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sos (存在与虚无·守拙), 信区: WarofIRAQ
标  题: 英报:传媒六大失实战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4月11日10:51:19 星期五), 站内信件

英报:传媒六大失实战报
  中新网3月30日电 据英国卫报报道称,美国国防部一直预期,攻伊战事将与史上其
他战争不同,这意见已被证明是正确的--尽管情况绝非如美国原来所想。
  卫报载文指出,公众首次能在媒体看到24小时战争报道,大部分报道来自750名随军
记者。从电视直播,到互联网每分钟更新的头条,以及报章的大堆头报道,这次战事已
成为历来最快和最被广泛紧盯的战争。但在如此快速转变的环境中,无时无刻传来的资
讯,反而令人无法认清真相,亦不知道它如何影响大局,在战争本质就是"难以估计"的
现实下,要弄清消息的真假"实属不易"。
  战斗仅过去了10天,但已有一系列初看起来好像"很关键"、并即时被电视和报章当
作大头条报道的"战事发展",事后却被发现是错误的道听途说,然而公众在媒体以讹传
讹下,却还误当那是真有其事。以下便是开战以来,6宗最失实最离谱的报道,当中绝大
部分都是对美英有利的。
  一、共和国卫队从未南下出击
  英国《每日电讯报》周四的头版头条"萨达姆派出坦克"是不能再戏剧性的了。报道
声称,两个伊拉克纵队,每队有1000辆共和国卫队军车,已离开首都南下攻击联军,一
场关键大战将爆发。然而事实是,共和国卫队坦克从来没有南下。事实的缘由似乎是随
军记者使用了地面部队所提供的"流言",而"中招"的是随同联军先头部队美国第七装甲
师的有线新闻网络记者。这位记者当时引述美军消息人士称,伊军在沙暴掩护下涌出巴
格达,在纳杰夫附近与美国海军陆战队交战。
  而国防部随即否认有关报道,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向记者澄清,只不过是很
小量的"轻型车辆"朝美军的方向前进。不过这不足以令报章起标题的编辑清醒过来。翌
日,《镜报》形容伊方这场"南下"行动是"钳形攻势袭击美军",《邮报》和《独立报》
亦作出类似的报道。
  对于闹出的这场"笑话",英国政府一名官员说:"其中一个问题是随军记者常常与人
倾谈,因此'军方消息人士'可能只是一名正在擦鞋的新兵。"
  二、"未卜先知"联军占乌姆盖斯尔
  当联军地面部队于3月20日战争首晚从科威特开入伊拉克边境,随同英国海军陆战队
的记者,详细地描述了英军攻击法奥半岛乌姆盖斯尔港。报道说,海军陆战队成功控制
这港口。数小时后,英国记协发出通知,促请新闻界延迟发布乌姆盖斯尔港的报道,因
为控制这城镇的行动仍未完成。不过,已经太迟了,大部分报章已经印刷,而SKYNEWS和
英国广播公司的24小时新闻已报道"乌姆盖斯尔落入英军之手"。
  一直至上周日,公众可以明显地看到乌姆盖斯尔并未被占,因为电视新闻播出美国
海军陆战队和大约150名伊拉克人交火的片段,直至上周二,该港口才真正落入联军之手

