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ook (激素.燃烧.岁月), 信区: WarofIRAQ
标  题: 文明没有冲突---解析文明冲突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4月05日22:35:55 星期六), 站内信件

  

文章出处:shuimu


发信人: IraqWar (怒也不争,逍遥挺伊), 信区: Iraq
标  题: 文明没有冲突---解析文明冲突论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Apr  5 22:18:18 2003), 转信
 
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明的冲突?》,
该文号称是自1947年乔治坎南《苏联行动的根源》(文中首先明确表述遏制战略)以
来,在外交理论界引起反响最强烈、争论最多的文章。在回应各种问题和责难之中,
亨廷顿教授又发展了他的理论,主要特征是把原文的问号去掉,写了一本《文明的冲
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实际上,在通读该书以后,很难不产生这样的感觉:文明没有冲突而发生冲突的是利
益。而且从世界历史和他在书中列举的现状看,利益冲突也不是自动发生的,而是所
谓"西方文明"中的反文明法则---丛林法则作用的结果,是西方建立惟我独尊优越地
位的思维在现实中的罪孽。
 
一、 文明与反文明
 
1、 文明与文化
 
有人认为文化和文明是绝然分开的。称文化是精神和意识层面的东西,而文明则是物
质层面的东西。另外有人认为文明是包含文化的,反过来文明并不被文化包含。也有
人认为广义的文化和文明同义,可以等同于文明。关于文明和文化的定义非常之多,


据说海内外的不同定义已经达到200种之多。
 
我个人认为在文化和文明这样的层面上探讨问题,是不宜采用通常的物理研究上的"
人为隔离法"来进行分析的,因为物理中的力学作用是相对简单和明确的,由于头绪
有限可以用单独的作用结果合成出最终的结论,所以实际上是用单纯的作用模拟复杂
的作用,最终更好地揭示其内部规律。
 
而在人类社会当中由于本身的头绪之复杂、作用之具有自主选择的随意性、相互作用
中的具有博弈特征等,使用分离和简单模拟的方式,恐怕只有把复杂的问题加倍复杂
化,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或者把事物明朗化,最终的结果恐怕终究不免于随个人的
好恶在非常多的头绪之中确定几个线条,来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
 
所以对文化或文明的研究和把握,在层次上高于具体科学,高于综合学科,高于哲学
,它处于人类文明成果研究的最高地位。正是在这样的高度上,中国古人提出"天人
合一""知行合一""心物不二""体用不二"这样一系列的主张,我个人不是第一个赞同
中国古人观点的人,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在西方实际上也有持此种观点的,如汤因
比就是把文化和文明进行相互替代使用的。
 
2、文明认识中共同点
 
虽然迄今为止不同的人都从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范畴出发,给予文明不同的界定,但在
这所有的定义之中,共同之处还是有一点的。一般而言,所有的定义都是把文明作为


蒙昧和野蛮的对词来使用的。
文明是用来指人们从原始丛林中的个体挣扎走向群体奋斗、由与野兽为伍走向组成人
类社会、从一切命运决定于自然力量到自己掌握命运、从依赖爪牙的威力到借助工具
的力量这样的一个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明了工具和武器,学会了驯化动
物和农耕,从石器时代经过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
 
而在人与人的相处和共同奋斗之中,更重要的文明法则---道德法则被确立和普遍遵
从,人们不仅在一起共同奋斗以求生存,而且根据道德的准则相互关心和帮助,这是
被从东方到西方所有学者所共同称道的人类的黄
 
金时代。这是在人与兽的生存斗争中,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结盟、人类自身共同利益空
前重合和一致的时代。
在铁器发明以后,人与兽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人类的共同危险趋于消失而共
同利益趋于瓦解,正是在这个重要关头,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开始出现明确的分野。
中国人保持了更多的善恶观念和原始社会形成的道德准则,而西方则开始唾弃原先的
规则,并在人类社会中广泛地引用"丛林法则",这就是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则和适者生
存原则。这也是后来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东西,直到今天还被精英们津津乐道的
西方文明的精髓,同时也被认为是西方发达的根本原因。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人信奉"天人合一",而西方人是在不停地征服自然。这也
是丛林法则和道德主义的根本分野。
 


