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tj (dudu), 信区: Green
标  题: 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38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Feb 25 16:15:25 2000) WWW-POST

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 
38 七年战争

------------------------------------------------------------------------------
--


欧洲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大角逐
    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即英国-普鲁士同盟与法国-
奥地利-俄国同盟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场遍及欧洲
大陆、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和菲律宾等地。这次战争对于18世纪后半期国际战略
格局的形成和军事学术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年战争前夕,欧洲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正酝酿着新的大变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其中对全局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英法矛盾。英国从16世纪末叶到17世纪70年代先后打败
西班牙和荷兰,它同剩下的唯一强大对手法国的矛盾迅速上升,两强决战势所难免。其
次是普奥矛盾。自从神圣罗马帝国分裂为一系列独立的诸侯国,普鲁士和奥地利最为强
大,它们都想成为德意志诸侯国中的霸主,同时由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领地西里西亚
在两次“西里西亚战争”中被普鲁士占领,两国的斗争日益尖锐化。再次是俄普矛盾。
沙皇俄国在18世纪初叶打败瑞典而成为欧洲强国之后,继续推行西进和南下扩张政策,
并把目标首先指向东普鲁士。普鲁士的日益强大和对外扩张,构成了俄国西进的阻力,
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在上述背景下,各国都积极争取盟国,孤立对手,纵横捭阖,朝秦暮楚,展开尖锐
而复杂的外交斗争。1756年1月16日,英普首先缔结《白厅条约》,规定双方负责在德
意志境内维持和平,并以武力“对付侵犯德意志领土完整的任何国家”,矛头直指奥、
俄、法三国。鉴于此,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政府决心放弃原先签订的《俄英条约》,于
1756年3月25日转向同奥地利结成攻守同盟。稍后,法王路易十五政府于5月1日毅然与
宿敌奥地利签订相互保证的第一次《凡尔赛条约》,双方保证各自提供军队,援助另一
方反击任何敌人。
    随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双方都进一步争取同盟者。结果,汉诺威(英国王室在
欧洲大陆上的世袭领地)、黑森-卡塞尔、不伦瑞克等德意志诸侯国以及葡萄牙先后参
加英普同盟;瑞典、萨克森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大多数德意志诸侯国以及西班牙则先后参
加法奥俄同盟。
    在欧洲各派力量的分化组合行将完成之际,普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判断战争已不可避
免,从普鲁士所处战略地位考虑,与其等待敌人进攻,不如趁敌人尚未完全准备就绪之
机,先发制人,于1756年8月底亲率9.5万人的军队对萨克森发动突然袭击,七年战争
由此爆发。
    在普军预有准备的军事行动面前,萨克森军很快陷入包围,被迫投降,首府德累斯
顿随即被普军占领。在普军对萨克森军形成包围时,奥地利派出一支军队火速增援,双
方在埃格尔河和易北河会合处的洛沃西采遭遇。交战结果,奥军未能突破普军防御,因
此无法挽回萨克森的败局,1756年的战局以普军的胜利告终。
    1757年初,弗里德里希二世决定挟萨克森战胜之余威,进军波希米亚。5月6日,普
军向布拉格发起进攻,奥军被迫退守城内。为解布拉格之围,奥军一部向布拉格开进,
普军亦派一部迎击。两军在科林附近遭遇激战,普军失利,随后解除了布拉格之围,退
回萨克森。此间,法军分两路在西线展开了军事行动。弗里德里希二世从布拉格撤军后,

审时度势,选择其一路打击之。两军于11月间举行罗斯巴赫会战,法军大败。当年,俄
军亦于5月间开始向战场调动军队。夏季,乘奥、法军对普军兵力的牵制,进军东普鲁
士,期间两军展开大耶格尔斯多夫之战。普军先占优势,但俄军后又反败为胜。战斗中,

俄军著名统帅,当时的旅长鲁缅采夫崭露头角。俄军取胜后,没有发展胜利。普军在罗
斯巴赫会战后,主力又由西东进,截击进入西里西亚的奥军,并于12月间举行全年度的
最后一次大会战洛依滕会战,取得全胜。
    1758年,反普同盟诸国总兵力进一步增加,但由于战略指导上缺乏全局观念,作战
行动不协调的情况严重存在。普军趁敌方观望之机,由洛依滕长驱直下奥地利领地摩拉
维亚,并包围奥军主力一部驻守的奥尔米茨。此时解冻期已过,俄军又重新西进。普军
遂放弃奥尔米茨,北上迎战俄军。普俄两军于8月25日在屈斯特林城附近的措恩多夫村
展开血战,打成平手。普军在休整期间,于10月间遭到奥军突然袭击,伤亡惨重,与战
争初期相比,实力已明显下降。
    1759年的战争又以俄军的西进为前奏。由于俄军已占领东普鲁士,因而在战略上作
出调整,准备同奥军会合,攻克柏林。普军亦以俄军为主要目标,7月间在法兰克福东
南截住俄军,但战败。8月,俄奥两军在法兰克福会师。为防俄奥联军进攻柏林,普军
集结兵力再次前往阻截,双方展开了著名的库纳斯多夫会战,结果普军失败。这场会战
使1759年成了七年战争的转折年,普军统帅弗里德里希二世对战争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

