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single代表,韬光养晦), 信区: Green
标  题: 僧格林沁和他的蒙古骑兵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r  3 23:53:26 2003) , 转信



发信人: lakey (菊花·古剑和酒),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僧格林沁和他的蒙古骑兵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3月03日17:06:45 星期一), 转信

僧格林沁是清王朝"倚为长城"的蒙古王公,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统帅清军和蒙古骑兵
抗击英法侵略军起过重要的作用。1825年(道光十五年),僧格林沁袭爵科尔沁札萨克博
多勒噶台郡王后,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曾任御前大臣,兼管火器营,并以御前大
臣署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后扈大臣、总理行营大臣和兼管虎枪营等武职,是道光帝身
边的一位"亲近重臣"。进入咸丰年间,僧格林沁又以"御前大臣署管銮仪卫掌卫事"重要
职务,颇得咸丰帝的信赖和重用。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军北伐,清廷为防御京师和镇
压太平军,命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督办京师巡防等军务。至1855年北伐军失败,清
廷因僧格林沁"督兵剿贼,叠著勋劳",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博得科尔沁札萨克亲王的
爵衔。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廷在"国家内匪未净,外患再起,征调既难,军饷不易"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27)的严峻形势之下,起用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会同礼
部尚书瑞麟(置直隶总督),前往天津一带,加强海口防务。

  1858年6月2日,清廷"颁给僧格林沁钦差大臣关防,督办军务"(《清文宗实录》卷2
52,第3页;卷251,第35页)。僧格林沁接任官防后,立即率京营及蒙古马队各一部,
自通州前往天津,并调察哈尔官兵1000名,"赴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军营,听候调遣"。
僧格林沁到达天津后,便会同瑞麟亲往海口查勘,决定加强大沽、双港等地海防设施。
他认为大沽是天津的门户,首先需要重建大沽炮台。到1859年11月,经过他重建的大沽
口炮台,由4座增至6座,每炮台守兵约400人,海口南岸炮台3座,高三丈至五丈不等;
北岸炮台2座,一高五丈,一高三丈。6座炮台共安设大炮60门。其中,一万二千斤铜炮2
门,一万斤铜炮9门,五十斤铜炮2门,西洋铁炮23门。所有炮台周围均坚筑堤墙,堤墙
之外开挖壕沟竖立木桩。又在海口排列三道拦河铁链,配置铁戗,安设木栅,连成巨筏
,以便阻拦敌舰。整个大沽海口地区共有防兵4000人。

  此外,僧格林沁还在双港设防。双港距天津30余里,他鉴于双港地势较高,河身狭
窄,便于阻击敌人,故在沿海两岸设兵营9座,驻兵6000人,修建炮台13座,共安设一万
二千斤以下大小铜炮81门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31,第1177页)。除在大沽口和
双港两地设防外,对大沽至山海关一线的众多海口,本着"择要分布"的原则,分别在北
塘海口、丰润县的涧河口、乐亭县的清河口和老田沟、昌黎县的浪窝口和蒲河口,以及
山海关内的白塔岭、秦皇岛、小河口等处,布置了相应的兵力。僧格林沁还重用民力,
在天津道府及沿海各县,招募了乡勇、团练共5万余人,保卫天津海防前线。

  僧格林沁在加强天津防务的同时,为增强防兵的战斗力,非常重视京营和蒙古骑兵
的战斗作用。1858年7月14日,他由天津返回通州大营,对各处防兵作了"通盘筹划"。他
上奏清廷:"现拟遴员随同瑞麟前往,在天津迤东海河两岸,相度地势情形,恐垒安营,
以备先行移兵进扎。"根据他的"移兵进扎"天津驻防计划,驻通州地区的防兵,"除分扎
通州运河两岸,内外火器营、炮营、健锐、技勇、巡捕等营官兵一千五百名,密云、热
河兵各五百,宣化镇兵一千名,共计三千五百名,应请照旧分扎毋庸裁撤外",可将"京
旗二千九百名,全行裁撤回旗"。并将察哈尔2000蒙古官兵,"挑留一千兵"驻扎通州(《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29,第1067页)。驻天津海口地区的防兵,他认为"天津郡城
应为重镇",咨令直隶提督托明阿(曾任绥远城将军),除酌带本省绿营官兵"缜密防守"外
,应将"现在扎采育绥远城官兵一千名,交该提督一并统领,赴天津迤东驻扎。"此外,
从1859年初开始,不断从察哈尔、绥远和内蒙古东四盟征调大批蒙古骑兵驻防天津海口
。3月20日,据僧格林沁奏报:"除由吉林、黑龙江调来二千名马队,驻防在天津海口至
山海关一线外,还有蒙古骑兵二千名驻防天津海口。其中:副都统成保,统带哲里木盟
官兵五百名,在新城驻扎;头等侍卫布尔和德、二等侍卫舒明安,统带昭乌达盟官兵五
百名,在新河地区驻扎;郡王衔扎赉特贝勒拉木棍布扎布、头等侍卫札精阿,统领哲里
木盟官兵五百名,在双港西岸驻扎;围场总管常山,统带昭乌达盟官兵五百名,在双港
东岸驻扎"(同上,卷35,第1306页)。与此同时,清廷谕僧格林沁将前调锡林郭勒盟马
二千匹,"以一千匹解天津军营,一千匹解山海关军营"(《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2
9,第1307页)。

  至同年6月,僧格林沁在天津大沽口两岸严密设防,共设兵营9座,驻兵共达6000人
。其中,驻守在天津海防前线的蒙古骑兵和绥远城马队共达3000人,加上驻守在通州的
察哈尔蒙古马队1000名、总共约为4000名。这些蒙古骑兵,在抗击英法联军入侵的战斗
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9.107.9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1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