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伊拉克战争启示录(军事篇) 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un  7 12:15:27 2003) , 转信

  3.声北击南而后再击北

  1)第四机步师是作为战略预备队调入伊拉克的

  美军的此种战术是基于战略上的种种考虑而制定的,并且它的实施又佐以第四机步师
的调动为掩护,因此有必要对第四机步师的调动性质作出明确的判断。第四机步师是作为
战略预备队调入伊拉克的,因为事实证明了这一判断的正确。

  第四机步师是美国的王牌军,任何一个国家组建他的王牌军,都必然是与世界上具有
最先进的战略战术思想的军队针锋相对的,当然装备上也如此。在当今世界上,俄罗斯无
疑仍然是美国最强悍的对手,虽然他已失去了往日帝国的威风。攻打并控制伊拉克,是美
国控制全球战略的重要一步。这一军事行动无疑地摧毁了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反战国家
在伊拉克的利益,并引起穆斯林国家的恐慌。俄罗斯则首当其冲,(俄罗斯人可不具备阿Q
精神)根本不可能坐视自己的既得利益遭到破坏,它必然采取公开的、不公开的、近期的、
远期的种种手段来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俄罗斯的反应不同于法国和德国,直言不讳地说
我们反战就是为了维护俄罗斯在伊拉克的国家利益。而美国人则想明确地告诉俄罗斯等国
他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土耳其横亘于俄罗斯和伊拉克之间,它成为第四机步师最好的落
脚点。这就是第四机步师人未到,装备必到,最终人装组合,坐阵伊拉克的根本原因。作
为对手的双方对此都心照不宣。普京总统的回答是:“俄罗斯是美国的伙伴,不是对手。
”而俄罗斯的将军们的回答则是:“必须使俄罗斯尽快强大起来。”只有自视强大的萨达
姆才会认为第四机步师是为他而调动的。

  2)局部伊拉克战争根本不需要北方战线

  美国攻打伊拉克有种种选择,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案都必须达到三个目的:第一保
护伊拉克的油井不被破坏。第二消灭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第三防止战事的扩大。

  调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大军,步步为营,南北夹击是传统的军事专家们愿意采用的
一种战法。这种战法看似稳妥,但是却把萨达姆逼上了绝路,他必然炸油井、炸水坝、炸
桥梁、打巷战、如战前所宣布的那样,他的导弹不仅要炸科威特,还要炸以色列和土耳其
。分明的战线会使他的不精确的导弹成为精确的。这种战法充其量只能使上述三个目的中
的第二项得以实现,还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后果不堪设想。这种最愚笨的作战方法是万万
不可采用的。

  那么把第四机步师加入战斗序列,开辟北方战线,采用所谓的南北夹击的方案又如何
呢?首先萨达姆会同时炸毁南北两个地区的油井,尽管不是全部。其次你能设想腹背受敌
的萨达姆还会发出3月26日(伊拉克当地时间)那样的命令吗?他所以敢倾巢而出,甚至将驻
守提克里特的驻军都调往卡尔巴拉,去围歼联军,就是因为他无北方的后顾之忧。更为麻
烦的是土耳其将受到萨达姆导弹的攻击,整个战局将变得难以控制。

  另外从战术上来讲,第四机步师根本不适于在伊拉克的北部山区地带作战。最适合的
应当是山地师和特种部队。

  这样美国人可以做出的选择就很有限。只能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

  3)开辟“北方战线”的原因

  第四机步师必须出动,即使人员不去,装备也必须前往土耳其。要造出声势,以攻打
伊拉克为借口,在战略上实施主要是针对俄罗斯的心理震慑作用。但是这种举措产生了两
个相关的后果。第一土耳其必然成为萨达姆导弹攻击的目标。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土
耳其大国民议会对其政府的提案予以否决。(该提案将允许美军在土耳其开辟对伊作战的“
北方战线”)第二萨达姆必然会在北方战区部署重兵防守。联军必须消灭这部分军队,这又
决定了联军不可能真正放弃北方战线,而土耳其允许联军使用其领空这就足够了。

