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nye (lingxue), 信区: Green
标  题: 【转贴】昨天的秘密——50-60年代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征战史5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Wed Jun 23 18:27:24 2004)

【转贴】昨天的秘密——50-60年代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征战史5 

新军事论坛 



缴获 13 系统 ,电子对抗升级 
    萨拉齐10日晚击落敌机,11 日早晨,空军高炮指挥部的技术人员文绶,田在津,周忠
本,肖炳元坐上伊尔-12飞机,直飞包头,然后乘车赶往萨拉齐,着急寻找U-2新装的电子
干扰设备。 
    他们来到飞机残骸现场。 
    在U-2的左机翼下,有个似乎是副油箱的东西,被机翼压住看不清楚。大家一声喊 “
一二三!”把机翼翻了过来。 
    “副油箱”被撞开一个大窟窿。天色已经黑下来了,周忠本拿出手电筒往里照。 
    “有炸弹!”周忠本大吼一声。 
    几个人一齐扑通卧倒。 
    听了半天,没有动静。周忠本又壮起胆子照了起来,原来,他看到“副油箱”里有个
红色圆柱体,上面有英文标示“危险!”还以为是定时炸弹。那红色圆柱体内显然是炸药
之类的东西。U-2上的绝密部位装有自爆装备,怕落入对方之手。紧连着任色圆柱体的是一
个黑匣子,上面英文标示:13系统A。 
    大家高兴极了,找到了电子干扰设备。可是他们不敢拆除,怕那红色圆柱体爆炸。 

    他们派人严力看管,一行人回到一营驻地向空军副司令员成钧汇报。成钧也高兴得不
得了,当晚派飞机去接陆军工程兵。 
    第二天,陆军工程兵来了两位同志。包头附近某机场来了两位机务人员,首先电子干
扰吊舱和机翼分离,工程兵红色圆柱体拿到小河边,非常麻利地将里面的黑色炸药取了出
来。 
   非常幸运的是,在U-2被击中的一刹那,导弹弹片削断了引爆13系统的导线,13系统自
爆装置无法引爆,落入我手。 
    我们的技术专家很快摸清13系统电子干扰设备的机制。 
    1967年9月8日,国民党空军U- 2一架,入窜浙江嘉兴机场侦察,并向我制导雷达施放
角度欺骗回答式样干扰,我地空导弹兵第14营首次使用国产红旗二号兵器,加装“反电子
干扰2号”设备理成功反掉13系统施放的电子干扰,一举击落敌机,飞行员击毙于舱内。 

    对方又在改进电子干扰方式。 
    我又研制出“反电子干扰3号”......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电子对抗不断升级。 
木排主架阵地 
    从1964 年开始,侵越美军不断出动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对越南北部进大面积侦察,不
时入侵中国的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上空。 
    与有人驾驶的U-2 型高空侦察机比较,无人机造价低,体积小,红外辐射弱,雷达不
易发现,生存力强,即使被击落,也不会造成人员伤亡。美军在使用U-2的同时,更多地使
用无人机。美军在侵越战争期间,使用无人机拍摄的照片占全部航空侦察照片的80% 。 

    美国以无人机侦察中国始于1964 年8月,无人机由DC-130型运输机运载,在南海上空
投放,入海南岛,经过南宁、兴宁,漳州、厦门出境,在台湾湖口回收。这种无人机称“
火蜂式”, 体积小,高度可达20000 米,侦察设备好,可多次回收使用。 
    1967年,毛泽东主席签发作战命令,地空导弹二、三、六营于八、九月间机动到广西
地区设伏,打击敌高空侦察机和战斗轰炸机。后来,这 3 个营各击落无人机一架。三营首
开纪录。 
三营参谋长辛忠正,率领先遣组从宁明出发到广西东兴,勘察道路,选择阵地。 
    勘察的结果,辛忠正不由得头痛起来。 
    从宁明至东兴,没有铁路,只有公路。这里山多水多桥多。200多公里路程,大小39座
桥梁,全部是木桥,最大载重8吨,而三营车辆武器,最重的达几十吨。经过茅岭,防城两
个渡口,那木船一压上几十吨的载重车准得沉底。 
    部队已经到达宁明,按毛泽东签发的作战命令,最多还能等待8天! 
    8天39座桥梁,两个渡口,怎么过去? 
    辛忠正找到广西军区汇报,请求帮助。军区王副司令召集交通局、支前办公室和沿线
各地区领导人开会。 
    王副司令说:“这是毛主席签发的命令,部队要到南边打仗,我们一定要保证部队按
时到达。” 
    第七天,辛忠正跟随王副司令沿线检查,沿线的变化使他目瞪口呆。39座桥梁全部用
木头加固,用扒钉钉牢。生产队几乎用尽了积存的木材,许多人做房的木梁也拿来顶上。
 
