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奔涌的星空), 信区: Green
标 题: 朝鲜战争的思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9月01日09:10:30 星期六), 站内信件
朝鲜战争过去50年了,现在随着东西方大量历史资料的公开,重新审视这场战争的一些
传统结论很有必要,可以拨开云雾现出庐山真面目,从中得出真正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首先,朝鲜战争从整体来说是一个平局,根本标志是战争从三八线打起,又在三八
线终止,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都守住了自己的阵地。从中国来说,是取得了胜
利,将战线从鸭绿江推回三八线。从美国来说,也取得了胜利,因为美国参战后将战线
从仅占南朝鲜面积1/10的釜山、洛东江防线推回了三八线。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奇怪的结
果?
关键就在于,朝鲜战争是一场非常特殊的战争,特就特殊在战争的两个主要参与者
——中国和美国,都不清楚这场战争何时爆发,只是在盟国面临覆灭的危机下出兵挽回
败局。现在已经清楚,朝鲜战争的爆发是金日成的北朝鲜首先突击南朝鲜而引发的,美
国据此也操纵联合国职责北朝鲜是侵略者,并以“联合国军”的名义派出了军队。实际
上,朝鲜战争的爆发完全是朝鲜的内政,与中国国共决战一样,是内战,谈不上谁侵略
谁。
从战争得失看,中国和美国得失相当,战争真正的受益者有四家:苏联、日本、李
承晚和蒋介石。中国之得,主要在于打出国门,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军事
力量击退400公里,保住了北朝鲜这块社会主义阵地,在社会主义阵营乃至整个世界都树
立了极大的威望,更重要的是一洗近现代中国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形象,极大地激
发了国民的激情,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具体表现,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和
精神基础。但是失也是巨大的,主要在于失去了解放台湾的最好时机。金门失利后,以
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和解放军吸取教训,一是调动50万精锐大军,由粟裕亲自指挥;二
是从苏联购买400多架先进飞机,压倒了国民党空军;三是在最重要的海军方面,根据英
国竭力保住香港地位的心理,按处理价廉价购买了包括2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在内的一
批海军装备(苏联的军舰要求中国全价购买,价格高昂我们难以承受),与弱小的国民
党海军相比已处于绝对优势。解放海南岛后,国民党内已无人怀疑我军能轻易攻占台湾
,蒋介石也向菲律宾探求建立流亡政府的可能性。更重要是,这时美国抛弃了台湾的蒋
介石,从而消除了我们解放台湾最大的顾虑。原因在于,由于国民党高度腐败,几大家
族将大量美援据为私人财产,美国于1948年开始已基本断绝了对国民党的援助;中国共
产党胜利已成定局时,美国开始试探与新中国建交的可能性,在宣布美国在东亚的防御
圈时,不把台湾包括在内。此时解放台湾,只欠东风。在社会主义阵营的时间表上,中
国解放台湾原本排在北朝鲜统一全国之前,但金日成急于做开国领袖,秘密向斯大林提
出优先解决朝鲜问题,斯大林出于对当时新中国这个巨人的疑虑和牵制考虑,同意了金
日成的建议。对此,毛泽东虽有耳闻(也不知道具体时间),但已无力改变。果然如毛
泽东所料,朝鲜战争一爆发,美国立即派出第7舰队“隔离”台湾海峡,结果台湾问题一
拖就是半个世纪,现在的解决台湾问题比当年的难度已大得多。可以说,朝鲜战争中新
中国在国外得了高分,但在国内统一大业上却失分甚多,对此,斯大林和金日成的“小
算盘”要负重大责任。
就美国而言,出兵朝鲜,保住了南朝鲜半壁江山,稳定了1949年成立的北约组织,
为西欧和东亚资本主义阵营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但却失去了与新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
