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xas (百无禁忌), 信区: Green
标  题: 恶魔导演的战争-7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Nov  6 21:08:29 1999), 转信

                     结  尾

    “以被活活烧死的坦克驾驶员的名义,以在火焰中从
空中掉下来的飞行员的名义,
    我答应,
    这一次已是最后一次战争,
    最后一次,
    最后一次,
    最后一次。”

    在耶路撒冷的“哭墙”旁。以色列人民高唱这首家喻
户晓的歌曲,举行反战示威。许多标语牌上写着:
    “沙龙=杀人凶手。”
    “沙龙,你双手沾满了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鲜血!”
    “我们讨厌战争!”
    以色列人民反战情绪日益高涨。
    自从一九四八年以来,他们究竟进行了多少次战争,
怕是只有专门研究历史的人才能说清楚。在这样一个小国
家里,几乎没有一户人家不居丧。大街上,衣服上开着一
个口子①的人比比皆是。每一个家庭主妇都惊恐地等待着
军队三人小组送来死亡通知书。
    政府里也有人认为,“沙龙应该住手了”。
    世界各国都对沙龙悍然入侵一个主权国家表示愤怒。
抗议以色列侵略和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正义斗争的浪潮越来
越高。
    一幅漫画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这一事实:里根微笑着阅
读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报道,摩挲着下颏:“唔,火药味
浓了一些……”
    里根总统的特使哈比卜飞往贝鲁特,充当黎巴嫩、巴
解和以色列之间的调停人。
    以军围攻贝鲁特西区很不得手,伤亡颇大。沙龙深深
懂得每死去一个青年男子对于以色列来说意味着什么。他
------
①以色列风俗,象征失去了骨肉亲人。
------
和贝京都同意停火,条件是巴解撤出黎巴嫩。
    巴解在这次战争中也遭受了重大损失。特别是,在这
样严重的关头内部又发生了分歧。有些平说得漂亮而在
关键时刻总是不够兑现的国家并不真心给予帮助,使他们
的处境更加孤立。硬打硬挤是不可能了,只有暂时撤走,
以图东山再起。
    阿拉法特同意撤出黎巴嫩。
    八月下旬,一个阴霾的早晨。
    在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监护下,巴解组织的总部和
军队开始从贝鲁特撤离。他们要去的地方是突尼斯、阿尔
及利亚、摩洛哥、叙利亚……几个世纪以来,他们一次又
一次被迫离开他们所栖息的地方。新的流浪开始了。新的
斗争开始了。
    他们没有被消灭。他们是在抗击了强大的以色列军队
两个半月之后昂首阔步离开的。他们赢得了过去不曾得到
的国际上的同情。
    在巴解总部前的广场上,战士们列队向这个曾经是他
们的战斗大本营的地方告别。他们全部身穿军装,背着武
器。巴解的红旗在大楼上骄傲地飘扬。
    阿拉法特用平静的声音向战士们发表演说。他努力遏
制自己的感情,不愿把悲愤的情绪传染给大家。
    “你们要记住,我们是作为军队离开贝鲁特的。我们
终有——天要回来!”
    离别时刻到了。战士们向总部大楼上的红旗行君礼
许多人的眼睛潮湿了,还有一些人哭出声来。
    他们的亲属和贝鲁特的市民们赶来送行。女人和孩子
们死死拽住战土们的衣角,不让他们蹬车。爱人们紧紧拥
抱。此次分手,便是人在天涯,不知何时才能相会?热吻,
眼泪,叮嘱,宣誓,还有人高唱巴解的军歌……那真正是
一幅悲壮慷慨的图画。
    联合国军士兵们漠然地站在一旁注视着他们。
    以色列人通过自己的电视实况转播车注视着他们。
    全世界的人通过通信卫星转播,注视着他们。
    在贝鲁特城郊的巴布达山上,有一个人用望远镜注视
着他们。这个人就是沙龙。他的表情冷酷、严肃,还有点
掩饰不住的得意。他的周围站满了各国记者。
    一个记者发问:“巴解组织此次撤离贝鲁特……”
    沙龙打断他:“不要用‘撤离’这个词。这是一种驱
逐。如果我们接受了恐怖分子的要求,例如要我们从贝鲁
特撤退,你可以称之为‘撤离’。”
    “沙龙将军,”一个外国记者说,“您为什么老是用
‘恐怖分子’称呼他们?这恐怕不太公平吧?特别是您使
用这个字眼的时候。”
    “我不懂你的意思。”
    “您不也是个恐怖分子吗?当然,我指的是你们为建
立以色列国而和英国人打仗的时候。您杀了那样多的
人。”
    “我不是恐怖分子。”
    “不,您是。连你们的总理贝京先生都是。一九四七
年,他在耶路撒冷的戴维国王饭店炸死了七十九个英国
人,这难道不是恐怖分子的行为吗?甚至连贝京本人也承
认这一点。不久前,在纽约为他举行的一次午餐会上,他
站起来讲话,刚一张嘴就说:‘我是一个前恐怖主义
者’。”
    沙龙有些愠怒了。
    “那时我是自由战士,是为反对英国占领而战。而现
在,我是一个国家的国防部长,请你不要把‘恐怖分子’
这样的帽子戴在我头上。”
    “那么,‘战争狂’这项帽子,您戴上十分合适吧?
您最喜欢战争,人人都这么说。”
    “不,你错了。这是人们对我最大的误会。我憎恨战
争。如果你问我一生中什么时候感到最幸福,我的回答是,
在我的农场开拖拉机,看管羊群的那三年。”
    记者讥讽地笑了:“沙龙将军,您又在骗人了。”

    作者补记:八三年二月十一日,世界各大新闻社几乎
同时发出了这样一条电讯:以色列国防部长沙龙辞职,路
透社自阿尔及尔报道说:巴解组织认为这是一个战争贩子
的倒台。
    以色列内阁二月十日举行了紧急会议,通过了以色列
调查贝鲁特难民营屠杀事件委员会的报告,这是自八日起
发表这一报告以后的第五次紧急会议了。会议辩论了近五
个小时,最后沙龙成了弧家寡人,十六票逼他辞职,只有
一票对他表示支持,而这一票是他自己投的。尽管如此,
贝京还是很快任命他为不管部长,继续留在内阁里。

--
               寻找内心真实的自己
               还原生命本来的面目
               在每一个瞬间 扑捉灵感
               在每一个角落 遭遇美丽

※ 修改:.ywsy 于 Nov  6 21:04:53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来源:.北国开心天地 bbs.ndc.neu.edu.cn.[FROM: 202.199.184.160]
--
※ 转寄:.北国开心天地 bbs.ndc.neu.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ywsy.bbs@bbs.ndc.ne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7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