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sc (bajie), 信区: Green
标 题: 朝鲜战争50问(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Oct 24 16:22:53 2000), 转信
发信人: molecule (I love PKU), 信区: Triangle
标 题: 朝鲜战争50问(三)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Mon Oct 23 10:39:47 2000) , 转信
朝鲜战争50问(三)
18 中美两军在朝鲜战场上第一次战斗发生在何时何地?
1950年11月1日16时40分打响的云山之战,是中美两军在朝鲜战
场上的首次交战。
最先打响云山之战的是中国第三十九军,攻击与阻击的部队为:一一
六师,师长汪
洋;一一五师,师长王良太。敌方为美军第一骑兵师。
19 如何评价云山之战?
当李承晚军第一师师长白善烨在朝鲜东北部的云山城内向美军请
求增援的时候,
他已经知道在云山四周急促移动的部队必定是中国军队。顽强的阻击
,巧妙的伪装,
天才的土工作业和劈头盖脸的手榴弹以及“看上去好像整个山都在运
动”的徒步前
进,不是中国军队还会是谁?但是,因为同样相信“中国军队绝不会
在这个无可奈
何的时候介入战争”,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还是决定将美第一骑兵
师调往战局扑
朔迷离的云山,以超越韩军第一师打开北进的局面。
可是,美骑兵第一师到达云山就意味着它已经进入了中国军队的
一个巨大的口
袋里:第三十九军等待着攻歼云山之敌,第四十军准备突破然后阻击
增援,第六十
六军的任务是钳制,第三十八军穿插到位以后要断敌退路。到云山之
战结束时,志
愿军歼敌2046名,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缴获飞机4架,缴获战炮119
门,还有大量
的枪支弹药。
美军战史记载了1950年11月1日云山之战打响的那一天美第八集
团军司令部里的
情景:“这是终日歇斯底里、狂热工作而效果最差的一天,也是发生
了若干错误的
一天……一个接着一个的朝令夕改的命令,流水一般不停地发出……
”命令美军某
骑兵师增援云山,事后成为沃克最后悔的决策之一。
云山之战是中国军队首次以劣势装备沉重打击了具有现代化装备
的美军的成功
战例。朝鲜战争结束后,云山之战被作为世界战争史上模范战例收入
日本《作战理
论入门》。该书说道:“对中国军队来说,云山战役是与美军的初次
交战,尽管对
美军的战术特点和作战能力并不十分了解,还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其主要原因是
他们忠实地执行了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对孤立分散的美军集中了
绝对优势的兵
力进行包围,并积极勇敢地实施了夜间白刃战。”
20 据说,志愿军的一个司号员在敌人开始进攻的时候在阵地上
吹响了《小二
黑结婚》?为什么?
在敌人发起进攻时吹响《小二黑结婚》的士兵是中国第四十二军
一二四师三七
一团二营四连的司号员,名叫张群生。他在连长牺牲的情况下,带领
战士们用手榴
弹、用子弹、最后用石头阻击美军的进攻。
到美军退去时,张群生和全连仅剩的另外两名士兵仍坚守在冻结
着一层鲜血的
阵地上。那个阵地有一个令中国士兵想起自己家乡的名字,叫烟台峰
,是朝鲜东部
门户黄草岭地区的咽喉要地。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与美军相比装备悬殊的志愿军士兵动用了一
切他们认为有
用的“武器”。
美军战史对此描绘道:“整整一夜,高地的四周响起的军号、喇
叭、哨子声此
起彼伏,中国少数的侦察兵在这个营的四周转来转去,在不合时宜的
时间,吹奏不
合时宜的乐器。这样的夜晚,对不了解实情的美国兵来讲,漫山遍野
清晰而刺耳的
喇叭声,比遭遇到进攻更令他们心惊胆战。”
21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是什么时候?
自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打响遭遇战开始,
到11月5日联合
国军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中撤至清川江一线建起防御阵地为结束。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历时10天。
22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迫使北进的联合国
军开始了全线
撤退。中国军队独特的进攻战术是怎样实施的?
西方的军事史学家后来将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称之为“世界战争
史上少有的遭
遇战”。双方均在不预期的战斗中仓促接敌是这场战役的显著特点。
而中国军队的
作战给从不了解她的美军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步兵除迫击炮外,
没有装备更重
的任何武器,但他们却能极好地控制火力,进攻美军和韩军的坚固阵
地……他们拟
订的进攻计划是从背后发动攻击,切断退路和补给线,然后从正面发
起攻势。他们
基本的战术是一种V形的进攻队形,他们使敌军在这个队形中运动,
然后中国人就会
包围这个V形的边沿。与此同时,另一支部队运动到V形的开口处,以
阻止任何逃跑
的企图和阻击增援部队。”
V形进攻战术,是中国军队独特而有效的战术。
23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取得胜利后,志愿军部队为什么反而后
撤了?
彭德怀在战场上发现了麦克阿瑟的一个致命伤:重又开始“试探
性进攻”的联
合国军分为东西两线在向北进军,两线之间是一个宽达80至90公里的
缝隙!
