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Green
标  题: 美伊血战纳杰夫 “巴格达门神”死守跨河大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27日09:02:53 星期四), 站内信件

2003年3月27日 04:08

东方网3月27日消息:位于巴格达南部重镇纳杰夫附近的幼发拉底河上的大桥为西线美军
入侵巴格达的必由之路。连日来,美第三步兵师同守卫在当地的共和国卫队“麦地那师
”一部在此展开了激烈的“桥头争夺战”,双方你来我往,杀得昏天黑地。其中尤以26
日的战斗最为激烈。顽强抵抗的伊军士兵不畏强暴,用简陋的火箭筒和自动步枪勇猛阻
击了拥有强大空中掩护的美军重型坦克和装甲车队。五角大楼官员承认,现在已有多辆
美军装甲车被摧毁。他同时表示,虽然车上的官兵成功撤离险境,但目前下落不明,可
能已有人员伤亡。现在,美军已经控制了当地的三座桥梁。
步三师认为,“麦地那师”为自己在进兵巴格达途中遇到的最大一只“拦路虎”。这支
共和国卫队拥有大约1万名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的官兵,属于萨达姆手下最有战斗力
的武装。五角大楼认为,如果能将其“吃掉”,必将对今后的巴格达之战产生“积极影
响”。不幸的是,从双方交手之初,美军就没有占到太大便宜,先是32架“阿帕奇”武
装直升机在进攻“麦地那师”装甲部队的时候出师不利,遭到地面防空火力猛烈阻击,
白白损失两架飞机不说,其他“阿帕奇”也个个身受轻伤,只好仓皇撤回,并导致两名
战友被俘。

在此前一天进行的争夺战中,恰好伊拉克境内狂风大作,滚滚沙暴遮天蔽日,美军从早
上8点开始向桥梁进发,虽然能见度很差,但是桥头伊拉克守军和准军事人员依然发现了
敌人的动向,并使用迫击炮向逼近的美军坦克和装甲车射击。在美军凭借自己装备优势
冲上桥后,伊拉克军人曾点燃了桥下埋藏的炸药,虽然并没有将桥炸毁,但依然将美军
坦克从桥上赶了回去。随后,美军呼叫空中飞机对伊炮兵阵地进行轰炸。当天守卫桥梁
的伊武装人员把机枪和火箭筒架在小货车和轿车上阻击美军坦克,直到最后全部壮烈牺
牲,美军暂时控制了这座470米长的大桥。
五角大楼指出,现在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巴格达南部100公里左右的地方部署了最多八个
师、将近10万人的兵力。据悉,这些精锐力量一直是最近美空军和巡航导弹的打击重点
。美国希望,盟军的空袭行动能让萨达姆“心疼”,并把这些“宝贵家底”撤回巴格达
城中退守。那样一来,这些精兵的士气将大受影响。不过,现在看起来,虽然“麦地那
师”在一天中就损失了数百将士,但依然很有同美军誓死战斗的架势,其主力并没有遭
到毁灭性打击。五角大楼因此担心,对手可能在最后关头放手一搏,动用生化武器阻止
美军进入巴格达或者萨达姆老家提克里特。
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麦地那师”曾经在2月27日遭受重创,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就损
失了61辆坦克和34辆装甲运兵车,但是全体官兵竟然没有一个掉头逃跑的,其意志力可
见一斑,并因此赢得了对手的尊重。现在,这支装备有250辆前苏联生产的T-72坦克和防
空系统的共和国卫队师依然是能同美军进行有效抗衡的主要力量。“麦地那师”为共和
国卫队三个装甲师之一,下设三个旅。这三个共和国卫队拥有500门火炮、800辆坦克和
1100辆装甲车,是萨达姆保卫巴格达的主要力量。此外,在巴格达近郊还有第二道防线
。这些都是美军面临的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从26日开始共和国卫队主力及上千部车辆开始向正在伊中部作战的美海
军陆战队逼近。美军情报显示,伊军生力军正在从巴格达南下,直取曾在伊南部重镇纳西
里耶经历血战、损失惨重的美海军陆战队。情报称,美军在7号公路上的一个城镇中发现
了大约3000名共和国卫队士兵,在另一个城镇里也出现了2000名伊军士兵。与此同时,
伊军在巴格达周围许多桥梁上安放炸药,随时准备炸桥阻止美军前进。有专家指出,原
本就战斗力惊人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现在面对外敌入侵,肯定已经做好了同美军血战到
底的准备。这或许是美军急调“最强步兵师”入伊参战的原因。

--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
,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
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
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汉书 陈汤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6.16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