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大国放火是点灯), 信区: WarofIRAQ
标  题: 战火几时休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Apr  9 20:40:58 2003) , 转信



 
和雨 

又打仗了。身为地球村的老大,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忙的军人。从1990年本人出国时算起,
小仗不算,这回是美军第四次大打出手。 

头一次是“沙漠风暴”。四十来个国家助阵,五个星期空中轰炸,一百小时地面战斗。美
军只死亡269人就达到了战争目的,赢得自二次大战以来头一次大胜,一扫韩战、越战晦气
。当时我在英国。英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参战国。学生宿舍的“楼长”,一位英国老头发起
反战签名,我和几位来自英国、德国、希腊的学生响应。我第一次见识了西方人独立于政
府的精神。虽然萨达姆侵略科威特在先,但透过人道、环境、历史等不同视角,不少欧洲
人仍然理所当然地反对战争。 

科威特“解放”了,但美军没离开。一个名叫奥萨马宾拉登的人开始悄悄向美国挑战。伊
拉克人的大劫大难才刚开了头。联合国经济制裁之外,美英又私设了两片禁飞区,隔三岔
五发几枚导弹。一位从伊拉克来的同事说起轰炸就摇头叹息,他说一打起来他就不敢看电
视,躲在实验室里加班。他的工作成效显著,怕是没少加班。 

下一个热点是前南斯拉夫。我在加拿大时,战火波及到了科索沃。美军大举轰炸,加拿大
居然一反常态地紧跟。多伦多的塞族人不干了,每天都上美国领事馆抗议。一位娶了塞族
太太的律师朋友去讲演。我决定去声援。抗议队伍举着许多写有死难者姓名的十字架,有
的从生卒年份可看出是儿童。讲演的人里有一位美国退伍军人和一位美国女学生。那位女
生还对着美国领事馆报出自己的社会安全号码以示无所畏惧。 

大概因为我是主席台附近唯一的中国人,主持人请我也表示一下。反战我不含糊,可对着
几千人讲演还是有点发怵。我硬着头皮上了台,迎接我的是全场“CHINA!CHINA!”的欢
呼声。我定定神,先问他们知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人。下面乱糟糟地抢答。我话入正题,说
这个比北约十九国总人口还要多的人口认为战争是错的,美国是错的!美国在几个月的时
间里轰炸了四个国家(我当时指的是苏丹、阿富汗、伊拉克和南斯拉夫),使用暴力成了惯
例。他们从不“瞄准”平民,但却经常杀死妇女、小孩和老人,还说这都是为了人道。下
面一片怒吼“谎言!” 我说,对了我们都知道这是谎言,但不少加拿大人和议员竟然就相
信这种谎言!……我只讲了几分钟,被喝采声打断了好几次。那位律师朋友忙别的事没听
到我的讲演,问我讲了什么这么受欢迎,还说这下你在FBI挂了号,恐怕再不能去美国工作
了。 

一个星期以后,中国大使馆被炸。有中国人说是我招来的。 

我的一位英国朋友,战争期间正好来多伦多旅游。围绕那场战争,他和我多次长谈,有时
激烈辩论。他说米洛索维奇及其军队对异族人民的反人道行为使欧洲人想起了二战中许多
可怕的东西。我相信他的说法解释了为何欧洲人大多支持开战。但我认为人道的标准应当
是普适的。仅在科索沃这个地方,就应当指出三种反人道的行为。首先是阿族的“科索沃
解放军”的恐怖袭击,他们直到不久前还被美国列为恐怖分子。然后是米洛索维奇军队的
过火镇压和“种族清洗”,但后一项行为在轰炸开始后才大规模发生。最后是北约轰炸对
平民的经常“误伤”和对民用设施的系统破坏。对于北约行动的动机我们分歧最大,因为
这个话题会引入不少随意性。我反复提到,开战前逼迫南斯拉夫接受的协议中,有允许北
约在南全境活动和确认将来科索沃举行独立公投的附加条款。对这一点大多数人都忽略了
甚至完全不知道,尽管我的消息来源也只是西方公开报道。在我看来,加入这些不可能被
接受的内容直接造成了战争的不可避免性,居心叵测。 

