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A (生活多么美好), 信区: Green
标  题: 天京保卫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28日16:36:46 星期六), 站内信件

       
天京保卫战 
 
       中国清朝同治元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62)至三年间,太平军为保卫首
都天京(今南京)所进行的防御战。 同治元年春,坐镇安庆的两江总督曾国藩,经过
充分准备之后,采取"欲拔根本,先剪枝叶"的战略方针,调动湘﹑淮军7万余人,兵分
10路,对以天京为中心的太平军占领区实施向心攻击。五月,布政使曾国荃﹑兵部侍
郎彭玉麟率湘军水陆师2万余人,攻扺天京城下。江苏巡抚李鸿章所率淮军6 500人
全部运扺上海,准备西攻苏(州)﹑常(州)。浙江巡抚左宗棠率湘军万余,自江西入浙
,准备攻取杭州。天京处于清军的战略包围之中。 保卫天京的太平军炮击清军水师
(画) 对进扺天京城下的湘军,太平军未能乘其立足未稳即予打击;直至秋末,敌已深
沟高垒﹑坚固设防,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等"十三王",才在天王洪
秀全多次严诏之下,率领大军20余万回救天京。由于诸王各有地盘,心志不专,都未
作持久作战的准备,于扺达后即连日轮番强攻,企求侥幸速胜,激战45日,屡攻不利,
即仓促决定撤出战斗。 天京解围战失败后,李秀成被"严责革爵"。不久,天王洪秀
全责令他领兵渡江,西袭湖北,企图调动天京围敌,收"进北攻南"之效。但李秀成迟
至次年春才率主力渡江西进,途中受到湘军节节阻截,加之军粮匮乏等原因,进至安
徽六安即中途折返,并于五月间撤回江南。调动湘军的目的非但没有达到,反而在途
中和渡江时损失数万精锐。 二年冬,太平军各个战场的军事形势迅速恶化。李鸿章
所部淮军在"常胜军"(即洋枪队)支持下,自上海西进,连陷苏州﹑无锡,推进至常州
城下。左宗棠部也进围杭州。曾国荃部湘军陆续攻占天京城外各军事要点,逐步缩
小包围圈,天京仅剩神策门(今中央门东)外一路可与外界相通。在此危急关头,洪秀
全拒绝了李秀成"让城别走"的积极建议,决定死守天京,从而错过了撤出天京﹑以图
再举的最后机会。 三年正月,湘军进扎太平门﹑神策门外,合围天京。城内米粮日
缺,洪秀全诏令军民食用"甜露"(一种野草制的代食品)充饥。四月二十七,洪秀全病
逝(一说自杀),幼主洪天贵福即位,一切军政事务统归李秀成执掌。 湘军合围天京
后,先后于城下控掘地道十数处,均为太平军所破坏。五月底,湘军攻占天京城外最
后一个据点地保城(龙脖子),从而能够居高临下,鉴视城内动静,压制守军炮火,掩护
控掘地道。六月十六,攻城准备就绪,中午点燃地雷,轰塌太平门以东城墙十余丈,大
队湘军蜂拥入城,并分四路向纵深推进,其它方向的围城湘军,也闻声缘梯入城。傍
晚,天京各门均为湘军占领。守军除李秀成带领幼主等千余人由地雷轰城处冲出城
外,余则或战死,或被杀﹑或自焚,无一降者。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失
败。 
 

----------------------------------------------


--

                当圣火第一次点燃,是希望在跟随
                当终点已不再永久,是心灵在体会
                不在乎等待,几多轮回,不在乎欢笑,伴着泪水
                超越梦想一起飞,你我需要真心面对
                让生命回味这一刻,让岁月铭记这一回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1.94.161.12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