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以史为鉴:1902年的中国(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4月24日16:33:56 星期三),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TComment 讨论区 】
【 原文由 building 所发表 】


以史为鉴:1902年的中国
如果我们能够登上时空列车,如果我们能够穿过光阴的隧道,如果我们能重回1902年的
中国,如果我们能够客观地观察,冷静地反思,我们也许会得出一些新的结论。
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看似平静,实则蕴藏着重大玄机的一年,是各种力量分化组合,
各自矛盾此消彼长的一年,是对中国的历史走向有相当影响的一年。
(一)北京
曾经是三千年的古城,曾经是六百年的帝都,曾经有多少辉煌的往事,有多少精彩的传
奇,但如今她已经是不堪重负了。两次西方列强的洗持,不仅让她大伤元气,更让她丧
失了作为首都应有的权威。
1月8日,慈禧太后和光绪返回了阔别一年多的紫禁城,老佛爷恢复了往日的威严,但丢
掉了昔日的威信。当初她听信满洲贵族的一面之词,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违反国际公
理向列强宣战,荒唐地攻打各国使馆,结果是列强占领帝国首都,她老人家狼狈逃跑三
千里,全中国老百姓跟着倒霉。“东南互保”的成功,与她的可笑战争形成了何等鲜明
的对比。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重振昔日的权威,既安抚诸侯,又讨好洋人,我们的老佛爷在镇
压了维新运动,杀害戊戌六君子后不到两年,就把自己重新定位在了改革家的身份,她
要成为戊戌变法的遗产继承人。
虽然我们痛恨老佛爷,认为她是一个双手粘满鲜血的郐子手,但客观地看,老佛爷这个
人的确称得上一个有手腕的政治家,她领导的清末新政,已经比当年的戊戌变法走得更
远。我们可以痛恨老佛爷这个人,但不能否认她的改革,不能说好搞的改革就不叫改革

新政的主要内容有:
(一)振兴商务,奖励实业,鼓励私人资本自由发展。
在以后的十年里,国内的民族资本有了相当的壮大,出现了一批民族资产阶级,但这些
人很多都投身于立宪党,要求获得更大的利益,甚至支持革命党,想成为开国元勋。
(二)废除科举,举办新式学校,鼓励年轻人出国留学。
老佛爷希望新式教育能为大清培养出更多的工具,结果是留学生成了反清的主力,辛亥
革命的领袖,大部分是留日学生出身。而很多选编知识分子,在失去了通过科举进入统
治阶层的可能性后,也造了大清的反,给革命党当文秘去了。
(三)改革军队,建立新军,裁撤传统的绿营,旗兵。
改革军队本想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结果产生了两个恶果:一是为革命党培养了人才,
武昌起义就是由湖北新军发动的;另一个是袁世凯的坐大,他在出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后,把北洋新军培训成只认他不认大清的家族军队,在辛亥革命时,他以武力为后盾,
压制南北两方的势力,当上了大总统,甚至要当皇帝。
(四)改革官制,实行预备立宪。
在各方面矛盾已经很深的情况下,改革官制无疑使一部分人利益受损,加深了统治阶级
内部矛盾,由于原来支持朝庭的立宪人士对清政府立宪的期望值过高,以皇族为主的内
阁让他们大为失望,很多人投靠了革命党,或者宣布独立。
在面对亡国亡种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人的心态很难作到客观理智,“毕其役于一功”是
他们的理想。但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没有扎实的工作,没有几代人的努力,仅仅
靠一个好皇帝的开明,或者一次革命的成功,并不能带来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
这一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交收东三省条约》的签字。4月8日,中俄双方达成了撤军方
案,规定俄军分三期全部撤完,每期六个月。但俄国并不愿意真正撤军,使得日俄矛盾
不断激化,最后引发了1904年震惊世界的战争。
(二)东京
明治维新后,日本埋头苦干,励精图治,在甲午战争中战胜中国,获得大量赔款,为国
家发展输入了大量血液,可以说日本是吸中国人民的血发展起来的。到1902年,日本已
然以发达国家自居,1月30日,日本与老牌强国英国订立同盟条约,其主要内容是保护双
方在中国和韩国的现有利益,其矛头直指俄国,并进一步暴露出吞并中国的野心。
由于日本的发展神速,日本代替了西方成了中国人学习的榜样,这也是国人急功近利的
思想作怪,显然真正应该学的还是西方。本年是中国人东渡日本的高峰年,黄兴,邹容
,陶成章,廖仲恺,鲁迅等人,均于本年来到东京。
这一年对于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是关键的一年,他们的活动中心都在东京,他们的政治领
袖都在东京,他们的争夺重点无疑也是东京。
这一年,梁启超创办了《新民学报》,从首期开始连载其重要作品《新民说》,梁启超
以自己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天才的文笔,感动和教育了无数中国青年,他们后来
成了革命的主力军。
梁启超从法国大革命的悲剧中看出了轻言革命的危险,认为没有民众的觉悟,只靠一两
个英雄人物,靠暗杀和暴动,很难有什么好结果。他说:“新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
以从新也,新民之义有二:一是淬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是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反对
全盘否定中国文化。同年,他的《新历史》,《新小说》等作品,对后世的学者影响极
大。
和没有多少国学根基的革命党相比,梁启超无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但他并没有赢得
多少喝采,反而让很多人当成了革命的阻力。
这一年孙中山在日本和美国间活动,联络各种力量,力图东山再起,1900年镇南关起义
失败后,兴中会人员减少,经费困难,在与保皇会的对抗中明显处于下风。
4月26日,章太炎在东京组织“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借机鼓吹种族革命,孙
中山则应邀出任大会主席。革命领袖和革命教父的联手,为1905年的同盟会成立奠定了