这位英国人后来就中国使馆被“误炸”一事特意来信道歉。我回信时说,我不想对是否误
炸作无证据的猜测。但这场战争进行的方式,即为了本方的“零伤亡”只限于无休止的远
程和高空轰炸,使得伤害非军事人员成为必然要发生的事。中国人遇害,并不是一件善行
中的不幸意外,而是一件罪行的组成部份。就好比中东恐怖分子扔炸弹伤了中国人,恐怕
没人会强调是误伤。 

象三位中国记者一样遇难的有1000名以上的南斯拉夫平民以及无数民用设施,包括发电厂
、电视台甚至医院。美军则实现了“零伤亡”的战争奇迹。南斯拉夫顶了78天终于屈服,
唯一的收获是上述两条附加条款消失了。科索沃依然在“种族清洗”,只是换了个方向。
被处决的阿族领导人又活了。作为开战理由的“50万阿族人失踪,人们担心他们死了”之
类的消息没人再提。电视上出现一队表情凝重的加拿大专家,说是要去验尸看是否有大屠
杀,结果也没见下文。 

没留意什么时候阿富汗上来个叫“塔利班”的奇怪政权。1999年有朋友在网上转来一封关
于“塔利班”虐待妇女的抗议信,我签了名。2001年2月这个政权居然要炸掉有一千六百年
历史的巴米扬大佛。那会儿我已到了美国。午饭时几位同事对此事长吁短叹。我突发奇想
:你们美国那么爱主持正义,为什么不出兵收拾“塔利班”,拯救大佛?老美们当然一笑
置之:关我们什么事?你们中国去吧。 

那年我常因工作需要路过世界贸易中心。每次从Fulton Street地铁站口出来,迎面就见世
贸南楼亭亭玉立,虽然早已是旧识,竟仍然一再给我“惊艳”之感。走入大楼底层换车,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却几次联想到若是恐怖袭击发生了这里会怎么样。 

后来发生的事远远超出了我最疯狂的想象。事实上,当第一次看到电视重播中双子大楼冒
烟矗立的图像时,我竟然以为大楼已倒塌的消息是个谣言。 

美国惨了。我联想起了那倒掉的无数伊拉克南斯拉夫建筑。我决定在美国人面前停止对美
国的一切批评,还在办公室和汽车里各放上一面小美国旗。 

巴米扬大佛毁掉八个月后,美军打进阿富汗。没有国家愿意跟“反恐战争”这面大旗对着
干。巡航导弹打帐篷,加上北方联盟地面推进,“塔利班”很快覆灭。 

那边奥萨马宾拉登还不知去向,这里布什却颇有创意地提出了一个“邪恶轴心”的新概念
,把与“九一一”联不上,彼此之间也没啥关系的朝鲜、伊朗、伊拉克放在一个锅里煮。
新闻媒体也从大谈“奥萨马”、“奥萨马”渐渐转回了“萨达姆”、“萨达姆”。再看民
意测验,美国人居然跟着布什把被美英卡着脖子十来年的萨达姆看作了反恐战争的对象!
 

公司里的一位小头头义正辞严:我们要先发制人,抢在萨达姆用生化武器攻击美国之前。
我忍不住问道,为什么萨达姆要找死攻击美国?萨达姆什么时候主动攻击过美国?他说不
上。我说,我替你想了一个例子,1987年美国一艘军舰无端被伊拉克导弹击中,37名水兵
死亡,不过好象美国认为那是误会,根本没怪罪。伊拉克八十年代是美国的“哥儿们”;
九十年代为了生存想与美国修好而不得。他愣了一下然后说,你从哪儿听来的这一套。 

说伊拉克要打美国勉强了点,于是老美们便强调萨达姆的罪恶“前科”:侵略伊朗,侵略
科威特,更可恶的是,竟然对本国库尔德人用化学武器!听他们的意思,美国是除暴安良
替天行道。可我还是有疑问:侵略科威特一事已受惩罚,“沙漠风暴”干掉几万伊拉克人
,经济制裁导致几十万伊拉克儿童死亡。至于早先打伊朗的战争中好象美国是帮伊拉克的
。用化学武器杀库尔德人是在1988年,当时美国并未说什么,怎么十几年后才忽然良心发
现?伊拉克的生化武器好象也是英美公司帮着搞的。这可不是我编的,连曾任英国外相和
下院领袖的库克都承认。不是有个笑话说,为什么我们肯定萨达姆有生化武器?因为我们
有收据! 

