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olider (大唐铁骑), 信区: Green
标  题: 阵与中国古代战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Sep 16 21:03:27 2003)

阵与中国古代战争 
晓泉   2003-08-26 15:48:37    

------------------------------------------------------------------------------
--

首先要分三个阶段,既大量骑兵投入实战以前为一段,骑兵对步兵为一段,步骑混合为一段,
拟定三篇.本篇是骑兵大量出现以前. 
骑兵大量出现以前,也就是秦,汉之前,从有记载的周到秦 灭六 国的这一段历史.这一时期
由于骑兵还没有投入实战,(虽然已用来侦察,传递消息)中原各国的主战兵力依然是车兵和
步兵,而当时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时常用\'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作为标准,如此庞大
而昂贵的战车部队自然要步兵的掩护(单纯的战车在弩兵,长戈,长戟兵面前很容易被消灭,
原因就在于战车的冲击力有限,至少和骑兵比起来是这样),于是乎,步车阵便出现了(在此之
前就有,但从没有像春秋,战国时对阵这么讲究) 
有人会认为中国历史上的阵纯粹是扯淡,那他是误解了,真正原因在于中国的演义和影视将
古代的阵儿戏化了(如一字长蛇阵啦,六丁六甲阵啦,九宫八卦阵啦,八门金锁阵啦,白痴的
编导,虚假的道具,不合格的群众演员,蹩脚的导演,给人的影响就是假的,也难怪有人认为
中国历史上的阵都是假的),真正的阵,或者说春秋至秦的阵, 没影视剧中表现的那么复杂,
很简单,大致分进攻和防守两种,<孙膑兵法>中将阵完整系统地分为八种阵型,既:“方,圆,
锥行,雁行,钩行,玄襄,疏阵,数阵,及火阵,水阵,”后两种是特殊战法情况下才使用,一般以
方,圆,锥为主.这三种是在打堂堂之阵时用,依兵力,兵士的战斗力,战车的数量不同而定,并
没有多少玄机可言,只要队列整齐既可.锥行阵主攻,将最精锐的车兵放置前沿作冲击用,圆
阵主守,车兵置于阵中央.方阵攻守兼备,车兵置于后,保证阵型有足够的厚度和反冲击的力
度. 疏阵,数阵是以步兵打车兵的战法,类似于以后的散兵阵,以小股混合步兵依什伍行列独
自作战,尤以吴,楚用得多(战车少,倒不是装备不起,是用处不大,水网密集,不适合车兵驰骋
).雁行阵是弩兵的特殊战术,长处在于加大弩兵的正面远程火力密度,玄襄,钩行则较复杂,
除非训练有素,才能运用自如,威力也大,相当于大兵团的兵种配合,以玄襄为例,弩兵在前阵,射完后后撤,车兵在两侧,长戟在中阵,长矛在后阵,讲究的是一浪
接一浪的攻击,当时的中原可能只有魏,秦两国能列此阵迎敌.(<荆柯刺秦>中有一段秦军攻
韩的一段列玄襄阵阵势的场景很好看,黑衣黑甲,战场上一片死寂,各兵种依次出击,很有气
势).钩行阵则是标准的车兵终极阵法,预先将车兵排在钩的两头,中间放置弩,戟,矛诸兵种
,由中间先出动攻击,两侧纵列的车兵出击,戟兵等集群兵种再跟上. 
此外,还有林林总总的\'阵”。比如射击时用“云阵”,包围敌军要用“赢渭”阵,奇袭用
“阖燧”阵,而向山陵要用“封(那个字打不出,是封字半边加右边刀形)”阵,反正总
加起来不会少于20种阵。(前面引用的大多是<孙膑兵法>中的阵型,也就是战国中期的
事,估计比孙子,吴起所列的阵要全面,毕竟年代相差了百多年) 
说到列阵,首先要治兵,要使士兵做到闻鼓出击,闻金退兵的概念,具体到列阵时的排列,直击
还是迂回,由两,伍长之类的下级军官看中军旗决定,一伍的成员本身就是一个小的战斗集体
,大致分(按步兵计)殳,戈,戟,矛,弩五兵,以长兵器和远射兵器为主(短兵缺乏也与当时的青
铜器铸造工艺不精,难以造出适合短兵相接的长剑有关),后又去殳加入大盾,这其中弩兵站
第一排(近战时撤至最后)持盾兵站第二排(两军对射时到第一排),其下是戈,戟,矛三件长兵
器,戈在最前,以横扫为主,主要对付对方的战车和战马,戟可扫可刺,属于多功能兵种,矛以
刺为主,主要作战对象是对方的作战人员,各伍之间成纵列向前推进(伍为阵型之中最小的作
战单位,四伍为一两,五两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皆为春秋以前兵制).之间严格禁
止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出现(再直接一点就是说,不允许逞匹夫之勇),这大概也是秦以前单骑
突阵的情况不多的原因(单独一辆战车,突击训练有素,配合精熟,基本以长戟,长矛为主要兵
器的重阵,跟送死没什么巨别). 
再来重点说一说当时的兵器状况,也许会有助于了解为什么秦代以前阵那么流行.前面说了
,青铜器时代短兵刃不可能做得很长,一般到50~80CM之间,这样短的兵刃,韧性又不好,易断
,用来作主战兵器好像不适合。主战兵器最主要的就是稳定性,攻击性倒是其次,而以长
戟,长矛和战车为主要兵器,近身的时候。特别是面对的是吴,越这类以短兵为主的步兵
时会很吃亏(吴越的铸造工艺比当时的中原要发达,这点从越王剑可以看出来),毕竟长
达两丈四尺(5.5~6米)的长戟运转起来是远不如只有60~80厘米的剑的(虽然也有长一丈
二尺的短矛,但那是以投掷为主要作战方式的,虽然也可以近战),结果是只要对手能抢
进身来,则长兵器的一方几乎必败,为了有效地进行对抗,只有使对手不得近身,这就需
要配合,也从客观上推动了阵的发展。只有戈,戟,矛有效配合,才能使对手不得近身这
点道理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 
还有一点,秦以前由于长期处于战争之中,各国的常备军数量庞大且有效(既便是临时征召
的士兵也有很高的战斗技能和很强的纪律意识,因为他们时常要被征召),也从客观上保证
了阵对他们能进行有效的约束.也保证了将领们能有效地排出他们想要排出的,最适合战场
形势和双方兵力对比的阵势,这一点很重要,也是这时的军队和以后的中国战争时大量的乌
合之众的区别。(自汉以后,只有岳家军的步兵阵才能算是真正的阵,噢,还有戚家军)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1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3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