3、西方文明中的反文明法则
 
西方人在引入丛林法则后,唾弃道德准则是非常彻底的,结果导致西方社会四分五裂
和战乱频仍,人们在对现实世界极度失望之余,寻找心灵慰藉和救济,人为造成宗教
大行其道的良好社会条件,结果导致西方被上帝主宰达1000年之久。最奇怪的是信奉
基督被西方人自认为是道德高尚的证据,其实上帝的降临就是西方人道德堕落最好的
标志和最大的惩罚,由于丛林法则在西方社会中的压倒地位,西方人确实有如圣经所
言是"生而有罪"的。后来韦伯写了一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书中对西方人
等颇多溢美之辞,难免与事实有悖,不过这两者倒是都与丛林法则有着因果关系,宗
教对资本主义的极端现世主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也是事实。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西
方过分地走向了一个极端,才凸显了跷跷板另一端平衡作用的重要性。
 
从人类文明的本义和进程来看,丛林法则实质上都不过是"前文明法则"或者是"反文
明法则",和人类文明进程本身毫无共同之处。西方文明的内核中含有的反人类文明
的因素,又因为西方军事经济力量的强盛,所以强化了西方人自身的优越性和对世人
的说服力,西方与世界的关系中无不处处昭示着反文明和反人类的本质,经常和周期
性地发作,两次世界大战不过是这种反文明本质的最自然反应。
 
被称为西方文明的八个特征:古希腊罗马遗产、宗教、语言、政教分离、法治、社会
多元化、代议机构和个人主义,无不与丛林法则在人类社会中的适用有各种程度的因
果关系。
 


二、 妖魔化中国的背后
 
自从西方的反文明法则确立以后,竞争和适者生存的"丛林规则"普遍深入人心,已经
成为自觉和不自觉的习惯行为。政客、媒体精英和以学者面目出现的亨廷顿等等,都
不过是在其中起表率作用的一分子而已。
 
在战争时期把敌人的道德政治基础揭破并对其进行矮化,中国人也经常干这样的事。
曹操就被陈琳的檄文骂为"赘阉遗丑";武则天被骆宾王说成"豺狼成性";杨广在祖君
彦的檄文中是一个"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怪物。不过那
是在战争已经爆发并准备以武力铲除对手的时候,对对手进行的妖魔化行为。
 
而美国和西方的一些人却时时刻刻不停地妖魔化别人,并且不一定总是在为战争造舆
论,而是一种以矮化别人为手段的自我拔高行为。是"丛林法则"中总是希望自己建立
压倒优势地位,要成为吃住一切的、成为象狮子和老虎那样处于生物链中最高地位的
心态,在现实中的坚持不懈的表现。矮化和丑化了别人,就当然会塑造出自身处于道
德和智慧上所具有的压倒的优越性,从而在心理上获得了作为狮子和老虎的合法基础
。所以在美国人眼里,在冷战时期,坏人无不出自苏联;在后冷战时期,坏人多是中
国人、阿拉伯人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日本人。这不仅与美国的国家战略有关联,而
且与盎格鲁民族的晦暗心理有着决定性的关系,是从反文明的丛林法则出发,配合国
家战略并打击主要对手的经常性手段。
 
妖魔化别人就是变相抬高自己,是一种全民的经常性的"精神胜利法",是在丛林法则


中建立自身理想地位的一种精神手段。把妖魔化中国说成是对付中共是站不住脚的,
那是冲着中华民族来的;同样把妖魔化行为说成美国政客导演的话剧也是站不住脚的
,那是忽视了丛林法则在西方现实生活中的压倒性地位,普通的美国人中多数和他们
的领导是具有共同心理基础的。
 