机会(20年后才实现)。多数人认为,当时中美关系正常化不可能,原因在于我们不可
能承认美国与国民党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实际并非如此。尽管新中国成立后宣布废除近
现代一切不平等条约,但是基于现实,不可能完全做到。如宣布对苏联“一边倒”后,
就没有追究沙皇俄国割占我144万平方公里领土和外蒙古独立问题(这两块加起来有300
万平方公里,是台湾面积的100倍)。相反,美国与国民党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大多属于
商业性质,可让步余地大得多。就是在中美关系最僵硬的五六十年代,双方还是在华沙
举行了大使级的定期会晤,可见双方原则性分歧并不大。事实证明,没有中美关系的正
常化,就没有东亚的稳定,美国参加朝鲜战争,就失去了与中国对话的机会,一拖就是
20年。
至于战争的四大赢家无须多谈,日本借机走上复兴之路,李承晚、蒋介石保住地盘
,苏联坐山观虎斗,成功牵制了西方阵营,还大发战争财(战争中苏联按全价卖给中国
64个陆军师、22个空军师的装备,连同退出大连、旅顺的军事设施的折价款,共计40亿
人民币,我国于1965年还清。相反,二战中苏联通过租借法案从美国得到100亿美元的军
备,直到70年代才象征性地还了3亿美元,充分表现了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小商人的嘴脸
)。朝鲜战争久拖未决,苏联企图从中渔利的态度是关键因素。1951年五次战役和夏秋
季攻势后,中国和美国均认识到已目前的态势,实现三八线就地停战为双方都能接受的
选择,因此在板门店谈判,并很快就在大多数问题上迅速达成一致。但斯大林明显不想
战争早日结束,最简单的原因就是继续在战争中渔利,并达到同时牵制中美的目的。所
以苏联就在谈判中一个次要问题——战俘问题上节外生枝,拿出了一个美国很难接受的
方案,并且拒不接受中立的印度提出的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接受的较合理的方案。结果战
争又打了近两年,双方付出了数十万人的伤亡。只要苏联不点头,朝鲜战争必将无限期
拖下去。直到1953年3月斯大林死亡,中美双方才搬掉了和谈的最大障碍,迅速以印度方
案为解决战俘问题的基础达成一致,使这场二战后最大的局部战争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
落下帷幕。这一教训再次证明,局部战争中的战、和受幕后大国控制,交战者若非独立
作战,实际上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再看看战争伤亡问题。北朝鲜人民军损失不明,但肯定是巨大的,仅在美军仁川登
陆后就被俘13万。志愿军牺牲15万,连同受伤共计37万(已剔除累计受伤数字),与解
放战争中牺牲26万相比也不算少。我们宣布,朝鲜战争中消灭“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
109万(含美军39万),其中志愿军消灭70万,但毫无疑问这是累计数,因我们在朝鲜战
争中对敌军基本没有达成大的歼灭战,因此美军和南朝鲜军绝对损失没有这么大。美军
在战争中死亡5万(其中战斗死亡3万),受伤10万(剔除累计受伤数字);南朝鲜军队
按其自己统计,累计损失98万,但其中绝对损失不过30万(因伤员大部分能康复并重返
前线)。连同英联邦等“联合国军”的损失,朝鲜战争中中朝军队给对方造成的绝对损
失约50万。估计其中70%、35万人伤亡是志愿军造成,可见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与敌军伤亡
比例基本上是1:1。有网友撰文引用当时美联社的数字,称南朝鲜军队伤亡达140万,其
中死亡40万,明显是夸大的。现代战争中除在绝境下带伤死战的特例外(只有日本军队
能做到),一般死亡与受伤的比例是1:3.5至1:4之间,因南朝鲜军队战争中基本没有
被成建制歼灭,因此适用这一比例。如果死亡40万人的话,那么受伤的就应该在150万左
右,总计损失就达190万,超过南朝鲜国防部自己统计的98万这一数字几乎一倍。按98万这
一累计数看,南朝鲜军队战争中死亡估计在20万左右。至于中朝方面宣称毙伤美军39万
,应从两方面看。一是现代战争中双方大量使用远战兵器,除非绝对控制战场,否则消
灭敌军数字只能依据大致推算;二是朝鲜战争中还有一特殊性,就是美军中有大量南朝
鲜人。由于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只作了局部动员,兵员严重不足,甚至不能按编制充实在
