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uxi (i have a dream¥¥¥ict), 信区: Green
标  题: 统一北方,南北对峙 ----北魏统一北方战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Dec  5 12:51:27 2002) , 转信



捷德军事网
 
    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是在十六国之时诸侯纷争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它虽然面临 诸
多对手,情况复杂多变,但能审势度势,确定先后打击的目标,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 战术
,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所建。鲜卑拓跋部原居于今东北兴安岭一带,后渐南迁至蒙古 草
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其首领什翼犍称代王, 建
代国,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带)。后为前秦苻坚所灭。北魏登国元年(386 年)
,什翼犍之孙拓跋珪继称代王,不久改国号为魏,制定典章,重建国家,史称北魏, 拓跋
珪即太祖道武帝。皇始元年(396年)八月,拓跋珪败北燕,占有今山西、河北地 区,同
时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在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下,进入中原的拓跋部, 实行“分
土定居”,开始由游牧经济转向农业经济,并引用汉人士族,建立封建制度, 开始了由原
始末期的家长奴隶制飞跃向封建制的发展过程。 拓跋珪死后,长子明元帝拓跋嗣继位,嗣
死,其子拓跋焘即位,是为世祖太武帝, 于时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战争。

  拓跋焘,字佛貍,“聪明大度”,是北魏一位杰出的君主。 他继位后,采取了多项措
施,如整顿税制,分配土地给贫人,安置流民,引用大批 汉人参政,旨在加强北魏的封建
化进程,加强与中原地主的结合,稳定社会,发展经济。 这些又使北魏国势日盛,为其统
一北方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北魏建国和发展时,正处于十六国的后半期。及拓跋焘即位并日益强盛,南方的 东
晋已为刘裕的刘宋王朝所取代,北方则还有西秦、夏、北燕、北凉等割据政权的并立 与纷
争,北魏的北边还有蠕蠕(又称柔然、芮芮)经常南下侵扰。拓跋焘君临中原,即 把平定
北方提上议程,但关于先取何方,统治集团内部一直争论不休。及始光三年 (426年),
西秦主乞伏炽磐遣使朝魏,请讨夏国。北魏大臣们仍意见不同,有的主张 先伐蠕蠕,有的
主张先伐北燕,北方士族出身的崔浩则认为“赫连氏(夏主)土地不过 千里,政刑残虐,
人神所弃,宜先伐之”。时拓跋焘举棋不定。同年九月,拓跋焘闻夏 主赫连勃勃己死,子
赫连昌嗣位,内部不稳,遂决定先攻夏国。 

  夏国立于关中,建立者赫连勃勃,属匈奴族铁弗部,其父刘卫辰就是拓跋部的死敌。
 赫连勃勃先依后秦姚兴,后自立,取长安,占有关中,称帝,都统万(今内蒙古乌审旗 
南白城子),因任性屠杀臣民,搞得“夷夏嚣然,人无生赖”,国力衰弱。北魏先伐夏 国
,应该说是正确的选择。 拓跋焘进攻夏国的部署,是分兵二路。一路攻长安,一路趋统万
。这年(即始光三 年)九月,遣司空奚斤等人率4.5万人袭浦坂(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
),指向长安。 

  十月,拓跋焘自率主力攻统万。十一月,奚斤一路尚未至浦坂,夏守将赫连乙升即弃
城 西逃长安。奚斤轻取浦坂后,进抵长安,夏长安守将赫连昌弟赫连助兴即与乙升等弃长
 安西奔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十二月,奚斤占领长安。但拓跋焘进攻统万,以其城 
坚固,未克,遂掠牛马10余万,徒其民万余家而还。 始光四年(427年)正月,赫连昌进
行反击,遣其弟赫连定进攻长安,与魏守将奚 斤对峙。拓践焘闻之,“乃遣就阴山伐木,
大造攻具”,再次讨夏。他一方面增兵长安, 加强防守,另一面,部署兵力大规模进攻统
万。四月,命司徒长孙翰等率3万骑为前驱, 常山王素等率步兵3万为后继,南阳王伏真等
率步兵3万负责攻城器械,将军贺多罗领精 兵3000为前锋,担任搜索之务。五月,拓跋焘
亲自离都西进。六月初,拓跋焘率轻骑2 万兼程抵统万城下,马上分军埋伏。时夏主赫连
昌坚守不战,企盼长安赫连定来援,以 便实施内外夹攻的计划。拓跋焘为诱之出战,伪作
退却以示弱,又遣军士诈降慌报说, 魏军粮尽,兵力单薄。赫连昌信以为真,开城以步骑
3万列阵,与魏军对抗。及战,拓 跋焘亲临战场,不顾马倒身伤,镇定指挥。时值风起东
南,飞沙扑迎魏军,有人建议收 兵避风,大臣崔浩斥而阻止,指出决胜在于一日之中,建
议分兵夹击。拓跋焘接受崔浩 计策,分兵两侧,夹击夏军。结果,夏兵大溃,赫连昌带数
百骑逃走上邽(今甘肃天水 市),拓跋焘率军入统万,掠获牲畜珍宝无数。进攻长安的赫
连定闻统万为魏军所破, 也忙退军到上邽。 

