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arrior (原始积累中(日灌夜观)), 信区: Green
标  题: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80金积堡之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Apr 14 08:17:42 2004), 站内信件

80 金积堡之战

决定陕甘回民大起义成败的关键一战
    金积堡之战是清同治八年至十年(1869年至1871年),陕甘回民起义军在灵州(今

宁夏宁武)金积堡地区与清军进行的一次著名战斗。
    19世纪中叶,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各地农民起义、少数民族反清起

义不断爆发。在太平天国革命和捻军起义的影响下,同治元年(1862年),西北陕甘地

区爆发了以回族人民为主的各族人民武装起义,起义烽火遍及陕甘大部分地区,时间长

达12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陕西是回民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泾水和渭水流域),全省回族人口约

百万。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其封建统治,竭力挑拨回汉民族间的关系,以达到分而治之的

目的。由于采取“护汉抑回”、“以汉制回”的政策,回族人民地位低下,备受歧视和

侮辱。1862年5月,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部进入陕西,陕西清军在堵御太平军的同时,也
加紧了对回民的迫害。华州地主团练到处散发“陕西不留回民,天意灭回”的传帖。其

他地区的团练也纷起效尤,大杀回民。回民忍无可忍,华州回民首先起义,渭河西岸回

民争相响应。起义烽火迅速遍及400公里的秦川,起义队伍扩展至20余万。1863年10月,

清军多隆阿部采取“剿抚”两手策略,使陕西回民起义军遭受很大损失。一部分回民起

义军转入甘肃东部继续斗争。
    陕西回民起义之初,甘肃回民即纷纷响应。1864年初,陕西回民陆续进入甘肃,起

义军声势更加壮大。在和清军的反复斗争中,甘肃地区逐渐形成了四个反清斗争中心:

马化龙领导的以金积堡为中心的起义地区;马占鳌领导的以河州为中心的起义地区;马

文禄领导的以肃州(今酒泉)为中心的起义地区。在回民起义军的打击下,清王朝在甘

肃的统治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陕甘总督杨岳斌、刘松山部老湘军在回民起义军和进入陕

西的西捻军联合打击下,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由于杨岳斌对镇压陕甘回民起义没有办法,清政府另派闽浙总督左宗棠任陕甘总督、

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左宗棠确定了“先秦后陇”的作战方针。
    1867年7月,左宗棠率所部楚军近2万人到达陕西,对陕四回民起义军步步紧逼,各

个击破,使陕西回民起义军损失惨重。
    1868年11月,左宗棠以陕西大局已定,便加紧进行进军甘肃的各项准备,拟定“三

路进兵之策”,分三路向甘肃进军:
    刘松山率部由绥德西进,直指金积堡,是为北路;李耀南、吴士迈率部由陇州、宝

鸡趋秦州,是为南路;左宗棠和刘典率军自乾州经邠州、长武赴泾州,是为中路。其中,

北路是重点进攻方向。
    金积堡位于灵州西南25余公里,东通花马池,南通固原,西靠黄河,是马化龙部回

民起义军的中心。
    左宗棠在作好一切准备之后,便大举向甘肃回民起义军进攻。
    1869年秋,北路清军刘松山部进抵灵州,9月8日攻占吴忠堡东西的郭家桥。中路清

军则由固原、平凉北进,左宗棠进驻平凉,从而形成对金积堡的大包围态势。
    在南线,清中路军占领预望城、黑城子、李旺堡等村堡,守卫该地区的陕西回民起

义军纷纷向西撤离。甘肃回民起义军马万春部无法阻止清军前进,同心城、韦州堡一带

起义回民大部投降清军。中路清军于11月中旬进至金积堡西南秦渠一带,距金积堡仅5
公里。
    北路刘松山部在中路清军策应下,夺取灵州城,打通了后路,从而完成了对金积堡

地区的包围。
    从12月起,清军在金积堡外围与起义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清军采取步步为营的

方针,相继攻占了吴忠堡周围和金积堡北面的堡寨。回民起义军依托秦汉二渠,挖壕筑

墙,步兵凭墙防守,骑兵则主动出击,忽东忽西,不断袭击敌人。12月11日,总兵简敬

临率楚军突入回民军阵地,被起义军包围,士卒死伤甚众,简敬临等也被击毙。
    但是,起义军的处境非常困难。金积堡东西两面的险要地永宁洞和峡口均落入清军

之手。峡口在堡的西面,是黄河青铜峡口,也是秦汉二渠的渠口,永宁洞是山水沟(今

山水河)通过秦渠涵洞的地方,秦汉二渠在此汇合,北流至黄河。
    1870年2月12日,起义军从河西履水过河,夺回峡口,并打败前来进攻的清军。
    与此同时,回民起义军在永宁洞方向也发动进攻。
    1870年2月9日晚,起义军千余人从金积堡东南突然进至秦渠南,占领石家庄和马五

