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吉他、琵琶+手鼓), 信区: Green
标  题: 让美国尴尬的以色列间谍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Mar 16 20:05:51 2005), 转信

□元 元

  美以讨价还价的一个筹码 
   
  2002 2004年间,以色列总理沙龙为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多次造访美国,并与总统
乔治·w·布什交换意见。美国一直扮演着巴以争端调解人的角色。这场旷日持久的斡旋
行动中,美国“调解”偏袒以色列受到国际舆论抨击。因此美国也提醒沙龙要保持克制,
不要偏离中东和平“路线图”太远了。沙龙也乘机向总统布什和国家安全助理康多莉扎·
赖斯提出尽快释放乔纳森·杰伊·波拉德。早在3年前的3月20日,沙龙在会见美国总统布
什时,就郑重要求美国释放正在服刑的以色列间谍波拉德。沙龙说:“波拉德已经被关押
了这么长时间,现在应该释放他了。”同时他又恢谐地向美国家安全助理赖斯承认以色列
的错误,说;“这好比一个男人窥视女人沐浴一样,了解她的隐私。一个国家的隐私有无
法抗拒的诱惑力。这就像男人窥视女人隐私—样没有敌意啊!况且事过境迁,当事人已受
到严厉的惩罚了。” 
  在过去,以色列领导人一直矢口否认以色列在美国招募间谍,刺探美国政治、外交、
经济和军事情报。直到1998年5月15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本特纳监狱走进了一个特殊
的客人——以色列内阁秘书丹尼·纳韦。他受以色列本届政府委托,前来探望已被关押了
12年之久的波拉德。纳韦在心境已衰老不堪的波拉德耳朵边轻轻地说了几句什么,波拉德
顿时泪流满面,喜极而泣。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下令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该委员会
决定承认波拉德为以色列间谍。12年没有名分的监禁终于有了结果,难怪波拉德声泪俱下
,内心充满哀伤和困惑。 
  沙龙的发言人拉阿南开怀地说;“出于人道主义,我们要为曾为以色列服务的人争取
权利。”如果这笔交易做成,波拉德也许能回到他萦思梦想的“祖国”。以色列为什么屡
次三番向美国提出释放波拉德,个中原因只有以色列内阁知道。波拉德本身就具备极大的
情报价值。当年审讯波拉德的法官曾说,波拉德有着照相机般的记忆力。他的脑袋中掌握
的材料,任何一个国家的情报机构都会感兴趣。再说,以色列政府也担心过分“薄情寡义
”会激怒波拉德,从而供出那名隐藏在他身后的高级间谍。另外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构成
威胁的因素还很多,处于一个极不安定的环境中,波拉德间谍案处理不好,又有谁还敢为
以色列提供情报呢?因此,历届以色列政府都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释放波拉德。克
林顿总统也把释放波拉德作为以巴和谈的一个筹码,但是,克林顿在离任前公布的赦免名
单里却没有波拉德的名字。 
  波拉德何许人也?这个扑朔迷离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事情发生的曲折经过 
   
