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alan (光荫), 信区: Green
标  题: 谍海女流卷起惊涛骇浪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12日10:03:37 星期二), 转信

员中,女性多于男性,这在历史上还是首次。一直由男性一统天下的各国情报机关正在
悄悄地发生变化。一大批英姿飒爽、活力四射的女性情报人员“不让须眉”,已经在英
、美、俄等国的谍报机构里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骑自行车的MI6特工
    20世纪50年代,在越南首都河内弹痕累累的街头,人们经常看见一个叫帕克的外国
女人在市内闲逛,她的身影一般出现在城市郊区或军事设施附近。她的公开身份是英国
驻河内总领事,而实际身份则是军情六处(即英国秘密情报局,代号为MI6)派驻越南北方
的特工。她的任务是搜集越南人备战和发展经济的情报。
    为了完成情报搜集任务,她采取了一种只有游击队才会使用的办法:骑着自行车,
在河内的大街上“与群众打成一片”。当时西方外交官在越南活动受到严格限制,每人
身后常有一个河内政府派的“顾问”盯梢,帕克却不受影响,十分轻松地干着她的工作
。当帕克被迫带上一个“顾问”时,她索性专门买了一辆双座自行车,外出时让那人坐
后座,照旧骑车兜风收集情报。帕克古怪的举动反而成为她的保护伞而没有引起越南政
府的怀疑。她在越南北方的经历成为当时在军情六处总部中流传甚广的传奇故事,以至
于被MI6总部(见上图)编成手册发给全体成员学习。
    在当时的军情六处,帕克作为间谍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在她那一代
妇女中,很少有人能够在英国情报机构里担任高级军官,能成为著名间谍的女性就更是
凤毛麟角了。帕克在庆祝MI6成立50周年时自豪地说:“对我来说,间谍职业有无穷的乐
趣,而且是没有性别差异的。”不过,她和她的女性同事们还是为了事业而牺牲了个人
生活的乐趣,例如其中有不少人就没有结婚或生孩子。虽然她们个个精明能干,但却没
有一人能在以男性为主的军情六处担任最高级职务。
    谍界风头正旺的香饽饽
    现在英国情报机构工作人员的性别差异正在缩小。自从柏林墙倒塌以来,英国情报
机构重新强调招募间谍的重要性,并认为女性比男性更适合这项职业。如今在英国的军
情五处(MI5)的1900名工作人员中,妇女已占了大多数。斯特拉·里明顿(下图一)是军情
五处前任处长,也是该机构首位女处长。她认为,世界已发生了变化,从前活动范围一
般限于英国国内的军情五处,现在已将其活动范围扩大到了爱尔兰共和国和欧洲其他国
家。军情五处人员的行动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情报人员社会渗透的能力。
因此,妇女目前在反恐怖活动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们一向认为,施展“美人计”是女间谍们特有的同时也是惟一的才能,但如今,
各国情报部门看重的却是女间谍表现出的出色的渗透能力。这也是女间谍崛起的关键因
素之一。由于妇女的心理素质比男性强,而且在处理事情方面有时比男性更谨慎,她们
能言善辩的本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某些时候能从不愿合作的人员中获取情报。军情
五处的前法律顾问戴维·比克福德认为,女性心理的承受力比男性要强,而且做事也谨
慎得多,所以女性应该比男性更擅长从事间谍活动。另外,情报人员的妻子或丈夫在执
行任务中也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虽然这种作用往往是鲜为人知的。为了甩掉敌人的
盯梢,特工人员的伴侣常常可以在提供情报和接受情报的人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其他国家的谍报部门也已经将培养女间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前苏联的“克格勃”
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招募更多的女间谍。目前,俄罗斯情报部门的女性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多。美国中央情报局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现在该机构高层情报人员中15%是女性,
是5年前的两倍。中央情报局目前已经拟订了在今后若干年选拔、培训和重点培养相当数
量的女情报人员的计划,并要求中情局谍报人员中女性的比例必须逐年有所上升。
    情报机构里的性别歧视
    尽管情报部门中女性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但她们显然对目前的状况仍然不很满意
。里明顿在日前的一次讲话中对女性在情报机构中的地位上升太慢颇有微辞。她指出:
“其实所有情报人员的表现都一样出色。”
    里明顿说,当她70年代刚到军情五处工作时,那里还是男性、白人和中产阶级主宰
的地方,女性在那里是二等公民,只能做一些打字、处理文件的杂活。但自军情五处直
接从大学招募工作人员以来,女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她们逐渐获得了比较平等的机
会,女性人员数量大幅增加。现在的问题是,虽然新来的女性同男性工作人员有同样的
阅历和学识,但从目前来看,男性职员的晋升机会还是比女性多。女性对此很不满意。
里明顿希望当情报部门中的女性人数足够多时,现在这种局面能够开始发生“静悄悄的
革命”。
    前美国中央情报局某工作站站长雅尼娜·布鲁克内尔女士认为,虽然时代变了,但
情报机构中的女性仍然面临着工作内外的巨大挑战。她曾同英国军情五处派往华盛顿工
作的一名女间谍共过事。她说:“军情五处的这名女军官的处境曾经非常艰难,她不得
不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比男性同事能干得多。”作为中情局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站长,布
鲁克内尔承认,她承受的工作压力要比男同事大,她必须付出多于男同事几倍的努力才
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她认为,女性特工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是男性同事的偏见和嫉妒。