与妖魔化相对应的,美国人的自我拔高也是非常杰出的。如在1949年,一些美国人质
问另外的美国人,是谁丢失了中国?好象中国是美国将军手里的沙盘,可以任意由美
国人来推演出任何一种令他们满意的结果,中国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他们的手里。只
是由于他们中某些人的失误,才导致一种他们所不愿意见到的结局。
七十年代,一种打"中国牌"的说法也是甚嚣尘上,到九十年代原来的打牌高手尼克松
出来说中国不是牌,但另外还是有一些人仍然坚持认为是"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如
亨廷顿)。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美国人的极端自私和极度贬低别人,并把自己拔高到救
世主地位的一种狂妄心态。
 
妖魔化别人和拔高自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丛林法则中建立优势地位的精神领
域的战争,往往是实际战争的准备和前奏。
 
三、 单极世界的内涵和和金字塔中三个世界的划分
 
单极世界可以说是一种世界统一的步骤,但决不是世界大同,而是世界大不同。这首
先表现在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中。
 


在经济上西方建立的国际贸易体系明显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而且在所有的西方国家之
间和大公司之间还明显进行勾结,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封锁和限制,并共同"援助"
发展中国家发展共同的产品结构。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只能是以竞争性价
格向发达国家供应产品和原材料,而发达国家却连手向发展中国家执行垄断价格。
 
经济勾结的背后当然是政治勾结,这大概是亨廷顿所谓的政治态度按文明出现明确的
分野的根本原因,就是在这里决定了北约和东约的国家和民族界线。目前东约并未产
生,大致上是包括日本、韩国,出于实现丛林法则的需要,西方还希望我国台湾地区
分离出去,作为反华的前哨,并由非西方人中的2300万人口,来承担主要的"打败中
国"的战争风险。对于北约亨廷顿的态度鲜明,对于东约亨廷顿感到没有把握,因为
日本等承担的战争风险太大,而利益并不必然与西方一致,所以他在书中就有些含糊
其词。
 
根据西方的丛林法则,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国家和民族至少也要分为三等:第一等是美
国,其地位类似与丛林中老虎和狮子的地位;第二等是欧洲和日本,类似于狐狸和狼
的地位;第三等是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处于最底层。而且在数量分布上,也显然要符
合丛林法则中生物链的能量递减规则,即最底层数量最多,按大比例递减,金字塔的
尖端只有一个美国。
 
毛泽东在1974年曾经提出过三个世界的划分,他使用压迫(政治方面)和剥削(经济
方面)来形容这个人类社会的金字塔的层间关系。所不同的是苏联已经从第一世界的
地位上跌落下来,游离于二、三世界之间。正是这样的金字塔型的国家关系,才是美


国和西方所极力追求的目标,他的欧洲盟友和日本,既愿意追随而又有不心甘情愿的
地方,这正是不舍得放弃现成的优于第三世界的地位,又不甘于做美国的喽罗受气的
偏房地位。但在维持对第三世界的最底层地位上,他们又有压倒一切的共同利益。这
种现状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西方联合努力的结果,并且今天他们还在继续努力和强
化这样三个世界之间的分野。
 
早期的东西方对抗关系,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的转向和中国的开放,业已失去了对抗
的基础。西方在欢欣鼓舞之余,集中精力于南北关系。
 
1974年的第六届特别联大是南北关系中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是一个分水岭。自此以后
,特别是1973年石油武器对西方的打击和分化成效,使西方国家明显改变了以前的简
单粗暴的政治和军事手段,西方明显加大了对第三世界的资本货物的输出和援助,在
体现善意的同时,以促使第三世界国家的产品结构趋于雷同,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相互
竞争的关系,并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一个低水准的竞争性价格;而在技术层次上,明显
地有共同的勾结和限制,以确保西方的主导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价格。
 
正是国际贸易中这种以垄断价格对竞争价格的交换,促进和加深了南北关系的固定化
和三个世界划分的固定化。正如一位联合国秘书长所言"西方的发达是以非西方的不
发达为基础的,西方的富裕是以非西方的贫困化为条件的"。
 
西方以经济手段分化第三世界国家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所
谓新技术浪潮中,西方实现了新的技术储备和进步,具备了向非西方国家转让传统技


