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为了爱情---克格勃杀手斯塔申斯基逃亡始末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7月25日15:33:08 星期二), 站内信件

为了爱情---克格勃杀手斯塔申斯基逃亡始末
博格丹·斯塔申斯基,乌克兰人。1948年4月,在乌克兰利沃夫师范学院攻读数学。195
0年
夏末,他因无票乘火车被捉住,并被命令去向利沃夫的交通警察局报告。这一命令足以
吓坏任何
人,因为交通警察里设有一个苏联国家安全队,是苏联国家安全部(克格勃)下面的一
个特务机
构。
  这个特务机构的西特尼柯夫斯基上尉接见了斯塔申斯基。上尉只字不提车票的事,
而是不断
地询问有关斯塔申斯基的家庭和家乡的一切。斯塔申斯基感到不安,因为他不知道上尉
究竟想怎
么处理他。西特尼柯夫斯基上尉警告说,他完全清楚他的家庭卷入了"乌克兰民族主者组
织"。
  年轻的斯塔申斯基很快明白了这位上尉的用意:如果要想保护他的家庭,他只有向
苏联提供
乌克兰地下运动名单的情报。作为报酬,他的家庭成员将免遭逮捕。谈话后不久,斯塔
申斯基就
在一份为国家安全部工作的书面声明上签了字。之后,斯塔申斯基被送到基辅接受为期
两年的间
谍训练。在基辅除了接受政治教育外,他还被授以德文和间谍知识。
  1954年年底,斯塔申斯基被赋予一个全新的身份:约瑟夫·莱曼,一个生于波兰的
日耳曼族
人。
1956年,斯塔申斯基开始被克格勃启用。这时他已成为一个忠实的苏联间谍。虽然作为
见习
间谍,斯塔申斯基还有许多东西要学,但克格勃已经开始交给他任务了:暗杀流亡在德
国的乌克
兰政治家里贝克。第一次盯梢,斯塔申斯基感到非常不自在,好像全世界都在跟踪自己
,又好像
里贝特早已认出了他。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斯塔申斯基戴上了墨镜。渐渐地斯塔申斯
基终于稳
定下来,克服了恐惧心理,终于不留痕迹地完成了对里贝特的暗杀行动。
  1958年5月,斯塔申斯基被派往鹿特丹,奉命监视"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慕尼黑分
部的领
导人、乌克兰抵抗运动领导人中最杰出的人物班德拉。
  正好在这时,斯塔申斯基热恋上了英格·波尔小姐,一个普通的德国姑娘,一个改
变了斯塔
申斯基命运的女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情的间谍活动正在迫使斯塔申斯基陷入一种无
法忍受的
处境,要么继续充当克格勃的杀手,要么继续喜欢英格·波尔,与她终身为伴,被克格
勃抛弃。
然而,莫斯科方面早已获悉斯塔申斯基偷偷摸摸的恋爱生活,而他未被干掉的原因,主
要是他在
英格面前一直保持着假身份。
1959年4月,他们秘密定婚。
不久,克格勃向他发出限期干掉班德拉命令。终于有一天,他看到班德拉独自一人回到

所,没有保镖。斯塔申斯基抢先进了屋,走上楼梯等待班德拉进来。当听到大门被打开
时,他走
下楼梯,清楚地看到班德拉的右臂上挎着一只小菜篮,正在用力地抽着卡在锁眼中的钥
匙。"不
上班吗?"斯塔申斯基问道,班德拉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便觉得眼前一片酸雾,片刻,便
失去了
知觉。斯塔申斯基迅速拿出纱布包着的另一种解毒药,急速地在大门上将它敲碎,吸入
气雾。他
环视四周,发现并无他人,便飞快地离开了这所房子。第二天,斯塔申斯基乘头班飞机
飞往柏
林,向克格勃报告他已完成任务。
  由于成功地完成了任务,斯塔申斯基被莫斯科授予红旗勋章,这对斯塔申斯基来说
简直是意
想天开之事,他从来没有得过如此高的奖赏。可是想到要去莫斯科,要与他亲爱的英格
·波尔分
别,甚至可能是从此分手,斯塔申斯基不由心情沉重起来。他痛切地知道,这种奖励只
是一种虚