  一切还得从波拉德本人说起。1954年8月7日,波拉德出生于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的
一个犹太人家庭。由于犹太人的特殊性,波拉德一出生就具有双重身份;他既是美国人又
是犹太人。以色列是他萦思梦回的故土。这样,他就同许多美籍犹太人一样,面临着一个
双重效忠的问题:既忠于以色列又忠于美国。一般说来,他们首先应该忠于生于斯、长于
斯的美国。这一点在波拉德身上却变了味。虽然,得克萨斯州并不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
中心,但波拉德本人却刻意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1970年,他随家人第一次
访问以色列,用他母亲的话说,“他仿佛到了天堂里一样高兴。”他性格孤僻,这一点早
就被他周围的人发现。斯坦福大学国际关系系教授说波拉德的想像力过于丰富。 
  1976年,波拉德从斯坦福大学毕业,进入塔夫茨大学弗莱切法律与外交学院攻读研究
生,但他没有取得硕士学位。1977年他申请加入中央情报局。中央情报局对他进行了测谎
检查,结果认为波拉德是一个奇异的说谎者、善于空谈的青年人、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分
子和吸毒者,因此波拉德的申请被拒绝了。但是波拉德并没有死心。1979年,他又申请加
入海军情报机构。五角大楼国防调查局对他的背景进行了正式调查,并询问了他父母及同
学,结果没有发现波拉德有什么问题,而中央情报局也没有向国防调查局通报它对波拉德
的鉴定。波拉德如愿以偿,被海军聘为文职情报分析员,此后他又在华盛顿地区的一些海
军情报机构,如海军调查局、海军情报和支援中心等供职。1983年10月,一辆装满炸药的
卡车驶进美国驻贝鲁特兵营,造成了241名美国现役军人的死亡。自越战以来美国还没有
在国外死过那么多军人,因此在美国引起很大的震动。此后又发生了一连串的恐怖袭击事
件,这使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为之头疼。为了及早侦破这种恐怖袭击事件,美国在海
军情报调查局新设了一个反恐怖主义警备中心。波拉德作为为数不多的幸运者被选中,他
接触机密的范围更广泛了。他不仅有—台可与联邦‘隋报系统数据库联网的计算机,有权
阅读绝密文件,而且还拥有更高级的接触“封闭性机密的材料”的许可证。凭这种借阅证
,他可以进入6家受限制的机密档案馆,包括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国
防情报局、海军情报局及国务院隋报与研究局。它们的所有机密档案都向他开放,并且他
可以将文件带回办公室进行分析。 
  波拉德接触的机密材料越多,为以色列充当间谍的念头就越强烈。他从所接触到的机
密情报中了解到,美国并没有把所有机密同以色列分享。这并不奇怪,因为美国是个全球
性的大国,它不仅在中东有其利益,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广泛的利益。以色列仅是它中东
地区的战略盟友。美国觉得与以色列的安全无关的情报没有必要提供给以色列。再说,任
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国防机密。不管它与盟友之间的关系多么密切,它们之间的利益不可能
是完全一致的。否则的话,这两个国家没有必要同时存在,干脆合而为一算了。这是一个
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都会理解的问题,但是波拉德却不能理解。他有一种受骗的感觉。他
发誓—定要帮助以色列从而实现自己的间谍梦想。 
  1984年5月,波拉德迈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他作出这一决定并不轻率,而是
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知道行动的代价是什么。他邂逅了一位以色列商人。正巧,这位商人
以同以色列空军上校、当时正在美国进修的阿维姆·塞勒相熟,因此,他很快安排波拉德
与塞勒见面。也许这一切纯属巧合,但更可能是以色列情报机构设下的圈套。波拉德坦诚
流露为以色列充当间谍的梦想和他表现出狂热的犹太情绪可能早就引起了以色列情报人员
的注意,他在海军情报机构工作的背景及其拥有的各种便利更使他身份倍增。 
  波拉德和塞勒一见如故。波拉德这个并非失意人美国人却向一个素昧平生的外国人诉
说他的国家没有向以色列提供那些本应提供的情报。为此他感到十分气愤。像所有的情报
军官招募间谍时的做拨一样,塞勒静静地倾听波拉德的控诉,不时插上两句,表示对他的
境遇的同情,并表示愿意帮助波拉德以色列祖国”。 
   
