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打入英国秘密情报局的前苏联间谍——菲尔比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8月04日07:34:04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打入英国秘密情报局的前苏联间谍——菲尔比
金·菲尔比是英国人,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信仰共产主义。1934年,22岁的菲尔比加入
苏联情报机关。1940年,他打入了英国秘密情报局,在该局步步高升,最终成为英国情
报机关的一名高级要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他为苏联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成绩卓著
。1963年,由于身份暴露而出逃苏联。
  1929年,菲尔比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剑桥大学,在这里他的思想逐渐发生了重大转变
。他加入剑桥大学社会主义者学会,积极地参加社会主义者学会的活动,并担任了该学
会的司库,这使他接触到左翼思想,特别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到1933年夏,当菲尔比拿
到大学学位离开剑桥时,他同时确立了把一生贡献给共产主义的信念。当时,奥地利维
也纳的工人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菲尔比只身前往。在维也纳,菲尔比与苏联情报机关的
成员发生了联系并加入了该组织。
  1939年8月,正当战争的风云在法国上空聚集时,联络人告诉他,他的首要任务是打
入英国秘密情报机构。
  1940年夏天,他多年渴求的机会终于来了。一天,国防部的一位上尉问他是否“可
以做些有关国际方面的工作”。菲尔比立即答应了。他对自己轻易地被录取感到十分惊
讶,后来才知道,对他历史的唯一调查就是例行公事地问了一下军情五处,对方查了一
番档案后回答说:“没有问题。”
  不到一年的时间,菲尔比就从破坏活动科调到特别行动执行处,最后又调到从事反
谍报活动的第五科。第五科的任务是从国外获取有关针对英国的谍报活动的情报。菲尔
比认为新的工作可以使他与秘密情报局的其它部门和军情五处保持个人之间的关系,而
且还可以使他了解英国外交部和其它情报机构对什么感兴趣。
  菲乐比从愈来愈多的情报的分析得知,德国人正在西班牙策划一个代号为“博登”
的行动。在这一行动中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破坏直布罗陀海峡的通航,其措施是在
直布罗陀海峡安置一套侦察夜间通航情况的设备。由于这个装置会给西地中海供给线带
来新的危险、菲尔比认为应通过外交途径对这事加以解决。由于他的情报,最后迫使柏
林取消了“博登“行动。
  早在对德战争结束之前,英国秘密情报局的高级官员们便开始把他们的目标转向了
下一个敌人。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的很大一部分力量是投入到对苏联的渗透以及
保护英国不受布尔什维克的影响。眼看轴心国就要失败,他们的思想又回到了他过去的
老路,打算成立一个第九科来从事同样的工作。
  由于第九科的活动开始时过份保密,使菲尔比无法接触到他所需要的文件,工作上
很被动。显然,第九科的情报对于苏联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菲尔比为此写了好几份报告并同联系人进行详尽的分析。他认为,按照事物的一般
发展进程,战争结束之后,经济工作将会加强,秘密情报局的力量将会急剧缩减,极不
可能让第九科和第五科两个反间谍部门同时存在,只要有合并的可能,新合并的单位在
秘密情报局中将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于是,总部通知,菲尔比必须尽一切努力保证自己成为第九科的科长,这是第一步,第
