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ingworld (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信区: Green
标  题: 草莽英雄--西北军经略史2(新语丝)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8月23日08:36:07 星期六), 站内信件


  其实,河南的种种变化,吴佩孚早就看在眼里。
  既然文章的名字是西北军,不提提西北军的老对手吴佩孚就太不够意思了。
吴,以关云长自诩,能打仗,好读《春秋》也有关云长那样的气节和傲慢。这位
北洋“常胜将军”和冯玉祥在带兵上正好相反,冯体察下情,善于练兵,常常亲
临阵前,为士兵考虑的特别周到,擅长发挥士兵的战斗力;吴则善于将将,他对
战略的大局观特别好,善于指点江山,一出手就是指挥某个督军或师长。吴的诗
词也十分出色,看看“叹江山如故,异族错落。何日奉命提劲旅,一战恢复旧山
河。”那是典型的儒将。
  吴和冯可谓一生的对手,两个人谁也不服谁,从一见面就互看不顺眼,其实
那时候冯还救过吴,可是吴不买帐,好像前世的冤家一样。两个人还经常有一起
做戏的雅兴,混成16旅时代,冯玉祥奉命援闽,结果在武穴发通电骂老段,曹锟
做调人,催他赶紧去福建。结果冯玉祥就假装坠马把自己腿摔伤了,说什么也不
走。曹锟和吴佩孚坐火车来看他,冯玉祥就架个拐杖上火车,曹锟安抚他,说不
要去福建了,你到湘西去吧,我发表你当湘西镇守使。冯玉祥目的达到,笑眯眯
的下了火车,吴佩孚探出头来叫:“你拐杖拉火车上了!别装病了,快把常德、
桃源拿下来吧!”两人大笑而别。
  实际上两个人都是中国传统军人的精华,他们的军事才能,皆是脱胎于传统
的中国社会,面向于传统的中国社会,但是都没有建立和维护一支现代化国防军
的能力,--那个时代,真正有这个能力的,只有中国第一军事家蒋百里将军,可
惜,他又没有条件来施展自己的宏图。要老萨说,这三个人,堪称民国早期军事
领域的龙(吴),虎(冯),凤(蒋)三杰--因此到三十年代以后,两个老对手
都走向了衰落,把中国军事的舞台,让位给后起的国军和共军来。
  虽然北京政变冯玉祥的背后一击把他搞得窘迫不堪,吴大帅并没有气馁。看
看他听到冯玉祥叛变的表现就能够理解他的勇气。当时直奉大战正酣,副官送来
一电,大帅看完,满面红光,刷刷撕成几片,道:好,援军今晚就到,各路准备
总攻!会一散就带上八百卫队穿山越岭,南遁了--电报告诉他冯玉祥已经叛变,
正在向他的指挥部猛扑过来。国民军摸到了屁股上还能如此从容,可谓统帅风度
不让三国陆逊。吴乘坐铁甲列车连夜南撤,他可不认为自己是走麦城,他知道北
京这好地方必定是一山难容二虎,何况是一群呢。大帅镇定自若的退到了鸡公山。
  这鸡公山风光秀丽,山林幽静,正好修养一段时间,吴大帅在这里闭门读书,
还写了一块匾额“小桃源”--鸡公山对日本人来说是个有名的伤心地,十二年后
第七军在这里端了日军医院和后勤部队,把“小桃源”变成了修罗场。现在的吴
大帅对此当然一无所知,他只是看书,做诗,顺便坐山观虎斗。
  转眼间直鲁联军就乱打成一团,奉系旧将张宗昌向吴大帅输款投诚--因为都
是山东人,“山东人不打山东人”。吴下山重整旧部,一路上势如破竹,直抵长
辛店。这时候大帅显示了他的为人--郭松龄叛变,张作霖父子举止失措,奉系几
乎解体,吴取之已经易如反掌,但吴联想到冯的背叛,将心比心,下令停止对奉
张作战,且把他预先派到东北绥芬河抄张家老巢的部队也撤了回来,这一下子奉
系顿时化敌为友,打冯玉祥的时候,两家跟亲兄弟似的。
  看到河南有机可乘,吴突杀回马枪,他的先锋官是民国名将靳云鹗,早说大
帅善于将将,他是很少亲自出马的。象前面说的,国民军第二军在河南本来就趋
于崩溃,基本没有抵抗,只有个蒋世济在信阳死守。
  这人也是西北军中一个怪物,如果从影响来说,不应该写他,但是他的情况
太个别,不写可惜。他的部队人数不多,训练也不好,可是军心十分稳定,原因
是此公在阵前大抽鸦片烟。蒋世济是大烟鬼中特殊品种,人家越抽越瘦,他却越
抽越胖,长一身烟膘,完全违反医学常识,而且让部下也抽。前方炮火连天,他
却在战壕里和弟兄们镇定自若的互点烟枪,抽的不亦乐乎,还有一套奇怪的理论,
比如“兔子不抽大烟,因为它三片嘴,衔不拢烟枪;王八和鳖不抽大烟,因为它
侧不过肩膀。”这话通过冯玉祥一个朋友传给冯,让冯觉得新鲜又啼笑皆非。这
家伙的镇定也算出色,当兵的真服,死守信阳三十多天,直系的军队几易主帅愣
是打不进去,最后还是全省都归了吴佩孚,才解甲出降。吴特别嘱咐让蒋到他的
住处来好好犒赏“这条好汉”--犒赏的,当然也是大烟了。
  这大概就是双枪兵的来历,后来双枪兵的徒子徒孙还有贵州的王家烈和四川
的孙圃,前者学的不象,让老毛老蒋合伙端掉,不去提他,这后者在武汉战役的
时候和日军交手出了邪的,刚交火几分钟就全体跳出战壕猛冲,着实让以为中国
兵只会死守的日军开了眼界,措手不及的日本兵当然不明白孙圃也是迫不得已--
再耗下去弟兄们烟瘾犯了就麻烦啦!