  终于得报效“祖国”的机会 
   
  一个送上门的美籍犹太人愿意向以色列提供它本来不可能从正常渠道获得的情报,这
个行动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塞勒没有犹豫,立即通过特别途径把这个情报告诉以色列空
军司令部。随后,空军司令部又将塞勒的报告转交给拉卡姆——以色列专门负责搜集绝密
技术情报的机构。在波拉德间谍案未暴露之前,人们只知道以色列的秘密情报局摩萨德、
军事情报机构阿穆恩和以色列反问谍机构欣贝特,拉卡姆的名字还是第一次听到,其重要
性是可想而知的。 
  拉卡姆的负责人拉菲,艾坦按到报告时颇费思量。美国虽然是以色列的最特殊的盟友
,美以两国情报机构之间也有情报合作协议,但以色列知道,美国人还有很多情报没有交
给以色列。因此,研究美国对以色列的秘密政策,获得美国的先进科技情报是以色列情报
机构的重要任务。多年来,以色列情报机构在这方面孜孜以求。但是,对—个盟友进行谍
报活动,窃取它的重要机密,这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一旦败露,情报机构出丑事小,
影响美以两国战略伙伴关系事大。联邦调查局已经有几次不客气地向以色列发出警告:如
果以色列情报人员在美国的活动再不收敛,联邦凋查局将采取必要的措施。这种警告的分
量,艾坦自然心中有数。然而波拉德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他可以向以色列提供很多美国
核心机密,这是通过正常的情报交流渠道不可能搞到的。不错,美国人向以色列提供了不
少东西,但是,它还有哪些东西没有向以色列提供呢?它会不会背着以色列同阿拉伯围家
进行交易?这只要在美围政府内部安插一名奸细才能知道。即使在尊重隐私的西方社会,
了解到他人的隐私、一个国家的隐私,也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不仅艾坦无法抗拒,以色
列其他政府官员也无法抗拒,就连以色列政府也无法抗拒。此外,艾坦要跻身子以色列政
府、在情报问题上的发言权超过摩萨德和阿穆恩首脑,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想到
这里,艾坦打定主意要搏一下。 


  经总参谋长和空军司令同意,艾坦让塞勒上校负责此项特殊行动,此时他们都不知道
此项特殊行动会给他们带来鲜花还是荆棘?不得而知。 
  获得了报效“祖国”的机会,波拉德简直欣喜若狂。很快,他向塞勒提供了第一批文
件,这批文件迅速通过外交邮袋送往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文件虽然很零碎,缺乏系统性
,但它填补了以色列数据库中的空白,如叙利亚发展化学武:器以及伊拉克重建核反应堆
,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国购买武器的清单及武器性能的简介。这些情报以色列以前无法获
得,但现在,以色列已经有了窥视它的窗口。 
  1984年10月,波拉德由于工作出色获得了提升,他接触机密的等级也提高了。他得意
地告诉塞勒,现在他几乎可以接触美国情报网里的所有文件,甚至可以借到美国间谍卫星
拍摄的照片,只是计算机终端不能复制,所以只能借用一两天。这个消息简直让塞勒目瞪
口呆。他知道“空中间谍”的重要价值; 3年前,以色列空军“巴比伦行动”中,轰炸机
袭击的达格达核反应堆,依靠的就是间谍卫星提供的精确的图像情报。但是在一般情况下