    谍海弄潮新人辈出
    不久前,互联网上曾发表了几名英国女间谍的背景材料,其中包括现年29岁的吉莉
恩,她可以说是新一代英国女间谍的代表人物。
    在伦敦北部一所顶级女子中学毕业后,吉莉恩进入牛津大学学习语言,她精通俄语
。在她上大学的最后一年,一个专门负责为军情六处招募情报人员的“探子”到各所大
学巡视时,发现了吉莉恩,且认为吉莉恩十分适合做这项工作,他强烈建议吉莉恩从事
外交事业,这其实是加入MI6的前奏及最好掩护。经过在卡尔顿别墅的秘密谈话后,吉莉
恩的命运完全改变了。同所有新人一样,吉莉恩在军情六处驻蒙克顿堡的训练基地接受
了各种微型武器训练,学习间谍世界的各种传统技巧和广泛的知识等。通过这些训练,
她掌握了作为一名间谍所必备的一些基本技能及各种各样的常识。
    吉莉恩最初被安排在军情六处总部工作,但很快就被派往英国驻某中亚共和国使馆
,主要任务是搜集关于核扩散的情报。军情六处在冷战后关注的主要问题是防止核扩散
,各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情报以及国际犯罪和恐怖活动等。最近,由于吉莉恩在被派
驻的两个国家的工作成绩出色,她得到了上司的褒奖并被派往中东地区接受更为艰巨的
任务。
    吉莉恩说,从事谍报工作使她真正了解了自己的潜能。她认为,女情报人员各有自
己的特长,但平和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和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是她们的共同特点,也是
她们能够胜任危险的情报工作的保证。负责培训新进入军情六处的女情报人员的史密斯
教官认为,越来越多的职业女谍报人员将会给她们效力的谍报机构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带
来深远的影响。她们的出色表现无疑将使本已充满惊涛骇浪的谍海掀起更多更大的浪涛

