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史海回眸:轰炸机与美帝国大厦的亲密接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r 16 09:47:07 2002) , 转信

  2001年全球轰动的新闻,莫过于美国的“9·11”事件,然而很少有人了解,在“9·
11”事件56年前的1945年,当时纽约的最高建筑帝国大厦,也曾遭一架轰炸机撞击。不过
那次事件不是恐怖袭击,而是美国自己的飞行员炫耀技术的结果。 

  周末清晨的惨剧1945年7月28日,星期六。这天天气很糟,纽约上空浓雾弥漫。早上9
时49分,帝国大厦突然爆出一声巨响,火光冲天。原来,一架米歇尔式B—25D双引擎轰炸
机已经撞到这座摩天大楼的78层和79层之间,撞出一个约42平方米的大窟窿!飞机油箱爆
炸,大厦上半部立刻变得一片焦黄。一个螺旋桨的引擎横穿楼层,飞了出去,砸进了街对
面的楼里。后来,这次事故被称为航空史上最离奇的空难。

  帝国大厦建成于1931年。由于过分“超前”,承租者寥寥无几,在建成后的很长一段
时间,大厦41层以上都空无一人。二战爆发后,不少公有机构开始纷纷租用大厦房屋办公
,到1945年,大厦承租率已达到85%。教会组织“全美天主教福利会”所属的“战时救济服
务处”当时就租用了帝国大厦79层西边的多间房屋。该组织的任务是募集食品、医药、衣
物、书籍等,提供给欧洲的难民或战俘。在战时,这样的机构最为繁忙。所以在空难发生
的当天,虽然是周末,仍有17名工作人员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飞机是从北面撞过来的,所以北窗边的3个人什么都没来得及想就当场罹难。迅速蹿起
的大火立刻又吞噬了7个人的生命。剩下的7个人,有的被震晕,有的被烧伤,有的被呛得
喘不过气,但他们还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跌跌撞撞地逃进了对面的办公室,紧紧地关上
门,打开临街的窗户,探身出去大声呼救。但是烈焰裹挟着浓烟,将这间屋子团团围住。
19岁的年轻姑娘特丽莎彻底绝望了,她把手表和手链全部摘下来,扔出窗外,希望在自己
遇难后,亲人能通过这两样东西找到她。就在此时,奇迹却意想不到地出现了。有人看到
他们呼救,找来了消防队,砸开房门,用高压水龙喷退烈火,救出了他们。不幸的是,其
中1人还是在3天后不治身亡。飞机油箱涌出的汽油,一路带着大火狂奔,电梯是首当其冲
的受害者。当时人们对发生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还没有概念,消防员在发现其中一个电梯
女工被火烧伤后,竟让另一名电梯女工用电梯送她下楼。结果没下两层,电梯缆绳就被烧
断,电梯从200多米高空急速下坠,直落到地下室。幸亏当时电梯巷道内空气已经压缩,电
梯上的减震弹簧尚未完全失效,两名女工算是保住了性命,但也双双受重伤。

  幸运的是,大厦的78层未能租出去,所以当时没有人。撞击事件后迸出的火星和碎片
,全部落在大厦的天井内,加上事发当天正是周末,时间尚早,人们还未出门购物,街上
行人无一伤亡。而且因为天气不好,观景台也一反平时人如潮涌的景象,观者不多。综合
所有这些因素,这次空难的损失应该说已经降到了最低。据美国人自己说,这场灾难幸亏
发生在二战即将结束之时,老百姓和救援人员都有充分经验,没有惊慌失措,没有发生人
为的附带损失。尤为重要的是,事发之时,飞机油箱存油快要耗尽,引起的燃烧尚能控制
,帝国大厦因此免遭56年后世贸中心坍塌的厄运。

  肇事者是“金童”飞行员

  闯下大祸的飞行员名叫威廉·富兰克林·史密斯。此人于1918年生于亚拉巴马州,时
年27岁。史密斯天生英俊、聪明、勇敢,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曾被选入全美曲棍球队
,是那个年代的“金童”式人物。

  二战期间,史密斯驻防英国,在1944年2月至1945年5月间,他曾执行任务34次,驾驶
过多架战机,即使在低空飞行中被高射炮和机枪打得千疮百孔,也从未损失过一架战机,
所以史密斯对自己的飞行技术和神勇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1945年7月26日,已经升为中校的史密斯在完成一次运输任务后,驾驶飞机在马萨诸塞
州贝德福德空军基地降落。他的妻子在那里等他。夫妻短暂相聚后,7月28日,史密斯重登
战机,准备回位于新泽西州的纽瓦克空军基地去。