,美国是不会向以色列提供这种高等级的情报的。现在波拉德竟然可以提供这些图片资料
,岂不让塞勒高兴得发疯吗? 
  为了配合波拉德工作,以色列在华盛顿找到了一幢公寓。它的主人是一名美籍犹太人
,此时正在特拉维夫当律师。以色列国防部征用了他的公寓,而他竟全然不知。以色列入
在公寓里安装了许多优质高速复印机。为了避免静电干扰,他们还在公寓里安装了一种特
殊的电子防护系统,因此复印机工作时即使是在隔壁房间的电视机也不会出现电磁干扰信
号。刚开始工作时,波拉德每隔两周就向以色列传递一批文件,选择何种文件由他自己决
定。后来以色列人先指定下次要获徘的文件,然后由波拉德去搜集,其准确性就像菜单上
点菜一样容易保证。因此可以断定,另一名以色列间谍隐藏在美国政府内部。 
  波拉德是一个责任性极强的间谍。他认为无论是什么情况,只有与中东有关,以色列
就应该知道。因此,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以色列的几个外围敌人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伊
拉克和巴基斯坦。此外,中央情报局有关中东局势的分析材料、美国驻中东地区各基地之
间的电文、美国情报人员和间谍卫星发现的苏联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武器的详细情况以及这
些卫星的传真照片都在他搜集的范围之列。他还提供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驻突尼斯总部的
照片。根据这些照片,以色列空军于1985年10月1日突袭了巴解组织总部。这次空袭使巴
解组织的营地一大半被夷为平地。亚西尔,阿拉法特死里逃生。对于波拉德的功勋,以色
列人给予了丰厚的回报。1984年 11月,他同未婚妻安妮·亨德森乘飞机前往巴黎。在那
里,他见到了接替塞勒的约西·耶格。以色列人为安妮买了—枚价值一万美元的蓝宝石戒
指,作为安妮和波拉德的订婚礼物。随后,他们又到咸尼斯旅行结婚,在那里度过了3周
的蜜月,然后又绕道特拉维夫,会见了拉卡姆的头目、传奇式人物拉菲·艾坦。所有这些
费用均由以色列人提供。 
  以色列人又告诉波拉德,为了弥补必要的开支,井表示以色列人对他的感谢,他每月
将获得1500美元现金。这笔现金将直接存入瑞土银行,供他在10年以后使用。以色列人还
为波拉德准备子—份假护照,护照上波拉德的化名为潘尼‘科恩。科恩是以色列谍王子艾
利’科恩的姓,20世纪船年代被叙利亚人绞死在大马士革。波拉德对这位间谍王子十分崇
拜,以色列人’电借此来迎合波拉德的虚荣心。他们还表示,无论在什么时候,波拉德都
会受到以色列人的欢迎。假如波拉德能未卜先知,知道他一年后会被拒绝在以色列大使馆
门外,并将在美国的监狱里度过余生,陷身于人身依附的网罟里的徒然挣扎,不知他还会
不会接受这个不吉祥的姓。他的命运与科恩是何等相似。只是科恩是为以色列人而死的。
在他被囚禁之日,以色列动员了一切力量乃至国际舆论声援,他在被处死之后也极尽哀荣
。而波拉德在美国人心中是一个叛徒,在以色列人心目中也不见得十分光彩。 
  塞勒抓住波拉德的虚荣心和狂热犹太情绪的一种宣泄,每收到—份情报,总要告诉他
,他提供的情报价值极大,以色列国防部门和情报机构都在使用他提供的情报。然面波拉
德并不满足几句空洞的赞扬。他是从事‘情报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一定要以色列人切实告
诉他,是哪些机构使用这些情报以及它们又是如何使用这些情报的,这让塞勒十分为难。
 