公平地讲,美国有较成熟的民主自由体制,相反萨达姆确是个独裁暴君。问题在于,美国
人以及很多在英语文化氛围中浸润已久的人都习惯于把世界分为民主和独裁两个阵营,非
黑即白,反美国即反民主自由。布什甚至把这种观点堂而皇之地宣布出来。美国在战争中
的正义位置因而被天然设定。不少人居然天真地相信白宫会为了自由而发动战争。可惜的
是,这种战争即使发生过也很罕见。伟人如林肯总统,曾毫不含糊地表明他的斗争目标是
维护美国统一,至于黑奴解放与否他都接受。五十年代初的朝鲜战争留下了两个国家,如
今一个繁荣民主,一个贫穷专制,经常被引作为美国“崇高”战争目的的一个证据。但很
少有人注意到,当年美国支持的南方也是铁血专制,北方直到七十年代初还享有高于南方
的生活水准,南方直到八十年代初还以活埋方式镇压反抗者。美国曾把朝鲜战争称为“遗
忘的战争”,直到九十年代才为之建了纪念碑宣扬“Freedom is not free”。红色高棉的
暴行,中国的“天安门事件”,在美国简直是妇孺皆知。但只有历史学家才记得印尼苏哈
托政权在美国支持下的大屠杀,和美国盟友韩国对光州起义的镇压。不少真正的独裁者如
智利的皮诺切特是美国通过流血政变扶上台的。而被美国贴牢了独裁标签的米洛索维奇倒
是选举上台选举下台的。想想真替萨达姆委屈:当年心心相应,如今不共戴天,我萨达姆
独裁依旧,你老美咋就变心了呢? 

办公室不是政治辩论的场所,同事之间的聊天多半以逗趣为主。许多话题刚点到就被打了
岔。有一哥儿们说搞不懂伊拉克人为什么要作毫无希望的抵抗。他还兴致勃勃地胡侃战后
伊拉克会便成美国的一个州,将被命名为东弗吉尼亚。我说,那你可以当州长了。他说州
长得住在那儿,没兴趣,要当就当参议员,可以住在华盛顿。另一哥儿们很反战,因为一
打仗他的朋友的朋友就得去送死,而那些决定打仗的富人贵人不用上战场。他的父亲去过
越南受过伤。我们曾经很谈得来。但作为美国人,听到我尖锐批评美国也还是受不了,一
不留神就不欢而散。 

还是几位犹太裔的同事能说到一些点子上。他们认为巴勒斯坦的恐怖分子没有某些伊斯兰
政权和组织的经济资助是没法活动的。所以必须搞掉这些政权,而极端反犹的伊拉克只是
头一个靶子,后面还要一场一场战争接着打!那些反战的人属于“过度聪明”一类,看到
细枝末节,忘了大是大非! 

我小心地问道,以色列多少年来战无不胜,可还是得不到和平。你们真觉得这么冤冤相报
地打下去会有和平希望?资助或许可断掉,但仇恨怎么化解?同事的回答是,问题得一个
一个解决,暴力的规模小了,这一代人甚至两代人去了,或许和平最终到来。 

我不同意更不喜欢他们的观点。但犹太人冷静的逻辑让我敬畏。事实上,根据民意测验结
果,以色列是美国之外唯一的过半数人口支持开战的的国家。 

战争越来越近。世界动了情。布什铁了心。我悄悄把那两面小美国旗收了起来。 

卡特前总统在“华盛顿邮报”撰文列举了正义战争的五条标准:第一穷尽非暴力手段;第
二避免伤害非战斗人员;第三回击的强度与受害的程度成比例;第四有合法的权力机构授
权;第五战后的和平好于战前。不愧他所得的诺贝尔和平奖,卡特判定这场对伊战争违反
了所有五条标准。作为“曾经沧海”的前总统,他的理想主义令人动容。可惜的是,白宫
实际上奉行的是另外几条开战标准。 

