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laddin (悟空), 信区: Green
标  题: 特拉法尔角海战 (转载)(转寄)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Nov 30 21:34:41 1999), 转信

发信人: ETman (重返青春,哈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特拉法尔角海战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Nov 27 19:01:34 199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Year2000 讨论区 】
【 原文由 ETman 所发表 】
从那部电影想起的这场战役,一个世纪之吻。



             
特拉法尔加海战

    1799年拿破仑在推翻督政府后,即准备粉碎1788年建立起来的以英国为首的第二次
反法联盟。他先后同奥地利和俄国签定了和约,英国陷于孤立,被迫停战议和。1802年
3月3月27日,英法双方签定了《亚眠和约》。但这个和约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休战条约
而已,双方都在破坏和约。拿破仑利用战争的间隙,重建法兰西殖民帝国。英国针锋相
对,拒绝从马耳他撤军。1803年5月,两国重新宣战。

    宣战之后,英国海军部长圣.芬森特立即命令封锁主要的法方海军港口。纳尔逊负
责地中海方面的指挥;凯兹勋爵监视北海和多佛尔海峡;康华里思封锁布勒斯特。

    为了赶在欧洲大陆封建国家联合向法国进攻之前战胜英国,拿破仑开始了上台后的
最紧张的、规模最大的对英战争准备。他在法国西部海岸布伦港建立了庞大的军营,几
万工人集中在那里,夜以继日地建造新军舰、运输船、驳船以及横渡英吉利海峡所需的
一切。这里还集结着准备在英国登陆的几万大军,“只要有三天下雾,我就可以成为伦
敦、英国议会和英格兰银行的主人。”拿破仑这样自信地说着。到1805年,法国已有战
列舰103艘、巡洋舰55艘。

    拿破仑的登陆计划一度遭到英国人的嘲笑,英国人认为这不过是拿破仑故意摆出的
一种唬人的架势,可到了1803年底,特别是1804年初,英国人再也不敢嘲笑拿破仑的登
陆计划了。英国政府不断收到有关拿破仑大规模扩军备战的令人胆寒的消息,英国人有
点惊慌失措了。既然拿破仑在1798年能够率领一支强大的舰队和军队绕过在整个地中海
上追赶他的英国海军,并能顺利地在埃及登陆,那么这个人实际上也可以利用在地中海
上罕见的而在英吉利海峡很常见的浓雾成功地渡过英吉利海峡,在英国海岸登陆。英国
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恐慌,开始了总动员,59万人应征入伍,预备役军舰全部转入现役
,使现役战舰达到240艘,巡洋舰317艘。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帝国。英国以大量英镑开路,联
络奥地利和俄国,筹划组织第三次反法联盟。荷兰和西班牙则站在了法国一边,并将自
己的海军交给拿破仑指挥。这使拿破仑手中的海军兵力有所加强。但由于英国海军强有
力的封锁,三国舰队分别被困守在各自的港口里,发挥不了作用。为了扭转这一不利的
战略态势,拿破仑制定了一个调虎离山的计划,让驻守土伦的分舰队在维尔纳夫的率领
下突破封锁,前往西印度群岛,同时,由米西赛指挥的罗什福尔分舰队也应突破英军封
锁,前往西印度群岛。两只舰队在马提尼克会合,然后在对这一带的英国殖民地进行骚
扰,诱使英军派兵救援以便减轻被封锁的法国和西班牙的其它分舰队的压力。一旦英国
上钩,他们的舰队即应返航驶往英吉利海峡,为渡海登陆作战扫清道路。

    事实并不像拿破仑想象的那么顺利。他的海军主将维尔纳夫是一个法国贵族出生的
海军军官,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个饱学之士,若在海军部工作似乎是十分恰当,但并
不适宜于指挥性的工作。虽然他并不缺乏个人的勇气,但本质上却是一个失败主义者。
他不相信拿破仑的侵英计划,他对于部下和盟友都缺乏信心,更坏的是他对自己也缺乏
信心,对自己的对手纳尔逊畏之如虎,终于使他在以后的作战中作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错
误决定。

    1805年1月11日,米西赛率领了5艘战列舰和4艘巡洋舰,从罗什福尔突围而出,向
西印度群岛驶去。一个星期后,维尔纳夫率领11艘战列舰和9艘巡洋舰,开始驶出了土
伦港。

