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2001年:透过硝烟看热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Dec 10 21:19:24 2001) , 转信
2001年就要与我们告别。
回顾这一年,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
美英对伊拉克空中打击时断时续
如果排出一份新世纪第一年———2001年的国际军事大事记,列在前面的仍然是冲突
与战争。
首先以美英对伊拉克的空袭开场。2月16日夜晚,美英出动24架战斗机,猛烈袭击巴格
达附近的军事和民用目标。这是1998年底美英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以来,首次袭击伊拉克
首都附近地区。华盛顿和伦敦的说法是攻击伊拉克的防空雷达,保护在“禁飞区”执行巡
逻任务的美英战机安全。但伊拉克却表示,新上台的布什总统想摧毁伊拉克,以完成他的
父亲、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在海湾战争中未竟的事业。
整整10年前的那场海湾战争,至今仍然硝烟未尽。
巴以冲突愈演愈烈持续全年
如果说2001年度美英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时断时续,那么,温度越来越高、怒火越来
越烈的巴以冲突,则持续了全年。这场冲突年初是石块对催泪瓦斯,年中是卡拉什尼科夫
冲锋枪对梅卡瓦坦克,年底则是人体炸弹对空对地导弹。
1993年巴以双方签署的《奥斯陆和平协议》,在爆炸的硝烟中变成无人理睬的碎片。
仇仇相向、冤冤相报,几乎成为巴以冲突几十年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一阴影在2001年变得
愈加浓重,发展到现在,几乎遮蔽了所有和平的曙光。
今年12月初在以色列相继发生5起自杀性爆炸事件之后,巴以关系跌入危险的深谷。以
色列内阁通过决议,宣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为支持恐怖的实体” ,随之出动飞机坦
克,对巴勒斯坦进行空前规模的军事打击,以军的阿帕奇直升机甚至向加沙城阿拉法特的
官邸发射了近20枚导弹。阿拉法特的专用直升机被炸成两截,在浓烈的火焰和黑烟中变成
一堆灰烬。联想到1年之前在戴维营森林,以色列总理巴拉克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
一扇木门前你谦我让、都想让对方先走的情景,恍若隔世。戴维营会谈虽未取得具体成果
,但双方都不想扼住对方的咽喉,也未料到几个月后双方便拼杀得你死我活。
一个民族是不能没有家园的。犹太人需要自己的家园,巴勒斯坦人就不需要自己的家
园?美国国务卿鲍威尔2001年11月19日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演讲时,说了这样一句
话:太多的巴勒斯坦人是在以色列的“检查、袭击和侮辱中长大的”。正是这种状况,成
为双方关系中长久埋藏的祸根。
“爱媛”号被撞沉激起日本民众愤怒
本年度的一大特点是意想不到的事件频频发生。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就没有想到,“爱
媛”号渔业实习船的沉没,竟然成了他首相生涯的休止符。
“爱媛”号是日本爱媛县宇和岛水产高中的一艘远洋渔业实习船。由于船上的空调系
统发生故障,该船于2月7日驶往夏威夷抢修。2月10日修好后再启程,在距夏威夷瓦胡岛约
16公里的海面上,被排水量7000吨的美国“格林维尔”号核动力潜艇在上浮时撞翻,沉入
深达550米的海底,35名船员中26人获救,9人遇难。
最初的消息就令日本民众愤怒。因为“格林维尔”号在出事后竟然驶离现场,后来虽
然折回,但30分钟后才有人打开舱盖,探出身向落水者喊话,却没有下海救人的动作。进
一步的消息更具爆炸性。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发言人承认,当“ 格林维尔”号上浮与“爱媛
”号相撞时,“有两名平民正在两个分离的岗位上操控这艘潜艇”。这位海军少校拒绝说
明平民身分和操控的岗位,只说当时艇上有 16名平民,其中包括商界领袖。
这些消息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和《产经新闻》都
以醒目标题指责美国海军的做法“令人不能容忍”,“一定要追究责任 ”。得知这一消息
却继续打高尔夫球的森喜朗首相,跌入前所未有的窘境。保守党代理国会对策委员长西川
太一说:“如果自己的家人遇到灾难,森首相还能继续打高尔夫球吗?”民主党代表鸠山
由纪夫说:“一手拿着高尔夫球杆,一手拿着手机进行联系,这样的国家领导人称职吗?