  三、纯属虚构的"化武厂"
  报道指出,一些主战政客和传媒"最期待的新闻"于上周日黄昏爆出:发现一所伊拉
克化武厂。这新闻来自随同美国第三步兵师采访的《耶路撒冷邮报》记者。报道说,美
兵在纳杰夫发现这工厂,美国霍士新闻频道随即引述国防部官员报道有关消息。英国大
部分传媒都慎重处理有关"发现",持保留态度的其一原因,是《耶路撒冷邮报》的一名
董事会成员是布什的国防顾问,经常"放话"争取支持攻伊。
  《卫报》在头版以简短篇幅报道发现化工厂的消息,并特别指出美国防部官员未能
证实有关报道。《伦敦晚旗报》亦称,消息来自未经证实的报道,但其姊妹报《每日邮
报》却没有如此谨慎,在"联军猛攻大规模化武工厂"的标题下,报道甚至引述"国防部消
息人士"形容,有关设施"掩饰得很好"。
  但在不足24小时后,联军司令弗兰克斯指出,大部分有关发现化武的报道,都是"基
于猜测的"。前武器调查员亦否认有关报道。
  四、英兵阵亡变处决
  由于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日前的一系列片段,激发战争中其中一场最重大的争议,即
该频道播放2名在伊南部被伏击的英军尸体。
  英国首相布莱尔周四晚与布什在戴维营的记者会上也声称,两名英军是"被残酷虐待
致死"的。
  但首相府发言人稍后称,没有"绝对证据"显示英军被处决。在卡塔尔的英国指挥官
亦低调处理有关报道,指半岛电视台那段影片的"质素很差"。《镜报》最后引述其中一
名死者家人指出,死者根本不是被处决的。家属说,死者的上校告诉他,当死者坐的军
车被伏击时,他已当场死亡。
  五、巴士拉谁人起义?
  美英联军因沙暴而暂停行动,但却面对伊游击队一再袭击。报道指出,美英军方和
传媒均想找出一个"突破点"。
  本周二晚,英国广播公司24小时新闻开始播出巴士拉"起义"反抗萨达姆部队的报道
。这是极重要的新闻,当时约1000名忠于萨达姆的部队,守城阻挡英军进攻近5天,城内
120万人被迫在没有水电下生存。报道这消息的记者引述"军方情报"作为消息来源,其后
有电视新闻和通讯社报道还指出,英国利用大炮,攻击向平民开火的伊军。《每日电讯
报》周三形容"骚"是"开战以来对联军的最好消息",但在足足4天后,预料中的暴动仍未
发生,而巴士拉仍被萨达姆部队控制,英军仍盘据在市郊。
  六、3辆变120辆的"坦克大战"
  周三晚,有报道指英兵遇上二次大战以来最大的坦克大战,120辆伊军装甲车从巴士
拉出发,向南前往被英国控制的法奥半岛,指挥官形容装甲车"摆出进攻姿态"。
  同晚的电视新闻和周四的报章充满了英军坦克和伊军装甲车战斗的报道,《卫报》
头版故事道:"英国大炮和战机昨晚对涌出巴士拉城的120辆坦克和装甲车,发动猛烈攻
击。
  "随同英军的记者引述指挥官详细报道战斗的情况。
  但直至周五,英国国防部的记者会终揭露了真相:不是120辆伊拉克军车,仅仅是3
辆。军方承认,错误源自联军"活动目标指示器"的"错误信号"。美军将领形容,这是"战
事疑云的典型例子"。
英报:传媒六大失实战报
  中新网3月30日电 据英国卫报报道称,美国国防部一直预期,攻伊战事将与史上其
他战争不同,这意见已被证明是正确的--尽管情况绝非如美国原来所想。
  卫报载文指出,公众首次能在媒体看到24小时战争报道,大部分报道来自750名随军
记者。从电视直播,到互联网每分钟更新的头条,以及报章的大堆头报道,这次战事已
成为历来最快和最被广泛紧盯的战争。但在如此快速转变的环境中,无时无刻传来的资
讯,反而令人无法认清真相,亦不知道它如何影响大局,在战争本质就是"难以估计"的
现实下,要弄清消息的真假"实属不易"。
  战斗仅过去了10天,但已有一系列初看起来好像"很关键"、并即时被电视和报章当
作大头条报道的"战事发展",事后却被发现是错误的道听途说,然而公众在媒体以讹传
讹下,却还误当那是真有其事。以下便是开战以来,6宗最失实最离谱的报道,当中绝大
部分都是对美英有利的。
  一、共和国卫队从未南下出击
  英国《每日电讯报》周四的头版头条"萨达姆派出坦克"是不能再戏剧性的了。报道
声称,两个伊拉克纵队,每队有1000辆共和国卫队军车,已离开首都南下攻击联军,一
场关键大战将爆发。然而事实是,共和国卫队坦克从来没有南下。事实的缘由似乎是随
军记者使用了地面部队所提供的"流言",而"中招"的是随同联军先头部队美国第七装甲
师的有线新闻网络记者。这位记者当时引述美军消息人士称,伊军在沙暴掩护下涌出巴
格达,在纳杰夫附近与美国海军陆战队交战。
  而国防部随即否认有关报道,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向记者澄清,只不过是很
小量的"轻型车辆"朝美军的方向前进。不过这不足以令报章起标题的编辑清醒过来。翌
日,《镜报》形容伊方这场"南下"行动是"钳形攻势袭击美军",《邮报》和《独立报》
亦作出类似的报道。
  对于闹出的这场"笑话",英国政府一名官员说:"其中一个问题是随军记者常常与人
倾谈,因此'军方消息人士'可能只是一名正在擦鞋的新兵。"
  二、"未卜先知"联军占乌姆盖斯尔
  当联军地面部队于3月20日战争首晚从科威特开入伊拉克边境,随同英国海军陆战队
的记者,详细地描述了英军攻击法奥半岛乌姆盖斯尔港。报道说,海军陆战队成功控制
这港口。数小时后,英国记协发出通知,促请新闻界延迟发布乌姆盖斯尔港的报道,因
为控制这城镇的行动仍未完成。不过,已经太迟了,大部分报章已经印刷,而SKYNEWS和
英国广播公司的24小时新闻已报道"乌姆盖斯尔落入英军之手"。
  一直至上周日,公众可以明显地看到乌姆盖斯尔并未被占,因为电视新闻播出美国
海军陆战队和大约150名伊拉克人交火的片段,直至上周二,该港口才真正落入联军之手