术的技术上跨度和差距。在西方以大量开发援助非西方的同时,也是从一条将要死的
牛身上剥下最后一张皮的机会。而且只要是有可能,必定是要尽可能多地进行这样的
经济技术输送,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剥皮利益,并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相互经济竞
争和公司间同类产品竞争,使他们在市场上不仅具有空前多的自由选择余地,而且也
获得了空前低的竞争性价格。正是通过这样的手段,西方赢得了确立自己优越的"丛
林地位"的一个漂亮回合。
 
许多人对中国引进一百多条彩电生产线和汽车线的事实啧有烦言,其实这正是在地方
利益驱动的配合之下,在西方的丛林地位建设过程中一个再常见不过的事例。并非仅
仅以中国为然,而是具有世界性。
 
与此不可分割的另一个方面是,对所谓高技术流动的严格管制。这种管制往往是依据
国家安全或者该技术可以用于军事目的的借口而进行的。早些年的"东芝事件"是这个
进程中的一个典型事例,而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几十年存在更说明了这种心态的长期性
。在东西方对抗的基础消失以后,这种心态仍然顽强地存在,但并不是一种冷战思维
的自然延续,恰好相反,冷战思维不过是建立优越丛林地位的努力,在特殊时期的一
种自然反映。
 
在今天技术流动管制的首要对象,不再是以前意识形态敌对的国家,而是那些对西方
优越地位构成潜在威胁的国家。这些国家要么是人口众多,要么是技术掌握对垄断价
格的存在构成挑战,如中国和印度就明显具有这样的条件,大量的人口脱离金字塔中
原来的地位,势必破坏合理的比例递减关系。所以对中国和印度的技术管制也就格外


殷勤,所不同的是西方认为印度还没有中国的威胁来得迅速和现实,并出于联印抗中
的战略需要,所以至少在表面上对印度还有所拉拢,但在关键技术方面,印度与中国
所享受的待遇绝对是一样的。只有在这个层面上,才能理解西方特别是美国热心于保
护知识产权的战略意义,对所谓高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格外卖力鼓吹的意义,这些不过
是西方为维持垄断价格的长期化和合法化的手段。中国许多人包括媒体也跟着起哄,
恐怕是出于一种希望在西方维持的垄断价格体系中,去分一杯羹的侥幸心理。这种心
理是没有依据的,因为以中国人口基数之大,会根本改变垄断阵营的比例关系,从而
使垄断价格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单极世界就是这样一种金字塔式的不平等结构,这种结构不是由于自然的选择或者是
道德勤勉的反映,恰恰相反,那时一种人为的自私安排,是在人类社会中强行推行丛
林法则的结果。三个世界的划分和固定化,正是在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类似于自然界生
物链的结构。
 
四、 反文明法则对人类文明的戕害
 
除了在理论上矮化别的民族以外,在事实上西方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其他民族的矮化
和非人待遇。对美洲印地安人的屠杀,对非洲的奴隶的猎捕和贩卖,对中华的武力推
行鸦片贸易,都不过是丛林法则的表现而已。除了在对外的反人性的暴虐和暴行以外
,对内也一样竭力建立各种种族优越理论,如希特勒的日尔曼种族优秀理论等。
 
美国在世界各地的表现,今天也仍然在适用白人至上理论。如1958年在日本发生的"


哲拉德事件"和1965年在台湾发生的"刘自然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也许带有某些偶
然性,但事件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却无可争辩地昭示了白人至上的心态。至于今
天在美国国内的种族歧视观念的根深蒂固,白人民兵组织和三K党的长期存在,也决
非偶然。这正是西方文明中丛林法则的催化的结果。
 
两次世界大战均从欧洲爆发,这也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由于日本"脱亚入欧"的学习
成绩杰出,也终于成为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西方文化中寻求建立排他性的优势地
位的努力,自古就没有中断过。今天一些日本人还痴人说梦似的,要建立起确保运输
线安全的海空军力量。这样的海空军力量也不需要很多,只需要足以同时打败印度洋
和西太平洋沿岸国家海空军力量总和就可以了。
 
