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ntian (dongdong), 信区: Green
标  题: 明末满洲人对汉族的血腥大屠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Sep 22 16:06:13 2003), 站内信件



扬州十日 
一六四五年四月,清军进攻南明,兵围扬州。史可法正在扬州督师,固守孤城,急命 
各镇赴援,但各镇抗令拒不发兵。清军乘机诱降,史可法严词拒绝。清军主帅多铎先 
后五次致书,史可法都不启封缄。清军攻城,史可法率军民浴血而战,历七昼夜。二 
十五日城破,军民逐巷奋战,大部壮烈牺牲。清军纵兵屠戮,“十日不封刀”。满洲 
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繁华都市顿成废墟。八十多万汉族人惨遭杀害。城破时史可 
法被俘,多铎劝他归降,史可法说:“我中国男儿,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 
!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遂英勇就义。 

嘉定三屠 

一六四五年六月,清军再下剃发令,命令十天之内,江南人民一律剃头,“留头不留 
发,留发不留头”。这严重伤害江南百姓的民族感情,于是纷纷起而抗清。其中嘉定 
人民的抗清尤为顽强激烈。闰六月十三日,剃发令下,群众开始酝酿反抗。清嘉定知 
县强制剃发,起义顿时爆发。城郊居民一呼而起,打败来剿清军。人民公推黄淳耀、 
侯峒曾出面领导抗清。降将李成栋率清兵猛攻,城中居民冒雨奋战,坚守不屈。清军 
用大炮轰城,始得攻入。侯峒曾投河死,黄淳耀自缢,城中无一人投降。清军屠城, 
杀两万余人后弃城而去。次日朱瑛又率众入城,组织抗清,旋败,再遭清兵屠杀。八 
月十六日明将吴之藩起兵,反攻嘉定,亦败,嘉定第三次遭屠城。史称“嘉定三屠” 
。 


江阴屠城 

一六四五年,满清颁布剃发令后,江阴(在今江苏)人民举行了反清起义,共推阎应 
元、陈明遇为领袖,坚持“头可断,发决不可剃”,进行反清斗争。满清先后调动二 
十四万军队攻城,江阴人民浴血奋战,守城八十一天,击毙清三王十八将,清军死伤 
过十万。但终因力量悬殊,粮食罄尽,守城者全部壮烈牺牲。城破后遭到清军血腥屠 
杀,死者无数,繁华都市,化为废墟。 

满清欠中国人的血债,不仅有满遗竭力抹杀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当时东虏血洗江 
南、岭南等地,还有广州之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 
屠、海宁之屠、苏州之屠、大同之屠等无数屠城血案,满清甚至勾结荷兰,攻屠思明 
州(厦门)。义士百姓屠戮殆尽,尸积成山,血流成河,(你可去翻翻各地的方志) 
,至今人们谈起多尔衮这个欠下我汉人大笔血债的魔头仍切齿不已。南方一带商品经 
济最发达的城市一个个被血海笼罩,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摧残殆尽,至少六千万人惨死 
,可能远不止此数,还有很多被掠为农奴,多尔衮实乃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屠夫。 
大明忠义之士,不向野蛮人屈膝、投降、剃发、打猪尾,就 “按律当屠”。辫子兵 
们挥刀,砍掉每一个不屈汉人死不瞑目的头颅;满城都是鲜血,满地都是尸首...辫 
子兵撤离济南,城中积尸十三万具,运河之水变红!!!其手段之残忍、屠杀之野蛮 
、破坏之惨重远远超过日本鬼子之“扫荡”。 

17世纪,在通向长城关口的大道上,经常可见数万成群衣衫褴褛的汉人男女哭哭啼啼 
的行走,汉奸兵在挥舞鞭子驱赶。马上的满清兵,用野蛮人的牲口话不断欢呼大叫, 
狂饮抢来的美酒,盘算着今天“收获”的财宝。这些磕头求饶、保住小命、被迫“谢 
恩”留活口的汉人,只好去当野蛮人的奴隶,没有价值的老头老太小孩子早已就地杀 
死。男丁押去庄园做农奴苦工,女的分配给满人奴隶主淫乐... 