”如此重击之下,森喜朗的民意支持度竟然跌到不足8%,创下日本首相民意支持度最低点
的纪录。
尼泊尔王室血案震惊世界
与上面的事件相比,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更带有蓄意行为、更充满血腥味道。
6月1日晚在尼泊尔纳拉扬希蒂王宫,王储迪彭德拉突然向其他王室成员开枪,子弹穿
透了英国风格的笨重家具,国王比兰德拉、王后艾什瓦尔雅等10名王室成员身亡,24名其
他人员受伤,王宫内豪华的地毯浸泡在血泊之中。
迪彭德拉王储曾经在尼泊尔最精锐的伞兵部队接受过训练,对武器的痴迷远近闻名。
他的一位挚友说:“我看到他自己房间里有自动步枪和手枪。他喜欢枪。军队新购买的任
何武器他都喜欢拿来试用。他精通枪支,我敢肯定已经算计好了要做些什么。”当这位王
储从感情纷争卷入权力纷争最终难以自拔的时候,便穿上军装,用手中的美制M-16步枪向
遇到的所有人扫射,最后举枪自杀,制造了世界各国王室中最为血腥的屠杀事件。
迪彭德拉的恐怖射击,使尼泊尔这个偏僻的山地国家一时间成为世界舆论注意的焦点
。但当更为恐怖的事件———“9·11”恐怖袭击事件———在美国发生之后,尼泊尔王宫
那场令人震惊的屠杀,即被更加令人震惊的灾难掩盖了。
“9·11”之后的阿富汗战争牵动全球
当地时间2001年9月11日上午,恐怖分子在美国的3个机场同时劫持4架民航飞机,其中
3架分别撞击了纽约的世贸大厦北楼、南楼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这3座美国的标志性建筑物
,数千人于瞬间死亡,两座摩天大厦在全世界众目睽睽之下轰然倒塌,这给美国和世界带
来的巨大震撼,已经难以用语言表述。这一事件本身的突然性、严重性、震撼性,使人类
对恐怖主义危害的认识更加深刻。
“9·11”事件出乎全世界的预料,“9·11”之后的阿富汗战争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
。这场战争自10月7日开始之后,美军所采取的作战方法依然是“老三段 ”:巡航导弹突
袭、精确制导炸弹轰炸、再辅以B-52轰炸机用普通航空炸弹进行 “地毯式”轰炸,行动
模式几近一场单方面的表演。但阿富汗战争仍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作战顽强、被
各国媒体普遍认为能够进行较长时间抵抗的塔利班,自从主动放弃首都喀布尔后突然呈现
崩溃之势,这一点连美国人事先都没有料到。10月中下旬美军的特种部队突袭塔利班指挥
部受挫以后,美国已经在做长期作战的准备。二是当阿富汗战局急转直下、各方都长出一
口气、希望战争尽快结束的时候,美国总统布什发表讲话说,阿富汗战争的结束并不是反
恐战争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那么下一场打击———即下一场战争———又将发生在哪
里呢?世界什么时候才能够安定下来?