  所谓得陇望蜀,吴佩孚也不例外,拿下河南就想吃羊肉泡馍了。大帅还是不
自己出马,他想起了这位当过几天陕西省长的刘镇华来,结果就是西安的大围城。
  冯玉祥对刘镇华的老底儿非常清楚,知道此人没有斤两,但是刘的五弟刘茂
恩善于用兵,不同寻常,既决定出兵,以少对多,指挥官的选择就颇为重要,冯
指定的前敌总指挥,是原属国民军第二军的邓宝珊。他的两员副将,是孙良诚和
吉鸿昌。
  这个配置,可谓极有心计。
  邓宝珊作总指挥,可以一举三得,第一,邓是国民二军的,这样任命可以表
现对于胡景翼的老弟兄决无歧视,--三军的徐永昌投了阎锡山,冯可不愿意二军
走这条路;第二,第二军的部队为了自己的总指挥,在解围战中,必出死力;第
三,邓宝珊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也确实胜任这个职务。邓当年帮助冯打河南督
军赵赒,曾经给冯深刻印象--他的部队打仗很勇敢,但是不脱靖国军的民军习气,
双方激战正酣,一声开饭,立刻放下枪,一窝蜂的回来吃饭,战壕里连个哨兵也
没有,吃完了回去抄起枪来继续猛冲猛打。河南的北洋军被这一手闹的头大,不
明虚实,哪敢进逼?
  孙良诚和吉鸿昌,是一对儿长期搭档的熊虎之将。孙在甘肃帮助刘郁芬作战
的时候堪称孤胆英雄,是西北军北伐中的头号猛将。他还是当时中国最出色的足
球运动员之一,这个知道的人就少了,孙曾经领衔西北军足球队在南京和大学生
足球队交手,互有胜负,其出色的脚法,到解放后李凤荣等足球前辈还有提及,
当然,他们和孙比,又是后辈了。吉鸿昌,人称“吉大胆”,自己作了一只饭碗,
撰刻“做官即不许发财”,掷地有声,后来因为领导抗日同盟军失败,被国民党
当局枪杀于北平陆军监狱,是西北军中两位最著名的共产党人之一--另一位是张
自忠的副手,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这两个人搭档,对敌众我寡,但我强敌弱
的这次作战来说,实在是最合适的选择。
  还有一个重要的位置,就是援军中的政治部交给谁负责,当然最好是深孚众
望的刘伯坚出马,但是冯玉祥对刘伯坚太喜爱了,这人胆大如斗,身先士卒,假
如到前线出了问题怎么办?老冯实在舍不得。正好共产党又派了人来,看这个人
文质彬彬的应该不会上去跟人拼刺刀,而且还是个矮子,就算是到了前线,挨枪
子的目标也小些。就是他了,老冯决定了,派这个叫邓希贤的到邓宝珊那里负责
政治部--老冯这个决定,差点儿断送了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层,邓希贤,后来的
名字,就叫做邓小平。
  这一仗,是西北军值得骄傲的一战,刘镇华部加上新招的部队,达到十三万
人,而西安城里城外的西北军,加在一起不过三,四万,竟然打的“镇嵩军”大
败亏输,狼狈逃出潼关,11月,西安解围。刘镇华走投无路,最后只好自缚请降,
投入冯玉祥门下,成了西北军的第八军。
  到这里,西北军已经站稳了关中,冯玉祥面向河南,出兵潼关--这一次,不
再是军阀混战了,西北军,已经改变了名称,他们有了一个新的响亮的名字:国
民革命军,这一次的出征,被写入了史册,融入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一个情节
--北伐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西北军,达到了它辉煌的顶峰,也走向了他的衰落。
(XYS20030820)

--
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之一莫过于曾经深深相爱的情侣反目成仇。爱得越深反而也
就恨得越深。
如果我再次遇到Sunny,我会对她说"谢谢你,给我机会经历人生的大悲大喜,
给我机会体会人间真情,要不是你,我还不知道有那么多人爱我,关心我。谢谢你离我
而去,给我机会更好地生活。祝你我好运。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3.5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9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