  4)放弃及重新开辟“北方战线”时机的选择

  战前萨达姆确实在北方战区部署了重兵,大约有两个军团的兵力。有报道说3月19日伊
军还在公路上埋设地雷,在油井周围挖陷阱、埋炸药,在纵横交错的壕沟里灌满了石油。
看来萨达姆并不相信美国人和土耳其合演的戏。为什么美国人要选择3月23日来宣布放弃“
北方战线”呢?那是因为“斩首行动”和“惊惧行动”已经“失败”,应该向萨达姆显示
兵力不足,需要增兵了。3月23日当美方宣布放弃利用土耳其开辟“北方战线”,萨达姆得
知第四机步师的装备已离开土耳其并经苏伊士运河运往科威特时,他真的认为北方无战事
,正是这种无后顾之忧的判断才使得他敢于倾巢而出,前往围歼被他称为“鲁莽的”小布
什。当共和国卫队六个师中的五个师被歼后(岂止是五个师!)他会怎样做呢?他有两种选
择:第一将部分北方战区的兵力回撤至巴格达。第二将北方战区的部分兵力收缩于提克里
特,他本人前往提克里特。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会使得联军再一次得逞。

  萨达姆围剿联军的决定应该是在26日的白天作出的,当晚付诸行动,27日(伊拉克当地
时间)向全国发出声明。萨达姆发现自己决策的重大失误后,对北方战区的兵力进行调整的
命令最早应该在28日发出,因此,联军26日在北方战区采取了相应的行动,派遣特种部队
占领了一个重要的飞机场。该机场的跑道虽然粗糙,但很长,足以满足大型运输机的起降
。这就为联军28日以后在北方战区下一步歼灭被调动的伊军铺平了道路。而萨达姆并未对
联军的这一战略行动予以高度重视,误将联军的特种部队判断为“几百个侦察兵”。

  5)北方战区的战事

  我估计联军利用特种部队出其不意地控制了绝大部分油井,因为在北方战区很少有油
井被炸毁和纵火焚烧的报道,尽管伊军事先做了充分的引爆准备。

  联军的另一项军事行动就是消灭被调动的伊军。相关的报道很少,也未必真实,但是
有几条消息却很说明问题。1)土耳其红新月会会长埃尔坦·格南4月4日说,在伊拉克的北
部聚集了五十万难民。2)库尔德人政党领袖的弟弟是库尔德人军事武装力量的首领,在一
个村庄的附近遭美国空军的攻击阵亡,同时被炸死的还有五名美军士兵。3)在北方战区原
部署着两个军团的伊军,但只有驻守在摩苏尔的一万伊军投降。4)3月29日伊军从伊北部古
什泰帕沿公路向基尔库克方向后撤了20公里,正在基尔库克以北50公里的阿勒通普库里重
新集结。5)3月30日至4月1日位于基尔库克以南的基夫里(位于基尔库克和巴格达之间)遭联
军猛烈轰炸,4月1日的轰炸山摇地动。

  这说明至少有五万伊军为萨达姆送了命。难民人数还说明当时战争的规模和惨烈程度
。我猜测只有那一万伊军因为路途遥远和他们将领的明智,没有听从萨达姆的命令而幸免
于难。4)、5)二条报道说明,北方战区的伊军很可能接到萨达姆的命令,集结南下,在回
援巴格达的途中于基夫里被歼。

  需要附带说明的是第2条消息。战争中多次出现类似的误伤事件,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库
尔德人都认为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英国的坦克兵大骂美军的直升机驾驶员,“我驾驶的
坦克冲在了最前面……他还是朝我开火。”这道出了误炸的原因。正是因为短兵相接,敌
我难分,才可以理解。如果在北方战场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没有短兵相接的激战,美国人
专炸库尔德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而其哥哥对此却表示理解,那才是真正的不可理解。美国
国务卿鲍威尔4月1日对土耳其的访问说明北方战区的战事已基本告一段落。联军不仅解除
了萨达姆向土耳其发射导弹的威胁,还牢牢地控制了整个北方战区的战局。

  联军的这一战术不同于“声东击西”的战术,所以我把它称之为“声北击南而后再击
北”。“声北”主要是针对俄罗斯,“击南”打的才是萨达姆,“再击北”是为了消除“
声北”而造成的必然结果。

  联军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诸多的破绽。

  破绽一:第四机步师不可能投入北方战线。

  1)北方战区需要的是特种兵部队和山地师而不是第四机步师。

  2)脱离了航空母舰战斗群和其它兵种配合的第四机步师和第三机步师在伊拉克的战场
上没有什么区别。美军没有必要在伊拉克战争中暴露出第四机步师的作战特点。

  破绽二:五角大楼根本不想把第四机步师投入北方战线。

  如果美国人真想把第四机步师投入伊拉克战场的话,就应该在3月1日以后立即把“装
备”运往科威特,而不是在3月23日。

  破绽三:土耳其国民议会的表决

  土耳其国内的政治气候和地理位置和科威特无法相比(不详述),这决定了联军不可能
把土耳其作为对伊拉克战争的主攻方向,前面的分析还说明了在战争初期也不可能把它作
为辅攻方向。因此,土耳其政府向国会提交的提案内容是给俄罗斯看的。这是一个美国人
根本不需要的提案。