  三、纯属虚构的"化武厂"
  报道指出,一些主战政客和传媒"最期待的新闻"于上周日黄昏爆出:发现一所伊拉
克化武厂。这新闻来自随同美国第三步兵师采访的《耶路撒冷邮报》记者。报道说,美
兵在纳杰夫发现这工厂,美国霍士新闻频道随即引述国防部官员报道有关消息。英国大
部分传媒都慎重处理有关"发现",持保留态度的其一原因,是《耶路撒冷邮报》的一名
董事会成员是布什的国防顾问,经常"放话"争取支持攻伊。
  《卫报》在头版以简短篇幅报道发现化工厂的消息,并特别指出美国防部官员未能
证实有关报道。《伦敦晚旗报》亦称,消息来自未经证实的报道,但其姊妹报《每日邮
报》却没有如此谨慎,在"联军猛攻大规模化武工厂"的标题下,报道甚至引述"国防部消
息人士"形容,有关设施"掩饰得很好"。
  但在不足24小时后,联军司令弗兰克斯指出,大部分有关发现化武的报道,都是"基
于猜测的"。前武器调查员亦否认有关报道。
  四、英兵阵亡变处决
  由于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日前的一系列片段,激发战争中其中一场最重大的争议,即
该频道播放2名在伊南部被伏击的英军尸体。
  英国首相布莱尔周四晚与布什在戴维营的记者会上也声称,两名英军是"被残酷虐待
致死"的。
  但首相府发言人稍后称,没有"绝对证据"显示英军被处决。在卡塔尔的英国指挥官
亦低调处理有关报道,指半岛电视台那段影片的"质素很差"。《镜报》最后引述其中一
名死者家人指出,死者根本不是被处决的。家属说,死者的上校告诉他,当死者坐的军
车被伏击时,他已当场死亡。
  五、巴士拉谁人起义?
  美英联军因沙暴而暂停行动,但却面对伊游击队一再袭击。报道指出,美英军方和
传媒均想找出一个"突破点"。
  本周二晚,英国广播公司24小时新闻开始播出巴士拉"起义"反抗萨达姆部队的报道
。这是极重要的新闻,当时约1000名忠于萨达姆的部队,守城阻挡英军进攻近5天,城内
120万人被迫在没有水电下生存。报道这消息的记者引述"军方情报"作为消息来源,其后
有电视新闻和通讯社报道还指出,英国利用大炮,攻击向平民开火的伊军。《每日电讯
报》周三形容"骚"是"开战以来对联军的最好消息",但在足足4天后,预料中的暴动仍未
发生,而巴士拉仍被萨达姆部队控制,英军仍盘据在市郊。
  六、3辆变120辆的"坦克大战"
  周三晚,有报道指英兵遇上二次大战以来最大的坦克大战,120辆伊军装甲车从巴士
拉出发,向南前往被英国控制的法奥半岛,指挥官形容装甲车"摆出进攻姿态"。
  同晚的电视新闻和周四的报章充满了英军坦克和伊军装甲车战斗的报道,《卫报》
头版故事道:"英国大炮和战机昨晚对涌出巴士拉城的120辆坦克和装甲车,发动猛烈攻
击。
  "随同英军的记者引述指挥官详细报道战斗的情况。
  但直至周五,英国国防部的记者会终揭露了真相:不是120辆伊拉克军车,仅仅是3
辆。军方承认,错误源自联军"活动目标指示器"的"错误信号"。美军将领形容,这是"战
事疑云的典型例子"。

--

   
<<社会契约论>>是一本好书,应当多读几遍
风味的肘子味道不错,我还想再吃它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2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