    负责封锁法国土伦港的是纳尔逊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地中海分舰队。霍雷肖.纳尔逊
是英国最优秀的海军将领,12岁就开始在海军服役,当过各种军舰的舰长,在战火中失
去了一条手臂和右眼。纳尔逊是一个果敢而具有幻想的战术家,具有独立的眼光。英国
历史学家格林费尔在《纳尔逊传》说:“这个人的主动精神,超人的英勇行为,都是海
军史上古无前例的。”

    纳尔逊不考虑其它的可能性,而认为维尔纳夫一定是驶往马尔它或埃及。于是立即
向东赶去,于2月7日到达了埃及亚历山大港。当他没发现敌踪时,又赶往马尔他,在那
里才知道由于遇到了风暴,维尔纳夫已经被迫返回土伦。

    3月30日,维尔纳夫再次从土伦出航向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前进以同西班牙舰队会合
,然后再驶向西印度群岛。纳尔逊仍以为维尔纳夫是驶向埃及,于是把舰队部署在地中
海中部等待他。4月9日,维尔纳夫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在加的斯港口投锚,用讯号通知
港内西班牙舰队出来。但是他却非常害怕纳尔逊会尾随在他后面,到了下午1时,他不
再等西班牙舰队,而先起锚开船,让西班牙人跟在他后面跚蹒地前进。

    纳尔逊直到5月6日才到达直布罗陀。在那里才知道维尔纳夫已在一个月前就到西印
度群岛去了。纳尔逊一向是冲动性的和具有血气之勇,马上就立下决心,于5月10日,
率领了10艘战舰和3艘巡洋舰,立即作横渡大西洋的航行。英国海军部得知维尔纳夫驶
向西印度群岛,但却不知纳尔逊的行动,又派柯林伍德中将率11艘战舰出发追击。当柯
林伍德在途中时,偶然遇见一队英舰,才知纳尔逊已在追击中。假使这个偶然事件不发
生,英国就会有21只战舰和3艘巡洋舰,去参加这个“追逐野鹅”的工作,而拿破仑的
调虎离山之计就可得逞。

    5月14日,维尔纳夫到达西印度群岛的马提尼克,但此时米西赛却没在那里等他,
其舰队由于受风暴影响已返回法国的罗什福尔港。拿破仑已经不想再延迟,已于4月29
日派马格仑少将率领2艘战舰渡过大西洋,把一个命令送达维尔纳夫,命令中规定他在
接获之后,应在西印度群岛停留35天,假使没有法国舰队来与他会合,即应返航接出被
封锁在费罗尔和布勒斯特的舰队,最后集中兵力进人英吉利海峡,开往布伦。

    维尔纳夫于6月4日接到了命令,在6月7日又接获了纳尔逊已到达西印度群岛的消息
。这个消息使维尔纳夫的神经大为紧张,于是竟不顾拿破仑的命令,于6月10日率舰队
匆匆返回欧洲。纳尔逊又转身回赶,7月20日,纳尔逊返回了直布罗陀。

    英国海军部长巴尔汉勋爵接到维尔纳夫舰队向比斯开湾行驶的报告后,立即命令负
责封锁英吉利海峡的康华里思上将解出对罗什福尔等港口的封锁,将舰队集中起来,以
来阻止维尔纳夫的企图。于是,除布勒斯特和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外,其它法西两国港口
的封锁都解除了。拿破仑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了一大半。

    7月22日,维尔纳夫在西班牙西北的菲尼斯特雷角遇上了英国海军上将考尔德爵士
的一支较弱的、只有15艘战舰的舰队。当时有雾,双方进行了一场非决定性的交战,有
2艘法国军舰降旗投降。第二天,考尔德向北进发以与康华里思会合,维尔纳夫也张着
满帆驶向费罗尔,并于8月1日到达。这一战的精神作用是具有决定性的,因为维尔纳夫
对于自己的舰队缺乏信念,是已经不禁溢于言表了。8月6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浓
雾之中,因为我方舰长对战斗和舰队战术完全缺乏经验,除了紧跟前面的船只以外,更
无其它良策。在这里我们已成为欧洲的笑料。”

    在费罗尔, 维尔纳夫接到拿破仑在7月16发出的通信,命令他或是与罗什福尔和布
勒斯特两个分舰队汇合在一起,或是只与两者之一会合在一起,然后兼速向爱尔兰和苏
格兰行驶,以便与荷兰舰队会合。假使因为会战或其它原因,维尔纳夫不能完成其任务
,则无论如何都不许进入费罗尔港,而应驶向西班牙的加的斯湾。因为所托者是维尔纳
夫这样一个人,所以命令中的最后这句指示,对于拿破仑而言算是一个极严重的错误。
维尔纳夫根本不想去有英舰重兵封锁的布勒斯特,加的斯才是他心中想要去的地方。