  美国人很早就把第四机步师的“装备”运到了土耳其,等待土耳其国民议会的表决结
果。2003年2月25日土耳其政府向议会提交的提案将允许美国在土耳其的军事基地内部署6
2000名作战部队、255架作战飞机和65架直升机,(暂且不说第四机步师装备的直升机就有
100多架)开辟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北方战线”。经过了长时间的激烈辩论后,3月1日,土
耳其议会终于否决了政府的提案。共有533名参议员参加了投票,表决结果为264票赞成、
250票反对和19票弃权,尽管投赞成票的占多数,但议长比伦特·阿林奇却宣布投票结果还
差4票才能达到宪法要求的简单多数。按照这种说法,显然有两名议员没有参加投票。第一
我不相信美国人会在没有肯定结果的前提条件下,冒然把第四机步师的“装备”运到了土
耳其。这不符合美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尤其在一个以“投入产出比为至高利益”的国
家里会这样做。第二我不相信美国人和土耳其政府及军方事前没有估计到议会的表决结果
。第三我不相信在长时间的激烈的辩论过程中,美国人争取不到所需要的四票。第四小布
什很早就曾泄露天机,说伊拉克战争根本不需要北方战线。

  土耳其国民议会的表决结果起到了两个作用:1)告诉萨达姆虽然土耳其为美国提供了
空中走廊,但是没有同意美国在土耳其开辟“北方战线”,因此你不能把土耳其和美国一
样当成“侵略国家”来对待,你的导弹不能像打科威特一样来打土耳其。2)表决的结果和
“装备”的留滞给人造成了“北方战线”可以随时启动的悬念。可以想像土耳其的政治家
甘冒把“国民议会”变为“橡皮图章”的风险,再次召开国民议会进行表决吗?美国人是
绝对不会白花“运费”的。“装备”到达土耳其是给俄罗斯人看的,物尽其用之后还要用
来迷惑萨达姆,3月23日才起程,一是为了告诉萨达姆你不用担心“北方战线”,二是为了
告诉萨达姆“鲁莽的小布什”的援军最快也要两个星期之后才能到达科威特,你要当机立
断去围歼联军。

  破绽四:土耳其是美国重要的军事盟国。

  土耳其不仅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而且是美国重要的军事盟国。判断土耳其与
美国的关系,不是听土耳其对美国说了些什么,而是看土耳其为美国做了什么。

  第一土耳其为美国提供了开战初期唯一需要的空中走廊,4月1日以后土耳其又为美国
及时提供了地面的交通运输补给通道。4月1日鲍威尔访问土耳其的电视画面给我留下了极
为深刻的印象。我看不出外界所宣扬的两国要修复关系的任何痕迹,相反看到的是,两个
军事盟友共同完成了一场欺诈后,发自内心的成功喜悦。以前300亿美元办不到的,这一次
10亿美元就解决了问题,“橡皮图章”也被闲置一旁。

  第二土耳其在各方面都配合了美军的作战部署。3月27日土耳其外交部官员否认关于美
国要求使用空军基地的报道,快速的反应表明他们深知这一报道对萨达姆在军事上的决策
会带来什么影响。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土耳其和美国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是一条战壕
里的战友。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中,他们的目标一至,配合默契。土耳其新任总理埃
尔多安3月23日向全国发表讲话时说,土耳其计划派遣大批军队进入库尔德人控制的伊拉克
北部。3月27日土耳其副总理兼外长居尔说,土耳其当前不考虑派军队进驻伊拉克北部,但
一旦形势需要,土将作出派兵决定。库尔德人则说土耳其的军队是针对他们的,萨达姆当
然高兴多一个镇压库尔德人的盟友,可是土耳其“听从”了美国人的劝告,直到战争结束
,土耳其也没有派出一兵一卒,进入伊拉克与库尔德人作战。4月1日鲍威尔的劝告也改变
成:那是土耳其的事情,一个主权国家有权作出自己的决定。土耳其境内的和伊拉克境内
的库尔德人对这场战争持完全不同的观点,一些担心完全是媒体虚构的。