幻骗人的东西而已,并不意味着可以过一种更美好、更自由的生活。
  斯塔申斯基感到紧张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这次杀人的细节,克格勃问得要比上次仔
细得多。
几个苏联人对班德拉的死已作了检查,并且告诉他,“这次谋杀并没有做得像上次那样
完美无
缺”。
  西德警察当局对班德拉突然死亡作了调查。在进行尸体解剖时,发现他脸上被玻璃
碎片划破
的地方,德国警方怀疑是由氰酸致毒而死。克格勃决定,在事情平静下来前,斯塔申斯
基应当留
在莫斯科。12月,苏共中央委员会的领导成员、克格勃的头子谢列平亲手授予他红旗勋
章,并要
求他暂时呆在莫斯科,等待新的时机。
在莫斯科的日子里,斯塔申斯基非常想念他的女友英格·波尔。他为曾向英格说过一次
谎而
担忧。当时他不愿意承认他是去莫斯科,而谎称是去波兰出差。这时,他已经开始考虑
要逃脱他
所厌恶的杀人行当,并拿定主意,将来决不再干杀人的勾当。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敢向
英格启
齿,吐露自己的真情。
在这期间,他的上司向总部报告,说他经常与一个德国理发店的女孩密切来往。总部对
此向
他提出忠告:这样一种友谊对一个克格勃人员来说是完全不适宜的,他不应该企图和一
个外国女
人结婚。然而,斯塔申斯基十分机智地辩解道,他认识这位女孩已经好久,如果就此将
她甩掉,
事情将更难收拾,她会把详细情况说出去。他还辩解道,既然克格勃人员还需要他在西
欧为他们
干掉其他人,同这个德国姑娘结婚就可作为一种掩护而有助于任务的完成,同时也为他
在西方的
掩护身份的合法化奠定基础。于是,克格勃改变了态度,虽然并没有默许他所提出的继
续与这个
女孩交往的建议,但是毕竟答应再仔细考虑一下“这个建议”。
  斯塔申斯基为了爱情,似乎一切都不愿再顾及,他心中只想早些和英格结婚,逃出
这个令他
恐惧的间谍圈子,他常常一厢情愿地想着和英格一起生活在一个非常幽静的小村庄,拥
有自己的
家园、聪明的儿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斯塔申斯基与美丽的德国姑娘的爱情,使他鼓足勇气直接向克格勃头子谢列平提出
一个特别
要求,即允许他同英格结婚。谢列平起初并没有答应他的请求,但斯塔申斯基的谎言如
此使人信
服,以致最后这个克格勃头子终于同意他们结婚,只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让他的
未婚妻来
莫斯科,从而确保她的可靠性。
  为了同英格在一起,斯塔申斯基冒了巨大的风险,他明白,一旦英格到了莫斯科,
苏联人就
会把她当作人质永久地留在那里。斯塔申斯基思考再三,心中自然忐忑不安。不过,这
次他总算
交了好运,几天后,他被告知,首先必须告诉英格,他不是在为东德贸易部做译员工作
,而是克
格勃的一名成员。"你必须问她,如果你们结婚,她是否愿意全力协助你工作,如她能保
证,那
你们就可以来莫斯科,但是你决不能把谋杀里贝特、班德拉的事情告诉她,一点消息都
不允许走
漏。克格勃的头子还强调,要是不服从,就不允许他们结婚。
  1959年圣诞节,斯塔申斯基抵达东柏林。克格勃仍然不许他回到西德,甚至不许他
进入西柏
林,他一直被东柏林的克格勃分子监视着。但是,英格对他的吸引力,使想逃出杀人犯
圈子的斯
塔申斯基又冒了一次大风险。如今,他已有丰富的经验知道如何被监视和跟踪,怎样甩
掉尾巴。
当再一次证实没有尾巴后,他来到西柏林,找到英格的工作地点,一家理发店。
  当斯塔申斯基推开理发店的大门时,英格正在为一位男士理发,看到斯塔申斯基,
英格拿推
子的手禁不住颤抖起来。望着朝思暮想的亲人,她不由扑了过来,激动地投入斯塔申斯
基的怀
中,焦急、思念、酸楚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淌下来。
  在英格的住所,他们共进晚餐。斯塔申斯基又一次激动起来,他再也无法忍受这种