被满清杀害的新建人徐世溥,著有《江变纪略》,仅有抄本传世,该书于乾隆四十四 
年被满清禁毁。最近北京古籍出版社重印了。书中对清兵攻破南昌城的暴行进行了详 
细的记载,特别是清兵将妇女抓来“各旗分取之,同营者迭嬲无昼夜”轮奸的兽性, 
更是人间地狱。 
清军入关,一遇抵抗,必“焚其庐舍”,“杀其人,取其物,令士卒各满所欲”,转 
战烧杀三十七载,使中国人口从明天启三年(1623年)的 
五千一百六十五万零四百五十九人 
减至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 
一千九百零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 

净减三分之二。繁华的大都市尽毁于清军之手,著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都是在几乎杀绝之后才下令“封刀”,仅扬州一城,死者即达八十余万。整个中国 
“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惨状让三百余年后的我读来仍阵阵 
心痛。 

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顺服的“奴才”,以致有人 
说中国国民素质的低下就是缘自明清之际。 

清军入关,大肆烧杀之后,还竭力抹杀汉族的民族意识。清廷颁行“留发不留头”的 
剃发令,并强令汉族穿着难看至极的满族服饰,使延续千年的汉族衣冠毁于一旦。清 
廷还大兴“文字狱”,文人动辄以一文一句获罪,使清代全无敢于研究思想与学术的 
人,有的只是一些翻故纸堆的考据学家。为控制人们的思想,清廷居然还篡改历史, 
将前朝史书上于金、女真不利的文字大肆删改 
日本人攻占南京,屠杀三十余万同胞,这是血海深仇,我们固不能忘;但是清军攻占 
扬州,屠杀我八十万同胞,知道的人却不多。有人说,这是国内民族间的战争,和中 
日战争毕竟不一样,也无需大惊小怪。但是,看待历史问题时,最忌带着今天的观点 
。经过长时间的融合,满族现在已经完全被同化了,但是在明末,那就完完全全是两 
个国家,两个文化、制度、风俗都完全不相同的国家。至于满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 
的一员,那便是后话了,反正当时的国人绝不会想到。 

明儒顾炎武就很明确地把“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区别开。他认为历史上改朝 
换代的“易姓改号,谓之亡国”,如清朝那样使“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 
食,谓之亡天下”。他还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而“保天下者,匹 
夫之贱与有责焉”。这就是后人总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朝的灭亡,就是 
“亡天下”,就是中国的一次灭亡。其后近三百年,有的只是清朝,并无中国,因为 
中国已亡。正因为如此,同盟会才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革命军凡解放一 
城,则谓之“光复”。 

有人认为满族的统治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清代的前期经济是发展的。这种观点我很担 
心。如果这样残暴的民族压迫,都因为有那么一点儿利益关系,就变得可以接受的话 
,那么日本当时侵华时,如果也学着满族在烧杀之余给中国的农民一点儿恩惠,那么 
日本的统治是不是也可以接受?呵呵,也许过个两三百年的,日本人也会完全被中国 
人同化亦未可知? 
总之,当时的中国是灭亡了。不承认中国当时的灭亡,就像不承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一样,是十分可悲而危险的。 
可悲的是,有些文弱的书生们的抵抗倒比武夫们更坚决。吴三桂、洪承畴等明朝武将 
充当满清鹰犬,四处镇压人民的反抗,而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即明末清初三大 
家)却坚强不屈地畴划抵抗。其实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并不少见。明成祖入定南京,武 
将皆已臣服,只有文臣方孝儒虽诛十族亦不肯为篡位者拟诏书。文人们的英勇行为是 
不能用利益得失来解释的,因为他们心中有儒家忠义的信念。儒家思想的精髓,不在 
于那些关于心性的空谈,而在于对忠义谦耻的追求。怀有忠义之心的人,才能称为真 
正的儒家。明清之际的文人,在拼死抵抗失败以后亦不忘著书立说,以总结明朝灭亡 
的教训,并图唤醒国人。他们那些在剧烈动荡中留下的作品闪着思想的光辉,如《日 
知录》,《明夷待访录》等。而清代,终其全朝,鲜见有像样的有思想的作品出现。 