    在茅岭渡口,他看到一条15米长的渡船绑上几个汽油桶,满载着大石头正在试渡。一
位老人告诉他,大石头经过磅秤称过,足有40吨。 
    第八天,部队颐利到达东兴。这里面向北部湾海边。阵地选在围海造田垫起的一块平
地上。此外,再选不出一块理想的平地作为阵地。 
    三车队轰轰开进阵地。第一辆顺利进入,第二辆突然下陷 ,地上冒出黑色泥浆。眼看
车头就要埋进去, 后边的车辆赶紧将它拉上来。其它车辆再也不敢往前开了。 
    原来,围海造田造出的平地,上面几十公分坚硬如铁,再往下就是稀泥浆了。外表上
看不出来,一般车辆上去也没问题。选择阵地的同志没考虑到这一层。 
    改换阵地吗?时间来不及,附近也没有可以摆开兵器的平地。 
    有办法,填石头。拉一车石头填下去,看不到了,再拉一车填上去, 黑色泥浆冒上来
。军情急如火!东兴县人民武装部一个接一个紧急电话打下去。两千多人奋战三昼夜,满
山遍野妇孺老幼肩挑手拾。运来了两千立方石头。一百多立方木材。将粗大的圆木用铁丝
、扒钉穿门帘似地编排起来,放在石头上,大大增强了承受力。阵地架在了木排上。一个
事先无法想象的阵地。 

“红二”飞向无人机 
    9月17日11点37分,远方情报告知:小型机一架,高度19000米,时速750公里,位于三
营正南方向300公里北部湾上空,航向正北,向三营直线临近。 
    前线空军某军指挥所通知:敌机是美国无人驾驶侦察机,打掉它! 
    营长李洪泉问:“等敌机进入国境线内打,航路捷径应是多少?” 
    辛忠正计算完毕,答:12至22公里。 
    12时1分,敌机距离35公里,航路捷径17公里,营长下达射击决心。 
    12时2分,敌机距离27.5公里,3发“红二”导弹升空。 
    “红二”是我国自己制造的地空导弹。 
    无人机残骸坠落在阵地西北方向18公里处。当营部修理所所长廖广宁带领战士赶到的
时候,民兵已经包围了敌机,安置了警戒,架起了电话线。 
   这架无人机残骸除了削去一截翅膀,座舱有一道裂纹,基本无损。这是被我地空导弹击
落的高空侦察机保存得最好的残骸。大概是因为无人机小而轻,导弹仅削去一截翅膀,使
飞机失去平衡螺旋而下,使它不至于猛烈触地爆炸。 
    从1964年8月至1969年底,美国无人机入侵中国领空97架次,被击落20架。其中,空军
航空兵击落14架,空军地空导弹兵击落3架,海军航空兵击落3架。 
    空军地空导弹兵击落的3架无人机 ,除三营首开记录,1968年3月22 日二营营长陈辉
亭指挥,于广西宁明击落第二架,1969年10月28日,六营营长卢才兴指挥,于广西武鸣击
落第三架。 
    六营在广西武鸣的胜仗,是地空导弹兵60年代最后一次胜仗,也为地空导 

--
   所谓极烈之枪,是超越诸圆的破圆之枪!  当你的枪极烈极快,那时候,你会觉得时
间甚至都停顿下来,你的枪会突破以上所有这些圆,在一刺之内结束战斗。时间停止的
时候,世界上没有圆,只有一条线,那就是你的枪!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0.46.78.24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0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