彭德怀知道,麦克阿瑟此时的战略也呈现出一个V形,即东西两
线的联合国军在
江界衔接,将中国军队全部装在巨大的口袋里。只是,麦克阿瑟的口
袋太大了,彭
德怀对它能否最终合拢很不以为然。
彭德怀命令拼死攻守的志愿军部队停下来,向后撤,让敌人跟上
来,又不让他
们真正地跟着。这是靠着树干就能睡觉、几粒玉米就能维生的中国士
兵很会打的仗,
世界上当时只有日本军队和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见识过,现在轮到
美军来品尝这
种晕头转向的滋味了。
我志愿军就这样一撤再撤,不断地示弱于敌,诱敌深入,直至东
西两线上的联
合国军全部进入中国军队布下的V形阵势里,而在这个V形的边沿集结
中国人民志愿
军的九个军。毛泽东和彭德怀梦寐以求的战机就这样到来了。
24 是什么导致麦克阿瑟犯下了“连西点军校的初级学员都会提
出质问”的军
事错误?
首先是情报的错误诱导。
美国远东情报处先是报告“中国大概不可能在1950年进行干预”
。当前线传来
出现中国军队的消息后,情报处长威洛比说:由于地理、历史和政治
的缘故,战场
上出现少数中国的自愿人员不足为奇,其人数不会超过5000人。而当
时,向北进的
联合国军包围而来的中国志愿军兵力为25万。1950年11月2日,中国
在电台广播中公
开了志愿军在朝鲜的抗美援朝行动。这下,威洛比宁肯把中国军队说
得可怕一些:
“在满州地区共有正规的中国地面部队31.6万人”,“并且可以用1
50架飞机支援
一次重大的攻势行动”。
到中国军队为了诱敌而后撤时,威洛比的情报变了:“来的只是
义勇军……其
战斗力相当于一个营。”为了证明情报的说服力,威洛比提供出更精
确的数字:
“现在,在朝鲜的中国军队的兵力在44851至70051人之间,已经伤亡
5500人。”精
确到个位数字的情报还会有人怀疑它的真实吗?而此时,中国人民志
愿军入朝作战
的兵力已达38万。
其次,华盛顿对中国参战的目的、决心、规模等问题至此都没能
有正确的认识
和结论,他们始终认为中国没有足够的决心和能力与联合国军进行大
规模的战争。
而更重要的是,麦克阿瑟本人从一开始就认为朝鲜战争不是一场局部
战争,而是对
付整个亚洲共产党势力的一场全面战争。因此即使前面出现了中国军
队这一巨大的
阻碍,他还是要不顾一切地命令美第八集团军和美第十军兵分东西两
路向北推进,
目标直指新义州、楚山、图们江。
李奇微后来说,这是给了善于穿插和分割的中国军队一个极好的
机会。
25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的时间?
1950年11月25日黄昏,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到1950年12月
24日,东线美
军陆战一师从兴南港撤退,联合国军至此全部撤退到三八线以南,抗
美援朝第二次
战役结束。
26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后,1950年11月27日,美国总统杜
鲁门亲自批准
了对一个朝鲜战场上的美军中尉的定罪文件,事件的由来是什么?
11月25日战役打响后,美军第二十五师正面受到中国第三十九军
的猛烈攻击。
我志愿军士兵举着成捆的手榴弹或是捆在一起的爆破筒径直向美军的
坦克冲去,一
个人牺牲了,另一个人接着冲上去,美军坦克手搞不清攻击到底来自
何方,只有疯
狂地转动炮塔胡乱射击,直到履带被炸断或是油箱被炸裂。夜幕降临
时,志愿军士
兵的冲击队形如一团团移动的影子令美军士兵胆战心惊。第二十五师
二十四团是一
个黑人团,他们知道自己遇到的是“占绝对优势”的军队,于是全团
有了不成文的
战术:白天坚守,晚上逃跑。二十四团一连连长吉尔伯特中尉率12名
士兵临阵脱逃,
并拒绝执行让他返回战场的命令。1950年11月27日,杜鲁门总统亲自
批准了对吉尔
伯特中尉20年监禁的军法判决。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恰恰在这一天,在遥远的朝鲜战场上一个叫上草洞的村庄里
,美二十四团
C连全连向中国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七团投降了。这是整个朝鲜
战争中向中国军
队投降的惟一一支完整的美军连队。没有人知道杜鲁门总统和美国军
方在吉尔伯特
事件之后对美二十四团的这又一事件是如何反应的,至今美军的所有
战史对此都讳
莫如深。
但是,历史的事实是,三个月之后,根据美军第二十五师师长基
恩少将的建议,
经美国国防部长马歇尔上将批准,美军宣布:解散黑人步兵二十四团
。
■我志愿军第66军突破“联合国军”阵地后向“三八线”出击
--
--
※ 修改:.ysc 於 Oct 24 16:20:50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4.2]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 bbs.nju.edu.cn.[FROM: lily.nju.edu.cn]
--
※ 转寄:.南京大学小百合 bbs.nju.edu.cn.[FROM: 202.118.224.2]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ysc.bbs@bbs.nju.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