塔利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来也匆匆,看来不会去也匆匆了。
俄罗斯军事改革尤其令人瞩目
与本年度令人瞠目结舌的意外事件相比,一些国家的军事力量调整在以一种不那么轰
轰烈烈的方式进行。其中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改革尤其令人瞩目。
2001年4月25日,刚刚就任国防部长不久的伊万诺夫在《红星报》撰文,推出俄军改革
的主要举措:走一条去“皮”保“核”的精兵之路。具体规划是2005年前,俄军将从现有
的120万兵力中裁减36.5万,裁减对象主要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重复设置的机构。根据新方
案,俄军将建立打破部门界限的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原来自成体系的内务、边防、民防
、铁道等部队的后勤保障系统要合并重组,纳入国防部的区域联勤系统,节省资源和提高
保障能力。
在军兵种结构方面,一是恢复陆军总司令部,陆军将更强调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在
主要战略方向上预先部署机动集群,以应付可能出现的危机。二是从20 01年6月1日宣告正
式组建新兵种———航天兵,到2002年战略火箭军将改为兵种,2006年并入空军。到2005
年俄军将实行3军种3兵种制,即陆军、海军、空军和战略火箭兵、空降兵和航天兵。通过
这些改革举措,大幅度提高俄罗斯武装力量的质量和战备水平,实现质量建军的目标。
近年来对俄罗斯武装力量刺激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车臣战争,二是“库尔斯克”号
潜艇沉没。前者暴露了俄罗斯在部队结构、指挥体系以及反应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后
者则对目前俄军的武器装备建设提出了严重警告。一支军队要前进,挫折和教训往往扮演
主要的推动角色。
去年8月“库尔斯克”号潜艇沉没之后,俄总统普京万分沉痛地说过一句话: “海军
的荣誉,包括俄罗斯的荣誉,与‘库尔斯克’号一起沉入海底。”今年10 月8日3时55分,
随着一声令下,大型驳船“巨人-4”号上的26部液压起重机同时启动,沉睡在巴伦支海底
108米深处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终于被打捞上来。
“库尔斯克”号刚刚出水,俄罗斯第3代核潜艇“猎豹”号即下水。2001年1 2月4日,
普京总统在北方舰队总部所在地北德文斯克,主持了“猎豹”号潜艇的编入现役仪式。该
潜艇融入了俄罗斯近年来最新的军事科研成果,不但装备有28 枚带核弹头的“石榴”巡航
导弹,每枚巡航导弹的爆炸当量为10万吨,而且是目前世界上噪音最小的核潜艇。该潜艇
吸取了“库尔斯克”号的教训,装备有更加完善的自救系统,配备了危急时可疏散全部艇
员的救生舱。这是俄海军自“库尔斯克”号沉没以来第一艘新投入使用的核潜艇,也是俄
罗斯近6年来第一艘下水的新潜艇,普京亲手在“猎豹”号上升起了俄罗斯国旗。俄罗斯人
以这种方式,表达他们重振海军的决心。
俄罗斯重振军威的措施是多方面的。这种重振既表现为出击,例如全力支持阿富汗北
方联盟进占喀布尔,从而在阿富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主动;也表现为收缩,例如今年
10月17日,普京在同军方高层领导讨论军队改革及国际局势的会议上宣布,俄罗斯从今年
开始撤出设在古巴的无线电监测站,并从明年1月开始从越南金兰湾海军基地撤走,放弃所
有的海外军事基地。
日本自卫队开始向海外走出去
俄罗斯从海外撤回来,日本却开始向海外走出去。
2001年11月16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派遣海上自卫队支援美军反恐行动的计划。11月
25日,排水量8100吨的“十和田”号补给舰、5650吨的“浦贺”号扫雷舰、3550吨的“泽
雾”号护卫舰分别从广岛县吴基地、横须贺基地和佐世保基地出发,驶往印度洋。3艘军舰
连同460名自卫队员,成为战后日本首次向海外派遣的军力。在此之前以搜集情报为由,日
本防卫厅已经先行向印度洋派出了一艘补给舰和两艘护卫舰,舰上约有700名自卫队员。
近年来,日本通过颁布《关于实施研究开发的指针》和《2001年防卫白皮书》等文件
,放宽对自卫队的限制,解除对自卫队参加联合国军事行动的冻结。这些据说都是为了将
日本防卫体系由“内向型”转变为“外向型”,让自卫队能尽快像“普通军队”一样走出
家门,在日本以外的地方真正“发挥军事作用”。
世界军控形势有喜有忧
更复杂的感觉是2001年军控形势。
应该说核裁军形势尚好。今年11月13日,访问美国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布什
同时宣布俄美双方的核裁军计划:俄罗斯将把目前的5858件战略核武器削减至2000件以下
