个作战目标是昌邑、栗,其方向是从成阳
下东南转正南,时间是二世三年十二月。值得一提的是,由项羽率领的援赵军也就在此月
破秦军于钜鹿之下。刘邦部的南下正好填补了项羽部北上的真空,其协同作战的意味十分
明显,而刘邦部有拱卫彭城的职责也不言而喻。栗与砀相毗邻,刘邦部作战几度,又回到
原来的起点,这是楚国捉襟见肘的处境决定了的。为了完成援赵与西征两大使命,楚军精
锐倾巢而出,彭城的安全大为可虞。在缺少万全之策的情况下,怀王有意识地让刘邦部在
西进前作一番来来回回的运动战,即可打击周边的秦军,又充分制造了假象。这种战略意
图应该说相当高明,但对于行将西征灭秦又人众有限的刘邦部来说,这些任务就显得过于
沉重了。尽管如此,刘邦还得继续完成其西进以外的任务。二世三年二月,项羽在河北破
章邯军,刘邦部自栗西向出击高阳、陈留,再北上击开封、白马之敌,这一连串的行动即
是对河北楚军后方的策应,也是对河北主力与楚都彭城之间地带的廓清。行至白马后,刘
邦西进前的全部使命便宣告终结。 如果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刘邦部于此间未能克复昌邑
。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昌邑 之敌较顽固,二是刘邦不愿在此作过多纠缠与消耗。从
战略上看,在援赵楚军远去之后,近楚之敌基本被肃清,剩余少数之敌如昌邑者又处在齐
楚两国的夹缝中难有作为。更何况彭越的万余人马始终游弋在昌邑左近。[4]秦军自然不敢
轻举妄动。在这一作战时期,刘邦部的命运有两处转折,一是攻占陈留,二是战白马。攻
占陈留之前,刘邦部众不满万人,待取得陈留之积粟后,刘邦即可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这对于西进灭秦是至关重要的。白马是刘邦部西进前到达的最北端,当时隔河的项羽部与
秦军的战斗已取得了优势。于刘邦率领的这支战功卓著的疲惫之师这开始了专心致志的西
征。其时间是二世三年三月,距受怀王之命约半年时间。

三、 刘邦西进的两路尝试

    项梁继陈胜而起之后,楚国就开始谋求西进,有史可稽的最西位置当属项羽攻克的襄
城,其次则为刘项部合力斩李由之雍丘。再往前数,则有陈胜时周文、宋留的分兵西进。
到刘邦专心西进时,上述几条路线都将一一亲历。 
    鉴于周文部过去的成功,刘邦最初西进时也瞩意于函谷关。所以刘邦部离开白马,即
击开封以西的曲遇,破杨熊军,再南下至长社、宛陵(疑即今河南省鄢陵县),转向西北
攻击洛阳左近的颍阳、平阴等地。洛阳与曲遇东西平齐,刘邦部南下兜了个大圈子,目的
就是要走函谷关。这期间历时一个月。旧韩十余城也当为此间收复。[6]这些赫赫战功,显
示了刘邦部能征惯战、疾若飚风的英雄本色。在洛阳附近,刘邦部还阻止了盟军赵军渡河
而西的企图,表明其想独享入关之功。尽管刘邦部肃清了洛阳周边之敌,但洛阳固守难下
。这时,刘邦面临几种选择,一是弃洛阳不顾,直扑函谷关;一是继续攻打洛阳;一是放
弃从函谷关进兵。第一种选择有受阻函谷关下腹背受敌之虞 ;第二种选择有旷日持久、师
老无功之患,陈胜时期的吴广部就是受阻于洛阳、荥阳间无半西进的,可见洛阳之敌相当
顽固。或许刘邦已经知道了项羽部已接近最后胜利的情况,于是,在灭秦使命刻不容缓的
情况下,刘邦毅然选择了第三条道路,放弃攻洛,退军至阳城,从那里再开始另一个方向
的攻击。时间大约为二世三年四五月之交。 刘邦的这一选择实质上是改走宋留道路、取道
南阳,在这一方向上,刘邦毫无胜算可言。与孤城洛阳相比,南阳郡之敌为完整未遭创伤
之属,其主将很可能是秦始皇灭六国时的悍将桓齮。再者,武关未曾失守过,其防御之坚
固可想而知。因此,刘邦取道武关大有孤注一掷的冒险意味。但刘邦最终竟获成功。 
    按刘邦放弃洛阳后首战于阳城郭东的记载,刘邦很可能先退至已收复的旧韩之地,再
从那里发起进攻。此役刘邦胜,随即追击秦军至犨东,又胜之,秦军退宛城,刘邦扫荡南
阳郡。因宛急切间克复不了,刘邦率部逾宛西行直扑武关。这个行动将产生前后受攻的不
利局面,幸亏张良提醒,刘邦才回师再度攻宛。  在刘邦部的强大攻势下,南阳主将桓齮
被迫投降,刘邦封其为殷侯。这一招很灵,西向途中之敌均丧失斗志,纷纷归降刘邦部。
于是,通往武关的道路基本疏通。尽管如此,刘邦部从南阳出击西取丹水后,又回师制服
淅郦、胡阳之敌。在刘邦的西进过程中,像这样回师作战时有发生,这是因为没有根据地
作战而不得不采取的作战方式。此番作反复拉锯式战斗,旨在巩固后方,以便一心攻克武
关。在胡阳,刘邦部得到了番君将梅鋗部的加入 而实力大增。随后,这支士气高昂的部队
兵临武关之下。 攻克武关之前,刘邦派部将郦商率偏师收复汉中,使自己的进攻侧翼获得
安定,也为日后的政治命运奠定基础。应该说,这一招很厉害,已为其日后取天下作了铺
垫,此是题外话。刘邦的武关之战估计相当艰巨,《秦始皇本纪》提及此事用了“屠武关
”这个字眼。大凡屠城都是艰苦攻坚后的自然结果。拿下武关之后,刘邦军就一往直前了
。此刻,秦军主力被歼于河北,秦之心腹被掏于关内,秦朝政权已成了一只熟透了的果实
,就等刘邦撷取了。

    综上所述,根据当时的特定形势,楚国当朝对援赵及西征两支部队的战略目标进行了
精心的设计。从效果上看,这些预先设想都得以实现,这种结局应归功于刘项的领导有方
及将士的用命。特别是刘邦部,其任务之繁多与其出发时部众之寡少极不相称。刘邦的成
功除了其部属的英勇顽强、善于攻坚之外,还在于他尽其所能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或以力胜之、或攻心瓦解,才能做到每每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创下一个接一个辉煌的
战绩、排除一个又一个大小障碍,最终圆满完成怀王之命。如果不受项羽胜利的耀眼光环
所眩,就应该看到,刘邦部西进任务之繁重,线路之曲折迂远,对手之强悍、战事之繁重
,线路之曲折迂远,对手之强悍、战事之频繁及其胜利之辉煌当得起前无古人之誉。也只
有认识到这一切,才能够正确估价刘邦的领导才能及其历史功绩。

附注: 
[1] 参见《高祖本纪》、《郦食其陆贾列传》。 
[2] 参见《傅靳蒯成列传》。 
[3] [5]参见《樊郦滕灌列传》。 
[4] 参见《魏豹彭越列传》。 
[6]参见《留侯世家》。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0.46.79.6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