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雄鹰无畏--F-15C的海湾空中猎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Oct 24 09:38:33 2006), 转信


来源:《现代兵器》

    【前言】 战争中,谁掌握了天空,谁就掌握了一切。美国空军F-15C“鹰”重型战斗机,这一空中的主宰,在伊拉克的上空实践了这一规则。在清除伊拉克空中力量的“沙漠风暴”行动中,F-15C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也正是在这次行动中,F-15C 获得了该机第一个实战击落敌机纪录,将空中优势转变为空中霸权。整个行动中,F-15C创造了36:0的惊人战绩。本文节录自史蒂夫?戴维斯的著作《实战中的F-15C》(F-15C Units in Action ) ,其中将由美国空军的飞行员们亲自讲述他们在海湾上空的三次猎杀。 

第一天,第一个猎物:米格-29

  当地时间1991年1月17日3时10分,埃格林(Eglin)空军基地第33战术战斗机联队第58
中队,琼?柯尔克上尉(绰号“JB”,呼号“Pennzoil 63”),F-15座机编号哦啊:85-01
25,自沙特阿拉伯泰布克(Tabuk)空军基地起飞 

  “沙漠风暴”行动第一天,来自比特堡(Bitbutg)、兰利(Langley)和埃格林空军基
地的F-15机群分别领受了空中巡逻任务,巡逻区按照经度或明显的地理特征进行划分。 

  “比特堡基地的第53战术战斗机中队从苏丹王子空军基地(PASB)派出8架战斗机负责
中部地区的巡逻,东部地区则交给第1战斗机联队从达兰空军基地起飞的4架战斗机。我们第
58战术战斗机中队的8架F-15C从泰布克空军基地起飞,负责伊拉克西部地区的巡逻。我们计
划飞行到巡逻区域的中央,如果把巴格达划为东西两块,那么我们所职责范围便是西边这块
。我们必须特别注意伊拉克在这一地区的空军机场:H1机场、H2机场、穆达亚斯(Mudaysi
s)机场、阿萨德(AI Assad)机场、塔卡杜姆(AI Taqaddum)机场。我们的任务是清除这
一走廊上的空中威胁;巴格达以东则是来自兰利和比特堡的朋友们的‘清扫’范围。”琼?
柯尔克上尉回忆道。 

http://www.cngc.com.cn/upload/现代兵器06.07/雄鹰无畏1.jpg

    1991年1月17日早些时候,第58中队起飞了两个F-15C四机编队,呼号分别为“Citgo 61~64”和“Pennzoil 61~64”。“我飞‘Pennzoil’编队的3号机,里克?托里尼飞1号长机。我们是四人组合中的一对,长机每隔一天就轮换。今晚他飞,那么下次执行任务的时候我就飞长机。我们都是空军战斗机武器学校的(Fighter Weapons School)毕业生。2号机由拉里?匹兹驾驶,4号,也就是我的搭档,是马克?威廉姆斯。” 

  根据计划,F-117A和F-15E “攻击鹰”机群将于当地时间凌晨3点发动突然袭击。“目
标区域是巴格达以及H2、H3机场周边,F-15E将在低空对‘飞毛腿’导弹实施猎杀行动。他
们升空以后,我们就要驾驶自己的战机击落所有‘坏蛋’,8架F-15C 组成的空中铁网将摧
毁所有从伊拉克机场起飞的飞机!” 