欺诈蒙骗
的生活,毫不顾忌地把他的一切全部告诉了英格,仅仅只有那两次谋杀案还保持着秘密
。他向英
格表示,为了爱情,他想逃往西方。
  不知道为什么,经历了苏联及其卫星国限制之后,西方的自由世界对斯塔申斯基来
说,似乎
非常陌生,几乎成为一个令人恐怖的地方。斯塔申斯基告诉英格,他希望尽快掌握德语
,以便使
他能比较容易地在西方开始生活。事实上,不是他的德语水平适应不了德国的生活,而
是他内心
里一直在想着去美国开展新的生活。因为在美国,离苏联会更远一些,苏联与美国的对
立也会使
他更安全一些。
  正象斯塔申斯基渴望得到英格那样,英格也着魔似地热恋着斯塔申斯基。她以惊人
的勇气和
决心开始为他们实施出逃计划而秘密地做准备。怀着对男友的高度信任和热爱,英格象
不知疲倦
地东奔西跑,支撑着一切。他俩一致同意,对英格的双亲决不能吐露真情,至少在目前
,斯塔申
斯基还必须充当译员的角色,用莱曼这个名字。
要结婚,就要取得克格勃的允许,从而使他们必须付出更高的、更危险的代价--去莫斯
科。
他们假称去华沙出差,告别了英格的父母亲,辗转来到莫斯科。他们在莫斯科呆了两个
月,大部
分时间是在街上游玩,斯塔申斯基带着英格走遍了莫斯科的每一条大街和公园。也许是
英格的天
真和对斯塔申斯基的忠诚使克格勃相信了她,也许是由于英格虽然在西柏林工作,实际
上却住在
东柏林。总之,他们发觉似乎他们的克格勃上司根本就没有发现他们想逃跑的想法。
按照英格父母的意愿。斯塔申斯基和英格在西德的一座新教堂里举行了婚礼。虽然苏联
人非
常厌恶宗教仪式,但斯塔申斯基指出,举行这种仪式,他被怀疑为克格勃间谍的可能性
就会小得
多,于是,他的克格勃上司勉强接受了这个主张。
  1960年5月,他们接到克格勃的命令,返回莫斯科。这次他们仍然谎称去华沙,以便
保持英
格父母对斯塔申斯基的原有印象。
  在莫斯科,斯塔申斯基自学英语,时刻准备着走出这个杀人的圈套。他俩无时无刻
不感到被
监视和被考察的不安。这使英格内心里对苏维埃政权日益敌视,并对斯塔申斯基总是延
迟外逃日
益不耐烦。事实上,对于斯塔申斯基来说,克格勃经常的洗脑已使他感到去西方同留在
莫斯科简
直一样的可怕。多年的间谍生涯使他非常明白,如果他敢耍花招,迎接他的必然是冷冰
冰的枪
口。无论他逃往何处,克格勃的魔爪都会向他伸来。
  一天,早就怀疑寓所内装有窃听器的英格,催促斯塔申斯基彻底检查一下住房。果
然,他发
现房间里藏有一台磁带录音机。现在他们完全清楚了,不仅他们同亲友的来往书信受到
检查、每
次外出受到监视,而且住所里也安有窃听装置。从此以后,他俩要说什么秘密话,要么
只能去公
园,要么就只能用纸进行笔会,用完之后立即将这些字纸小心地烧掉。
  “这不是生活,简直是个活地狱,我们一定要尽快设法逃走”。英格激动地对斯塔
申斯基说
道。她确实已经忍无可忍。
  还有更使他们震惊的事。9月,英格发现她怀了孕。他俩兴奋不已,斯塔申斯基顺便
向他的
克格勃领导提起了此事。结果,这位克格勃头子怒气冲冲,命令他立即带英格去医院施
行人工流
产手术,因为他们有了孩子,就意味着他的间谍生涯将会中断。“如果不这样的话、你
们就得把
这个孩子交给一家养育院,让他在那儿生活”。面对残酷命令,斯塔申斯基毛骨悚然,
无言以
对。这个决定真正地刺痛了斯塔申斯基和英格,他们决心尽快地冲出蕃笼。
  一旦把逃跑作为他们首要的目标,就必须尽快摆脱这种监狱式的生活,离开莫斯科
。斯塔申
斯基横下一条心,想方设法装得特别勤勉、愿意合作,以向克格勃显示自己仍然是一个
忠于苏联
的有价值的特工人员。他设法说服克格勃让英格去东柏林作一次短暂休假。斯塔申斯基
向他们提
出,如果英格的父母不能很快看到他们的女儿,他们必然会提出令人难以回答的问题。
他甚至用
从未表现过的狡狯,设法向克格勃暗示,他的妻子不在身边,他就能更努力更有效地工
作。使斯
塔申斯基窃喜的是,克格勃这次又中了他的计谋,英格突然得到出国许可证。对于他们
来说,这
简直是走向成功的启明星。只要英格能离开莫斯科,那么他就有理由或者有机会出境。