朝鲜的7个师,只好大量编入南朝鲜人。如仁川登陆后,美军第7师就编入南朝鲜人8600
人,几乎占美军一个满员师编制的一半。这些南朝鲜人在战争中比美军更易遭到杀伤。
战俘方面,志愿军战俘2万多,连同人民军战俘超过15万。志愿军被俘最多的一次战
役是第五次战役,有1.7万人被俘,其中仅60军180师就有5000多人被俘。美军和南朝鲜
军战俘数量超过5万,其中美军约8000人。美军被俘最多的一次是在第二次战役中的西线
战场,由于被38军大穿插截断退路(38军因此被称为“万岁军”),有不成建制的3000
多人被俘。南朝鲜军被俘最多的一次是第四次战役东线的横城战役,有7500人被俘。
朝鲜战争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国之间第一场、也是最大
的一场局部战争。局部战争的概念在这时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是世界历史5000
年发展的结果。朝鲜战争时中美之间没有爆发类似抗日战争那样的全面战争,有人认为
最重要的是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的较量,两大阵营的后盾苏联和美国都有核武器,美国
如果全面侵略中国,苏联将会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出兵中国,最终酿成第三次世界大
战。一句话,是苏联的存在阻止了美国全面侵略中国,并将战争局限于朝鲜境内。我认
为,这只是其中一个次要方面。最重要的是,世界历史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已经有了重
大变化。过去历史上出现的超级大国,如罗马帝国、大英帝国等,都是依仗绝对的武力
优势,拼命对外扩张,掠夺大片领土、人口和资源,如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最大时达3300
万平方公里。但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出现了两极趋向,一方以德国、日本、
俄国等为代表,都是资本主义革命很不彻底,带有浓厚的军事封建残余,继承了传统的
扩张手段,追求全面侵略战争,甚至进行种族灭绝,侵占的他国领土,就是永久割占,
决不会签什么租借年限(沙俄割占我144万平方公里国土,唆使外蒙古独立,苏联也继承
其衣钵,虽然打着社会主义旗号,但侵略扩张实质未变,一不归还沙俄侵占我之领土,
二战中还在东欧夺取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大片领土);另一方以美国、英国、法国等为
代表,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民主、自由、文明的理念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几百年下
来,逐渐深入人心,这与统治集团的殖民地扩张政策格格不入,发生严重冲突,二次世
界大战后,殖民地独立浪潮风起云涌,英法等国统治集团开始还企图以武力镇压,应该
说以他们在二战中拥有的武器装备和与德国、日本作战的经验,镇压是轻而易举的,但
实际上屡屡失利,关键就在于国内牵制力量太强大,结果前方投入军队有限,国内反战
运动声势浩大,最后几乎丧失了全部殖民地。这与二次大战时法西斯德国、日本全民支
持战争、一致对外形成鲜明对比。以美国在二战后拥有的绝对优势的物质和军事力量,
如果按照过去大国对外扩张的老路发展,完全可以建立比大英帝国更庞大的殖民地,但
实际上二战后美国并未夺取任何一块殖民地,反而立即允许二战前就是美国殖民地、在
东亚位置至关重要的菲律宾独立。美国之所以卷入朝鲜、越南战争,是因为他认为这是
保住其盟友南朝鲜、南越地盘的战争(朝鲜被北纬38度线、越南被北纬17度线划分为两
块并各自选举了政府)。就是在这样的局部战争中,也得不到国内人民的支持(朝鲜战
争中艾森豪威尔取代杜鲁门当选总统,就在于当时美国70%以上的人反对扩大战争;至于
越南战争中反战运动就不必多说)。如果全面侵略中国,不但美国人民,就是美国政府
也不能接受,麦克阿瑟就是因为主张全面与中国开战而被解职。现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
本主义国家,其人民更关注国内的经济问题,象布什总统那样以微小的代价打赢了海湾
战争,在别的国家早就成了被狂热崇拜的英雄,但在美国却在选举中失利,关键就是其