  我不相信土耳其国民议会否决了一个美国根本不需要的政府提案,就产生如媒体所推
测的种种结果,这只不过是土耳其、美国的政治家共同导演的一出骗人的把戏。

  土耳其不仅在美国的45个盟国中位居前矛,而且还参与伊拉克的战后重建,因此,结
论是土耳其始终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军事盟国。

  4.苦肉计

  美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师在第一作战阶段的真正目的地是库特一带,但是它也声称从
巴格达的东南方向与第三机步师相策应合围巴格达。因为路程短,行动必须迟缓,尽管第
三机步师的军官装模作样地抱怨东路军的行动迟缓,不能与之相策应,但是联军指挥部觉
得还不够,又撤销了一个将军的职务,(我忘记了他的姓名)并公开了他的错误:比预定时
间延误48小时到达指定地点。临阵易将乃兵家大忌,不能不说是开创了一种愚蠢的先例。
实乃画蛇添足。

  另一个画蛇添足的例子就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国家地理杂誌3月31日声称他们
已经开除了为其服务的资深记者彼得·阿内特。我们看一看阿内特在接受伊拉克电视台采
访时都说了些什么?阿内特说:美国正在对战场形势进行重新评估,并重新制定战争计划
,显然原来的战争计划错误地估计了伊拉克军队的抵抗决心,第一个战争计划已经由于伊
拉克的抵抗而告失败。阿内特还说:美军正在推迟作战计划,推迟的时间可能是一个星期
。阿内特并不是联军作战部的作战参谋,他怎么知道美国正在重新制定战争计划?阿内特
只不过是在重复联军指挥部通过自己的渠道向外散布的欺诈言论而已。在NBC说阿内特的讲
话没有什么问题之后,还是施压开除了阿内特,联军指挥部太希望萨达姆相信阿内特所说
的话是真的。

  苦肉计之三就是出现在电视台上的美军的五名俘虏,同时行动的大约有12人,据说是
美军第507“机修连”的士兵被派去执行“运输任务”,在纳西里耶的战役中迷了路,遭遇
伏击。大约一个班的士兵,汽车上没有配备GPS定位系统?也没有配备保持联络的通讯工具
?甚至没有指南针?既然是维修兵为什么不随大部队前进,美军的这种大部队穿插机动作
战方式,不可能在沿途建立所谓的后勤保障运输线、站,它的弹药及后勤供给应完全靠空
军空投,更可笑的是这5名美军俘虏被俘以后众口一词地说:“他们的长官告诉他们,除非
有人朝他们开枪,否则他们不能主动开枪”。看来他们的长官非常有预见性,故尔下达给
机修连士兵的“运输任务”如此具体。虽然他们的长官知道抓住这些俘虏的既不是伊拉克
的正规军,也不是共和国特别卫队,但是他们还是眼看着这些俘虏被押到巴格达,上了电
视画面。最后在巴格达北部才被解救。无疑把林奇“解救”出来,对长官们的良心是一个
安慰。当然小布什也特别地要求善待这些俘虏,真乃仁慈之总统也!。

  美国和英国在历史上就惯于使用这种苦肉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了让希特勒相信
盟军要在加莱登陆,竟让自己的谍报人员落入盖世太保的手中。无论如何这5名被俘的美军
士兵功不可没。它增加了萨达姆围剿联军的信心。

  5.嫁祸于人

  战争把人类智慧中的某些成份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开展之日,美国的导弹飞
向总统府、飞向军事目标、飞向巴格达历史博物馆、飞向民宅、飞向自由市场、飞向医院
、飞向伊朗阿巴丹市的军用油库、飞向从叙利亚开来的长途客运汽车(据报道那是一车从叙
利亚归国的“恐怖分子”)、当然也飞向土耳其、沙特无人的郊外和沙漠……总而言之联军
想要轰炸的地方都被导弹光顾过了。这当中总有一些地方是难以向世人解释清楚的,于是
3月23日美国人和俄罗斯人开始交涉GPS干扰仪的对伊销售问题。啊!原来俄罗斯人是罪魁
祸首!

