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长篇报道:美国冷战叛逃第一间谍蹊跷猝死莫斯科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ul 27 19:44:55 2002) , 转信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爱德华·李·霍华德,美国中情局叛逃到前苏联第一人,于今年
7月12日猝死于莫斯科郊外的别墅。他的死亡给冷战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间谍故事划上了一个
句号。

  ***蹊跷死亡
  
  美国中情局发言人7月20日透露,他们接到报告,称霍华德已于上周“去世”,但是中
情局无法证实这一消息是否可靠。据霍华德的一个朋友称,他从自家别墅的楼梯上掉了下
来,摔断脖子,突然死了。

  现年50岁的霍华德曾经是中情局官员,后成为前苏联克格勃安插在美国的高级间谍。
根据他所提供的情报,前苏联曾驱逐了多名美国中情局特工,并将一名苏联科学家逮捕枪
决,使美国情报工作损失惨重。1985年,东窗事发后,霍华德从联邦调查局特工的严密看
守下成功逃脱,并辗转抵达莫斯科,成了前苏联的“国家贵宾”。此事令美国两大情报机
构气急败坏。

  这么多年来,霍华德一直是联邦调查局“最想要的人”,然而现在他死了,而且死得
如此轻易、如此蹊跷,不能不让美国情报机构感到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如果霍华德真的
就这么死了,留给他们的将是怎样的耻辱和遗憾?!

  ***代号“罗伯特”

  1985年8月1日早,苏联克格勃一部的副主任维塔利·尤尔琴科跟苏联驻罗马大使馆的
同僚们打了声招呼后,就出门了,他说要到梵蒂冈博物馆转一转。尤尔琴科是一周前抵达
罗马的,而他任职的克格勃一部专门负责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事务。

  但是,到了晚餐时间,尤尔琴科还没有回来,大使馆的人急疯了,生怕他出事。第二
天,大使馆向意大利警方报了警。驻罗马的克格勃特工们都嗅到了异样的情况,最糟糕的
事可能摆在他们眼前:为克格勃工作了25年、深得上司赏识和信任的尤尔琴科叛逃了。

  美国中情局立刻将这条“大鱼”转移到美国弗吉尼亚州弗雷德里克斯堡的一个安全地
点,并对他详加审讯。3个月后,不知什么原因,尤尔琴科逃过看守的眼睛,又潜回莫斯科
。这也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情报战中出其不意的一笔。

  然而在这3个月中,中情局却从尤尔琴科的嘴里撬得重要情报——两个潜伏在美国的苏
联间谍。其中,一人是前美国国家安全局特工罗纳德·佩尔顿,1986年6月,他因间谍罪入
狱;另一人代号为“罗伯特”,是一名中情局特工,由于尤尔琴科从未与他谋面,因此无
法给出此人的相貌特征。但尤尔琴科给出两条重要线索:1984年秋天,“罗伯特”与克格
勃特工在奥地利会面,向他们出卖情报;中情局曾经准备把“罗伯特”派到莫斯科,因此
他知道如何联络那里的特工,甚至知道那些特工的代号或真实身份。

  尤尔琴科提供的这些情报让审讯他的特工们大为惶恐,如果真的如此,那将意味着“
鼹鼠”藏在中情局最为敏感的部门——苏联欧洲部,难怪当时一段时间里,中情局安插在
莫斯科的情报人员频频出事,这样下去非全军覆没不可。

  由于“罗伯特”的线索太特殊了,中情局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查到了他。两年前,中情
局本打算派他前往莫斯科,但是当一切准备妥当时,他却没能通过测谎试验,中情局已毫
不留情地将他开除,而这个人的名字叫爱德华·李·霍华德。

  ***爱德华·李·霍华德

  1980年,28岁的霍华德向中情局递交了求职申请,当时他是一家名为生态与环境有限
公司芝加哥分公司的经理。霍华德告诉中情局官员,他觉得自己可以做些比研究有毒垃圾
更富有挑战性的事。

  霍华德讲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和德语,善于交谈;他喜欢收集各式枪支,而且知道如
何使用它们;虽然他出生在新墨西哥州,却长在欧洲;其父退休前是美国空军电子专家,
研究制导导弹,并先后在德国、美国得克萨斯和英国的美空军基地工作。

