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uxing (主啊,让我在最美丽的时候让她快乐), 信区: WarofIRAQ
标  题: 战争为了利益 反战为了道义 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4月08日20:16:16 星期二), 站内信件

作者:童小溪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谈到:古罗马时代的一些帝王,为了成功
地征服敌对国家,就需要这样的事实来支持:敌对国家压迫人民,而人民对压迫不
满。这些征服者,既使用祈祷,也使用暴力。用祈祷能够一时说服人,但无法长久
地说服人;而当人们不再听信花言巧语时,就必须使用暴力了。
  古今中外发动战争的统治者,绝大多数都声称是为了道义而打仗,包括为了道
义而侵略。然而,回首历史上的一切侵略战争,无论当时披着多么华丽的道义外衣,
其赤裸裸的利益取向,在今天看来却是不争的事实。
  今天美国将要发动的对伊战争,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将颠覆二战后建立起
来的主权国家互不侵犯的国际准则。因此,在和平没有被破坏、“先发制人式的自
卫”也难以自圆其说的情况下,美国就要找到很强的其他理由来发动战争。
  美国发动战争,是为了道义,还是为了利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是谴责
战争还是拥护战争。在我国媒体上所出现的“拥战论”,几乎没有人坚持“自卫说”,
而绝大多数是认为,美国发动战争是为了道义、为了“解放伊拉克人民”。同样是
这些“拥战论”,对反战活动却异常苛刻,认为反战者是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和私
利。有人对中国的反战签名活动更大加讨伐,质问:你们为什么只关心伊拉克人的
人权,而不关心中国人的人权?
  战争和反战,谁为了利益,谁为了道义?
  仅从逻辑上就不难判断。不妨采用自由主义哲学的两条最基本前提:一、对任
何自诩完美和超凡的道德者,都不轻信和依赖,而加以怀疑和戒备;二、相信最基
本的道义、良知,普遍存在于普通人中,人们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都会本着
自己的道义、良知表达自己的看法,包括对那些和自己直接利益无太大关系的事务
发表意见。
  一个国家,为了惩罚另一个国家的独裁者,不惜耗费上百亿美元,动员数十万
兵力,部署自己武库中的全部尖端武器,不惜将国家财政盈余转为财政赤字;其总
统置自己国内的经济衰退于不顾,却念念不忘解放万里之外的异国人民;不顾自己
国家人民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的反对,不顾本国几十个市议会、两个州议会通过的决
议的反对,甚至不顾自己的军事盟友的反对,硬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牺牲自己、
拯救别人,这样纯洁高尚的无私精神,这样神圣高贵的奉献情操,真的就那么可信
吗?从自由主义的观点看,这种崇高举止,是值得疑问的,是应该躲避的,是有可
能虚假的。
  另一方面,当和平将要被破坏,主权国家将要被侵犯,一些国家、团体和个人,
对战争表示异议,对战争发动者表示抗议,这无非是有关国家、团体和个人对国际
事务,对世界和平的关心,稍有良知的国家、团体和个人,除非因为来自权势集团
的压制、收买、威胁和惩罚,都不会麻木不仁、坐壁上观,都会利用国内、国际的
言论表达机会,发出自己的呼声,它们所表达的反战观点,更可能是出乎道义,而
非私利。这正是自由主义者所主张的民主秩序所赖以存在的基础,即:在言论表达
自由的情况下,普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公民个人在代价不特别昂贵的情
况下,采取抗议或者公民不服从行动,其行为动机,比目的“崇高”而代价昂贵的
军事远征,要更容易理解,也更可能是诚实的。
  比如说,某甲告诉我们一个故事:为了帮助远方受苦受难的人,他不辞劳苦、
长途跋涉,冒着全社会的反对,冒着受伤害的危险,去只身闯虎穴,并声称:不要
分文回报,因为他作这些冒尽风险、吃尽苦头、分文不取的事,完全是出于其对
“无限正义”的执着。而某乙对某甲的故事表示怀疑,并指出:某甲的行动不仅不
能帮助受苦受难的人,某甲的动机也不一定那么崇高。某甲的论据是基于:他自己
具备超凡绝伦的道德品质,而某乙的论据,是基于:不可轻信任何人所宣称的超凡
绝伦的道德品质。问题是:谁更可信一些?
  从目前推动战争的人,和反战的人各自的社会背景看,也不难回答“谁为了利
益,谁为了道义”的问题。
  这次对伊战争,很大程度上带着布什个人色彩和德克萨斯色彩,因而散发着石
油气味。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是布什内阁中的“鹰派”人物,包括副总统钱尼、国
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副部长沃尔夫维茨、钱尼办公室主任刘易斯.利比、钱尼的
外交事务顾问埃里克.艾德尔曼。布什家族和德克萨斯石油大亨的密切关系已经不
是什么新闻。小布什在德克萨斯当州长的六年期间,给德州能源工业以大量好处,
而不久前在丑闻中破产的能源公司“安然”也是布什的最大的竞选资助者。布什的
竞选经理和长期私人顾问卡尔.罗夫,是推动布什战争政策的一位关键人物。在去
年安然公司的丑闻中曾透露:罗夫在安然破产前夕抛售了十万美元该公司的股票。
英国《观察家》报2月23日的一篇文章说:罗夫的成就,是把布什家族领导下的共和
党“德克萨斯化”,而罗夫本人,则成为把右翼保守宗教势力、能源工业和共和党
缔结在一起的永动机的中心。副总统钱尼1995年起担任世界最大的石油服务公司哈
里伯顿的总经理。哈里伯顿的下属公司KBR是军工建筑公司,在钱尼任哈里伯顿总经
理期间,其军工合同翻了一番。钱尼本人仅在1998年一年,就得到440万美元的报酬;
2000年,在哈里伯顿股票崩溃之前,钱尼兑现了2360万美元的股票报酬。总之,推
动对伊战争的布什-钱尼小圈子,本身就与石油工业、军火工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一方面,反对美国对伊战争最坚决的,是欧州、北美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民间
团体,它们和石油、战略资源、投资等等物质利益的关系最少,它们的成员来自社
会各个阶层,参加反战的,有劳工、妇女、少数种族、宗教界、学生、职业人士等
不同身份,他们在其他许多问题上也许有各种各样的分歧。反战团体和个人,分散
在不同的国家,他们之间的沟通来往并不多,没有人来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难以
相象:他们能够为了某种团体的或个人的私利,而采取大规模的全球共同行动。在
反对美国对伊战争问题上,他们能够克服社会差异和地理距离,达成一致,其基础
只能是基于道义,那就是最普遍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理念。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反战活动,按照所遇到的风险、代价和效果不同,采取各自
不同的形式。但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利用手中具有的公民权利,本着自己的良知和
道义感,发出自己的声音。一切信奉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原则者,都不难理解这种
公民意识。而对任何国家机器所声称的那种大慈大悲、拯救人类的“无限正义”,
也至少应该用自由主义哲学的怀疑、批判的态度来鉴别一下。

--
我还是故意不写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8.97.6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