    8月2日,拿破仑离开巴黎前往布伦。在这里,拿破仑再一次向维尔纳夫发出命令:
“开航!不要浪费一分钟,率领我集中的兵力进入海峡,英国就是我们的了,我们的一
切都已准备就绪。你只要出现24小时,则一切都可完结。”可就在第二天,拿破仑接到
两个至关重要的情报,一是维尔纳夫舰队并未抵达布勒斯特,而是仍停留在费罗尔。二
是俄军已经出发,准备与奥军会师。拿破仑立即意识到情况的危险性——法国将面临着
强大的大陆敌人的进攻。他决定抓紧时间,在对付大陆敌人之前先给英国以致命的打击
,因为他实在不忍心这个经过长期酝酿、周密运筹的出征英国的伟大计划就此束之高阁
。他又一次催促维尔纳夫率领舰队起航北上。

    维尔纳夫把3艘已损坏的军舰留在费罗尔港后,提心吊胆地向罗什福尔和布勒斯特
行驶。8月13日,维尔纳夫发现远方有一支舰队,逐认为那是英国人。他本来就不想去
布勒斯特,于是立即改向南行驶。实际上,这是阿里曼德少将率领的法国罗什福尔分舰
队,正在赶来与维尔纳夫汇合。假使维尔纳夫能与阿里曼德会合在一起,则他的兵力可
增到34艘战舰,足以击败康华里思的20艘战舰。若是再继续向北而不是向南航行,那么
布勒斯特的封锁即可能被解出。拿破仑对此感慨万分:“维尔纳夫所丧失的机会实在太
大了!”

    8月20日,维尔纳夫的舰队进入了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当时,封锁该港者为柯林伍
德,一共只有3艘战舰。不久比克尔顿和考尔德的舰队先后赶来增援,英国军舰增加到
25艘,把加的斯港严密地封锁起来,联合舰队再也无法出海了。这样,拿破仑入侵英国
的一切机会也随之化为乌有。8月22日,拿破仑写信给海军部长德克雷说:“我认为维
尔纳夫连指挥一艘快速炮帆船的资格都没有。他是一个既无决断能力又无魄力胆量的人
。”9月2日,拿破仑离开了布伦,于是“英格兰军团”变成了“大军团”不渡海而开始
准备渡过莱茵河了。

    9月2日拂晓,纳尔逊正在伦敦一小溪边散步,巡洋舰“欧亚拉斯”号的舰长布莱克
伍德给他带来了一个消息,说维尔纳夫已经进入加的斯。于是纳尔逊的短假遂告结束。
9月15日,他乘他的旗舰“胜利“号扬帆出海。9月28日,他与柯林伍德的舰队会合在一
起,并接管了全部舰队的指挥权。9月29日,正好是纳尔逊的47岁生日,他宴请了他的
舰长们,并把他自己考虑已久的作战计划解释给他们听。

    纳尔逊的计划是:把全部舰队分成二支队,另以一支作预备队。一队由他亲自率领
突击敌舰队中央,切断其前后联系,打乱敌人队形,使其首尾不能相应;另外一支由柯
林伍德率领攻击敌人后卫;预备队在发现敌人的旗舰后,才发起进攻,一举打乱其指挥
机关,迫使敌舰陷入混乱状态,最后逐个歼灭被分割的敌军军舰。同时,他还给予舰长
们在攻击方式上享有极大自主权,只要求他们充分发挥勇猛顽强,积极主动,敢于近战
的精神。听完这个计划,舰长们极为振奋,异口同声的说:“它是真新奇、真特殊和真
简单......只要我们抓住他们,就一定会成功!”他们把这种战术称为“纳尔逊秘诀”
。10月9日,纳尔逊正式下达了作战命令。

    在加的斯的维尔纳夫发现他的处境是空前的恶劣,他的金库是已经一空如洗,一切
的粮食,供应品都莫不感到缺乏。除了原有缺额2000人以外,又还有1700余人的病兵。
更坏的是法西两国的官兵又经常发生争吵。拿破仑此时已经放弃了侵英的计划,他给“
可怜的”维尔纳夫(这是拿破仑对他所加的评语)下达了一项新的命令,要他从加的斯
出发,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一带完成牵制性运动,然后回到土伦整休舰队。然而,由于
对维尔纳夫已失去信心,他又命令海军部长德克雷撤换维尔纳夫,而以海军上将罗西里
来替换他。