  当天雾很大。当时的轰炸机设备远不如现在先进,飞行员在恶劣天气中飞行,主要凭
自己的目测和经验。我们已经知道史密斯是非常自信的,而且当时在飞行员中,冒险飞行
是一种时尚。史密斯坚信自己可以“目视飞行”到纽瓦克。贝德福德空军基地的塔台指挥
可没有史密斯那种信心,他不同意史密斯冒这个险,只允许他在纽约的拉瓜迪亚机场降落
。史密斯虽然年轻气盛,但他也算是老兵了,知道这个时候硬顶是没有用的,于是同意了
塔台的命令。史密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贝德福德空军基地飞出去再说,到时候和拉
瓜迪亚的塔台商量,说服他们同意他继续向前飞到纽瓦克。

  9时40分,史密斯已经到达拉瓜迪亚机场上空。按照他的预先设想,他向塔台提出要直
飞纽瓦克。塔台测出纽瓦克当地的云层高度只有200米左右,要求史密斯在空中待命。塔台
当即

  与纽约航线管理中心联系。因为是军机,该中心也做不了主,立刻向陆军航空服务中
心请示(当时美国航空兵尚未成为独立军种)。请示的结果到底如何,后来成了一个谜。因
为塔台说他们得到的回应是由飞行员自定,而陆军航空中心说他们从来不曾同意史密斯去
纽瓦克。

  然而史密斯以为他可以自己做决定了。在他向纽瓦克飞去的时候,塔台指挥给了他一
句临别赠言:“当心!我这儿可是连帝国大厦的楼顶都看不到!”

  见证人和勇敢者

  第一个看见史密斯飞机的,是拖船工马祖可。当天早晨,他正在河面上干活,忽然听
到飞机的轰鸣,但是他一时看不到。后来,借着灯塔闪过的光束,他才发现这架战机离地
不过150米左右,起落架已经放下,正朝纽约市区鳞次栉比的高楼间冲过去。在不远处的一
家旅馆里,一个正在刮胡子的房客也看见了这架飞机,当时吓得倒抽一口冷气。

  最巧的是一位加班的职员,正在对着录音机录音,没想到他把飞机掠过屋顶的声音录
了进去,而且达到了喧宾夺主的效果。

  最具洞察力的是一位正在值勤的警察。他说,这架飞机再不飞高点,可就要撞到楼上
去了!

  最倒霉的当数与史密斯同在一架飞机上的美国军人———一名副驾驶、一名机长和另
一名顺便搭机回营的士兵。他们和史密斯一起全部遇难。

  帝国大厦内“战时救济服务处”的两名负责人当属最幸运者。那天早晨,他们一个还
未到岗,一个则去理发了,逃过一劫。

  还有一位离奇的幸运者。飞机的螺旋桨是飞出去砸到帝国大厦对面的。砸进去的地方
正是雕塑家赫宁的工作室屋顶。可是那天这位著名的雕塑家来了闲情,一大早就去打高尔
夫了,算得上大难不死。

  在这场空难中,最勇敢的人当属海军医院的二等见习兵莫朗。莫朗在那个周末轮到了
48小时的休假时间,他便前往一直心仪的帝国大厦。他正在楼下盘算是不是要上去看看风
景,就听到了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训练有素的莫朗立刻飞奔到一家小店,买齐了棉花
、纱布、酒精、吗啡针剂等救护用品,在汹涌的人潮中逆向而行,见伤即救。就是他发现
了两名电梯女工。因为她们伤势较重,他先给她们注射一针吗啡,进行简单的包扎,然后
从她们的小包中摸出一支口红,在两人额头上写下一个“M”。按照美军当时的规矩,这是
提醒后来的救护人员,伤员已经过镇痛处理。后来,莫朗获得纽约市长亲手颁发的勋章,
表彰他的英勇行为。

  受重伤的电梯女工奥莉芙的勇气更令人不可思议。她在5个月后痊愈,竟还去帝国大厦
串门,并且搭乘曾经使她重伤的同一部电梯,让每一个知情人都惊诧于她的勇敢。

  最心有余悸的,当属纽约市长拉瓜迪亚。他本人也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深知年轻
的同行们热衷于炫耀特技,时不时地来个超低空,钻个大桥洞之类。这次事故之后,拉瓜
迪亚痛下决心抓航空管理,对所有来到纽约市区冒险飞行的飞行员,他都一律告上法庭。


  以后的几十年里,美国人对这次事件都讳莫如深。帝国大厦的破损处很快就修复了,
内部找不到任何有关这次事件的痕迹和资料。这次空难留给人们的,只是79层的一排窗户
下一条黑色的裂缝,只有清洗高楼的“蜘蛛人”偶尔可以发现,路上的行人和参观大厦的
游人是绝对看不见的。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5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