  看似简单的计划却潜藏着巨大危险。恶劣的天气使得几次空中加油显得无比艰难,积雨
云让9100米以下的天空漆黑一片,没有一丝亮光。另外,伊拉克空军也通过一些基本的情报
手段获知了F-15E的“突然袭击”:“他们在边境地区设置了许多监听站,伊拉克的情报人
员可以在那里听到18架F-15E飞行时发出的巨大轰鸣声。” 

  “击落友机是一个重大的错误。尽管我们可以通过预警机进行敌我识别,但为了保险起
见,计划中明确要求避免F-117A和F-15E在我们的空域出现。向北进入伊拉克领空以后,所
有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飞机就都是敌人。当地时间3点05分左右,预警机告诉我们发现了伊拉
克战机。可问题是我们编队已经飞行到沙伊边界以南80公里的地方,原本准备与我们汇合后
一起执行‘扫荡’任务的‘Citgo’编队还远在160公里之外,按计划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但是接到预警机的指令后,我们编队还是立即转向北方。这样一来,我们很可能将面对敌我
同时出现而又难以分辨的局面。” 

  “Pennzoil”编队北转以后,天气状况好转了许多。编队开始布置战斗队形,两个双机
编队横向间隔8公里。双机编队中,每架战斗机又有3公里的间隔。编队从左到右分别是匹兹
、托里尼、柯尔克和威廉姆斯。这条14公里的“墙”形战斗编队将与伊拉克空军展开开战以
来的第一次厮杀。“Pennznil”编队在预警机的引导下,准备攻击位于拉迪夫?哈菲(Radi
f al Khafi)高速公路简易机场东北和穆达亚斯空军基地东南的两组敌机。托里尼和匹兹脱
离编队,准备攻击西边的敌机;柯尔克和威廉姆斯则“轻松”地在预警机的引导下,飞向东
边的敌机。 

  拉里?匹兹——托里尼的僚机飞行员这样描述这段梦魔般的回忆:“当我打开敌我识别
按钮准备辨别前方目标时,雷达探测范围内出现了40到50个友机的回应。我努力寻找出一个
似乎有威胁我方攻击编队意图的目标,但是被他跑掉了。我已经获得了开火所必需的参数,
但很难做出开火的决定——我真的不想伤害任何一架友机。” 

  进入伊拉克境内大约80公里以后,柯尔克打开敌我识别装置。“雷达告警装置响起,我
被敌机锁定了!与此同时,我也锁定了对方。我们现在的队形是:1号和2号在西,3号和4号
在东。我的识别距离在56公里左右。根据判断,前方只有一架敌机,但我还是不敢按下导弹
发射按钮。我们的敌我识别装置有一个4号工作模式。在凌晨3点,所有联军战机4号工作模
式下的敌我识别码必须正确更改。但是,如果有人在那个时候正在进行别的操作,比如正在
试图规避防空系统或者正在实施轰炸,更或者仅仅是他忘记更改识别码并且打开开关……为
了避免击落同伴,我需要预警机给我一个额外确认。” 

  “预警机的应答需要大量时间,我只得依靠本机的设备判断它是否为敌机。突然,对方
从2100米爬升到5180米,这个动作显然是针对我的。我最终决定开火。此时,我在高度方面
(10000米)十分有利,大大增加了导弹对低飞米格机的射程。” 

  柯尔克以2250公里/小时的相对速度向目标接近,在按下操纵杆上导弹发射按钮的同时
,他闭上眼睛,避免夜间导弹发射的强光造成短暂失明。F-15C翼下4枚AIM-7M“麻雀”空空
导弹中的一枚解锁,拖着耀眼的尾焰向夜空飞去。柯尔克随后驾驶F-15C作了一个大过载转
弯,并投放了大量干扰箔条。“我在优势高度和超音速状态下发射导弹,这是一个巨大的优
势。我清楚地感受到导弹的脱离——一枚227公斤的导弹不可能悄无声息地离开——然而座
舱内的武器控制而板上显示:4枚‘麻雀’依然落势待发。即使在这样的战争环境下,我仍
然相信自己的感觉,我确定导弹已经发射出去了。” 

