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哎呀蛇蝎), 信区: Green
标  题: 新中国空军实战录:朝鲜空战-初战3:0(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9 14:18:14 2003), 站内信件

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3/12/08/031208j73.jpg

中国空军歼7III战斗机

  前言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是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孕育于中国共产党
领导人民革命的初期。从本世纪20年代第一次国共合作起,我们党就着手培养航空技术人
才。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党曾多次选调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航空技
术,为建立人民空军作准备。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党创办了第一所航空学校,即东北老航校,
开始成批地培养各类航空技术人才,为建立人民空军创造了条件。在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
利的前夕,党中央作出了建立人民空军的决策,提出了空军建设的方针原则,并从陆军选
调了大批经过战火考验的骨干力量,作为空军建设的基础。新中国一诞生,中央军委就于
1949年11月11日宣布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1986年10月2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确定1949年
11月1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建立日。 

  40年来,人民空军经受了无数次战火的磨砺,与装备占优势的美帝、国民党空军较量
,历经了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不断
发展壮大。 

  空军创建初期的装备一部分是缴获国民党空军的,多数是从苏联购买的。50年代的歼
击机有米格—9、米格—15、米格—15BИC、米格—17、米格—17Φ、米格—17∏Φ、米格
—19C、米格—19∏。轰炸机主要有图—2、伊尔—28、图—4。地空导弹有萨姆—Ⅱ。随着
我国航空工业的建立和发展,空军装备很快由修理转为仿制。50年代中期,歼击机仿制了
米格—17Φ即歼—5,60年代仿制了米格—19C型,即歼—6和米格—21Φ—13型,即歼—7
。轰炸机仿制图—16,即轰—6,并仿制了苏联地空导弹系统,称为红旗—1号。70年代,
中国空军装备由仿制开始转向自行研制。到70年代中期,空军的飞机、地空导弹等武器装
备基本实现了国产化。目前人民空军已陆续装备了一大批我国自行设计的歼击机、轰炸机
、空中运输机、侦察机、直升机和特种飞机。歼击机有歼—7Ⅱ、歼—8、歼—8I,即将装
备的有歼—7Ⅲ、歼—8Ⅱ,强击机有强—5I、强—sⅡ,轰炸机有装备第二代领航轰炸系统
的轰—6,运输机有运—8,还有无人驾驶侦察机等。这些飞机的性能已达到了第二代喷气
式战斗机中、后期水平,与其配套的机载设备和武器,包括空对空导弹、机载雷达、火控
系统、通信导航设备、飞行控制系统均有较大改进。今天我国空军各型飞机拥有量居世界第三位。在防空武器方面有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的不同程式、频段和
结构的雷达情报网。地空导弹发展为各种型号与高炮配合形成的地对空拦截系统。为了提
高战斗力,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人民空军正与外国合作改进歼—8战斗机的电子、
火控系统;与意大利合作改进反潜战斗机的电子系统。 

  空军初建时只有一个混成旅,今天,发展到具有歼击、轰炸、强击、运输、侦察等航
空兵,以及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和其它专业技术兵种组成的技术兵种
,建立了全国范围的防空体系,成为人民解放军序列中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技术军种。 


  在发展装备,健全部队编制的同时,人民空军各级各类人员的军政素质明显提高。空
军创建初期,飞行员来自陆军,文化水平低,训练时间短,技术战术都不成熟。而今天从
空军司令员、军区空军司令员到航空兵部队的军长、师长、团长都会飞行。航空兵师师长
全都能带队升空作战,战斗团团长大多数能飞4种气象(昼间简单气象、昼间复杂气象、夜
间简单,夜间复杂气象),并能胜任3种气象条件以上的指挥一和教学。空降兵的各级主要
军事干部都能登机跳伞。空军所有飞行员都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全天候”飞行员在
过去40年里增加了16.4倍,其中38%已达到一级和特级飞行员标准,达到等级飞行员水平
的占87%以上。中国空军目前已具备一定水平的远程作战、高速机动、猛烈突击和对空防
御的能力,在保卫和建设祖国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人民空军诞生后,在抗美援朝、国土防空、支援陆海军歼敌剿匪、解放沿海岛屿、援
越抗美和中越边境自卫还击等作战中,英勇善战、敢打敢拼,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3818架
的辉煌战绩,戳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世界空战史、防空史上一个又
一个范例。 