    10月1日,维尔纳夫开始作最后的准备,预订在10月7日出海,可是风向突然转变,
使他在港中停留了10天之久。10月8日,在一个作战会议上,维尔纳夫向部下准确预言
了纳尔逊会采用切断法西舰队的前后联系,包围后方,然后各个击破的新战术。但维尔
纳夫却拿不出可行的对策。最后他只得下令:“假如法西联合舰队占上风,则应迫近敌
人,然后一对一地作战。”

    10月15日,维尔纳夫得知罗西里已经启程来接替他。他觉得这是个奇耻大辱,于是
决定在罗西里到达之前,即先行冲出加的斯港,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前往地中海,配合拿
破仑在意大利的军事行动。10月17日,维尔纳夫发出准备启航的信号,由于有风,一直
等到19日上午6时舰队才出发。两个半小时后,纳尔逊从其在岸边监视的巡洋舰上,获
得敌军已出港的信号。他立即发出了“全面追逐”、“敌舰已在海上”等信号。

    10月20日天明时,纳尔逊正在直布罗陀附近。上午7时,发现了维尔纳夫的舰队正
向直布罗陀海峡前进。在日落之前,纳尔逊命令他的巡洋舰在夜间应与敌人始终保持着
视力上的接触。10月21日拂晓,当法西联合舰队驶抵特拉法尔加海域距英舰队只有12哩
时,纳尔逊发出“成两个纵队前进”、“备战”的信号。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
—特拉法尔加海战开始了。

    此时,法西联合舰队有战列舰33艘,其中1艘为当时最大的四层甲板战列舰“三叉
戟”号;3艘为三层甲板战列舰;其余29艘为两层甲板战列舰。此外,还有7艘巡洋舰。
战列舰中有18艘为法国的,15艘为西班牙的。所装有“侧舷”火炮2626门,共载官兵
21580人。

    英国舰队原来共有战列舰33艘,其中的6艘在战前奉命去护卫一支驶向马尔他的运
输船队。余下的27艘战列舰中,7艘是三层甲板战列舰,其余20艘为两层甲板战列舰。
此外还有4艘巡洋舰和2艘辅助船。合计“侧舷”火炮2148门,官兵16820人。

    维尔纳夫认清了因为风力的轻微,使他不可能避免会战时,于是在上午8时发出信
号,命令全部舰队转向,这样好使加的斯港可以处于下风位置,以便被击毁的船只有一
个避难之地。这个在最后一分钟又改变计划的行动,实在是十分的不幸,因为这不仅好
像退却一样,足以影响到部队的士气,而且这样调一个头,需要两个多钟点的时间,结
果所组成的战线凌乱不堪。

    当联合舰队正在调换方向之际,英国舰队分为两个纵队,在满帆之下赶了过来。上
风的纵队由纳尔逊指挥,下风的则由柯林伍德指挥。由于担心维尔纳夫逃回加的斯港,
纳尔逊不照原计划,不以敌方中央前段为目标,而改向其前卫的中央冲去。柯林伍德则
向敌人后卫部分前段进攻。纳尔逊又发出了其著名的通令:“英格兰要求每人恪守职守
!”

    上午11点30分,柯林伍德已经接近法西联合舰队的后段,维尔纳夫发出了“开火!
”的命令。11时45分,法舰“弗高克斯”号射出了第一炮,这是以柯林伍德的旗舰“王
权”号为目标的,这时双方相隔尚在四分之一哩以外。此时,双方好像是一致行动一样
,都升起他们的国旗。在英、法、西三国的船上,鼓乐齐鸣,士兵举枪敬礼。

    于是会战展开。特拉法尔加大海战分为三个阶段:柯林伍德的攻击,纳尔逊的攻击
和法将杜马罗尔反攻失败。

    当“弗高克斯”号向“王权”号开炮时,“王权”号仍继续保持航向不变,切进了
法舰“弗高克斯”号和西班牙舰“圣安拉”号之间。“王权”号用左舷炮轰击“圣安拉
”号的船尾,使之遭受重创。接着又对着“弗高克斯”号发射右舷的火炮,此后又驶近
“圣安拉”号的右后段,再向它射击。柯林伍德不久发现他周围都是敌船,经过40分钟
的猛烈轰击之后,“王权”号已变成了一个无法控制的空船壳,不久就由英巡洋舰“欧
亚拉斯”号拖曳着行驶了。下午2时20分,西班牙舰“圣安拉”号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
力,乘员死者104人,伤236人,开始下旗投降。于是,布莱克伍德上校跃过船去,把重
伤垂危的阿尔发海军少校运过“欧亚拉斯”号上面来。