  当联军进入城市之后,各大城市无一例外地发生了“老百姓”发起的疯狂的哄抢事件
,抢日用生活品可以理解,有选择地抢劫、甚至放火焚烧政府部门、部分国家驻伊拉克的
大使馆则说明了操纵者的目的。昭然若揭的是巴格达博物馆墙上被导弹击穿的圆洞。真高
明!“可以被理解的”、“长期受压抑的”伊拉克人民是破坏自己国家财富、文化的元凶
。伊拉克人民终于得到了“自由”地表达对各国人民情感的机会。

  6.未雨绸缪

  联军大约在4月10日以后才报道了一位团长投降并交出叙、伊边境哨所大楼钥匙的消息
,叙、伊边境的开放不仅意味着叙利亚向伊拉克提供了战时所需要的武器,还意味着叙利
亚向伊拉克的高官们提供了流亡的通道。美国人总是未雨绸缪!

  综上所述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实施了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在军事上,其目的是避免巷
战,这也成为衡量联军制定战略战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巷战越多,越激烈,军民分离
程度越差,说明联军制定战略战术的水平越低。

  虽然联军封锁战场的消息,但仍有巷战的描述,尤其是在中小城市,我不在此一一抄
录相关的报道。

  三、联军作战的可圈可点之处

  尽管联军的战略战术了无新意,且漏洞百出,但仍然有可圈可点之处。

  1.战争的时间进程与长期的天气预报相结合

  联军的开战日期是精心选择的,用一个看似偶然的原因掩盖了选择3月20日的必然性。
萨达姆的行踪被认为具有偶然性,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人员发现萨达姆的行踪更具偶然
性,这就有可能麻痹人们去分析为什么选择3月20日。这样一场大战,竟能以中情局特工人
员的情报作为突然开始“斩首行动”的依据,(假如中情局的特工人员在小布什限定的48小
时之内,不能发现萨达姆的行踪,岂不是连“斩首行动”都无法实施了吗?其实,照样实
施,它本来就应该是一次不成功的行动。)看似荒谬、鲁莽,但是它恰恰造成了萨达姆认为
小布什鲁莽的错觉,否则萨达姆就不会直呼“鲁莽的”小布什”了。其次,自3月20日至2
6日一直都有沙尘,只不过24日至26日沙尘天气变为沙尘暴,这使萨达姆最担心的101空中
突击师不能出战,以及联军所处的种种困境都有了“天然合理的”解释。

  2.联军对地面部队兵力多少的配置是经过推敲的

  在101空中突击师不出动的情况下,地面部队的兵力过强,萨达姆不敢出击,甚至会将
全部兵力收缩进城。兵力不足,萨达姆不会倾巢而出。这也是衡量联军地面兵力配置是否
合理的一个标志。

  3.对媒体的操控

  美、英的政治家对媒体的操控,在此次战争中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战前他
们为记者举办训练班,战争中联军的媒体不仅控制了美英国内的舆论,使大批反战者转化
为政府战争的支持者,而且为其战略战术的贯彻实施起到了得心应手的喉舌作用,更可悲
的是这种控制也已全球化。它给全球的政治家上了生动的一课,如何在一个“言论自由”
、“民主”的环境中去愚弄众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美、英政治家对媒体的操控还具有前瞻性。人们不会忘记战争初期,联军士兵趴在地
上数小时与伊军士兵的作战场面,受控的媒体根本不会报道血腥的战场。联军的发言人说
:萨达姆及其高官在一夜之间蒸发了,很快就被扩大为伊拉克的几十万大军也蒸发了。如
果这就是战争,人民,尤其是美国人民还有什么理由反对战争。

  四、关于B方案

  我认为联军在此次作战中于南方战区部分地实施了B方案。乌姆盖斯尔港确实是运输人
道主义救援物资的。在电视上出现的伊拉克百姓向联军要水和食物的画面就是实施B方案的
结果。如果萨达姆不上当,不去围剿联军,联军只好在伊拉克的各城市中断水断电,如果
百姓再不出城,那么第四机步师不仅要派上用场,兵力就真是不足了。战争将完全是另一
种结局。

  五、伊拉克战争到底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1)联军是不可战胜的吗?

  一个国家在短短的25天里就被联军以军事手段将其政权废黜,联军获胜的根本原因到
底是什么?难道联军是不可战胜的吗?我不相信,在战争初期我曾为萨达姆制定了一个作
战方案,现摘录如下:

  1)各大城市的军民如下布防:以巴格达为例,五百万人口,老、弱、病、残除外,总
有四百万,男女各半,女性有二百万,分为四批,每批五十万,轮流静坐6小时,不必赤身
露体,穿上三点式,以示自己不是人肉炸弹,在身上写上标语“NO WAR”、等,如何将这
五十万的妇女和女童布置在巴格达的各大交通要道上,我想萨哈夫肯定会比澳大利亚的妇
女能展示更高的才华。看一看联军的坦克和装甲车怎样从这些妇女和儿童的身上轧过。

  2)如果联军突破了妇孺的防线,剩下的就是同归于尽的巷战。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萨达姆为什么不实施上述的作战方案?难道澳大利亚妇女能
做到的事情,伊拉克的妇女和儿童就做不到吗?!难道其它国家的人可以到伊拉克充当人
体盾牌,伊拉克的人民就做不到吗?!第二,联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会从这些妇女和儿童的
身上轧过吗?