一定的基础,参会的很多人,也成为了同盟会骨干。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重庆青年邹容,他本年来到东京,阅读了大量西文著作,基本上完
成了《革命军》的第一稿。后来由于邹本人性格张狂,剪掉了学监的辫子,被赶回了中
国。第二年,他在上海出版了这本二万字的小策子,引发了轰动全国的苏报案。《革命
军》成了反清革命的《人权宣言》。
(三)上海
干净宽阔的街道,穿行不息的人流,精致的花园洋房,迷人的外滩,机器轰鸣的工厂,
一片繁忙的码头……这不是伦敦,不是巴黎,而是一座中国的城市,一座中国最现代化
的城市,一座西方人最熟悉,最喜欢中国的城市。这就是上海,中国通过她认识世界,
世界通过她认识中国。
北京与上海,是中国最大,最重要的两座城市,一个是政治中心,一个是经济首府;一
个居住着中国最多的官员,一个生活着中国最多的富商;一个用政治权威向全国发号施
令,一个用经济手段使全国俯首称臣;一个是“城”,是封闭的,保守的,内向的,一
个是“市”,是开放的,进取的,外向的,一个抱着残缺的中华文明不放手,一个却已
习惯了西方的思维。这也意味着一个是中国走向繁荣的阻力,另一个则是把中国带入富
强的先锋。
1843年,上海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租界,这里是最大的外商投资中心;自1865年江南制造
总局成立起,这里又是洋务运动的中心;随着“同光新政”的发展,这里又成为中国民
族资本的天堂。经济的进步,西方文明的影响,使上海成为中国新思想的传播中心,中
国新式报业的中心,中国新式教育的中心。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活动中心。
本年2月,为了保护地方利益,联合对抗外国资本,上海的商人联合组成了商业会议公所
,这是中国第一个新式商会。从此后,商会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增长,成为一支无法
忽视的社会力量,对于推动上海的地方自治与顺利光复产生了深远影响。
4月,蔡元培,王慕陶等人组建了中国教育会,其宗旨是教育青年,开发民智。中教会对
于推动上海新思想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其本身也有革命团体的性质,促进了1904
年光复会的成立。11月16日,南洋公学发生了二百学生集体退学的风潮。在中国教育会
的帮助下,学生们转到了新成立的爱国学社继续学习,并发起了拒俄,排满运动,很多
学生后来成了革命党,走向了公开反对朝庭的道路。
在1911年的革命中,如果不是上海有这么好的环境,那么夺取上海将是极其困难,而如
果不是及时占领了上海这个中国的工业中心,在武昌被袁世凯包围,陷入困境时,革命
党将丧失谈判的本钱,重演太平天国的旧路也未可知。
(四)武汉
“两江三镇,九省通衢”说的是武汉的独特地理位置;“唯楚有材,于斯为盛”说的是
武汉的地杰人灵,人才辈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说的是武汉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
神和毫不掩饰的霸气。
这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工业和贸易中心,也是中国最西化的城市之一。汉口的租
界和教堂给这个商业传统的大都市带来了新鲜的海风,湖广总督张之洞已经六十五岁了
,他出身清流,公正廉洁,象一个勤劳朴实的木匠,兢兢业业地修补大清帝国这条破船
。在他和一帮精英的努力下,武汉新政有声有色,给好大喜功的张大人带来了极高的知
名度和极大的成就感然而,历史给了张大人极大的嘲弄,让他当上了辛亥革命的大功臣
。他的两湖书院,没有培养出多少大清帝国的栋梁,倒是成就了黄兴,宋教仁,程家柽
,田桐等乱党领袖;他训练的中国最现代化的新军,不能保卫大清帝国的安全,却成了
革命军的主力;他创办的汉阳兵工厂,为革命党源源不断地址提供先进武器;他修建的
芦汉铁路和汉口港,为革命军调动兵员提供了快捷的服务。
1900年张大人杀害了他的学生唐才常,给这个城市在新世纪的头一年就处在血腥中。19
02年,革命领袖吴禄贞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返回武汉执教,他走出了一条与孙中山联
络会党和黄兴发展学生不同的道路,那就是在军人中培养革命事业的参加者。第二年,
他发走成立了一个革命组织“花园山机关”,在新军中发展了不少会员。吴离开武汉后
,这个组织也解散了,但后来的“科学补习所”,“日知会”,“文学社”,“共进会
”等均受吴的影响,经过近十年努力,终有十月十日的一飞冲天。
此年,一个湖南农村的普通青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文普通学堂,从此改变了自己的
一生,也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他就是宋教仁。在武汉,他结识了黄兴,联手成立
了华兴会,后来两人成了同盟会的骨干,孙中山的文武二将。宋教仁更是以在二十世纪
初的中国掀起了宪政旋风。
(五)后记
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差不多可以是一部中国革命史,但革命的结果,给中国带来
的是周期性的痉挛。革命是个好东西,谁都喜欢以革命者自居,谁都喜欢用革命来打击
敌人。但那些革命的领导者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立刻成了革命的阻力;不在开出了一
张张支票后,却从来不去兑现。革命的荒唐,就在于以暴易暴,当奴役奴役者时,新的
奴役产生了;当剥削剥削者时,新的剥削出现了。革命领袖的所有诺言都成了谎言。
经过了九十年的恶性循环,灾难深重的中国在1992年又重走1902年清末新政的市场经济
之路,仅十年功夫就使国民经济和人民收入发生了重大变化。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深层矛盾不断暴露,单边的改革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要求。而1902年的
官场腐败,农民贫困,国企破产等问题,现在竟然极为相似地存在。因此,重温这段历
史,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虽说未必有多大的效果,至少不会有什么坏
处。
(摘自中青在线)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159.226.42.8]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parkle.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6.7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