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专家分析美军“M1A1”坦克是如何被击穿(组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Nov  6 13:14:31 2003), 站内信件

http://image2.sina.com.cn/jc/2003-11-06/U37P27T1D160923F3DT20031106102331.jpg

驻伊美军坦克部队通过巴格达市中心

http://image2.sina.com.cn/jc/pc/2003-11-06/28/U37P27T28D740F423DT20031106100947.jpg

M1A1坦克被击穿留下的弹洞

  8月28日美军一辆M1A1"阿布拉姆斯"坦克在巴格达被不明武器发射的子弹击穿,五角大
楼的许多专家至今仍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专家们在对被击穿的坦克研究了几个月后未能发
现是什么武器击穿了坦克底座防护装甲,只是得出了伊抵抗人员可能使用了一种神秘武器
的结论。具体使用了什么武器,专家们的意见各不相同,目前主要有3种说法。
 
  第1种:俄制改进型РПГ火箭弹

http://image2.sina.com.cn/jc/pc/2003-11-06/28/U37P27T28D740F424DT20031106100947.jpg

被认为是此次击毁M1A1坦克的РПГ-22火箭筒

http://image2.sina.com.cn/jc/pc/2003-11-06/28/U37P27T28D740F426DT20031106100947.jpg

击毁第1辆M1A1坦克的РПГ-7火箭筒

  这种武器主要用于对付坦克、自行火炮装置和其它装甲设备,还可消灭隐蔽在轻掩体
及城市防护设施中的敌人有生力量。这是伊拉克战争以来受损的第2辆M1A1坦克,第1辆是
被РПГ-7火箭弹击毁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坦克是被改进型RPG击穿的。俄
科学家在80年代末研制出了РПГ-22"净"式新型火箭筒,阿富汗反恐行动中武装分子可能
就使用了这种武器及其它改进型:РПГ-26"天使"、РПГ-27"合叶子"、РПГ-29"吸
血鬼"火箭筒,其中一些落在了美军手中。美国专家还认为,此次袭击的发射装置本身是旧
式的,只是它使用的子弹是改进的,是由瑞士科学家研制的。目前,主流说法还是认为是
被РПГ-22"净"式火箭弹击穿的。但是这种观点也受到一些专家的质疑,因为这种武器穿
甲能力仅有200毫米,而M1A1坦克及其改进型自1988年服役以来,都装备了贫铀动力防护装
置,其装甲防护能力为600-1200毫米。

  第2种:秘密武器

http://image2.sina.com.cn/jc/pc/2003-11-06/28/U37P27T28D740F427DT20031106100947.jpg

美军坦克兵感到恐慌不安

  一些军人和专家都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即个别国家在利用波斯湾地区的战争试验自己
的高科技武器。一些专家认为,8月28日击穿美国坦克的武器根本不是РПГ-7,极有可能
是一种新式武器,发射出类似黄色熔铸金属球的聚合弹药子弹,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发射
装置却不得而知。为了摧毁装甲目标通常使用聚合弹药,其威力基于聚合作用的实现上,
使用聚合射流针可以使爆破能量集中起来,从而增强在一定方向上的爆破力度,射流聚合
能量能以100-200万千克/平方厘米的速度迅速转化成压力能,其射流温度可达200-600摄氏
度,使装甲金属在一点上迅速熔化。不过,许多专家对这一观点也持怀疑态度,一位不愿
透露姓名的俄罗斯专家认为,装甲在被聚合弹药击中并熔化时,坦克内部会有聚合射流进
入,造成内部氧气含量下降,压力和温度急剧降低,乘员会被闷死或被弹片击中而死,并
会有装甲废片残留,可事实上这些现象都没有发生。

  第3种:步兵非同寻常的运气

  M1A1坦克制造商、通用动力公司新闻秘书宣布,此次事件只是一次偶然,公司工程师
们认为装甲是被不明型号的РПГ火箭弹击穿的,但强调"这只是一次金子般的射击",纯
属意外。公司的官方立场是"坦克是被击穿了,只是此次射击令人难以置信的幸运。" (书
山)

http://image2.sina.com.cn/jc/pc/2003-11-06/28/U37P27T28D740F425DT20031106100947.jpg

第2辆被击毁的M1A1坦克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 修改:·ersy 於 11月06日13:15:34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