只是由于冬天的来临,俄奥联军才未对普军采取进一步行动。
    1760年,俄奥联军在战略上又产生分歧。俄军主张攻打柏林,而奥军则急欲夺取西
里西亚,于是两军又各自为战。10月间,俄军乘奥军与普军周旋之机,曾一度偷袭柏林
得手,后在普军主力回救时放弃。普军在解除柏林危急后,调头迎战奥军,双方在萨克
森境内举行托尔高会战,普军勉强取胜,从而渡过了艰难的1760年。
    1761年,普军依然面临三面受敌的困境:法军威胁汉诺威,俄军伺机攻取科尔贝格,

而奥军则占领了西里西亚。下半年,俄军主力南下同奥军会合,帮助奥军在西里西亚取
得一系列胜利,使普军在全战线的防御岌岌可危。为攻克柏林,俄军另一部在鲁缅采夫
将军指挥下开始围攻柏林的门户科尔贝格。当年12月,科尔贝格失陷。
    由于南北两线的相继失利,普军在战略全局上几乎陷入绝境。但这时发生了一个偶
然的但对战争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这就是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病死,其外甥彼得
三世继位。此人有一半普鲁士血统,从小在普鲁士长大,是俄国统治集团中亲普势力的
总代表。他继位后,俄国立即退出战争,将所占土地归还普鲁士,并转向同普鲁士结盟。

普鲁士由此免于彻底覆灭的厄运,有的历史学家称此为“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
    在欧洲大陆以外,战争主要表现为英国和法国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争夺。战争初期,

英国在战略上侧重于以海军同法国海军在海上交战。1756年,英国舰队在梅诺卡岛战役
中失败。此后,受命组阁的英国陆军大臣皮特提出了以争夺海外殖民地为主的新战略。
英国逐渐扭转了战略上的被动局面,先后夺取了原属法国的加拿大和加勒比海大部地区。

1762年,又从站在反英一方介入七年战争的西班牙手中夺取了古巴。英国还以殖民军队
为主力,在海军的支援下,同法国殖民军在印度和菲律宾等地展开角逐,最终完全控制
了这些地区。
    以俄国退出战争为标志,七年战争进入了尾声。由于英国在海外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普鲁士又重新夺回了西里西亚,加之各国已被战争拖得筋疲力尽,七年战争的结局基本
已经形成。基于这一情况,交战各国相互间签订了一系列停战和约。1763年2月15日,
以普鲁士为一方,奥地利和萨克森为另一方,签订了结束七年战争的《胡贝尔图斯堡和
约》。
    根据上述协议与和约,普鲁士巩固了它对西里西亚的占有权;英国取得了加拿大和
法国割让的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所有领土,并且用梅诺卡岛换取了塞内加尔,用古巴换取
了佛罗里达的一部分;奥地利放弃了收复西里西亚的要求;法国丧失了北美和南亚的大
部分殖民地,但重新获得英国归还的贝尔岛、瓜德罗普、马提尼克、圣路西亚、加利,
以及北大西洋的密克隆和圣皮埃尔岛;西班牙在付出代价后,重新获得古巴和菲律宾。
    七年战争是法国革命战争前欧洲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卷入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英
国由于在战争爆发时已经历资产阶级革命,并处于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世界第一
次产业革命时期,经济、军事实力获得长足发展,同时由于以老威廉·皮特为核心的统
治集团的战略指导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普鲁士由于在军事上作出
了充分准备,加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统帅才能,以有限的人力物力在欧洲大陆上同当时
几乎所有的大陆强国相对抗,取得多次会战的光辉胜利,但它称霸欧洲,多面树敌,穷
兵黩武的军国主义政策是不足为训的。七年战争中,法国、奥地利、俄国等国结成联盟,

在总兵力上并不弱,但其内部战略目标各异,形不成合力,授敌以可乘之隙,犯了联盟
战争之大忌。
    七年战争对军事学术的重大影响主要在于,它暴露了当时欧洲军队盛行的分兵把口
式的“警戒线战略”和以威胁敌军补给线为主要目标的“机动战略”,以及呆板的线式
战术的缺点。随着各国经济承受能力的提高,军队人数增大,火力加强,后勤补给制度
也不单靠补给线,这些新的历史条件,呼唤着集中兵力,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
标的决战战略和便于利用地形地物发挥火力,保存自己的比较灵活的战斗队形和战术。
从七年战争的某些会战胜负原因中,可以看出几十年后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中臻
于完善的决战战略和疏开队形的端倪。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14.3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