在西方历史上,攻掠异邦人成为奴隶,把贫穷的族人也变成奴隶建立起两级分化的奴
隶制;建立起两极分化的封建社会;建立起平等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中的进步
因素确实是越来越多,但是两极分化一方对另一方拥有压倒优势的社会分化从来就没
有真正改变过。这并非失误和偶然,而是西方文明中丛林法则的普遍作用的结果。马
克思宣称资本主义之必然灭亡,正是对西方文明的丛林法则的深刻剖析之后得出的结
论,而七十年代英国文化大师汤因比对西方文明的悖谬本质也感到深沉的失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连坐下来反省的时间都不肯为自己留下,更遑论吸取教
训。大英帝国虽然已经出局,但是丘吉尔还是要利用特殊关系和美国朋友,迅速鼓噪
起冷战的烽烟。这一次在他们看来,共产主义国家实行的制度,彻底抛弃了丛林法则
适用的可能性,这样的恶劣榜样已经对西方自由世界的根基---丛林法则构成了威胁


。所以苏联人该死,但首先该死的是共产主义制度,所以为了保卫西方文明的"民主
自由和自由竞争",哪怕是全人类共同毁灭也在所不惜,这就是冷战为什么发生和不
可逆转地走向深渊的原因。
 
由于共产主义国家的各种因素制约,苏联和东欧于八九十年代之交解体和转向,西方
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个胜利不仅没有挑战者而且还顺便取得了优势,实在是一举两得
。在苏联解体以后,西方人发现举世已经没有可以威胁西方丛林法则的对手,因此紧
张情绪消失。并进而认为建立丛林法则下的金字塔型的世界条件已经成熟,所以妖魔
化中国也就顺理成章了。
 
和冷战所具有的战略对抗性相比,对付中国西方认为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正如亨廷顿
和西格尔所言,中国文明没有生气,实际上更精确的说法是缺乏进攻性,所以也没有
苏联那样遍布西方的同情者,但是十年过去了,无论西方如何努力,都没有实质性的
成效。这样西方开始有些发急了,开始凶像毕露了,但他们开出的药方却迥然不同,
亨廷顿是"要么发动一场战争以打败中国,要么学会和中国的霸权和平共处。"而西格
尔宣称"中国重要吗?"如果西方因此不必理会中国那倒是一件幸事。
 
所以对西方而言,在苏联解体之后,对付中国并迫使中国按西方划定的、去生物链和
金字塔中的相应位置就位,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西方建立优势地位的首要任务,妖魔化
中国只是宣读了一篇檄文和序幕而已。中国人希望进入世界大同局面是没有可能的,
因为西方只要单极世界里一个大不同的金字塔结构,只有极少数可以在顶尖位置,稍
稍多一点的国家和民族在中央,而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大国只能而且必须处在最底层。


其人口比例大致和生物链中的递减比例一致,逐级递减比例大约为10-20%。在全世界
60亿人口当中,处于最上层的可能只有美国,人口2。7亿;处于中间位置的是欧洲或
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日本,人口合计9亿;最底层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中国,人口5
0亿。只有这样西方才会心安理得地和你和平共处,才算是西方的单极世界。
 
所以中国的发展是威胁了世界秩序的,是对西方领导权的挑战,是西格尔说的"拒绝
融入国际体系",是中国威胁论。是亨廷顿主张的必须以战争来解决的霸权,是希特
勒的德国兴起。由此可以看到,西方对中国并没有任何误解,在建立丛林优势上是没
有任何分歧的一致。这种政策其实多数情况下是需要战争政策相配合的,用经济政治
手段完全建立起丛林优势并不是总能够称心如意,TMD和NMD就是用来准备解决中国问
题的安排。
 
可以这么说有丛林法则就没有人类平等,就没有人类和平。从亨廷顿的文章在世界各
地激起的滔天巨浪,也表明了人们对战争和对抗的憎恶。这正是和指导冷战的"遏制
战略"一样,是西方世界又一次的宣战书和檄文,所以它所激起的影响也与前者不相
上下。
 
五、 西方的民主能够确保相互之间的和平?
 