  40年来,仅中央军委、国防部、总部和空军,大军区授予荣誉称号的英模单位56个。
他们是空军优秀人物和先进集体的杰出代表,是空军的光荣和骄傲。他们朝气蓬勃,艰苦
奋斗,不怕困难,勇于献身,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和富于创造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无论
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激励和鼓舞着全国人民、全军指战员、新一代青年为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本书力求真实地记载人民空军对敌斗争事例,以通俗的形式,具体形象地反映人民空
军指战员对社会主义、对祖国、对人民(包括朝鲜人民)的无限热爱,表现人民空军在武
器装备,物资条件比较差的条件下,在战斗和训练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勤学苦练、刻
苦钻研技术战术,坚决压倒敌人的建功立业的精神;显示了空军指战员相互间团结友爱,
舍己为人,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考验留给自己的高尚情操。书中对一些兵器知识
和技术战术也作了简单说明。这本书可以作为对广大工人、农民、干部、解放军指战员、
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国防意识教育,革命传统教
育的教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人民空军的成长发展提供有益的资料。希望这本书能够得到
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指教。

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3/12/08/031208combat.jpg

F-86“佩刀”和米格-15战斗机

抗美援朝空中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后,美国空军对中朝地面部队
及其后方交通运输线狂轰滥炸,给中朝军队的作战行动造成很大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决
定组织志愿军空军参战。1949年11月才成立的新中国空军,当时只有一个刚组建的3旅,作
战飞机114架,大多数飞行员只飞了60多个小时。而当时侵朝的美国空军和海军舰载机总兵
力达14个联(大)队,各型作战飞机1100余架。此外还有英国、澳大利亚、南非联邦以及
南朝鲜的飞机100余架。他们的飞行员大多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飞行时间最多的达300
0小时。两军对垒,实力相差悬殊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美国空军凭着数量、综合装备性能、飞行员技术素质等方面的优势,在整个朝鲜
战争中掌握着制空权,其飞机出动104万余架次,投弹64万余吨,但志愿军空军仍然取得了
辉煌的战果。他们不畏强敌,从1950年12月至1953年7月,在两年零8个月的作战中,轮番
出动歼击航空兵10个师21个团,轰炸航空兵2个师3个大队,有784名飞行人员,59733名地
勤人员参加了实战。总共战斗起飞2457批,26491架次,实战366批,4872架次,有373名飞
行员开过炮,212名飞行员击落击伤过敌机。年青的中国空军不负众望,在鸭绿江、清川江
以北上空取得了制空权,被美国空军称为“米格走廊”;共击落侵朝美空海军和参与侵朝
战争的其他国家空军的飞机330架,内有F—86型喷气式战斗机211架,F—84、F—80型喷气
式战斗轰炸机72架,F—94、FMK—5、FMK—8、FMK-24、F4U、F—51、B—26等型飞机47架
,击伤F-86、F—84等型飞机95架。 

  毋庸讳言,中国空军的这些战绩和胜利的取得,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两年8个月作
战中,中国被美军击落飞机231架,内有米格—15比斯、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224架,拉
—11活塞式歼击机3架,图—2活塞式轰炸机4架;被击伤米格—15等型飞机151n架,共牺牲
空勤人员116名,其中有赵大侮、孟进、陈亮、赵文全、陈涛、贾广和、樊玉祥、宋阁修等
正副团长8名;张维清、智学仕、张祖文等团勤务主任3名;牟敦康、林钊等正副大队长9名
;孙生禄等正副中队长14名;范万章、毕武斌等飞行员和其它空勤人员82名。他们用自己
的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空军的光荣战史。 