“国内牌”没有打好。一句话,世界历史发展到今天,象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可以为支
援盟国打一场局部战争,但不会全面侵略和霸占他国领土(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一败涂地
,但未失一寸国土)。中国领导人当时决定出兵朝鲜,可以说完全出于不正确的判断,
但却偏偏赶上了二战后局部战争的潮流,战争限于朝鲜境内,结果是从鸭绿江打到三八
线,扬眉吐气了一回,完全是“歪打正着”。当时决定出兵朝鲜,最重要的就是认为美
国会以朝鲜为跳板,全面侵略和灭亡新中国,与其那样不如在朝鲜打好,御敌于国门之
外。这是完全说不通的。美国要灭亡中国共产党,完全可以在国共内战时派出重兵与共
产党作战,或者全力支持蒋介石,那时要容易得多,但实际上美国未派一兵一卒,怎么
等到中国共产党全面夺取政权后美国反而决定全面侵略中国了?实际上朝鲜战争中美国
根本没有侵略中国的企图,美军推进到鸭绿江边时,按计划应就地停战,并将2个精锐师
调往西欧(当时美军在朝鲜7个师,在西欧仅5个师)。
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为什么会认为美国将继而灭亡新中国呢?原因就在
于,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一向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绝无
调和余地,务必追求将对方彻底打倒的全胜。国民党军在第五次围剿中央根据地时,迫
使红军长征,前后屠杀根据地80万人民,许多红军领导人家乡的村庄居民都被杀光,这
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与国民党血战到底。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面对的是日本
要灭亡全中国的国策并进行种族灭绝的大屠杀、“三光”,这些国内外的敌人,都使中
国共产党产生了这样的认识,那就是阶级斗争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有奋起一战才有
出路。据此中国领导人顺理成章地推断,朝鲜战争作为两大阵营的阶级战争,美国要追
求的就是灭亡新中国。彭德怀在支持毛泽东出兵朝鲜的讲话中说:出兵不必有顾虑,即
使全中国打烂了,也无非等于解放战争推迟几年。就是从全面战争的思维考虑问题。毛
泽东关于必须出兵朝鲜有一个最重要的表述,那就是他认为如不出兵损害极大,南满电
力将被控制等,与其在东北与美军扭打,不如在朝鲜较量。现在我国一些官方书籍在论
述出兵朝鲜的正确性时,也认为朝鲜战争值得打,否则搬迁南满工业区的费用就相当于
抗美援朝的军费。这是很奇怪的逻辑,因为要保住南满工业区而不在东北打,而在朝鲜
打,但美军如果真有侵略中国的意图,完全可以出动空军彻底摧毁南满工业区,所以通
过抗美援朝保住了南满工业区是根本说不通的。我国当时完全没有抗击空袭的手段,19
50年2月6日国民党从舟山群岛的定海机场出动17架飞机轰炸上海,摧毁了电厂,导致全
市大瘫痪,而以二战中美国空军出动数万架飞机全面摧毁德国、日本后方的能力,要摧
毁我国战略要地和工业基地可以说轻而易举。中国当时出兵朝鲜,也与对西方政治欠了
解有关,因为当时麦克阿瑟多次叫嚣要与中国全面开战。从中国共产党政治传统看,一
位重要领导人的讲话当然要与中央保持一致,据此推断麦克阿瑟作为封疆大吏,必然会
执行美国的国策,却没看到美国政府对麦克阿瑟的讲话十分不满,多次要他收回讲话,
直至将他解职。当然,决定出兵朝鲜,也与中国历史上的侠义精神和传统有关,明朝时
就有援朝抗日,这里不多说。
我认为,当时毛泽东决定出兵朝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武器不足惧,没
什么了不起。一是他早就提出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论断,如果不出兵朝鲜,这一论断会
遭到怀疑;二是他从解放战争对付国民党军的经验看,认为美国武器不过如此。国民党
军许多精锐部队号称全美械装备,不也是被解放军几个师、几十个师地全歼么?由此在
朝鲜战争的五次战役中,毛泽东多次定下一次歼灭美军几个师的目标(第二次战役中就
提出一次歼灭美军6个师)。殊不知国民党军有美械装备不等于与美军在同等编制下有同
等装备,就是国民党军中最精锐的全美械化的王牌军,如张灵甫的整编74师等,也要9个
