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tlc (风), 信区: WarofIRAQ
标  题: 美国“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存在重大缺陷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4月08日23:24:10 星期二), 站内信件

“阿帕奇”攻击直升机 缺陷
摘    自:网上
  中新网北京3月26日消息:英国《每日电讯报》25日援引英国国防部的一份报告指出
,由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新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存在重大缺陷,它在发射反坦克导弹时可
能会产生碎片,如果碎片击中机身主螺旋桨或机尾螺旋桨,就会导致直升机坠毁。
  据悉,英国军方共购入67架WAH-64“阿帕奇”直升机,由波音公司授权在英国制造
,每架直升机的价格为2700万英镑。有报道说,美军方面早已下令其阿帕奇直升机只可
在正式作战时才发射导弹,而且只能使用右边的发射器,以防碎片击中位于左边的机尾
螺旋桨。阿帕奇本来配备八枚导弹,每边四枚,但目前只能用一边发射,这样一来,阿
帕奇形同“半残废”。
 
ZL于2002-6-17 上午 11:26:20报道


由英军“阿帕奇”技术缺陷到一般性的军事情报分析
关 键 字: “阿帕奇”技术 技术缺陷
摘    自:网上
互联网最早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如今,它已成为许多普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这也标志着人类交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在军事领域,互联网连同其它民用通信设施如
电话、电报这些能够互相交流民用信息系统,被统称为“灰色系统”。“灰色系统”既
可被我方利用,也可被敌方利用。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有一句著名的情报名言:打开
电脑,就有情报。
今天,互联网上的情报搜集与反搜集的斗争在静悄悄地进行,同时,情报陷阱、情报威
慑、情报研究、情报使用这些体现情报价值的细节也在迅速展开。
26日打开电脑,英国《每日电讯报》说,英军的“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存在重大技术缺
陷。按照“辨别真伪,去粗取精”的情报分析原则,我们对此消息进行一般性的分析。

第一,情报真伪。我们知道,作战是依赖武器系统进行的对抗,通俗地讲,就是“技术
决定战术”。既然这条消息“披露”出诸多有利于“低技术”军队反直升机的技术细节
,这在军事新闻管制十分严格的美国和英国,所带来的后果是能够想到的。“阿帕奇”
从1972年研制,1984年服役,先后经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可以说战
绩显赫,但为什么到今天才“说”出缺陷呢?就技术事故来说,“阿帕奇”在科索沃战
争接连坠毁2架,说明它真的有技术缺陷;就数据对照来说,“阿帕奇”满载16枚“地狱
火”导弹,而《每日电讯报》说它带8枚导弹,可见,这则消息有“陷阱”嫌疑。总之,
因为这条消息通过各种“正确的”的细节、“错误的”的数据表达出来,很容易形成一
种让人看着“好像是这样”,又“好像不是这样”的认识,使我们一时还不能看出其真
伪。
第二,情报价值。无论这则消息是真是伪,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海湾战争、科索沃
战争、阿富汗战争的报道来看,“阿帕奇”是有技术缺陷的。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参
战的2架“阿帕奇”因技术事故坠毁,原因是飞行控制系统有问题。在阿富汗战场上,有
“支努干”坠毁,虽然不是“阿帕奇”直接引起的,但可以分析出,因为它“作战支援
不力”。所以,我们不能小看这则消息,至少,这是一条十分“有价值的”军事情报。

第三,情报整理。我们可将这则消息整理成下列情报要素:一是缺陷描述。“阿帕奇”
发射反坦克导弹时“可能”会产生碎片。二是后果描述。如果碎片击中机身主螺旋桨或
机尾螺旋桨,就会导致“阿帕奇”坠毁。三是美军证明。美军早已下令“阿帕奇”只准
在正式作战时才发射导弹,而且只能使用右边的发射器,以防碎片击中位于左边的机尾
螺旋桨。四是技术结论。“阿帕奇”本来配备8枚导弹,每边4枚,在有缺陷的情况下,
只能用一侧发射,这样形同“半残废”。五是有关战例。两周前,在阿富汗参战的美军
7架“阿帕奇”,其中5架被地面机枪或火箭击中被迫退出战场,4架损毁严重。
第四,情报利用。可以推断,针对这则消息,世界上50多个以美军为假想敌的低技术军
队会据此一下子改变反直升机战术。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根据阿富汗战场上的经验,利用
地形,大量使用反坦克火箭筒,以伏击战样式打击“阿帕奇”。而且因为碎片就可以导
致“阿帕奇”坠落,所以有可能将“远距狙击”战术直接应用到打击这种直升机的战术
层次上。
第五,情报威慑。《每日电讯报》为什么能够推出这则消息呢?一是可能在蒙蔽对手。
“阿帕奇”具有强大的威力,反坦克作战时,最大战损比为1:19。这则消息一出,有可
能故意蒙蔽对手,充分发挥“阿帕奇”近战综合优势的威力。二是为新型直升机做宣传
。目前,美军21世纪的主战攻击直升机为“科曼奇”。“科曼奇”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
隐身性能,集攻击、侦察两大任务于一身,防护力较之“阿帕奇”高出许多。更重要的
是,它装备了新型“夜视导航系统”,可以避免“阿帕奇”驾驶员那样戴单视头具驾驶
的危险,可以做到无论天昏地暗,还是风沙雨雾,对整个战场实施高超的“双线扫瞄”
。反过来一想,《每日电讯报》要告诉那些与美军为敌的“红军”们,“蓝军”(常指
美军等北约军队)要换新家伙了。这才是情报威慑的真正涵义。
第六,情报思维。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关军事的信息,“去伪存真,精心整理
”的工作十分重要,但不论如何,情报本来就是一个具备时效性的信息分析工作,同时
也是对报道、消息等加工整理成情报的过程。有人说,目前90%以上的情报可以通过公
开媒体获得,而不能获得的10%才需要间谍、卫星获得。因此,对于情报的保密,人们
真正要“保”的就是那剩余的10%。
注:“阿帕奇”的战斗编号为AH-64;“科曼奇”的战斗编号为RAH-66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8.97.6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