拒不剃发的人都掉了脑袋,拒不与清廷合作的人也渐渐老死在了山里。后来的人,逐 
渐为功利所诱,纷纷地去参加了清廷的科举。清廷的科举,表面上看考的也是儒家的 
东西,但实际上,要参加这样的考试,前提就是要放弃自已的羞恶之心。顾炎武说, 
“士大夫之无耻,谓之国耻。” 
《松谟记闻》说“女真即古肃慎国也,东汉谓之挹娄、魏晋谓之勿吉、隋唐之末曷, 
其属分六部,有黑水部即今之女真”。 
有的学者解释通古斯人为“善于养猪的民族”。 
文献记载挹娄人“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其身,以御风寒。”典型的 
“牧猪奴”。 
清廷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这句话对他们不完全适用,因为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就是说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抗或未参与抵抗,通通屠 
杀或掠取为奴婢。努尔哈赤在辽东的屠戮汉民,皇太极时三次深入畿辅、山东等地的 
屠杀抢掠在许多方志中有明确记载,连经历了文字狱闹得最厉害的乾隆时期的御用文 
人纪?也在《阅微草堂笔记》里透露了他一家在清军屠刀下的遭遇①。 

多尔衮进关之初,为了取得汉族官绅的支持曾经一度有所收敛。从顺治二年四月遣兵 
南下开始即以民族征服者自居,杀戮立威,演出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屠城悲剧。 “ 
扬州十日”、“嘉定屠城”因为有专书记载为人们所熟知。此外像1649年(顺治六年 
)郑亲王济尔哈朗占领湖南湘潭后的屠城;同年平定大同总兵姜?为首的山西反清运 
动,不仅大同全城军民屠戮殆尽,“附逆抗拒”州县也不分良莠一概屠杀;1650年平 
南王尚可喜与耿继茂攻克广州时的屠城,这类血淋淋的事例在史籍中屡见不鲜,充分 
暴露了满洲贵族标榜的“吊民伐罪”的伪善。 


顺治六年正月,多尔衮道貌岸然地说:“君,父也;民,子也。父残其子,情理之所 
必无。况诛戮所以惩有罪,岂有无故杀人之理?自元年以来洗民谣言无时不有,今将 
六年矣,无故而屠戮者为谁?民肯从此回想,疑心必然冰释。”② 几天之后,他就 
“谕大同城内官吏兵民人等曰:姜?自造叛逆大罪,摇惑众人,诱陷无辜,尔等被围 
城中,无所逃避。止因姜?一人作恶,遂致无罪众人同陷死地。朕命大军围城,筑墙 
掘濠,使城内人不能逸出,然后用红衣火炮攻破,尽行诛戮” ③。同年二月,“兵 
部以总兵官任珍阵获伪官兵四十九名,俱抚养不杀奏闻。得旨:凡平定地方降者抚之 
以示恩,抗者杀之以示惩。如此则人皆感恩畏死求生而来归矣。今平西王等将阵获之 
人抚而不杀,……此事甚不合理。尔部其移咨平西王吴三桂、墨尔根侍卫李国翰知” 
④。 

古语云:“杀降不祥。”清军往往以“恶其反侧”等借口将来降军民屠戮一空。顺治 
八年福临亲政以后,把各地屠戮无辜的责任全部推到多尔衮身上,说: “本朝开创 
之初,睿王摄政,攻下江、浙、闽、广等处,有来降者,多被诛戮。以致遐方士民, 
疑畏窜匿。”①实际上,清兵的滥杀无辜根源于满洲贵族的迷信武力和民族歧视,多 
尔衮不过是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罢了。在清廷上同多尔衮争夺权利的“辅政叔王”郑 
亲王济尔哈朗统师出征时表现出同样的野蛮,就是一个证据。只是因为这种疯狂的屠 
杀政策不仅没有吓倒汉族人民,反而激起更加顽强的抵抗,清廷在屡遭覆师失将之后 
,才被迫在政策上作出部分调整。 

-- 
你不是龙,不是虫,非此非彼,那不是便是你,那不是也不是否定,不如说 
是一种实现,一条痕迹,一番消耗,一个结果,在耗尽也即死亡之前,你不过是生 
命的一个消息,对於不是的一番表现与言说。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166.111.160.13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9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