军(整编师)左右的炮兵火力才勉强与美军1个师相当,相差极其悬殊,结果朝鲜战争中
志愿军未能全歼美军1个师,只在特殊条件下基本歼灭了美军1个团,与三大战役中一次
聚歼国民党军几十个师不可同日而语(下面将详细论述)。
志愿军之所以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将美军击退到三八线,关键就在于朝鲜
战争是一场局部战争。朝鲜战争中,美军最多只投入50万人,其中地面部队7个师,30万
人,坦克1000辆左右,飞机约2000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兵力最高峰是1200
万人,100个师,坦克4万辆,飞机10万架,相差几十倍。朝鲜战争中,美国未作全国动
员,而中国却进行了总动员,解放军最高兵力达600万,轮番入朝,在朝鲜最多投入19个
军,130万人,可以说倾举国之力于朝鲜一隅,与美国“冰山之一角”对抗。朝鲜战争中
,美军火力占有绝对优势,并企图通过“空中绞杀战”切断我后勤运输,却以失败告终
。战争经验证明,在陆战中不出动强大地面部队切断敌军后方,就无法孤立前线敌军。
朝鲜战争,可以说是二次大战中意大利战线的翻版,盟军由于兵力不足(主力投入诺曼
底登陆),难以在德军战线后方实施登陆战,只依靠空军的“绞杀战”,无法切断德军
运输线,因此推进缓慢,损失惨重。以后的越南战争中,美国依靠空军力量,也无法切
断“胡志明小道”。朝鲜战争中,美军只出动地面部队7个师,只能勉强在前线与志愿军
绝对优势兵力抗衡,根本无法实施类似仁川的侧后登陆(当时美国全国地面部队只有16
个师)。有人认为,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经受了当时世界最现代化战争的全面考验,这也
不对。一是我们没有经受二次大战中德国、日本那种前方激战、后方遭到全面轰炸造成
工业瘫痪形成的全面压力;二是二战中所体现的现代战争特点,是百万大军在上万架飞
机、上万门大炮掩护下以上万辆坦克为前导,进行大纵深、宽正面、高速度的突破,分
割围歼敌重兵集团。试想朝鲜战争中如美军在中国东北平原实施这种规模的作战,我方
如何抵挡?在朝鲜的志愿军势必被围歼(美军仅通过空中封锁就使我前线物资极度匮乏
)。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只所以坚信战争必胜,就在于他还以为可以象太平洋战争中他
拥有全面军事手段、前后方同时大打、切断日军供应线后全力聚歼极度缺乏物资的日军
孤岛集团一样得心应手,故一再坚持全面侵略中国。越南战争久拖不决,尼克松上台后
一眼就看穿了症结所在,下令出兵柬埔寨、老挝,彻底切断“胡志明小道”,结果南越
百万游击队断绝了供应,几乎陷于崩溃,但是这引起了国际社会强烈反响,国内反战运
动声势更加浩大,指责侵犯主权国家,迫使尼克松下令撤军,南越游击队重获新生。志
愿军在朝鲜战争中虽然面对美军的绝对火力,但战争经验证明,山地和丛林最不适宜发
挥现代化武器的威力,相反轻装备的部队只要指挥得当,就可在复杂地形中应付拥有绝
对火力优势的敌军。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军队如不进行全面战争,无法取胜。美军在海湾
战争的胜利,就是全面开战才取胜的实例,战争中投下的第一枚炸弹,不在科威特而在
巴格达,正是因为前后方同时开战,并利用了平坦的沙漠地形,美军才充分发挥了高技
术装备的威力,地面部队也不受限制地首先推进到伊拉克南部切断科威特伊军的退路(
而不是局限于科威特境内),才轻易取胜。而在朝鲜战争中美军与我正面争夺山头,坦
克用不上,空军、炮兵支援也受限制,主要靠投入步兵争夺,因此并无便宜可占。同样
的经验还有我对越反击战,主要是正面争夺山头,因此打了七八年,消耗不少,也不能
围歼越军重兵集团(最大的战斗是1984年老山“7.12”炮战,一次击毙越军3000人)。
所以,尽管朝鲜战争是中国目前为止经受的最现代化水平的战争,但无论是与二次
大战还是与近年高技术战争相比,都是低强度的,是在特殊条件下的较量,只能作有限
的参考,决不能以此认为我们就战胜了美帝国主义(如认为抗日战争中战胜日本一样)
,并觉得我们现在可以和任何强国相对抗,这种观点实际上定位不准(恰如中国足球队
定位不准一样),如用于指导实践是很危险的。
最后谈一谈具体的军事作战问题。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未能对美军达成成建制的歼
灭战,只在特殊条件下全歼美军一个团,与解放战争时一次战役滚雪球般聚歼国民党军
几十个师不可同日而语,怎么解释?