  3)联军在战场上获胜的原因是什么?

  这场战争是双方统帅部智慧和谋略的较量。联军在战场上获胜的根本原因是联军能够
针对伊拉克的具体情况,制订出“诱敌出城”的作战方案,避免了大规模的城市巷战,并
将伊拉克的几十万大军歼灭于城外。萨达姆在战场上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智商太低,明
明是联军设下的陷阱,非要往里钻,明明是诱饵还非要倾巢而出地去围剿,要把诱饵撕成
碎片。

  萨达姆的智商为什么如此低下呢?因为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比他的智商更低,否则他不
会成为政治家和军事家。

  全世界的军事家都在总结这场战争,有的军事专家认为联军获胜的根本原因是有钱,
有了钱就可以发展高科技,还有的军事专家把这场战争总结为高科技的信息战,等等。

  如果钱和高科技能决定战争的胜负,我想联军没有必要实施任何的战略和战术,只要
成箱成箱地撒钱,成吨成吨地投炸弹就可以了。笔者所以不惜笔墨地赘述联军的各种战略
战术,就是想要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仍然是毛泽东所说的,是人,而不是武器。联军所以
煞费苦心地制定实施各种战略战术,将绝大部分炸弹改为精确制导炸弹,就是因为他们还
懂一点人的重要性,懂一些人心向背的重要性,(我说他们懂得一点儿、懂一些,是因为他
们不完全懂)联军在伊拉克不能肆无忌惮地杀人。而萨达姆连这一点都不懂,所以他输给了
小布什。得人心者得天下,美国人能得到天下吗?我看还不能。在战场上打败了萨达姆并
不意味着美国人得到了伊拉克的天下。

  这场战争能概括为高科技的信息战吗?它能概括联军所实施的全部战略战术吗?不能
!更何况联军从一开始就保留了萨达姆的通讯指挥系统。

  4)中国会成为美国军事打击的目标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不得不谈一谈关于“超限战”的问题。那些认为钱是决定战
争胜负的人,想要告诉我们些什么呢?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富有,这些国家面对美
国时作何选择呢?无非是两种,第一是投降,第二是“超限战”。这些以钱为本的人不是
当投降派,就是沦为恐怖份子。中东的富豪们做出了示范。在这次战争中,他们不也是前
倨而后恭么!“超限战”的理论在中国出现并非偶然,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霸气的范围还
不够大,想要扩展到全世界,但发现能力又达不到,于是有了“超限战”的理论,反霸是
他们的口号,骨子里却透着更十足的霸气。这种理论一旦付诸实践,只能给中国人民带来
灾难。“超限战”不可能被中国人民所接受,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的军事战略指导思想。中
国政府和各国政府联合反恐的主张是明智而正确的。

  美国能够随意对任何一个与它的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国家采取军事行动吗?即使是在
伊拉克战争之后,我仍然认为不可能。古巴是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卡斯特罗并没有拿
大笔的钱来扩军备战,相反他把钱用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普及了高等教育,并实现了全民
免费的公费医疗制度,他想的是让古巴的每一个家庭都要有一台电视机。卡斯特罗提出为
美国人培训医生,并向美国提供防止炭疽病的疫苗。世界上像古巴这样的国家还很多,难
道只有比美国在军事上强大,在这个世界上才能存在吗!

  中国和美国是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的主战场是在经济上、在意
识形态上,而不是在军事上。中国最应该担心的倒是像萨达姆那样的独裁政权,萨达姆作
战时是不会使用精确制导炸弹的,他会无所不用其极!

  5)真正的启示

  战争结束了,战争本身不能给人以任何真正的启示,因为没有人知道战争的全过程和
真相,相反给我们以真正启示的,倒是对战争过程的描述、评论和总结。它让我们看到了
个人、利益集团通过这场战争想要得到什么。鲁迅从历史书的字里行间看到满篇都透着“
吃人”两个字,时代前进了,我看到多了一个字“钱”!。

  庄言2003年6月4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8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