  志愿军空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空中作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950年12月21日进驻安东(丹东)浪头机场开始到1951年8月,是志愿军空军进行初战
锻炼阶段。1950年10月下旬至12月间,中朝人民军队连续发动了第一、二次战役,迫使美
军向南撤退,美军递增调两个空军联队以“空中封锁交通线”和“密切支援”等方式加强
对朝中军队的封锁攻击,使中朝军队的战役行动和后勤支援受到严重的干扰破坏。为此,
12月21日志愿军空军第4师10团28大队,在师长方子翼率领下进驻丹东浪头机场,在友空军
带领下进行实战锻炼,为大批部队参战摸索经验。此时28大队的飞行员人均在米格飞机上
仅飞22小时,飞行技术很不熟练,但他们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求战热枕。指战员们纷纷
表示:敌人的技术高,我们的觉悟高。坚决打好第一仗,为祖国人民争光!1951年1月21日
28大队首次与美机交战,大队长李汉击伤美空军F-84型战斗轰炸机1架。1月29日的战斗中
,李汉又击落击伤美机各1架,28大队无一损伤,初战告捷。从此,开始了志愿军空军战史
上光荣的第一章。 

  与此同时,志愿军空军为了争取更多的部队达到参战水平,用两个半月的时间进行突
击训练。1951年4、5月间,志愿军空军司令部组织了由参战部队飞行大队长以上干部参加
的各机种联合飞行技术演习,这是对战斗力的实际检验,为志愿军空军以师为单位参战打
下基础。这一阶段,志愿军空军战斗出动28批145架次,击落敌机1架,击伤2架,我机被击
落2架,牺牲飞行员1名。虽然付出了代价,但获得了非常宝贵的实战经验。 

  1951年9月至1952年5月,是志愿军空军入朝作战的第二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
战后向联合国军发动了5次进攻战役,迫使敌人南撤,进入防御。6月10日美方被迫同朝中
方面开始停战谈判。但美方并无诚意,他们一面谈判,一面发动新的攻势,并企图凭借其
空中优势取得军事和谈的有利地位。8月18日,侵朝美军发动了“夏季攻势”。与此相配合
,美空军开始执行空中封锁交通线,即所谓“绞杀战”计划。此时美空军已增至19个联(
大)队,作战飞机达1400余架,并用更先进的 F-86E型飞机替换了F-86A飞机。志愿军空
军则从1951年9月起,以师为单位轮番参战,以老带新,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如果说,一
开始空战中,志愿军空军更多地是靠勇敢、不怕死的精神,那么经过这一阶段的实战锻炼
,他们则越来越注意摸索和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指挥水平,讲究技术、战术。这期间创造
了许多以少胜多,出敌不意、攻敌不备,密切协同,化险为夷的战例,也涌现了许多英勇
善战,战功卓著的英雄集体和指战员。如从1951年冬到1952年春,共86天的空战中,击落
击伤敌机15架,而我机未损一架的王海大队,创一次空战击落敌机4架纪录的刘玉堤,击毙
美“空中英雄”戴维斯的张积慧。如首次实施了不同机种的协同作战,成功地轰炸了敌巢大和岛。如王天保以老式的拉—11型活塞式歼击机击落美空军F—86
型喷气式战斗机,创空战史上的范例……到1952年5月,志愿军空军共击落敌机123架,击
伤43架,我机被击落82架,击伤23架,敌我损失飞机之比为1.46:1,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
较大的战果,挫败了敌人“绞杀战”的企图。但在与敌空战中也暴露了志愿军空军缺乏战
术配合,协同性差,指挥呆板的问题。如第二次轰炸大和岛,由于计划上墨守陈规,协同
不严守时间,思想上麻痹轻敌,虽完成了任务,但志愿军空军被击落图-2飞机4架,击伤4
架,被击落拉-11飞机3架,损失惨重。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