首先,朝鲜战争是一场国际战争,完全不同于内战。解放战争中,我们宣称歼灭国
民党军807万,这一数字没有错,关键是具体分类。807万中,国民党军伤亡为171万,投
降468万,投诚、起义的却有168万,伤亡只占总损失的21%。而在朝鲜战争这场国际战争
中,美军、南朝鲜军投降甚少,起义更谈不上。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牺牲26万,受伤104万
,失踪20万,合计150万,与国民党军伤亡数171万相比,接近1:1,故交战中我军只需
下狠心消灭敌之一部,即可促其大部投降、起义。解放战争第一仗上党战役,刘邓部队
以3万人歼灭阎锡山晋军3.5万,但敌军中就有3.1万是投降的。而在朝鲜战争中显然不会
有这种情况,志愿军只有对敌军实行“硬杀”,故战果远不及解放战争。
其次,美军火力强于国民党军几十倍,我军被迫在绝对劣势火力下作战。朝鲜战争
中美军拥有绝对制空权不说,单说陆军。现代战争的特点,是从枪战到炮战的过渡,第
一次世界大战中,人员伤亡75%是炮弹杀伤,各强国也在这次大战中完成了以炮兵为骨干
火力的过渡。而我国由于国力虚弱,在十年内战和抗日战争中,无论是共产党军队还是
国民党军队,都以轻武器为主,只是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有39个师实现美械化
,这些部队才勉强完成以炮兵火力为主的过渡。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伤亡约有50%是炮弹
杀伤造成。但是国民党军的火力强度远不及世界强国。以朝鲜战争中的美军标准编制为
例,1个师即有105毫米榴弹炮54门,155毫米榴弹炮18门,师炮兵骨干榴弹炮合计72门。
而国民党军中即使装备最好的“五大主力”,如18军(整编11师),只有105毫米榴弹炮
8门,也就是说,国民党军装备最好的王牌军也要9个军以上的骨干炮兵火力,才能与美
军1个师相当。导致这一状况其中的关键,就是美国援助蒋介石的军备很少。抗日战争中
,美国援助中国物资约20亿美元,只有援助苏联100亿美元的1/5(援助英国则超过300亿
美元)。二战结束后,美军大量裁员,从1200万人裁到160万,大量武器被封存、报废,
也只有极少量给了国民党。二战中美国有M—4“谢尔曼”中型坦克(装备75毫米火炮)
4万辆,二战后这些坦克几乎全被M—26“潘兴”重型坦克(装备90毫米火炮)取代,就
是这些过时、大批被封存、报废的“谢尔曼”中型坦克美国连一辆也没有援助国民党,
只给了几百辆轻型坦克(装备37毫米火炮)。所以以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的美械化装备
来推断美军自身的装备,肯定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装备依靠缴获大
大改善,一个主力军如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38军)已有105毫米榴弹炮9门,超过了国民
党军“五大主力”。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伤亡约50%是炮弹杀伤,但就整体而言,解放
军仍未完成向炮战的过渡。此外国民党军空军飞机很少,根本谈不上什么制空权,但已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战。1948年东北野战军在夏季攻势中攻打四平时,前线指挥官李天
佑(第1纵队司令员)就在报告中写道,国民党空军每日以10多架次支援作战,即予攻城
部队“人员和精神杀伤极大”。志愿军入朝后,除面对美军绝对优势的炮兵火力外,更