  “发射导弹后,我一边施放干扰箔条,一边进行防御性机动,以防备米格机向我开火。
同时,我也试图降低高度,给对方带来‘下视’和‘下射’方而的问题。箔条和机动破坏了
对方的锁定,告警消失后,我又将机头指向敌机,我看到那架米格机在远处爆炸(大约16公
里处),不过不是通常所描述的红色火球,而是明亮雪白的颜色。大约持续3~5秒以后,天
空再次恢复漆黑。”米格-29的飞行员已经死亡,随着座机一起坠向地面。飞行员确认为奥
马?戈本上尉,曾驾驶米格-21和米格-23击落两架伊朗空军的F-5战斗机。 

  交战中,柯尔克向西做防御性机动,威廉姆斯则向东机动,这让他们之间拉开了许多距
离。托里尼接收到的告警也迫使他向东机动,他因此险些从右边撞向柯尔克的飞机。更糟糕
的是,混乱中,托里尼误锁定了威廉姆斯,并开始对其进行识别。他对识别结果并不确信,
暂时没有开火。他打开夜视识别系统继续识别,所幸威利(即威廉姆斯)通过了。 

  “我们始终坚持执行预定的计划,只是我有一点不安。因为交战后,我试图抛掉副油箱
,但是失败了。我只能背着这个‘累赘’继续飞行。我试图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加速并赶上
威廉姆斯,在不暴露行踪的前提下恢复队形(夜间开加力非常容易暴露飞机位置)。我们继
续向北朝巴格达方向飞行,我打开雷达进行一次扫描,发现前方没有任何目标。我最终依靠
事先约定的时间、航向和高度与威廉姆斯回合。我让他迅速亮一下信号灯,发现他就在我前
方约2.4公里处。到达巴格达以南48~64公里处,我们左转,准备对H1、H2空军机场进行扫
荡。我们没有再发现任何目标,继续向南再次穿越边境。就在边境上空,雷达告警装置再次
响起,信号来自于我的六点钟方向。大约5秒钟后,信号消失了。” 

http://www.cngc.com.cn/upload/现代兵器06.07/雄鹰无畏2.jpg

    美军情报部门第二天早晨确认:柯尔克击落一架伊拉克米格-29“支点”战斗机。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个驾驶F-15击落敌机的美国人。 

第三天,第11、12个猎物:两架“幻影”F-1EQ

  当地时间1991年1月19日15时,比特堡空军基地第36战术战斗联队第525中队,空军上尉
大卫?普拉泽(绰号“Spyro”,呼号:“Rambo23”),F-15C序列号:79-0069:空军中尉
大卫?斯韦登(绰号“Abby”,呼号“Rambo 24”),F-15C系列号:79-0021;自土耳其因
斯里克(Incirlik)空军基地起飞。 

  开战第三天,北线空战中,伊拉克空军的两架“幻影” F-IEQ 成为了两名比特堡年轻
飞行员的战果。这第11、12个战果是在大卫?普拉泽和大卫?斯韦登在对巴洛达以北的基尔库
克(Kirkuk)空军基地上空的一次扫荡中完成的。两个F-15C的四机编队——" Rambo”和“
Conan”负责掩护16架F-16对基尔库克机场进行轰炸。另外,还有一个从因斯里克起飞的F-
15四机编队——“Lob。”负责空中巡逻。 

  “Rambo”编队由刚刚从空军战斗机武器学校毕业的上尉史蒂夫?金吉(绰号“Gunga”
)率领。他选择了“Rambo”这个呼号,而不是空军行动命令中指定的“JJ”,那是他在战
斗机武器学校中使用的呼号。他的僚机飞行员是拉里?路德维希,绰号 “Von”,3号机和4
号机飞行员分别是普拉泽和斯韦登。“Rambo”和“Conan”编队,以及若干执行防空压制任
务的F-4G“野鼬鼠”战斗机承担前卫任务。 

  斯韦登事后回忆道:“我们在攻击机队前方大约32公里处飞行,航向向南,高度6100米
,速度0.9马赫。每架飞机间间隔3公里,两个编队之间再间隔8公里。‘Conan’编队在我们
东边,而我则在整个编队的最西边。3号机在我东边,然后是1号和2号。” 