   
  因撒谎天性东窗事发 
   
  波拉德的间谍活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投有引起人们的警觉。人们觉得波拉德工作十分
勤奋,几乎是在玩命。但是人们也发现波拉德的工作同以前相比,很明显退步了一大截。
光见他每天忙个不停,但是所作出的成果不仅没相应增加,反而日见其少。这也不奇怪,
因为波拉德不仅要为海军反恐警备中心工作,而且还要为以色列人工作。两份工作交织在
一起真使他心力交瘁。他提供的情报极为丰富。艾坦专门为他配备了几名情报分析家分析
他的情报,但是他们也跟不上波拉德的速度,被搞得精疲力竭。 
  尽管实现了间谍梦,但波拉德的撒谎天性却仍然不改。他的上司杰里·艾古发现他常
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撒谎。对于寻常人来说,撒一点小谎也许算不了什么大事,但对于
—个情报人员来说可是—个致命缺点。比艾吉开始怀疑波拉德。他发现波拉德的桌子上经
常堆一些同其工作毫不相干的秘密文件。1985年10月25日(星期五)下午,波拉德的一位同
事发现,波拉德下班时从计算机中心带走了一大堆材料。此后连着两个星据。艾吉又发现
波拉德正在搜集一些机密数吉对此大起疑窦,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第二天凌晨4点
30分艾吉来到了办公室,发现波拉德的桌上堆着很多中东问题的材料。他什么都明白了:
“情报调查局出了一个奸细!” 
  艾吉向联邦调查局汇报此事,但联邦调查局手头上已堆满了大量的外国间谍案,根本
无暇顾及波拉德。于是艾吉就自己采取措施,在波拉德的办公室里安装了摄像机,跟踪发
现波拉德正在建立自己的情报库。11月 8日,海军情报局拘留了波拉德,并开始对他进行
审讯。但审讯人员过于麻痹,竟让他给安妮打了电话。他说他今天晚上要晚一些回来,让
安妮“把仙人掌给朋友拿去”。这是他们事先约定的暗号,表明他遇上了麻烦,家里所有
的机密文件必须转移。 
  听到波拉德发回的暗号,安妮焦急万分。他们已经与塞勒约好共进晚餐。来美国访问
的塞勒告诉他们,由于波拉德的杰出工作成就,他已经被提升为空军准将,因此应该出来
庆祝一番。但是,当安妮提着手提箱去赴宴时,她手里就像拎着一颗定时炸弹。皮包里装
有380毫米厚的秘密文件,就是波拉德电话里提到的“仙人掌”。思前想后,安妮决定请
邻居克里斯廷‘埃斯范迪阿里夫人帮助,把手提箱带到四季旅馆去。由于过度紧张,她甚
至把他们的结婚影集也交给了埃斯范迪阿里夫人。这一举动使他们感到莫名其妙。邻居克
里斯廷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警惕性颇高。第二天早上,她们打电话给海军调查局,说:
“我们有一些秘密情报也许对你们有用。”再说安妮,她和塞勒在大街上一家中国餐厅吃
了一顿过于紧张的晚餐。塞勒听说波拉德遭到了麻烦后,立即中断了与安妮的晚餐,要安
妮不要说见到他,然后就溜之大吉。等安妮回到家中后,波拉德也回来了。 
  波拉德向安妮讲述了他受到审讯时的恐惧,最后决定向他的以方控制人耶格打了电话
,要求政治避难到以色列。但耶格要比波拉德冷静一点。他提醒波拉德:“你可能已经被
跟踪。如果你能摆脱跟踪的话,就到这儿来,我们会设法帮助你。” 