二步是保证自己成为未来反间谍部门的负责人。这就是说必须搞掉第九科的科长居里和
第五科的科长考吉尔。谁都知道,居里的任命不过是个过渡,搞掉他不难。麻烦的是考
吉尔,考在秘密情报局里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而且是菲尔比的老上级。
  菲尔比明白,他应该寻求同盟者,而最好的同盟者就是考吉尔的对头们。他首先选
择维维安上校。维维安是秘密情报局副局长、考吉尔的顶头上司,名义上负责秘密情报
局的所有反间谍活动,但考吉尔根本瞧不起他的软弱,完全把他甩在一边,宁可直接与
局长打交道。维维安对此十分不满。
  恰好这个时候,幸运之神降临到菲尔比的头上。考吉尔偏偏选择了这个紧要的关头
想使局长卷入一场同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胡佛的完全没有必要的争吵之中。显而易见,
这种争吵将影响到两国之间的关系。维维安让他看了由考吉尔准备为情报局局长起草签
发的一封两页长的信,信中措词激烈,猛烈攻击胡佛为了华盛顿的政治利益而牺牲情报
工作的需要的做法。当然,考吉尔说的有许多是事实,但是这类事实是不能写在公文里
的,更不能写在两个情报机构负责人之间的通信中。
  信件的后面是外交部官员的简明批语:“我认为第五科起草的信函是完全不合适的
,如果寄出去的话,将会使英国秘密情报局局长成为取笑的对象。”
  经过他的活动,终于达到了目的。考吉尔已自行离去菲尔比走马上任,接替了居里
的第九科的工作。为了使第九科的地位合法化,他向局长建议必须自己起草一份章程,
明确提出授权他负责搜集和解释来自英国本土以外所有关于苏联和共产党人的间谍与颠
覆活动的情报,同时要同军情五处保持最密切的联系,相互交换有关方面的情报。
  菲尔比在他的努力下,不到一年时间,第五科和第九科便合并了,菲尔比理所当然
地成为新合并成的第五科的领导人。在菲尔比任职期间,没有一项针对苏联情报机关的
预谋行动产生过效果,而这并非好事。就他的工作而言,一方面要保护苏联人的利益,
一方面还得在英国人面前进行很好的掩饰,成就太少对这种掩饰是极为不利的。幸运的
是有时候会从天上掉下些“馅饼”——苏联情报机关的叛逃者,正是由于对这些“馅饼
”的亲自审问,使菲尔比感到如坐针毡。
  在菲尔比担任新合并的第五科负责人之后,伏尔科夫案件发生了。这个案件差点断
送了菲尔比的前程。
事情是这样的,苏联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的一位名叫伏尔科夫的副领事曾向英国总领
事馆副领事佩奇先生提出,要求允许他和他妻子到英国政治避难,说他名义上是个副领
事,实际上则是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官员。为了达到目的,伏尔科夫答应详细提供苏
联在国外工作的间谍网和情报员的材料。他特别声称,他知道在英国工作的三个苏联情
报人员的真实姓名:两个在英国外交部工作,另一个是英国伦敦反间谍机构的负责人。

局长要他本人来办理这件棘手的案子。他越想越觉得有必要亲自到伊斯坦布尔去一下。
局长同意了他的意见。外交部也已答应由英国大使馆安排菲尔比同伏尔科夫见面,并将
由使馆的一秘作陪同和翻译。这位使馆秘书曾在莫斯科工作过多年,俄语水平较高。对
菲尔比来说,关键的问题是由于使馆秘书在场,如伏尔科夫果真滔滔不绝地讲出在英国
政府机构中苏联情报人员的姓名时,使馆秘书将会大吃一惊。
  菲尔比决定首先做的是稳住使馆秘书,使其相信如果在伏尔科夫安全到达英国之前
过早地说出情报的内容将是危险的,而他到伊斯坦布尔的任务就是要用一切办法阻止伏
尔科夫谈这方面的情况,把他弄到安全的地方去,然后再由胜任这种工作的人来审问。
如果伏尔科夫真的露出什么惊人情报来,菲尔比则想暗示伏尔科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奸
细。
菲尔比到了伊斯坦布尔后,立即请佩奇给苏联总领事馆打电话找伏尔科夫,对方却称伏
尔科夫在莫斯科,接着就把电话挂断了。佩奇决定亲自去找苏联人,但不到一个小时,
他就回来了。他向菲尔比汇报“什么也没打听到,居然没有人听说过伏尔科夫”。听到
