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wl (老的), 信区: Green
标 题: 十几架飞机轮番轰炸出国时的43976人中,归来者仅得8000余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Oct 20 14:26:03 2000) , 转信
送交者: 死的不是你
一个战地记者的真实见证——抗美援朝惨烈的战争生活追记
1950年10月16日,我从军文工团调到新华社42军支社暨《人民战士》报社当译电员。
当晚军部从吉林省通化县出发,经三夜行军到达中朝边境的集安县。
10月19日夜,作为第一批出国作战部队,我们踏着工兵架设的临时浮桥,跨过鸭绿江。
到了朝鲜,大家才发现这是一场“敌机随时与你同在”和“没有前线和后方之分”的
立体战争。
敌人完全掌握着制空权,它的飞机可以盯住一个目标(如桥梁、指挥部),24小时空中值
班监视。
白天,看见什么打什么牷夜里,见到灯光、火光便扫射、轰炸。部队的行动大都在夜间进
行,白天
隐蔽防空。报社的记者战前下到部队去,战役结束回来编报,用钢板刻蜡纸油印后下发。
我们电台要抄收新华社电讯稿,还要抄《参考消息》供正师级以上首长阅读。
不管一夜行军多累,白天都要坚持工作。
10月的深秋,朝鲜北方已相当冷了,部队都穿着棉军装。但中午在山上露营防空,被
太阳暴晒,
口干舌燥,脑袋发昏。山上没有一滴水,口渴得没办法,抓几片树叶或几根草放在嘴里嚼
一嚼。随
身带的牙膏、牙粉都被吃光了。守卫在黄草岭的战士更苦,喝马尿和自己的尿。
我军对军需后勤有充分准备,东北人民把最好的和充足的给养送到部队。军汽车营有
60多台清
一色的美国“道济”大卡车,本来补给是有绝对保证的。哪知出国第一晚,汽车便被敌机
击毁一二
十辆,第二晚又是一二十辆。几天下来,“汽车营”已不复存在,全军运输瘫痪了。军党
委忍痛决
定:把拥有二、三十辆汽车的火箭炮营的火炮全部卸下来,炮车改作运输车使用,以保证
紧急供应。
失去了汽车,运输就靠马、牛和人的一副肩膀。我那时只有16岁,个头也只有1米5几
,肩上也
要扛30多斤东西。每天黄昏集合出发时,我就感觉很沉重,像吃不消似的。但每天都咬紧
牙关跟上
部队,每夜行军60—70里,有时上百里,从不掉队。
越往南走,供应线越长,天气越冷,困难越大。三野九兵团从浙江紧急开到朝鲜,部
队还穿着
单军装,戴着大盖帽。战士们只好用毛巾包住头和耳朵,把棉被披在身上行军,看上去简
直不像个
军队,但枪炮声一响,个个威猛无比,取得了威震敌胆的长津湖大捷。
第二次战役打响不久,我右脚鞋底子就磨穿了,要随时寻找纸壳、皮革或碎布垫进去
。临近
“三八线”,部队几乎完全断粮了。一方面组成征粮队,在当地筹粮;一方面人自为战、
各自为战,
找粮食、填肚子。部队的伙房由供应单位变成加工单位:谁交米,谁吃饭。没交米便没饭
吃。当时
能找到的多是稻谷,还得找水臼、石臼或木臼,经过碾、捣、筛才能弄成大米,这又耗去
我们多少
宝贵时间和精力?有人更因筹粮而负伤、牺牲。
没有鞋,怎么翻越冰山雪岭?军党委号召自己动手,缝棉袜、打草鞋。我们把棉被、棉
大衣、毛
毯、马搭子都剪开,缝成袜子。比较会缝缝补补的老爷们儿,教给不谙“女红”的老爷们
;四川和
湖、广籍会打草鞋的战士,教给北方的战士搓草绳、打草鞋。当然少不了朝鲜老乡的协助
。
1950年12月31日,除夕战役打响。我们穿着自制棉袜、草鞋上路了。一边走我一边心
里犯嘀咕:
这哪是“棉袜”,分明是一块包脚布;哪是“草鞋”,不过是缠在脚上一团松松散散的稻
草嘛牎真
够幸运,刚走出山沟,两名英雄司机冲过敌人封锁线,把两辆装满毛皮鞋的苏制“嘎斯”
汽车开了
上来。荷枪实弹的卫兵在看押着,凡没鞋的人均可拿一双走,不准试脚。我又够幸运,刚
好合穿。
我乐得穿上新鞋在雪地上狂奔,全然不顾别人的呼喊:“不要乱跑,有地雷牎”事后知道
,担任
“三八线”主攻的友军某师,当晚冻垮了两个半团,无法执行任务。