他们私下
订了一个计划:英格无论如何要设法把在东柏林的逗留拖到她的分娩期,那时她就发一
封电报,
请求谢列平让斯塔申斯基到东柏林来照顾她。
  英格在东柏林一直受到克格勃的直接监视,甚至她给丈夫的信件、走访双亲,都要
得到克格
勃的允许。为了实现出逃计划,英格设法住进了医院,以拖延停留期,使她的孩子免遭
流产或送
往养育院。1961年3月31日,英格给她的丈夫发了一份电报。告诉他们得到了一个可爱的
儿子。
看到电报,斯塔申斯基高兴不已,他不仅为得到儿子,也为他们的秘密计划向前迈进了
一步。他
即刻报告谢列平,请求允许他前往东柏林探望妻子和小宝宝。令他恼火的是,这次请求
遭到了拒
绝。谢列平告诉他,“由于你夫人健康上的原因,我们已经两次延长了她的停留期。现
在,她应
该回莫斯科来”。这使斯塔申斯基先前的高兴一扫而光。看来,他们出逃的计划将化为
泡影。
  斯塔申斯基只好写信告诉英格“注意身体,养好宝宝”。他希望能有机会再次寻求
到离开莫
斯科的办法。
  4个多月过后,英格打电话给她在莫斯科的丈夫,痛苦地告诉他,他们可爱的儿子死
了。接
着,斯塔申斯基又接到一封他岳父发来的电报,要求他在自己的儿子离开之前,看上他
一眼。从
这个意想不到的悲痛消息中,似乎又露出了微弱的希望之光。斯塔申斯基沉痛地诉说了
这一切,
要求前往东柏林,看一眼他那死去的儿子。也许由于牵涉到一个东德家庭,克格勃软了
下来,他
们答应,他可以参加儿子的葬礼,但必须有一个护卫队员陪他一起前往。
  8月10日,斯塔申斯基在一名克格勃特务陪同下飞往东柏林。尽管克格勃的眼睛到处
都有,
斯塔申斯基仍向英格暗示,他已准备就绪,可以随时逃跑。
  葬礼定于8月12日在靠近边界的达尔哥夫墓地举行。斯塔申斯基计划就在这一天逃跑
。“在
埋葬我的孩子那一天,我们拟定了逃跑计划……因为往后就会太迟,就会对我施加压力
,逼我立
即返回莫斯科。即使在那个时候,我们也被三辆汽车监视着,这些车都停放在附近街道
的战略地
位上。我们被监视哨包围着。一旦我们单独在一起,没有人在听觉范围内的时候,我们
就很小心
地盘算如何不知不觉地溜走。我们一方面研究街道图,另一方面了解克格勃的汽车停在
哪儿。我
们俩都千方百计地愚弄我们的监视者”。斯塔申斯基在后来的回忆中说道。
  那一天,在走向墓地的路上,英格表现得非常的镇静,她眼中噙着泪水,呆呆地注视
着向前
移动的儿子的遗体。她嘱咐她的16岁的弟弟弗里茨,待会他得自己把这些花圈拿到墓地
。通向安
全庇护所的路只有一条,斯塔申斯基和英格借着花圈作屏障,俩人来到花园尽头一所房
子的后
面,沿着旁边的栅栏小心地贴着地面前进,以避开克格勃的视线。穿过一片灌木林,他
们到达了
安全庇护所。按照事前约定,弗里茨给他们提来了行李--一个轻便手提包。在确知无人
看到的情
况下,他们随即向北郊法尔肯泽进发,在那里他们雇了一辆出租汽车。在东柏林他们上
了一列电
气火车,两个小时后他们便到达了西柏林的盖桑德布兰嫩车站。他们终于成功了。
  对于斯塔申斯基和英格究竟是如何逃往西柏林的,人们疑团累累。他们为什么要先
去东柏林
的法尔肯泽,而不直接坐出租车去西柏林?为什么这段时间克格勃竟没有发现他们失踪
,或者发
现了却没有去搜索?他们是否很早就得到美国或其他什么情报机关的帮助?等等,令人
费解。
  1962年10月19日,西德司法当局以间谍罪和杀人罪判处斯塔申斯基监禁8年。1968年
新年前
夕,斯塔申斯基提前4年被释放。为了防止克格勃加害于斯塔申斯基,他被美国用一架军
用飞机
秘密带出德国,定居在美国。
  至于英格,则早已改名换姓,去西德斯图加特一家理发馆工作。为了彻底掩盖真相
,她于
1964年6月23日宣布同博格丹·斯塔申斯基离婚。后来,她又悄悄地消失了……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bs.ndc.neu.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