  耶格在说这话的时候不知道想过没有,如果波拉德被跟踪的话,他的电话肯定也已经
被监听。以色列情报人员一向以精明著称,但耶格却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不过在当时的
情况下,耶格除此之外别无选择。3天时间里,他和塞勒都飞回以色列。随后其他的几位
以色列外交官也匆匆回国。 
   
  紧要关头以色列翻脸不认人 
   
  1985年12月21日,一辆陈旧的福特-野马小车闯进了华盛顿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驾
车者是一个身材矮胖秃顶的美籍犹太人,年纪不大,一副惊恐万状的神态。他刚刚打开车
门,一名以色列卫兵就从肩胛中抽出手枪,顶住他光秃的脑袋。“不要开枪,我是自己人
,美国联邦调查局正在追捕我。我需要寻求庇护!”这个人名叫乔纳森·杰伊·波拉德,
原以为已经到了安全地带,他和妻子在出逃前把自己的出生证、结婚证,甚至连宠物猫的
免疫证都带上了。谁知道以色列人竟翻脸不认人。 
  说话间,联邦调查局的特工已经跟踪而至。他们通过门口的内部电话同以色列卫兵通
话,说他们要缉捕刚才那个闯入大使馆的秃顶青年人。卫兵犹豫了一下:收留—名被通缉
的人会造成一场外交纠纷,更何况联邦特工就在门外,而被追捕者就在院内也没能躲进大
使馆,人赃俱获,要想隐瞒是不可能的。但是,大使馆拥有外交豁兔权,跨进大使馆就等
于跨进了以色列的国门。联邦调查局特工本领再大,也无可奈何!卫兵拿起电话向使馆6楼
请示,说有一个被联邦调查局追踪的犹太人申请避难应如何处置。6层楼上的主人并不是
大使,但他的身份并不比大使低。他是以色列情报机构驻美国代表。实际上这位情报官早
已经知道这件事。前几天波拉德来电话时,曾提到拉菲’艾坦的名字,来头不小。当时他
就对波拉德说,如果能用掉联邦调查局特工,可以到使馆来。他们可以同国内联系争取让
他到以色列去。应该说这并不是一件难事,以色列以前处理这类似事件多着呢,几乎从来
没有失过手。可现在虽然波拉德已经逃进了大使馆,但他还在使馆楼前,还有那辆醒目的
破野马小车就停在楼下,想赖也赖不掉啊!以色列人虽然胆大妄为,但美国毕竟是以色列
特殊盟国,可以说,没有美国就没有以色列。以色列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已经暴露的间谍而
影响与盟国的关系呢!因此,他下令卫兵把波拉德夫妇撵出门外。 
  波拉德夹妇原认为和他们血肉相连、心心相印,但事实却相反。妻子安妮又哭又嚎,
仍无济于事。卫兵们推搡着将他们驱逐出门外,关上了电动大铁门。随后,两名联邦调查
局特工上前扭住波拉德的手腕,“咔嚓”一声给他戴上手铐。从此,波拉德不知为谁卖命
而踏上了终身监禁之路。 
  波拉德一案暴露后,美国政府对此不仅感到十分震惊,而且非常尴尬。美国是以色列
最坚定的支持者,有好几次以色列濒临亡国的危险,是美国及时援手才将以色列从中东解
救出来。为了支持以色列美国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美国不仅在国际上为以色列撑腰,为以
色列的各项政策辩护,充当以色列的代盲人,而且还向以色列提供了难以计数的经济援助
。至于以色列武器库中的武器,没有一件不是从美国取得的。美国军队装备的,以色列有
;美国没有装备的,以色列也有。对于这样一个盟国。以色列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再说
两国情报机构的合作更是紧密。以色列的秘密情报机构摩萨德于1951年与美国中央情报局
签订过合作协议。以色列情报机构与英国情报机构同为美国情报界的盟友。摩萨德与中央
情报局之间有日常工作联系,包括计算机联网。此外,他们每年还召开两次联席会议,从
合作的角度考虑新的计划,评估世界大势。以色列在它的边界上安装了监控边界形势的电
子装置,但操纵这些电子装置的却并不全是以色列情报人员,很多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退
休人员。对于这样的一个盟国,以色列还有什么可要求的呢?现在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以色列在美国人招募间谍搜集美国情报,真是太让人难堪了。 
   