谍海女流卷起惊涛骇浪
  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六处日前公布的报告显示,去年以来,在该机构新招聘的情报人
员中,女性多于男性,这在历史上还是首次。一直由男性一统天下的各国情报机关正在
悄悄地发生变化。一大批英姿飒爽、活力四射的女性情报人员“不让须眉”,已经在英
、美、俄等国的谍报机构里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骑自行车的MI6特工
    20世纪50年代,在越南首都河内弹痕累累的街头,人们经常看见一个叫帕克的外国
女人在市内闲逛,她的身影一般出现在城市郊区或军事设施附近。她的公开身份是英国
驻河内总领事,而实际身份则是军情六处(即英国秘密情报局,代号为MI6)派驻越南北方
的特工。她的任务是搜集越南人备战和发展经济的情报。
    为了完成情报搜集任务,她采取了一种只有游击队才会使用的办法:骑着自行车,
在河内的大街上“与群众打成一片”。当时西方外交官在越南活动受到严格限制,每人
身后常有一个河内政府派的“顾问”盯梢,帕克却不受影响,十分轻松地干着她的工作
。当帕克被迫带上一个“顾问”时,她索性专门买了一辆双座自行车,外出时让那人坐
后座,照旧骑车兜风收集情报。帕克古怪的举动反而成为她的保护伞而没有引起越南政
府的怀疑。她在越南北方的经历成为当时在军情六处总部中流传甚广的传奇故事,以至
于被MI6总部(见上图)编成手册发给全体成员学习。
    在当时的军情六处,帕克作为间谍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在她那一代
妇女中,很少有人能够在英国情报机构里担任高级军官,能成为著名间谍的女性就更是
凤毛麟角了。帕克在庆祝MI6成立50周年时自豪地说:“对我来说,间谍职业有无穷的乐
趣,而且是没有性别差异的。”不过,她和她的女性同事们还是为了事业而牺牲了个人
生活的乐趣,例如其中有不少人就没有结婚或生孩子。虽然她们个个精明能干,但却没
有一人能在以男性为主的军情六处担任最高级职务。
    谍界风头正旺的香饽饽
    现在英国情报机构工作人员的性别差异正在缩小。自从柏林墙倒塌以来,英国情报
机构重新强调招募间谍的重要性,并认为女性比男性更适合这项职业。如今在英国的军
情五处(MI5)的1900名工作人员中,妇女已占了大多数。斯特拉·里明顿(下图一)是军情
五处前任处长,也是该机构首位女处长。她认为,世界已发生了变化,从前活动范围一
般限于英国国内的军情五处,现在已将其活动范围扩大到了爱尔兰共和国和欧洲其他国
家。军情五处人员的行动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情报人员社会渗透的能力。
因此,妇女目前在反恐怖活动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们一向认为,施展“美人计”是女间谍们特有的同时也是惟一的才能,但如今,
各国情报部门看重的却是女间谍表现出的出色的渗透能力。这也是女间谍崛起的关键因
素之一。由于妇女的心理素质比男性强,而且在处理事情方面有时比男性更谨慎,她们
能言善辩的本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某些时候能从不愿合作的人员中获取情报。军情
五处的前法律顾问戴维·比克福德认为,女性心理的承受力比男性要强,而且做事也谨
慎得多,所以女性应该比男性更擅长从事间谍活动。另外,情报人员的妻子或丈夫在执
行任务中也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虽然这种作用往往是鲜为人知的。为了甩掉敌人的
盯梢,特工人员的伴侣常常可以在提供情报和接受情报的人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其他国家的谍报部门也已经将培养女间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前苏联的“克格勃”
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招募更多的女间谍。目前,俄罗斯情报部门的女性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多。美国中央情报局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现在该机构高层情报人员中15%是女性,
是5年前的两倍。中央情报局目前已经拟订了在今后若干年选拔、培训和重点培养相当数
量的女情报人员的计划,并要求中情局谍报人员中女性的比例必须逐年有所上升。
    情报机构里的性别歧视
    尽管情报部门中女性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但她们显然对目前的状况仍然不很满意
。里明顿在日前的一次讲话中对女性在情报机构中的地位上升太慢颇有微辞。她指出:
“其实所有情报人员的表现都一样出色。”
    里明顿说,当她70年代刚到军情五处工作时,那里还是男性、白人和中产阶级主宰
的地方,女性在那里是二等公民,只能做一些打字、处理文件的杂活。但自军情五处直
接从大学招募工作人员以来,女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她们逐渐获得了比较平等的机
会,女性人员数量大幅增加。现在的问题是,虽然新来的女性同男性工作人员有同样的
阅历和学识,但从目前来看,男性职员的晋升机会还是比女性多。女性对此很不满意。
里明顿希望当情报部门中的女性人数足够多时,现在这种局面能够开始发生“静悄悄的
革命”。
    前美国中央情报局某工作站站长雅尼娜·布鲁克内尔女士认为,虽然时代变了,但
情报机构中的女性仍然面临着工作内外的巨大挑战。她曾同英国军情五处派往华盛顿工
作的一名女间谍共过事。她说:“军情五处的这名女军官的处境曾经非常艰难,她不得
不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比男性同事能干得多。”作为中情局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站长,布
鲁克内尔承认,她承受的工作压力要比男同事大,她必须付出多于男同事几倍的努力才
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她认为,女性特工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是男性同事的偏见和嫉妒。

    谍海弄潮新人辈出
    不久前,互联网上曾发表了几名英国女间谍的背景材料,其中包括现年29岁的吉莉
恩,她可以说是新一代英国女间谍的代表人物。
    在伦敦北部一所顶级女子中学毕业后,吉莉恩进入牛津大学学习语言,她精通俄语
。在她上大学的最后一年,一个专门负责为军情六处招募情报人员的“探子”到各所大
学巡视时,发现了吉莉恩,且认为吉莉恩十分适合做这项工作,他强烈建议吉莉恩从事
外交事业,这其实是加入MI6的前奏及最好掩护。经过在卡尔顿别墅的秘密谈话后,吉莉
恩的命运完全改变了。同所有新人一样,吉莉恩在军情六处驻蒙克顿堡的训练基地接受
了各种微型武器训练,学习间谍世界的各种传统技巧和广泛的知识等。通过这些训练,
她掌握了作为一名间谍所必备的一些基本技能及各种各样的常识。
    吉莉恩最初被安排在军情六处总部工作,但很快就被派往英国驻某中亚共和国使馆
,主要任务是搜集关于核扩散的情报。军情六处在冷战后关注的主要问题是防止核扩散
,各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情报以及国际犯罪和恐怖活动等。最近,由于吉莉恩在被派
驻的两个国家的工作成绩出色,她得到了上司的褒奖并被派往中东地区接受更为艰巨的
任务。
    吉莉恩说,从事谍报工作使她真正了解了自己的潜能。她认为,女情报人员各有自
己的特长,但平和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和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是她们的共同特点,也是
她们能够胜任危险的情报工作的保证。负责培训新进入军情六处的女情报人员的史密斯
教官认为,越来越多的职业女谍报人员将会给她们效力的谍报机构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带
来深远的影响。她们的出色表现无疑将使本已充满惊涛骇浪的谍海掀起更多更大的浪涛

《北京晚报》 2001年6月11日
《北京晚报》 2001年6月11日

--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ol.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