这个情况,只有菲尔比清楚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这个案子已彻底了结了,菲尔比长出
了一口气。
  后来,菲尔比以英国驻伊斯坦布尔大使馆一等秘书的身份担任英国秘密情报局土耳
其站站长。两年后,他接到伦敦的指示,担任英国秘密情报局在美国的最高负责人,具
体任务是“与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进行联络,办理由截收电报引起的种种案子”。

  这项命令对菲尔比充满极大的诱惑力,他可以因此仔细地了解美国情报机构的情况
。临行前他了解到一个十分重要的消息:英美联合对苏联在美国情报活动进行的调查发
现多起美国重要机构的泄密事件,大部分都是苏联人干的,其中最重大的一起是英国驻
华盛顿大使馆1944年和1945年的泄密事件。菲尔比把外交部的有关名单核查一遍后,对
于谁是英国大使馆的泄密者已有所知,这使他的不安得到了一些缓和。
  到美国后,菲尔比把与泄密事件有关的外交部人员名单排列后,查出了真正的泄密
者---麦克莱恩。他是菲尔比在30年代结识的,但自那以后一直没有见过面,而现在他已
是英国外交部美国处的处长了。毫无疑问,所谓的泄密者就是他。菲尔比在华盛顿接头
时跟他的朋友们商量搭救麦克莱恩的办法。
  正当华盛顿围绕英国大使馆泄密案调查日趋紧张时,盖伊·伯吉斯从伦敦调到华盛
顿任使馆二等秘书,这使菲尔比大为吃惊,伯吉斯是他剑桥时的好友。菲尔比把伯吉斯
作为可征慕对象推荐给了苏联情报机关,而伯吉斯后来则帮助菲尔比顺利进入英国秘密
情报局。俩人曾在秘密情报局一起共过事,他们之间的交往是人所共知的。
  伯吉斯到华盛顿没多久,就后悔不该到美国来。他的暴燥的脾气和性格使他在大使
馆的工作遭到损失,介乎辞职和半辞职的状态。总之,他急于想回伦敦去。这倒给菲尔
比一个很好的启示:可以把伯吉斯回伦敦和营救麦克莱恩这两件事结合起来。菲尔比认
为,如果伯吉斯从驻华盛顿的英国大使馆回到伦敦,他去看望美国处的处长就成了当然
的事,他就可以推动营救活动。对伯吉斯来说,被强行送回去而不引起怀疑的可能性一
直存在。3天后,伯吉斯在弗吉尼亚连着3次超速开车,州长对有人如此滥用外交特权提
出强烈抗议。没过几天,伯吉斯就被遗憾地告知他不得不离开美国了。这正合伯吉斯和
菲尔比的心意。
  菲尔比和伯吉斯一起研究了营救计划的每个步骤。他要伯吉斯到伦敦后先要和苏联
联系人接头,汇报全部情况,然后就带着一张写有约会时间和地点的纸条去麦克莱恩的
办公室找他,把纸条递给他,之后再次碰头,并把实际情况全部告诉他。几天后,营救
行动顺利完成。
  不久后的一天,他从联邦调查局那里得知“泄密者”麦克莱恩跑掉了,而且更糟糕
的是伯吉斯也走了。这使菲尔比面临重大抉择。很明显,伯吉斯的逃跑使情况变得更紧
急了。但菲尔比决定先不动声色。他知道,肯定要蛰伏一段时间,而且这段时间可能会
拖得很长并让人难以忍受。菲尔比认为,他现在的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他已经在
情报部门里干了11年,其中7年担任高级职务,跟军情五处合作了8年,跟美国情报机关
紧密配合了将近2年,断断续续的联系保持了8年,这就是他最大的优势。他对敌人的了
解程度已到了足以预见他们将会采取的行动。菲尔比还认为,虽然他值得怀疑的地方很
多,但他们根本拿不出什么实际证据来,这一点是最关键的。
  就这样,菲尔比决定继续潜伏下来。事情果真如他所认为的那样,外交部把他召回
伦敦后虽受到质询和秘密审问,但他们拿不出证据。1956年9月他被外交部开除以后,就
以《观察家》和《经济学家》周刊特任记者的身份到贝鲁特去工作,继续为苏联情报机
关活动。
  1962年苏联情报机关的高级人员乔治·布莱克被捕后,菲尔比才被确认为苏联情报
人员。
  1963年1月23日晚,菲尔比在贝鲁特失踪。不久,苏联政府宣布获准菲尔比在莫斯科
政治避难的要求。1965年,苏联授予他最高荣誉勋章之一的“红旗勋章”。
(刘佳整理)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24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9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