  霍华德有一张美国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文凭,还有个聪明但不张扬的妻子玛丽,两人
都十分适应海外生活。这一切都让中情局意识到霍华德是个当间谍的料。

  1981年1月,霍华德正式成为中情局的一名特工,随后他被送到中情局设在弗吉尼亚州
的秘密“农场”学习如何招纳特工,如何用事先约定、看似无序的小点传递情报,如何分
辨和躲避敌方间谍。中情局给了霍华德5个代号,对外霍华德是美国国务院职员。1981年秋
天,霍华德的妻子玛丽也加入中情局,从事文职工作。

  霍华德的事业进展十分顺利,他进入了被中情局内部称为“至尊神圣地带”的苏联欧
洲部,专门负责从苏联和东欧窃取情报,进入这个部门的人都牛气冲天。1982年底,霍华
德被挑中送往莫斯科,工作为期两年。这项任务可是许多特工梦寐以求的,要知道在冷战
时期,苏联是美国最想拔掉的眼中钉,也是唯一能与之抗衡的超级大国,没有超凡的能力
和领导绝对的信任,一般中情局人员根本无法前往苏联的心脏地带开展间谍工作。

  由于莫斯科任务重大,霍华德接受了特训,他的妻子也接受了中情局的训练,以便协
助丈夫开展工作,他们将以夫妻身份出现在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霍华德开始学习俄语,
还买了辆新车,打算运到莫斯科。这时,他们的儿子出生了,一切都显得那么顺利,未来
一片光明。

  ***断线的风筝

  一切准备妥当,霍华德跃跃欲试要到莫斯科一展拳脚,然而这时,却传来一个坏消息
:他没有通过第二次测谎试验,测验结果显示他吸过毒,还偷过东西。在接受了一番缜密
地调查后,霍华德被迫承认有过吸毒经历,从自动售卖机里偷过东西,还偷过一个女人的
钱包。欺骗和不忠是特工最不能接受的缺点,中情局立刻将霍华德扫地出门。

  1983年6月,霍华德带着怨恨离开了中情局,同时也带走了满脑子最为敏感的情报——
潜伏在莫斯科的美国特工的详细资料。

  凭借着学历和“在国务院工作3年的经验”,霍华德没多久就在新墨西哥州立法财政委
员会找了份工作,负责该州的收入预算。他曾被派到华盛顿参加一个经济会议,其间,他
在苏联大使馆门前徘徊了许久,盘算着是不是出售他所知道的情报。

  霍华德一直酗酒,而且这个毛病越来越严重。1984年2月26日,霍华德醉醺醺地从一家
酒吧里走出来,然后跟踪3个年轻人回了家,下车后,他用枪指着其中一人的头,像是要扣
动扳机。那个年轻人拼命反抗,缴了霍华德的械,还臭揍了他一顿,并把他扭送到警察局
。后来,霍华德被判处5年徒刑,缓期执行,同时被罚款7500美元。据说,中情局动用关系
,才让霍华德没有蹲大牢。

  曾经意气风发的霍华德如今一副落魄样,他被强迫接受戒酒和心理治疗。也许正是在
此时此刻,他才决定干一番“事业”吧。此后,霍华德带着妻子多次前往欧洲“度假”,
手头也突然阔绰起来。1985年6月14日,美国驻莫斯科的二秘保罗·斯通博遭到驱逐,苏联
方面给出的理由是,他是一名间谍。3个月后,苏联科学家托尔卡切夫因涉嫌向斯通博出卖
情报被捕,后被处决。中情局后来证实,托尔卡切夫向美国方面提供了许多有关隐形飞机
和导弹的技术,是中情局“最有价值的资产”。

  ***成功逃脱

  中情局锁定“罗伯特”后,迅速通知联邦调查局协助调查,他们要搜集到足够的证据
,才能定霍华德的罪。联邦调查局局长助理、掌管情报部门的詹姆士·吉尔接手了此项任
务,45岁的吉尔已经在联邦调查局工作了21年,经验丰富。他立刻召来情报部门副主任帕
克和联邦调查局阿尔伯克基分部的负责人布拉农,从几个城市调集多名特工。几天内,联
邦调查局这支特别小分队就在阿尔伯克基和圣菲撒下了一张天罗地网。