    在“王权”号出战8分钟后,英舰“贝里岛”号也从“弗高克斯”号的后面切入敌
线。也和“王权”号一样,它立即为几艘敌舰所包围。“贝里岛”号主桅被炸断,有段
时间连一炮都发射不出来。虽然如此,它却把军旗钉到后桅杆上,继续不屈地奋战。以
后才被3艘英舰救出。

    在“贝里岛”号攻击之后一刻钟,“火星”号也投入了战斗。以后其它每一艘英国
军都是以这种方式分别地切入敌线,向首尾两端的敌舰用两侧的舷炮猛击,使每艘敌舰
都受到了连续的集中火力。等到柯林伍德的最后一艘战列舰“亲王”号投入攻击时,已
经是下午3时。到战斗结束时,与柯林伍德交战的共有15艘法西两国军舰,其中10艘被
俘,1艘被击沉。逃走的只有4艘,其中有1艘为西班牙旗舰“奥国王子”号,上面载着
垂死的西班牙海军将领格拉维拉。

    在柯林伍德纵队开始作战25分钟后,纳尔逊纵队也投入战斗。与前者不同,它始终
保持着不规则的鱼贯形队形。纳尔逊亲乘旗舰“胜利”号,率“提米莱尔”号、“海王
星”号3艘三层甲板战列舰向联合舰队的前卫中央挺进。下午12点24分,“胜利”号的
左舷炮开始射击。交火不久,“胜利”号和“提米莱尔”号即开始向右旋转,纳尔逊是
在寻维尔纳夫的旗舰。虽然“胜利”号上的一切望远镜都在搜寻之中,想发现维尔纳夫
的司令旗,但结果还是一无所获。于是,“胜利”号遂趋前攻击“三叉戟”号,假定维
尔纳夫可能是在这艘最大的四层甲板军舰上。当“胜利”号向“三叉戟”号前进时,即
发现在该舰后方有一艘法国两层甲板战舰的前桅上,挂着总司令的将旗,它就是“布森
陶尔”号。“胜利”号冒着敌火,不久即钻到了“布森陶尔”号的后方,用其船头上的
短炮(68磅)和侧舷的火炮,向“布森陶尔”号的舷窗中猛射,使它受到了极大的损毁
。当英舰“海王星”号和“征服者”号接近了“布森陶尔”号之后,“胜利”号遂向右
一转,与法舰“敬畏”号平靠着。

    “胜利”号和“敬畏”号立即纠缠在一起,双方乘员都准备跃上对方甲板,但是法
国人的企图为英方的火力所制止,伤亡颇多。差不多又过了一个小时,两舰还是绞在一
起,当纳尔逊正在后甲板上与舰长哈迪一同行走时,从“敬畏”号船桅上射来一颗枪弹
,子弹打在他左肩的肩章上,透入了其胸部,落在他的脊椎骨上。他扑倒在甲板上,但
他爬起来之后就说:“他们终于把我解决了。哈迪...我的背脊骨已经被射穿了。”他
被抬入了船舱,到了下午4时30分,纳尔逊得知会战已胜利的消息后说:“我感到满意
。”他亲吻了哈迪舰长:“感谢上帝,我总算尽了我的职责。”然后心脏停止了跳动。


    当“胜利”号正在与“敬畏”号交战时,英舰“提米莱尔”号驶向前去,向“三叉
戟”号开炮,接着又向“敬畏”号射击。不久以后,法舰“弗高克斯”号在同英舰“贝
里岛”号交战之后后,又转过来协助“敬畏”号,却为英舰“提米莱尔”号所抓住厮杀


    英舰“海王星”号先开始向法舰“布森陶尔”号射击,然后再去进攻“三叉戟”号
,一个半小时后,“三叉戟”号乘员战死245人,负伤173人,这艘巨型的四层甲板战舰
遂开始下旗投降了。对于在这艘船上的景象,英舰“海王星”号上的船员巴德柯克说“
我踏上这艘大船去收容俘虏,其死伤人数在三四百之间,到处都是血肉,后甲板上堆满
伤兵,有的没有脚,有的没有手。”