要面对美军1100架飞机形成的绝对制空权,白天已无法行动,象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那
样白天在平原上运动几十万大军、几百万支前民工的景象已根本不可能出现。
从军事指挥艺术看,中国远远超过美国和南朝鲜,尽管后者火力优势强于志愿军十
倍以上,但双方战斗伤亡基本为1:1。我认为朝鲜战争中最辉煌的指挥艺术成就,是我
国预计到仁川登陆。当金日成指挥人民军解放南朝鲜90%国土、将敌军压缩到釜山、洛东
江一隅时,以为胜利在望,宣称8月是胜利月,但此时中国总参谋部作战部长雷英夫却预
计到美军将在仁川登陆反扑,并向毛泽东、周恩来作了汇报,得到肯定。有网友撰文说
雷英夫是歪打正着,因为谁都看得出仁川位于朝鲜蜂腰部,一登陆即可截断朝鲜半岛,
但实际上仁川港条件恶劣,潮汐落差很大,如登陆舰船很容易搁浅,金日成也据此认为
美军不敢冒险(只在仁川放了3000人),故不听中国劝告。其实雷英夫并非只通过看地
图推断美军登陆地点,在他向毛泽东、周恩来汇报美军会在仁川登陆的6条理由中,就谈
到尽管仁川港潮汐落差大(昼夜落差9米,在世界大港中居第二),但仍有规律可循,并
指出了适合登陆的具体时间,依照美军和麦克阿瑟在太平洋战争中丰富的登陆作战经验
,是完全可以克服困难的。果然,1950年9月15日美军出动第10军7万人登陆仁川,迅速
夺占汉城,一举聚歼并俘虏在南朝鲜的人民军13万,扭转了局势。
从具体的军事行动看,志愿军入朝后与美军第一战是云山之战,39军以8个步兵团、
2个炮兵团的绝对优势兵力,攻击美军第1骑兵师第8团,并达成了完全的突然性(美军完
全未料到志愿军入朝,还把志愿军当成南朝鲜军与他们握手),但仍未达成合围,美军
第8团有2个营冲出了合围圈,只有1个营被合围,该营依靠仓促筑成的野战工事,居然抵
挡了志愿军绝对优势兵力3天3夜的猛攻,最后才被歼灭(有网友撰文称云山之战全歼美
军第1骑兵师第8团,大误)。这已充分说明,美军战斗力完全强于国民党军,但毛泽东
依据美军迅速收缩的做法,错误判断美军战斗力还不及国民党军的王牌军,是“烂葡萄
”(日军是“硬核桃”),因此在第二次战役前订下了一次歼灭美军6个师的计划。结果
,西线志愿军尽管有38军大穿插截断美军退路,但美军主力仍绕路逃跑,未达成成建制
歼灭;东线志愿军第9兵团(三野最精锐部队)在长津湖以12个师的绝对优势兵力完全合
围了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陆军第7师,仍被美军突围出去,只有27军集中力量在柳潭
里全歼了第7师第31团,这是志愿军全歼美军一个团的唯一战例。
这次战役只所以能全歼美军一个团,是因为特殊的气候条件。当时战场是-40°C的
严寒,双方都缺乏御寒装备,出现大量冻伤,美军因依靠火力作战,在严寒条件下无法
发挥,战斗顽强性又远不及志愿军,所以被击溃、歼灭。海军陆战队第1师战斗伤亡400
0多人,冻伤的却有7000多人,可见当时严寒程度。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中战斗伤亡3万
,冻伤的却有5万,第9兵团主要因冻伤而几乎完全丧失战斗力。
志愿军在第一、第二次战役中的胜利,除利用严寒条件使美国空军难以出动、陆军
炮兵火力无法充分发挥外,很大程度还是靠了行动的突然性,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
第二次战役时美军虽然已知志愿军入朝,但判断志愿军兵力不过5万,是为了保卫鸭绿江
的水丰电站,美国政府还决定在这一问题上对中国让步,做出不攻击水丰电站的承诺)
。第三次战役解放汉城,可以说是借前两次战役胜利的惯性。但此后情况变化,主要是
李奇微到达朝鲜后看到了志愿军后勤保障和火力不足的弱点,针对志愿军“礼拜攻势”
而对应采取“磁性战术”,充分发挥美军拥有绝对制空权、火力和高度机动性的优势,