  而霍华德的家就在新墨西哥州圣菲东南12英里处,那里人烟稀少,风景优美,恍如人
间天堂。天边,若隐若现的圣格雷德克里斯托山脉勾勒出美女一样起伏缠绵的曲线。

  联邦调查局特工们对霍华德进行了24小时严密监视,窃听他的电话,但却迟迟未能找
到确凿证据证明他是个间谍。1985年9月19日,联邦调查局决定与霍华德正面接触,希望从
他的谈吐中寻得蛛丝马迹。这是一招险棋,如果打草惊蛇,这只狡猾无比的“鼹鼠”很可
能闻风而逃。但是,联邦调查局的算盘打得好,他们布下的网密不透风,量他再有能耐也
逃不出去。

  于是,当天上午,联邦调查局一名特工打电话给霍华德称,局里要问他点事情。但是
,霍华德见了那名特工后只是天南海北乱侃一通,没有透露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正当联邦
调查局沮丧之时,霍华德在第二天突然要求再见那名特工,并表示愿意与联邦调查局合作


  第三天,霍华德像往常一样去上班,特工紧随其后直至他返回家中,特工不知道他在
办公室里写下两封信,一封装有办公室钥匙的辞职信,一封给妻子最后的留言。下午3时,
霍华德的妻子玛丽打电话给邻居,要求把儿子送往邻居家看护。4时,邻居家的保姆把小霍
华德抱走,玛丽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与她寒暄。4时30分,霍华德夫妇开车出门,此时,联邦
调查局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当时只有一名特工监视霍华德的家,他并没有看见夫妇两
人出去。仅几公里外,数名特工在各自的车中等待追踪的信号,他们自始至终也没有接到
出动的指令。

  霍华德夫妇开车上了州际25号高速公路,向圣菲方向驶去。天渐渐黑了下来,7时20分
,“霍华德夫妇”返回家中。其实,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霍华德”不过是一个穿着衣服
、带着假发的假人。负责看守的特工感到十分意外,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两人什么时候出门
的,但看到“夫妇俩”全都安全返回,他长出了一口气。当晚,玛丽按照事先与丈夫的约
定,向他的办公室打电话,玛丽知道接听的肯定是留言机,放的是霍华德录好的话。监听
电话的特工清楚地听到霍华德打电话的声音,没有起半点疑心。

  而此时,霍华德本人已经趁着夜色,成功地逃脱了。在霍华德逃走后24小时,联邦调
查局才觉察到不对劲,但为时已晚。后经联邦调查局证实,霍华德乘坐飞机飞往纽约,然
后又到达赫尔辛基,最后穿越边境进入苏联。霍华德的成功逃脱让联邦调查局颜面尽失,
唯一令他们感到“安慰”的是,他的“金蝉脱壳”计策是他们教的。

  后来,霍华德被控以间谍罪。

  ***在莫斯科的日子

  霍华德出卖的情报使美国设在莫斯科的秘密情报机构损失惨重,继二秘保罗·斯通博
之后,1986年3月,中情局安插在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另一名二秘迈克·塞勒斯和一名工
作人员也遭到驱逐。

  据悉,霍华德逃至苏联后,受到热情款待,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幢幽静的别墅住下,还
有两名克格勃特工保护。一开始,霍华德担心中情局的人随时会抓他回国接受审判,因此
很少出门,后来也就放心大胆起来,偶尔还到欧洲等地度假,前不久还去泰国曼谷溜达了
一圈。他的妻子玛丽并没有受到“协助逃跑”的指控,还曾带着儿子多次到莫斯科探望过
他。

  事实上,霍华德的叛逃掩护了中情局另外两名“鼹鼠”——奥尔德里奇·埃姆斯和罗
伯特·汉森。中情局官员把向苏联泄密的罪责一股脑加在霍华德身上,忽视了其他人的存
在。埃姆斯直到1994年才东窗事发,而汉森的真面目直到2001年才被揭穿,这二人均被以
间谍罪判处终身监禁。(宋悦)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