  战斗队形编组完成以后,“鹰之墙”于当地时间12时43分推向目标空域,起始点位于土
伊边界以北约80公里处。在向南推进的过程中,F-15起先并不打开雷达探测敌方目标,他们
可以通过预警机不断获得敌人的动向——两架敌机正在摩苏尔以南、基尔库克以西的卡拉亚
(Qarrayah)军用机场西北的空域巡逻。 

  “我们的计划是向东南方直飞,航线唯一的拐点是为了避开已知的地空导弹阵地。事实
上,我们的任务并不轻松,航线将经过三个敌方机场。之前,我们早就有摧毁它们的计划,
只是天气原因使我们不得不放弃。因此,我们必须提防伊拉克战机的伏击。在预警机发出指
令后,我们打开雷达发现了敌人。他们正在转向,朝远离我们的方向飞行。当相距64公里时
,‘Gunga’决定追上并消灭他们。” 

  “我们进行了大角度右转,向西南方实施追击。在我之前是1号和2号,3号与我并排。
鉴于基尔库克方向上力量的缺乏,金吉提醒‘Conan’编队继续保持航向。” 

  “转向后,我的位置变换到编队的最左边,航向250,敌机与我们同向飞行,之后又回
转朝我们飞来。我的雷达显示屏上,亮点从两个变成一个。在对他们进行敌我识别后,我锁
定了其中的一个。作战条令规定:对目标进行敌我识别没有获得应答并获得了预警机的确认
以后,可以对目标实施视距外攻击。因为预警机自始至终称他们为敌人,我发出的敌我识别
信号也没有得到应答,所以我非常确信可以发起攻击。” 

  同样完成敌我识别后,斯韦登提醒普拉泽抛掉副油箱。因为作战预案规定:敌机近至4
0公里以内时,应抛掉副油箱。此时的距离是35公里。随后,他自己也做了相同的动作。 

  “每个人都抛掉了翼下的副油箱——今天我们都没有在机身中线挂架挂载副油箱。之后
,1号机和3号机开始对两个战斗目标进行分配。在我看来,普拉泽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战
术协调和实施: 

  他这样呼叫:' Ramb03 号前方32公里处,目标两个。’ 

  ‘Rambo1号,情况相同。’金吉答道。 

  ‘Rambo3号攻击2330米高度目标’。 

  ‘Rambo1号攻击3000米的目标’。 

  这样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攻击目标,并且了解了各自目标所处的高度。我在他们的北边,
意识到我锁定的目标就是金吉的那个,因为他的高度和金吉的一样。” 

  “我转而锁定北边的目标。因为1号机在我南边约6公里处,而那个目标的航向正对着我
。我处在攻击的最佳位置。距离拉进到24公里,我在想怎么还不发起攻击。‘Gunga’询问
了预警机上的联络官:‘是敌机吗?’我听到了足足四声:‘敌机!’呵呵,他比我更熟悉
预警机的应答,他们会把每个目标称作‘敌机’,就像在‘红旗’演习里那样。所以,他希
望能听到更多遍确认的信息。” 

  当双方距离小于24公里时,斯韦登开始紧张起来。他注视着雷达告警装置——什么也没
有——直到距离缩短到19公里。 

http://www.cngc.com.cn/upload/现代兵器06.07/雄鹰无畏3.jpg

    “蜂鸣声吓了我一跳,我盯着雷达告警器,试图分辨出到底是什么。我开始意识到整件事情是多么的愚蠢:他没有应答信号,预警机称他为敌机,我也知道他是敌机……所以,我按下了按钮,发射出平生第一枚导弹(斯韦登在F-15上只有180小时飞行经验)。我看到AIM-7飞了出去,南望去,3号机也发射了一枚AIM-7。现在我能看到目标了,集中全力盯住他。目标开始向北机动,可能是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使然。当‘Spyro’(普拉泽)的目标则继续保持航向之时,我的目标则像F-16那样不断做出导弹规避机动。此时的我非常想发射第二枚导弹,大约相距6公里时,他又转向了我,这使我有机会发射第二枚AIM-7。” 