寨几个村堡,抢修防御工事。石家庄扼秦渠之要。刘松山得知石家庄被占,连夜率部来

攻。起义军退至马五寨继续抗击。2月14日,刘松山在进攻马五寨时中弹而死。
    清军进攻连连受挫,士气日低,起义军乘机发动反攻。起义军一部由马正纲率领由

宁州、正宁进入陕西三水,马朝元也率部由金积堡出宁条梁(今陕西靖边西),两支队

伍在甘泉会合,东攻韩城、郃阳。与马化龙有联系的河州、狄道回民军也攻占渭源,直

逼巩昌,使甘肃战局为之一变。形势对起义军十分有利。
    但是,由于起义军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各自行动,不能有效地协同配合,所以

有利形势逐渐丧失。进入陕西的起义军在清军的追堵下,力量受到很大削弱,只得退回

甘肃。在金积堡地区,马化龙对清政府抱有幻想,几次向清军“求抚”,遭到拒绝后,

又分兵四出,没有集中兵力给敌人以致命打击,对永宁洞水口的几次进攻也未得手。
    起义军的失策,给了清军调整部署的时间。左宗棠一面调兵截击入陕起义军,并奏

调郭宝昌进攻花马池、定边,以打通金积堡东路粮道,一面命刘松山的侄子刘锦棠接统

老湘军,重新组织对金积堡的进攻。刘锦棠一面加强对永宁洞的防守,一面在黄河两岸

夹河筑垒,保护河西通道,并将灵州至吴忠堡之间堡寨逐一攻占。
    为从南面进攻金积堡,左宗棠命令黄鼎、雷正绾率中路军夺取峡口,并攻占金积堡

西面汉渠内外20余座起义军营垒,直逼金积堡西南的洪乐堡。
    在清军的大举进攻面前,起义军毫不畏惧,顽强抵抗。清军付出了沉重代价,才攻

下金积堡周围各堡寨。清军在金积堡四周挖掘长壕两道,壕深几米,宽十几米,壕边筑

墙,高达丈余,两壕一防堡内起义军突围,一防堡外义军救援。清军沿壕分段驻守,金

运昌部驻北面,刘锦棠部驻东、南两面,雷正绾部驻西南,黄鼎部驻西面,徐文秀部驻

西北面。
    在清军的严密包围下,河州回民起义军派出的两支援军被阻截,金积堡防御形势日

趋恶化。
    1870年12月31日,起义军粮尽援绝,陈林率部分起义军向黄鼎、雷正绾“求抚”。

6天之后,马化龙亲赴刘锦棠营中请降,表示愿以一人“抵罪”。马化龙及其子马耀邦
向清军交出各种火炮56门、各种枪千余杆,并写信向王家疃庄的回民起义军劝降。1871

年3月2日,清军攻入王家疃庄。刘锦棠以马化龙藏匿枪支为借口,将马化龙父子杀害,

金积堡之战遂以起义军的失败而告结束。
    金积堡是陕甘回民起义的核心堡垒。金积堡之战的失败,使整个西北地区的反清形

势受到极大影响,清军从此掌握了西北地区的主动权。金积堡之战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

点:一是起义领袖马化龙出身于回族上层,他的反清主要是为了保持和加强其原来的宗

教、政治特权和经济地位,并不是要推翻清朝统治,因而没有提出鲜明的政治口号,更

没有斗争到底的决心,时时想“求抚”,最终还是请降,这是金积堡之战失败的根本原

因。二是起义军没有统一领导,力量分散,形不成强大、集中的打击力量,各部之间的

协同也不好。所以往往是各自为战,被敌各个击破。当然,作战指挥上也有原因可找,

没有抓住有利战机适时集中兵力夺回永宁洞水口就是一大失策。
    清军方面则比较成功。左宗棠针对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

完成对金积堡的包围后,又成功地使用深沟高垒阻断了起义军的内突外援,迫使处在绝

境中的起义军“求抚”。但是,清军的胜利也是付出了代价的。在这次作战中,清军
“死伤山积,屡失大将”,仅刘松山部老湘军,就损失了4A10的营官,官兵死伤千余人,

因伤致残两千余人。
    左宗棠承认十多年来“剿发平捻”,所部伤亡之多也没有超过这次作战的,可见清

军损失之重。

 


--
                   
                   To injure no man, but to bless all mankind.
        
                                http://yepp.myrice.com/little.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0.46.77.17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8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