首先是要有制胜把握,有助于美国的军事威信。这种威信是无形的经济效益。战争对多数
国家都意味着耗费和负债,所以胜方要败方赔款。而美国独占经济军事双重超强的地位,
有求于她和受她支配的国家会主动买单,美国国债永远有人争购,美元会保持强势。伊拉
克前年“不识相”地改以欧元结算外贸也犯了美国的大忌。 

其次是有利于对资源要地和战后市场的控制。伊拉克拥有世界第二的石油储量,使人免不
了从“伊拉克自由”联想到“伊拉克汽油”。巨额军火订单刺激经济。战后重建项目的大
饼也早被美英厂家盯牢。这都是直接和有形的经济效益。战争一开打,股票就上扬。 

第三必须有能说服美国人民的理由。毕竟是民主国家,总统多少要顾忌民意。有一份民意
测验研究报告把美国人对战争的态度分成四类:美国发动任何战争都支持;任何战争都反
对;支持美国有把握打胜的战争;支持美国有把握打胜且伤亡很低的战争。后两类人是主
流。说句大实话,糊弄善良但对历史地理不甚了了的美国老百姓真的不难。越战的起点是
一个东京湾事件中越南炮艇首先开火的谎言。科索沃战争的根据则是一个“种族灭绝(ge
nocide)”的谣言。大千世界什么传闻都有。而美国主流媒体一向虚实有度,详略得当:
正方说法黄金时段,反方置疑末版角落,看不看在你;国内新闻翔实可考,国外报道合理
发挥,不由你不信。 

第四个开战条件是有国际支持。这条不是必须的,但能得到最好。有几个盟国对美国人民
更好交代,万一战事不顺有人分担责任。阿富汗一仗可以算行使自卫权,世界普遍同情。
科威特一仗应算行使集体自卫权,联合国授权。科索沃一仗号称捍卫人权,至少北约盟国
一致。这伊拉克一仗就费劲了,美国想同自卫和人权都挂上,却给世人强词夺理的感觉。
所谓“意愿联盟”(或称“COW”)里没有法德俄中印等大国,没有美国的邻国,也缺了伊拉
克的大部分邻国。除了布莱尔霍华德顶着民意舍命陪君子外,其它加入“COW”的国家一个
比一个寒碜,有的光说不练,有的待价而沽, 有的羞于示人。 

战争终于在众目睽睽之下开打。强弱悬殊,人员伤亡一边倒。对美国人及很多生活在美国
文化圈中的人来说,美军的人道主义是另一个不证自明的概念。“抢救列兵雷恩”之类影
片的宣传效果深入人心。不过,若是深究历史仍可看到,一方面美军确实不曾犯下德日法
西斯那种性质和规模的暴行,另一方面美军的人道程度对美国人和非美国人有天壤之别。
美军的作战环境(身处国外)和作战理念(绝对优势火力,强调自身安全)导致了美军经
常性地犯下对外国平民的战争罪行。这使得美国至今不敢加入国际(战争)刑事法庭ICC。美
军大部分的屠杀行为是通过轰炸实现的。从越战时“地毯式轰炸”到这次的“Shock and 
Awe”,对无数平民的必然伤害被美军描述成“collateral damage”。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那位炸死Oklahoma城168个美国人的退伍军人也用这个术语。被媒体注意到的韩国老根里
、越南美莱村那种赤裸裸的屠杀或许不普遍,但也决不偶然。韩国实现民主化后开始公平
地追溯韩战各方军队的战争罪行,美军战争罪行大量暴光。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份韩
国报告指出,没有任何关于中国军队屠杀平民的指控!(敬礼,志愿军将士!) 

此时此刻,战争这个其丑无比的怪物又在我们这颗脆弱的星球上肆虐,美英士兵的血在流
,伊拉克人的肉在飞,仇恨在无数颗心灵中扎根发芽。就在我写这一段话之前,一位美国
同事走到我身边,故作深沉地说美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使用她所拥有的力量。我想,
布什这次为美国作了糟糕的选择。但地球村的村民们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自觉和成熟,造成
了地球村老大空前的孤立,也给了我希望的理由。刚刚开始的二十一世纪,愿你的名字是
和平。 

(二○○三年写于伊拉克战火纷飞时)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44.19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7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