  第二次发射是多余的。“大约发射后3秒,第一枚导弹击中了目标。我看到平显的目标
指示框里闪过一道亮光,导弹打掉了敌机的垂尾。之后,第二枚导弹也飞向火球。”几乎与
此同时,‘Spyro’也击中了目标。 

  “我仍旧不知道击中了谁。当我继续飞向卡拉亚机场时,试图低空通场,用机炮对正在
起飞的伊拉克飞机进行攻击。当时我还不知道,1号机因为扔掉了翼下3600公斤的副燃油箱
,只剩机内2996公斤的余油了。这显然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只得命令编队北转,飞出伊拉克
领空。返航时,我向左翼下俯视,看到失去尾翼的“幻影”战斗机径直坠向地面。这是我第
一次清楚看到我击落的敌机。” 

  重新整队以后,斯韦登惊奇地发现:普拉泽的飞机少了三枚AIM-7导弹。他的第一枚导
弹偏离了日标,所以他迅速在13公里和11公里处补射两两枚。 

  在这次特殊的空战中,美军的情报部门掌握了这两架伊拉克“幻影”F-IEQ战斗机的空
地通讯频率,“幻影”编队的呼号是“Lion”。长机飞行员是一名少校,僚机飞行员是一名
年轻中尉。他们对于是否迎战对自己拥有压倒性优势的F-15存在分歧。编队北边(左边)的
少校试图脱离战斗,却首先被普拉洋的第二枚导弹送上了西天。中尉目睹了指挥官的覆灭,
便呼叫地面指挥中心:“Lion1已被击落。”继续向前飞行3~5公里后,他开始进行规避机
动,不过没能躲过AIM-7的追击…… 两名飞行员被击中以后都没有进行弹射。 

铝与火的教训

  前苏联防空军司令雅科人列人将军曾有一句名言:“要想成为天空的主人,重要的不是
你拥有多少利剑,而在于你拥有多远的耳目!” 

  美军拥有完整、高效的空中指挥和预警系统,整个战场的空中态势完全在其掌控之中,
战斗机可以轻松地从预警机那里获取必要的信息。而伊拉克空军的耳目——地面雷达站,却
在联军的反复打击下不断遭受损失。战斗机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相对于伊拉克的天空来说
,无异于茫茫原野上的一点烛火。更重要的是,预警机—战斗机和战斗机—战斗机之间充分
的信息交换,使得美军的空中力量融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强大的作战系统。 

  反观伊拉克空军,不仅耳目失灵,手中也鲜有几柄拿得出手的利剑。虽然伊拉克早在1
987年就接受了首批6架米格-29,但根据西方估计,截至1991年l月,伊拉克四个米格-29中
队中只有一个具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夜间作战能力更是不足。而伊拉克空军中为数众多的二
代战斗机,除了米格-25能凭借优异的飞行性能左冲右突一番,其他都难逃被击落的命运。
 

  就在美国F-15飞行员为敌我识别问题抓耳挠腮的时候,伊拉克米格-29飞行员也在焦急
地等待着。他们也能够发现对手,只是还要等待火控系统完成跟踪、敌我识别、锁定、参数
解算等过程。在前苏联专家手中,这些过程都被设计成由火控系统自动完成的。自动——听
上去很先进。殊不知,战场上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经过严格训练的飞行员做出的判断往往
比计算机更迅速、更准确。所以,往往直到“麻雀”击中米格-29的那一刻,米格机仍然在
盲目地朝着他的目标做“飞蛾扑火”般的无畏抗争……。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3.6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