亨廷顿教授断言在民主的西方国家之间,除了偶尔打打"火鸡战"之外,战争是不可想
象的。恐怕未必。
 


如果说亨廷顿教授是说完全没有根据的胡话,那是低估了他作为西方世界老牌战略家
的学识。实际上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的民主国家并没有形成任何新的共识,除
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垄断价格同盟以外。看来亨廷顿教授对西方国家在维持对发展中国
家的贸易垄断价格方面,所形成的共同利益极为看重;西方国家以开发援助手段造成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相互竞争,因而存在利益分歧和政治分化。看来亨廷顿教授对此
一成效也100%满意,因为有如此庞大的共同利益做后盾,所以亨廷顿教授100%确定西
方国家相互之间的利益分歧,能够控制在可以进行政治调节的范围之内,决不会再发
生那种为建立排他优势而捉对厮杀的根本利益冲突。
 
这确实是西方人在战胜了自然,赢得了对丛林中其他物种的生存优势以后,第一次在
西方内部建立起的重大共同利益。如果对发展中国家执行垄断价格的共同利益不能维
持了,那又将如何呢?这并不是没有先例的,1972年,在石油武器的打击之下,西方
国家的表现如何,恐怕亨廷顿教授比我们记得更加清楚。亨廷顿教授是没有能力不让
这样的事情重演的,因为利益的压制不可能不遭到利益的反击,恐怕亨廷顿教授只有
祈祷上帝格外偏爱西方人,让上帝的力量来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和长期化系统化。
 
人间明显不存在这样的力量,合西方之全力也只能是延迟第三世界团结的事情发生,
而不能根本消灭之。
 
六、 文明没有冲突
 
在亨廷顿先生的书中,他断言: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具有严重的冲突,而印度文明与


伊斯兰文明也具有严重的冲突。我们不妨看一看这些冲突在哪里又是如何产生的。
 
中印冲突种因于西方一手炮制的"麦克马洪线",现在的边界现状是1950年趁中国抗美
援朝之机,派军推进并不断非法向中国固有领土殖民的结果。西方对印度在中国后面
开辟第二战场是非常支持和赞赏的,即使没有这样的历史渊源,根据西方的一贯战略
,是非常乐于坐山观虎斗的。第三世界越分化,越难以团结,就越有利于建立起西方
世界的优越地位。
印巴之间的克什米尔争端,两伊的南部边界问题,科威特和伊拉克的分离,中东以色
列犹太复国运动等等无不是西方人前赴后继打下的冲突楔子。连日本与中国之间,美
国也安排下钓鱼岛这样的楔子;在日本和苏联的北方领土谈判正在举行时,美国的杜
勒斯也惟恐双方达成妥协,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干涉一番。
 
这些所谓文明的冲突,无不留下西方黑手安排的铁证,这是西方世界的反文明法则的
又一种常用手法。美国和西方与土耳其(本来亨廷顿宣称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是冲突的
)结成军事同盟,并通过土来实现"泛突厥主义"扩散,制造地区不安定因素。在亨廷
顿先生绘制的文明冲突图中,俄罗斯对伊斯兰的冲突较重,看来这是西方打算通过安
排将要取得的一种效果。而苏联曾经自称是阿拉伯人的天然盟友。
 
实际上,在西方的丛林法则中,并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在军事战略
上,最近的欧美关于TMD和NMD的分歧中,欧洲是明显不满于美国独自处于金字塔上的
顶尖地位,而自己处于二流地位的安排的,俄罗斯更加是旗帜鲜明坚决反对。在经济
上更是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文明都与美国有严重的"文明冲突"。


文明的冲突是不存在的,现在的被亨廷顿先生归结为"文明的冲突"的东西,多数是西
方分化离间的楔子战略作用的结果,而且清一色是利益的冲突。有些冲突到目前为止
并没有产生,大概是亨廷顿教授希望未来产生有利于西方的冲突,或者准备借助统一
战线策略来达到促使其冲突的目的。
 
七、 世界如何到大同
 
世界的各自独立并不是世界大同的永远的障碍。各个民族国家通过相互的影响和信任
措施,有可能会终究走到一起,正如中国古代各个不同和离散的部落,终于融合成一
个统一的中华民族一样。
 