第四战役(1951年1—2月),气温更降到零下40℃。吐出的口水掉下地已冻成冰球。
行军走路
尚容易挨过,最怕的是因情况不明等原因,部队停留在雪地待命,浑身汗水浸透的棉衣顷
刻就冻穿
了,脊梁上像贴着大冰块。大家都在原地跺脚,以保持不被冻僵,并互相提醒:“不能睡
觉”、
“不要坐下牎”可是走了几十里已疲劳不堪,加上肚内无物,有的同志挨不住就地睡着了
。到前进
号吹响时,已长眠在那里再也起不来了。
城市被炸成废墟,农村也难觅几间完好的房子。宿营时能找到一个防空洞或一个散兵
坑已成为
高级享受。人们只希望能拥有一个草袋子或一捆稻草,否则天亮了很难在雪地里坚持一整
天。有一
晚我找到一个灶坑,尚有微微余火,便像猫、狗那样蜷缩在灶前。初时胸前还似有暖意,
不久便周
身寒彻被冻醒。于是站起来走一会,坐下去睡一会,再走再睡,度过了严酷的一夜。
我们新闻电台架在雪地里,用两条腿当桌子翻译电报。那时只有沾水钢笔,墨水装在
擦枪用的
铁油壶里,借着体温维持不结冰。大米做成的朝鲜“打糕”冻得像铁疙瘩,要放进棉衣在
腋下缓缓
解冻,像剥笋一样,溶一层吃一层。工作时最大的干扰是不时出现的飞机轰炸声、扫射声
。美国人
学希特勒,在飞机翅膀上装上“威慑”人的啸声哨子,刺耳惊心,稍一分神就会把电码译
错,所以
只要子弹不打到身上我们什么都不管。有一回真的一发机关枪弹从我头顶十多公分处打下
来,挖出
弹头还是热的呐。一次在横城附近的阳德院里,几支部队赶在一个山沟里防空,没人统一
指挥而暴
露了目标,十几架飞机轮番轰炸、扫射,从中午到天黑打得人仰马翻、横尸遍野,伤亡不
下千人。
我们电台的人也被打散。晚上聚拢时,如噩梦初醒,有的痴呆呆讲不出话,有的耳朵被震
聋听不到
声音。所幸除损失一些电池和用品外,人员并未受损。
第四次战役转入防御阶段,最为艰苦残酷。部队伤亡惨重,连队普遍只剩下三四十人
,有的只
有十来个人。军机关师、团级的部长、处长都要亲自率干部去抢救伤员、抬担架。机关精
减人员充
实连队。报社社长的警卫员小曲,下连队的当天就牺牲了。我们电台抽出了报务员老杨、
译电员李
建卿,还有一名摇机员(手摇发电),下去不久也牺牲了。
在朝鲜,作战第一,胜利第一,别的什么也不想,也顾不上。四个战役我没刷过牙,
没洗过澡。
一二十天不洗脸也是正常事。因为弄不到热水,如到河沟砸开冰层用冷水洗,没有面油护
肤,很快
便会冻伤。毛巾打湿后会冻硬,一折就断,而且它有更重要的用途———围在脖子上保暖
。人们几
个月也不换衣服,每天和衣而眠,身上生满虱子。不分官兵、男女,一坐下来手就伸到衣
裤里去捉
虱子,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虱子遂有“革命虫”、“光荣虫”之美誉。战斗间隙
,人人要
扛粮,伐木,挖防空洞。地冻三尺像石头一样坚硬,十字镐抢下去只见一个小白点,虎口
却震裂流
血不已。有时战友牺牲了也只能用雪堆个坟头,留待后勤部队去处理。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952年12月,我们军胜利完成了党中央、毛
主席和祖
国人民交给的任务班师回国,两年多共毙、伤、俘敌28162人,而我军出国时的43976人中
,归来者
仅得8000余人(包括各种非战斗减员)。
网上谈兵 · 所有跟贴·加跟贴·
所有跟贴:
真 的 吗 ? 我 对 您 的 身 份 表 示 怀 疑 。 - ko (263 bytes) 10/19/100 (2)
部队是不断补充新兵的 - 统计 (0 bytes) 10/19/100 (1)
部 队 减 员 15%就 丧 失 作 战 能 力 , 24000人 是 第 一 批 出 国 的 人 。 - ko
(0 bytes) 10/19/100 (0)
上甘岭后点名美军一个连也仅余数人,这就是战争。 - 所以没死你 (0 bytes) 10/19/10
0 (0)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