,裁减幅度约为66%;美国将把目前的7013件战略核武器削减至1700—2200件,裁减幅度
达到72%;这在核裁军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双方商定,裁减工作将在10年内完成。
与核裁军形势看好相对照的,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执行的难产。今年 11月,参
加联合国“促进《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大会的各国代表通过宣言,呼吁各方尽快
签署并批准这一条约。同时难产的还有《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2001年11月于日内
瓦开幕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第五次审议会议上, 140多个国家的代表呼吁尽快签署《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而美国代表的态度只有一句话:现在签署与批准上述两个条
约及其议定书,有损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反导之争与美国新战略重点
就是在“美国利益”这杆旗帜下,布什总统今年5月1日在美国防大学发表演讲说,美
国必须建立针对弹道导弹袭击的防御系统,必须突破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今年,美俄在反导条约问题上的谈判举步维艰。即使在“9·1 1”事件后,美国新的拦截
试验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布什表示,美国将按自己的时间表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但什么时间退出,他尚未想好。
也许他在想新的战略重点。2001年9月30日,美国防部发布《4年防务报告》,明确提
出了新的战略重点。同时还提出所谓“反区域控制”和“反通道控制” 概念,对新战略重
点做出理论补充。《4年防务报告》推出之前,美国陆军部长怀特8月30日就说,计划把储
存在德国和意大利的部分武器装备转移到亚太地区,以实施布什政府转移战略重点的方案
。他说美军将“调动现有的资源以适应新的战略”。
所谓的新战略中一定含有对台军售。今年4月底,美国公布对台军售清单:4 艘基德级
驱逐舰(2003年年底前交付),12架P3-C“猎户座”反潜侦察机,8艘柴油动力潜艇(协
助在第三国购买),“骑士”火炮系统,MH-53E扫雷直升机, AAV7A1两栖进攻型机动车
辆,MK48型鱼雷,“复仇者”地对空导弹系统,潜射和水面发射鱼雷,飞机抗险设备,以
及关于“爱国者”反导系统的技术介绍。这笔 40亿美元的军售清单,是1992年美国售台1
50架F-16战斗机以来数额最大的一笔。美国这种做法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再次违反了它在
中美《八一七联合公报》中的承诺。
当时美国广播公司和《华盛顿邮报》联合组织民意调查,受访的美国人中67 %明确反
对售台先进武器,特别是如果这种出售“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的话,反对者就上升到75%
。可见,美国民众并不糊涂。
X-35比拼欧洲联合战斗机
与军备销售相适应的是军备生产,美国再执世界之牛耳。2001年10月26日,经过5年的
激烈竞争,美国防部宣布: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X-35击败波音公司的X-32,在联合攻
击战斗机的竞标中胜出,赢得1890亿美元的订货合同。这种一次中标赢得近2000亿美元合
同的现象,在世界军火生产史中前所未有。投入生产后X-35将以F-35的编号出现,生产
3002架,成为美国空军、海军和陆战队的主力机种。
X-35胜出前一周,法国国防部宣布:欧洲6国决定联合研制未来的欧洲战斗机,以便
同美国计划中的联合攻击战斗机竞争。这6个国家是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
瑞典。这种欧洲未来战斗机预计将在2030年取代目前服役或即将服役的“2000欧洲战斗机
”和“狂风”战斗机。
这是我们在2001年所看到的世界热点的一部分。没有世界大战的威胁,却总见战争硝
烟。虽然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没有改变,但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各自加强军备,改造
军队,迎接挑战。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9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