  间谍案给美以关系投下阴影 
   
  波拉德被捕一案在美国和以色列都掀起子轩然大波。以色列公民听说一名间谍在以色
列大使馆楼前被捕而以色列情报机构竟然无动于衷,感到非常痛心。在他们心目中,以色
列情报机构一向以精明强干而著称于世,甚至连美中央情报局和克格勃都不是它的对手,
这次竟然让联邦凋查局当场擒获一个帮助以色列的美籍犹太人,感到十分耻辱。最感到震
惊的还是美国人。里根在日内瓦刚刚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了首次美苏最高级会晤,回到华盛
顿后就听说波拉德为以色列情报机构充当间谍。他感到不可思议。在里根时代,美国政府
对以色列的支持可以说到f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以色列竟然还不满意。总统困惑地说“我
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以色列领导人矢口否认以色列情报机构在美国招募间谍之事
,说波拉德事件仅仅是——个欺诈行动。为此,美国立即向以色列派遣一个核查小组,以
调查以色列人是否在撒谎。为了表示诚意,以色列政府也成立了一个联合小组,为美国调
查小组提供一切方便。欣贝特的首脑阿弗拉姆·沙洛姆被指派负责联络方面的工作。美国
人认为沙洛姆是一个诚实的人,但事实上沙洛姆却处处掩盖事实真相。美国调查小组对所
有涉嫌操纵波拉德的人进行审讯,但塞勒却逍遥法外,而他正是波拉德一案的始作俑者。
后来以色列表示,愿将波拉德提供的文件如数归还,调查小组也就默认了。调查小组原以
为,波拉德出卖的文件起码有1000份,但回到华盛顿后,以色列只寄来163份文件。以色
列人玩弄的这一手法大大激怒了美国调查小组人员,因为退还文件仅仅是象征性的,表示
以色列人愿意重修旧好。须知,这些文件已经被以色列人使用过,甚至都复印下来了,美
国人把它们要回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联邦调查局局长威廉·韦伯斯特对此表示强烈
不满。以色列又成立了两个调查小组调查波拉德一案。它们认定波拉德是为拉菲·艾坦工
作。以色列政界要员包括总理沙米尔、国防部长阿伦斯都承认他们收到了波拉德提供的—
—些情报,但都否认他们原来知道情报来源,并说如果知道的话,他们肯定会中止这一行
动。而拉菲·艾坦则表示他是问心无愧的:“我所有的活动,包括波拉德的活动,上层领
导人都了解得—‘清二楚。我不想充当替罪羊,掩盖他们的责任。”但艾坦还是被解除了
职务。他被任命为以色列化工公司的董事长。 
  塞勒是唯一被指控负有刑事责任的以色列人。他从美国回国后,被任命为以色列最大
的空军基地特尔诺夫基地的司令。当美国人听说特尔诺夫基地的司令就是招募波拉德的情
报人员时,华盛顿下令:只要塞勒仍然在该基地任职,任何美国人不得涉足该基地。时任
美国副总统的老布什‘在]986年访问以色列时果然拒绝到该基地参观。为了维持美国和以
色列之间的战略关系,以色列忍痛解除丁塞勒的职务。 
  在这一行动中付出最高昂代价的当然是波拉德夫妇。波拉德向以色列提供的秘密文件
如果摞在一起,足有1.8米长、3米宽和1.8米高。他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的危害是显而
易见的。为了弥补他所造成的损失,美国人起码要花上10亿美元修复。因此,美国国防部
长卡斯珀·温伯格对波拉德恨之入骨。他说波拉德应该被绞死或枪毙。他还写了一封信给
美国地区法院法官奥布里·鲁宾逊,陈述了他的看法。后来这封信在波拉德量刑时显然起
了作用。1987年3月4日,波拉德被判处无期徒刑,他的妻子安妮则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当时波拉德32岁,安妮才 26岁,难怪安妮听到法官宜判的结果时立即摔倒在地板上。她
失声痛哭:“不!”平静下来后,她说:“我每天都向上帝祈祷,希望与丈夫团聚,这是
我活在世上唯一的指望。” 
  但是这件事并没有完,一批以色列律师正在探索间谍交换的途径。1962年,美国正是
用苏联超级间谍鲁道夫·阿贝尔换回了u—2间谍飞机驾驶员法朗西斯,鲍尔斯。这些以色
列人希望能用这种方法换回他们的招级间谍波拉德。以色列政府曾向美国和俄国提出一个
3方互换间谍计划。以色列释放…名俄国间谍贝林格,再由俄国与美国交换,换回波拉德
。以色列此举并非出于人道考虑。贝林格已经77岁,体弱多病,但以色列政府并未对他采
取什么人道主义措施,现在提出释放贝林格,只不过是以他为筹码,向俄国人表示:你们
不是觉得贝林格可怜吗?那好,去找美国人吧,让他们释放波拉德,你们的间谍收藏室里
一定也有令美国感兴趣的东西。但这个计划最终没有成功。 
  但是更多的以色列人并不愿意波拉德回到以色列,因为他将时晌提醒人们那件刁;光
彩的事情。如果是那样的话,波拉德唯…—的愿望也将落空子。 
  波拉德间谍案给美以关系投下浓浓的阴影。美国人要求以色列人保证今后将不再发生
类似的事情。以色列人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但是美国有这么多犹太人,谁能保证美国不出
现第二个波拉德?无论如何,波拉德间谍案在美以两国情报界乃至两国政府问造成的裂痕
难以完全弥合。 



--
2004年以来,转型社会空前爆发的社会压力与大国企强势崛起的挤压,加之跨国公司的战略
深入,使真正本土的企业力量,围绕基本的生存与发展,被迫要同时在三个方向寻求企业价
值的重建:在全球竞争中,寻求突破被挤压在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命运;在剧烈转型社会,寻
求主流的价值认同;在内外突围中,建立清晰的商业伦理。这成为未来最重大的趋势。
改革就是缔造出一幅商业成为一个国家创造力的重心的蓝图,企业的缔造者和强大者,将在
中国崛起的历史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64.7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7.3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