世界大同的死敌是那些坚持要建立起排他的优势,在人类社会中强制推行丛林法则的
人,他们的目标是世界呈金字塔型的世界大不同,由他们居于金字塔的顶端。在最近
几百年的历史中,这些人不仅践踏世间的一切法律,干尽了丧尽天良的坏事,到处挑
起争端和仇恨,散布不和睦的种子,到今天还坚持不断使用楔子战略。这些人自己改
悔的可能性是没有的,所以应该设法让他们不得不学习一些人类的文明法则。这件事
虽然艰难无比,但不是没有成功的希望。同时必须明白这是关系全人类的前途的事业
,也只有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奋斗才能有成功的可能。
 
1、
打破他们的垄断价格同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目前各个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处于
重复态势,从表面看,从技术掌握上看,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但是作为一个一


般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具有自然资源上的优势,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而言,发
展中国家具有资源垄断地位。目前除了石油以外,价格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应该促进
资源输出国组织起来,提高产品价格,并在供应上根据需要打击和分化西方。
 
2、 加强南南合作,促进技术流动和产品互补贸易。
 
3、
在西方种族主义和强制推行丛林法则的大环境下,民族主义和国家主权是非常正当的
,而且也是团结对抗西方建立一边倒优势地位的有效手段。经济和资本流动管制是国
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决不能轻易放弃。东南亚国家遭受的金融风暴的打击,就是盲目
放弃经济主权的失误造成的。
 
4、
西方特别是美国对出口卡特尔给予法律豁免,是明目张胆地放任本国企业掠夺别国消
费者的财富。第三世界国家理应给予法律制裁。
 
5、
对于西方的技术垄断下的技术管制政策,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之下,给予反
制。如中国在目前有出超的情况下,对于中国的稀土资源,应借鉴美国常常适用的国
家安全政策,对那些对中国不友好的国家进行对等出口限制。并开征特别资源税,把
出口价格提高数倍。
 


6、
对于那些敢于进行战争冒险的仆从国家,要告诉他们与美国处于完全的不同的风险中
。推广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弱势敌人的战术。对那些仆从国要进行分化。
 
7、
放弃愚蠢的所谓"高科技"和"知识经济"的宣传,那不过西方对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推
行垄断价格,强化交换价格不平等的"婊子的牌坊"。
 
8、
放弃所谓的"赶超"发展思维,确立从"可持续发展"到"适度发展"的模式转换。人类不
仅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应该提倡适度的真正消除了贫困的全民小康生活条件建设
,反对过度的消费主义。而过度消费主义正是西方的丛林法则的自然结果,也是先走
一步的西方通过不平等的交换条件,集中而且大量消耗来自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和能
源的纵欲无度的生活方式,对这种生活方式本身的肯定,就是对西方文明的恶劣本质
的某种程度的接受和承认,就已经导致西方优越于非西方的证据,因为对大多数发展
中国家来说,即便发展到资源容忍的极限,也不可能达到西方现在的生活条件.
 
9、
中国应该首先作出适度发展的表率。以中国为例,十几亿人口达到美国的人均能源消
费水平是自然所绝对不能承受的,实际上在没有排他性优势的大同世界里,所有的人
生活都在自然资源供应限度的约束下,无法达到今天欧美日的生活水准。所以,中国
发展的关键在于确立适度发展的战略,抛弃"赶超"发达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不清醒


充分的现实,让农民也能够享受现代机械代劳的好处,提高农民人均创造财富的速度
,让农民也能真正过上小康生活。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大西线调水工程的实施和西部
大开发战略的实现,让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达到可以承担使用机械耕作费用的水平。
而这个战略的实施基本上不需要西方的"高科技"和"知识经济"帮忙,我们原有的工业
基础就足以胜任。
 
 
 
 
--
 /               \   则┼兼    /               |
 /               \   ┼●┼    /               |
│            ︵  \  明┼听   /  ︵            │
 \︶\︶\︶|︶|  \  \         /  /  |︶|︶/︶/︶/
   ︶ ︶╰|︶|   ︶          ︶    |︶|╯︶ ︶
          |  |  鄙视美国及其走狗   |  |  
 
 


--
爱生活,爱拉登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8.3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5.5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