    英舰“不列颠”号接着也跟上来了,其后面是“巨人”号和“征服者”号。后述两
舰夹击“布森陶尔”号,下午2时5分,维尔纳夫终于坚持不住,下令“布森陶尔”号降
旗投降,维尔纳夫成了英国人的俘虏。在其舰上的惨状,“征服者”号上的英军上尉记
载:“到处都是死尸,景象非常之凄惨。死伤总数在四百人以上,多数尸体没有脑袋。


    在“胜利”号开始作战40分钟后,英舰“阿贾克斯”号才开始作战,而“阿加门农
”号还要更迟。“非洲”号、“奥利安”号在与舰队失去联络后,也都相继赶到参战。
当维尔纳夫降旗投降时,纳尔逊纵队中的最后两艘船,“米罗陶尔”号和“斯巴尔特”
都还不曾参加战斗。

    特拉法尔加海战的最后阶段是联军将领杜马罗尔的反攻,这不过是勉强的如此定名
而已。

    杜马罗尔的支队处于联军舰队的前卫。当下午12时30分,纳尔逊钻入了联军的中心
之后,维尔纳夫即发出了一个通令,要所有尚未参加作战的船只,都一律自动地投入战
斗。杜马罗尔对维尔纳夫的通令并无反应,此后维尔纳夫即再没有注意他。半点钟之后
,杜马罗尔仍向北航行,结果遂使前卫与中央之间产生了一个空隙。此时他仍不知发挥
其主动精神,反而要求命令。维尔纳夫直到下午1时50分才命令杜马罗尔赶来支援其正
受着强烈压迫的中央部分。但是,风力非常微弱,转变航向十分困难。等杜马罗尔好不
容易调过头来南下时,维尔纳夫已降。但杜马罗尔还是作了最后的反击,他把10艘军舰
分为两部分先后投入战斗。结果,第一批5艘军舰中有4艘被迫向英舰投降,另1艘逃往
加的斯。第二批5艘军舰有1艘被迫投降,其余4艘向南逃逸,其中包括杜马罗尔的旗舰
“恐怖”号。

    10月21日下午4时30分,炮声终于停了下来,但弥漫的硝烟、浓厚的火药味仍笼罩
在战场上空。鲜血染红了海面,有的军舰还在燃烧。整个会战,英军死449人,伤1214
人。法军死3373人,伤1155人。西班牙军死1022人,伤1383人。总计联合舰队被俘三四
千人之间。伤、毙、俘加在一起,共有1.4万人。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的33艘战列舰
中,有12艘被俘,7艘完全丧失战斗力,1艘正在起火燃烧,9艘逃往加的斯,4艘逃向直
布罗陀。当夜幕将垂时,风暴大作,一连就是四天,多数负伤船只都自动沉没,包括所
有的英军战利品在内,只有4艘例外。而在整个会战中和风暴之中,英国都未损失一艘
船。

    10月27日,柯林伍德派拉皮罗提尔中尉所指挥的小船“皮克尔”号回国报捷。11月
4日,拉皮罗提尔在法尔茅斯上岸后,在那里只停留了半点钟,即出发前往伦敦。他一
路调换了19次马,于11月6日清晨1时赶到海军部。拉皮罗提尔见到英国海军部长的第一
句话是:“报告!我们获得了一次伟大的胜利,但是却丧失了纳尔逊勋爵!”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帆船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也是19世纪规模最
大的一次海战。纳尔逊在这场海战中敢于突破陈旧的战斗序列理论,运用灵活机动的战
术,使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一败涂地。纳尔逊非凡的胆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他成
为一代名将而功垂史册。英吉利民族为他而深感自豪。他的敌人拿破仑对他也是推崇备
至的,当听到纳尔逊的死讯后,拿破仑当即命令在每艘法国的军舰上,都应挂上纳尔逊
的画像,一是为纪念他,同时也是以他作为法军学习的榜样。这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拿
破仑所具有的统帅气质和大将风度。

    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特拉法尔加海战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会战,它对于历史具有
广泛的影响。它把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完全击碎了。一百年来的英法海上争霸战从此
告一结束。它使英国获得了一个海洋帝国,这个帝国维持达一个世纪以上。

(ccao编辑录入)
 

 

观沧海首页 > 军事天地 > 经典战例 > 特拉法尔加海战 

曹操—观沧海网站(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ccao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162.105.18.52]

--------------521BE740973BBBDF8C889CA8--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d@pact518.hit.edu.c]
※ 修改:.pilot 于 Nov 30 21:36:08 修改本文.[FROM: dns.mtlab.hit.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8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