立即使志愿军作战困难大为增加。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以3个师在砥平里合围了美军第2
师一个加强团,因美军依靠绝对火力优势顽抗,志愿军3个师又分属3个军,虽有40军军
长温玉成统一指挥,但实际上各自为战,3天激战后被美军解围。这一仗被美军称为朝鲜
战争的转折点,“第二个仁川”,以后面对志愿军的大穿插,美军不是象以往那样迅速
收缩,而是敢于固守一点。第五次战役中第64、65军5个师因无法突破临津江防线,拥挤
在江北不足20平方公里的平原处,接连2天遭到美军空军和炮兵的猛烈攻击,损失惨重。
由于李奇微指挥美军多路反扑,志愿军多支部队遭合围,尤以60军180师损失最大,中央
和志愿军总部一度考虑退守平壤、元山一线,但因美军进入山地作战困难加大,又发现
志愿军又有2个兵团入朝,才停止前进。这时已可看出,三八线附近的山地和平原已基本
成为双方战线的分水岭,志愿军前出汉江平原作战就抵挡不住美军的绝对火力优势,而
美军在山地作战也进展不大,这就为双方基本以三八线就地停战制造了条件。
五次战役后,双方互有攻守,经过1951年夏、秋季攻势,美军因战争不会扩大,兵
力有限,作战明显消极,因此志愿军主要作战对象已是南朝鲜军,加上基本上更换了苏
联装备,火力大为增强,已完成了从枪战到炮战的过渡,故在依托坑道的前提下进可攻
,退可守,掌握了主动权,但其中也有教训,1952年10月38军进攻白马山就是一例。38
军是解放军一等精锐主力,但入朝后耗多补少,特别是第四次战役时死守南汉江平原,
在美军绝对火力攻击下大伤元气(为此军内有人埋怨彭德怀),故战斗力受影响。进攻
时判断守军不过1个营,实际上是南朝鲜第9师(战后成为韩国总统的朴正熙当时是该师
参谋长)2个加强营,且得到志愿军叛逃人员的告密,做好了准备。由于作战地域狭小,
38军作战只好采取“添油”战术,反复争夺后被南朝鲜第9师夺回白马山阵地。此次作战
中南朝鲜第9师始终只使用了自身力量,在附近铁原的美军第3师未被调动,说明南朝鲜
军战斗力已大有提高(第9师获得“白马师”称号,现在是韩国陆军头等主力师,优先更
换装备)。
朝鲜战争中为国内人最熟悉的是上甘岭战役,人们从电影中看到志愿军痛击美军而
自豪,参战的15军现在也成为我国唯一的空降军,殊不知上甘岭战役我军作战主要对象
是南朝鲜军。此次战役美军称为“摊牌”行动,原预计出动美军第7师一部进行团级规模
的战斗,但因战斗越打越大,参战主力已成为南朝鲜军第2、9师,美军主要出动空军和
炮火支援。志愿军统计战役中毙伤敌军2.5万人,但也指出其中美军仅5200人,占1/5,
可见南朝鲜军是上甘岭战役的敌军主力。
斯大林死后,中美已就停战基本达成协议,只有李承晚反对,叫嚣要“单独干”,
所以毛泽东决定不打美军,只打伪军,发起金城战役。此时志愿军已全部换装苏联武器
,火炮数量超过南朝鲜军,战役中歼灭南朝鲜军7.8万,使朝鲜战争胜利收尾。
朝鲜战争结束半个世纪了,我们应全面吸取战争的经验教训,摆脱诸如“小米加步枪打
败美帝国主义”的神话,全面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客观认识与世界强国的差距,不要
老是津津乐道伊拉克、南联盟对付高技术战争所谓的“成功经验”(实际上完全被动挨
打,无还手之力),才不致于误导民众,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张目。
--
眉间放一字宽
看一段人世风光
谁不是把悲喜在尝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3.2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9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