  神麚元年(428年)二月,魏军追击到上邽,夏主赫连昌中伏被擒。赫连定收夏军 余
众奔平凉(今甘肃平凉市西),于此称帝,旋竟击退魏军,反攻奇取长安。此时北魏 北边
的蠕蠕不断南下,侵扰严重,拓跋焘只好暂停攻灭夏国的战争,转而北击蠕蠕。 蠕蠕,是
一支游牧部族,游猎于大漠南北,经常南下犯边掠杀,威胁北魏边境的安 全,干扰北魏统
一北方的计划。神麚二年(429年),拓跋焘决定大规模反击蠕蠕。这 年四月,亲自率军
北伐。魏军深入大漠,大败蠕蠕,又破归服于蠕蠕的另一游牧部族高 车(又称敕勒),获
牲畜人口数以百万计。此后蠕蠕残余势力虽仍不时犯边,但为害程 度减轻。 

  在基本上解决了北方边患之后,拓跋焘又回头收拾夏国残余力量。这时夏主赫连定 联
络南方的刘宋,计划共同对魏进攻,并进而瓜分魏土。神麚三年(430年),拓跋焘 一方
面分军抗击打破南方刘宋的北上进军,同时恢复对赫连定的进攻,不久即收复长安, 略取
平凉,占有关中。神麚四年(431年),夏主赫连定灭西秦,掠其民十余万,随即 欲北击
北凉,于半渡黄河时,被吐谷浑王遣军捉拿,下一年(魏延和元年)被送至魏京 师平城,
拓跋焘杀之,夏亡。 接着拓跋焘掉转兵锋,东指北燕。 

  北燕系汉人冯跋所建,在今东北辽宁一带。冯跋原籍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 祖
父时迁居上党(今山西长子县西),父仕西燕为将军。西燕亡,冯跋东徒和龙(又称 龙城
,今辽宁朝阳市),仕后燕。后燕主慕容熙暴虐无道,苛取于民,冯跋与高云杀之, 并推
高云为主。寻高云被臣下刺杀,冯跋遂自立,称燕天王,建都和龙,史称其国为北 燕。冯
跋废除苛政,“下书省徭薄赋”,社会经济渐有发展。冯跋死后,弟冯弘夺位, 杀冯跋诸
子百余人,国势日衰。 

  延和元年(432年)六月,魏帝拓跋焘亲征北燕,同时遣使与刘宋通和,以防其北 上
。七月,魏帝率军经濡水(今湙*河),至辽西,进围和龙。冯弘严兵固守,但燕属 州郡
纷纷降魏。魏军又分兵攻占四周燕土,孤立和龙。九月,因久攻和龙未下,拓践焘 引军西
还。 延和二年(433年)六月,拓跋焘遣水晶王健、尚书,左仆射安原督诸军续攻和龙。
 

  延和三年,魏以冯弘拒绝以子入质,再攻和龙,芟其禾稼,徒其民,以此进一步困之
。 

  太延元年(435年)正月,北燕遣使求救于南方的刘宋王朝,刘宋赐冯弘燕王封号,但
 无力援救。六月,拓跋焘遣乐平王不等五将率骑4万,又攻和龙。燕主冯弘深感孤立无 援
,遣使于高丽,欲往避之。太廷二年(436年)二月,拓跋焘拒绝燕的求和,又遣将 与辽
西诸路魏军会攻和龙,同时遣使通谕高丽等各方,进一步孤立北燕,但高丽仍派兵 迎冯弘
。五月,冯弘弃和龙奔高丽(居二年后被杀),北燕亡。这时北方的割据政权就 剩下北凉
了。 

  北凉据于河西(今甘肃一带),系匈奴族卢水胡沮渠蒙逊所建。蒙逊祖上是卢水 (今
甘肃黑河)部落西帅,父仕前秦苻坚,死后,蒙逊继统其部曲,雄踞一方。旋蒙逊 起兵反
后凉吕光,拥立京兆人段业,后又杀段业,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 公,改元
永安,先都于张掖(今甘肃张掖西北),后迁都于姑臧(今甘肃武威)。蒙逊 之时,灭西
凉,尽有酒泉(今甘肃酒泉)、敦煌(今甘肃敦煌西)等地,西域30余国向 他称臣,强盛
一时。蒙逊死后,子牧犍继位,不几年,北魏即兵临其境了。 

  魏太延五年(439年)五月,拓跋焘治兵于平城西郊。六月,率兵西讨北凉,以永 昌
王健等督诸军与常山王素二道并进,为前锋,乐平王不等另督军为后继。魏军进展顺 利,
北凉军望尘退却。八月,拓跋焘率魏军进抵姑臧城下,牧犍兄子祖皕城降魏,魏军 即展开
围城之战。九月,沮渠牧犍率左右文武5000人面缚降于北魏军前,魏军占领姑臧, 又分兵
追击北凉残余势力于张掖、酒泉等地,北凉亡。 

  至此,北魏王朝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历时100多年的十六国分裂局面,从而与南方 的
刘宋政权并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格局,而太延五年即公元439年魏灭北凉这一年, 被认
为是南北朝的开始年代。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4.3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2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