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snowshuang's bub), 信区: Green
标  题: 绅士时代的战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Nov 20 20:35:17 2002) , 转信



发信人: bravery (专心工作,少在线上发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绅士时代的战争(转自饮水思源)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Nov 14 10:02:22 2002), 站内                      
                                           

在18世纪的欧洲及北美的战争中,绅士风度被发扬到了极致,作                     
                                           
战的双方既可以你死我活地搏杀,也可以心平气和地侃侃而谈。                     
                                           
    凡是看过有关那个时代战争电影的想来都会发现两军交战,                     
                                           
总有军乐队相伴左右。作为现代人似乎很能理解在血雨腥风的战                     
                                           
场上,怎么还要找一帮人来吹拉弹唱?在那个时候,几乎各个欧                     
                                           
洲国家的部队几乎全部配备军乐队,基本上的编制是每个连队配                     
                                           
属3名鼓手或是笛手。实际上,作为军乐队的首要任务是替指挥                      
                                           
官传递作战信号和指示。当日的作战,可没有什么“无线电”之                     
                                           
类的好东西,对士兵在战场进行大范围的命令十分困难。相较而                     
                                           
言,依靠鼓手们来敲出作战信号就变得十分方便可行了。换言之                     
                                           
,不同的军乐也就象征着不同作战命令。再者,18世纪的战斗所                     
                                           
采取的最常见队型既所谓“线形战术”,这有利于发挥大规模排                     
                                           
枪齐射的威力,但同时也要求是并行军时的步调一致划一,如此                     
                                           
乐手就可以让士兵们根据他们乐曲的节奏来掌握自己的步伐,维
持战线的队形。在战场,有着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作战
双方都应不主动地向对方的军乐手攻击,凡是主动对军乐手袭击
的一方往往会被舆论斥为“卑鄙的小人”。
军官:
    至于军官在那时也就像类似的“优惠”政策,既在进行射击
的不应把对方指挥官作为瞄准目标。一个标准18世纪的欧洲步兵
连的编制为,一名上尉,一或两名中尉,一或两名少尉,5名下
士和3名乐手及140名列兵。所有准尉以上的被视为军官。最明显
的识别就是,军官一般手里都会拿着一把长矛,以作为指挥之用

    当然这种规矩并不是人人都会遵守的。在美国独立战争时,
被英国视为乡巴佬的美国军队几乎每次都在战场上首先射击军官
。英军司令考瓦立不止一次地对此大加抱怨。有一次他对前来与
他谈判战俘交换时的一位美国军官如此说到。“如您所知,在文
明战斗中,我们不应该显示出不合时宜的敌意。我的上校先生,
想象一下,双方群龙无首地混战一气,是多遭的事啊。这应该有
军官,真正的绅士来指挥与控制。在适当的时候,来控制士兵们
的行动。”类似的趣事还有很多,最出奇的一次是在七年战争的
一次。法军在路易十五的指挥下,迎战在荷兰登陆的英军。战役
开始后,双方以标准的线形队形对进,在进到30码时,英军停止
了步伐。英军指挥官突然对法军喊话道:“法国的绅士们,请你
们请开枪!”指挥法军的是拉巴杜耶男爵,他马上回应到“英国
的绅士们,请你们先开枪,我们法国人将会屹立在这里。”随后
,双方又是一阵礼让,大约就这样耗了半个小时。最后,英国人
实在退让不过,终于是发射了第一次排枪。而法国人为自己的绅
士风度付出的代价是,在英国人的头次排枪后,倒下了500多人

线性战术:
    当时欧洲军队作战方式,即排成所谓直线队形,而向对方释
放排抢。这种队形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可以大规模发挥步枪的火
力。在那个年代,由于技术的限制,无法做到连续地发射火器。
当时在欧洲步枪发射频率最快的部队是普鲁士的陆军,可是一名
训练有素的普军士兵仍需要长达20秒的装弹时间。基于这种理由
,个人的火力是极为有限的,而只有发挥集体齐射的效力才可能
大规模地消灭对手。线形战术也就孕育而生了。所谓的线形战术
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上万人毫无间隔地排出个一字长蛇阵。而是
由各个小的线形横队而组成的。这种组织利于进行有效的指挥与
调度。基本上为十人组成一个横队进行活动。而后世所谓“班”
这个编制也是由此而来的。图中看的骑马的人为指挥官,而且是
较为高级的校级以上指挥官。原则上尉级军官是和士兵一起在战
场上步行来进行指挥的。
交战双方开火时的距离极近。一般而言,都在15米至30米之间,
最远不会超过40米。武器的火力射程决定了这一点,当时的前发
式步枪的最大射程不超过70公尺,处于射击准确的考虑这一距离
就更加近了。所以,双方实际交火距离及其接近,几乎是“可以
瞅见对方脸上的雀斑”。
一般而言总是较弱的一方先开火。首先这是因为较强的一方总是
想显现出自己的绅士风度作出礼让。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
军队素质较高的一方,往往可以维持较好军纪从而在敌方的火力
下保持住队形推进至更好的射击距离再释放排抢。随后在敌人第
一次排抢后装弹时刻,再释放火力。这种的打击往往会更有效率

    在第一列人开火后,其后第二列的人马上就会跟上继续发射
,形成较为连续的火力。但是,这必须是在有着较多兵力的前提
下。因为发射纵深的加强将会以战线缩短作为代价,战线缩短的
最大弱点就是在于容易受到骑兵的侧翼袭击。
刺刀:
    在头几回的排抢后,对指挥官来说就有了两个选择,一是继
续与敌军对射直到一方战线崩溃,二则是发动冲锋以刺刀进行白
刃战。在18世纪,各国对此的看法都不太统一。俄国人深信刺刀
的威力,著名的俄国将领苏沃洛夫就不止一次地说过,“刺刀远
胜过子弹”。大凡有俄国人的战役总是会见到黑压压的俄军们端
着刺刀向敌人冲锋。如果他们能够挺过敌军火力阻击,俄国人的
刺刀战术的的确确是够对方受的。俄罗斯的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
了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而普鲁士的想法则与之截然不同。菲特
烈二世在年轻的时候一度也很迷信与刺刀,但在第一次西里西亚
战争后,他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转而全力发挥枪炮的
威力。他说过这么句话,“现在我不生活在中世纪,为什么还要
再耍刀弄剑的呢?”之后的战役中,普军就几乎从来没有主动发
动过刺刀冲锋。普军也就从此练就了一副过硬的射击本事。一个
普军营的开火效率几乎比任何其他欧洲部队高过三倍,如同一个
活动的炮兵连。
最后想提一下的是关于当时的炮兵,当时的火炮发射的弹丸有三
种。一位实心弹,等于就是一颗大铁球。二是,散弹就是可以炸
裂的炮弹。最后一种就是所谓的跳弹,即可以射在地上后,再被
反弹起来的炮弹。
    炮兵总体而言,在19世纪以前,所占的军队比例并不高,属
于火力支援部队,其重要性远不及拿破仑时代。在多说国家为2%
到4%左右,只有当时的普鲁士比例达到了8%,还率先创建了骑炮
兵。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44.23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8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