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Green
标  题: 特战讲座(1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r 12 13:58:34 2004), 站内信件

第四篇:高级篇(6)
特种技艺之反恐怖作战部份(下)   教室/办公大楼/立体建筑
    在所有的恐怖行动中,发生次数最多与最难搞定的,应该算是建筑物内部的人质挟

持事件,为了应付建筑物内部的各种情况,反恐怖小组甚至还发展出近距离接战准则(C

QB,Close Quarter Battle)、近距离射击要领(CQS,Close Quarter Shooting)等特种

战术来应付建筑物内部的反恐怖作业,而射击训练也由原本的精准射击发展到快射(Qui

ck Shoot)、突射(Twins Shoot)、反应射(Action Shoot)等各种高级技术,至于各种攀

爬、垂降与破窗、破门技术与相关工具更是现代反恐布小组的必修课科目,而且还是必

需以高标准过关,虽然各个小组都受过相关训练,但实战经验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

我们今天要谈的就是一个实战案例,而且非常的有名,你不必需要是特战圈内人或军事

专家才会知道这次机密的行动,它为世人所熟知的作战代号是‘王候门(Prince's Gate

)’
    时间是1980年四月三十日,六名来自于伊朗阿拉伯解放教义派(Liberation of Abr

aistan,注一)民主革命阵线(Democratic Revolutionary Front)武装恐怖份子,他们配

备了捷克制的天蝎式冲锋枪(Scorpion submachine gun)'比利时制的白朗宁自动手枪与

苏联制的的手榴弹,挟持了位于伦敦市王候门大道16号上伊朗大使馆内的二十六名人质

(稍后四名人质因健康因素而被释放,人质数降为22名),要求释放被囚禁于伊朗境内的

92名阿拉伯解放教义派同志,并将他们安全的运送到指定地点,若不能使他们的要求得

到令他们满意的回应,那么被囚禁于使馆内的人质就得死。
注一:此一组织的发源地位于伊朗西南方一处盛产石油的省份,位处战略要冲,油藏颇

富,但由于所信奉的阿拉伯回教教义与柯梅尼所主张的回教基本教义派不合,自柯梅尼

上台后便多有不满情事发生,据称美国中央情报局曾暗中资助供其进行反柯梅尼的行动


    在得到消息后,位于伦敦的各警务相关单位立即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警

戒、封锁与情报搜集,并由谈判专家与恐怖份子们保持联络与安抚情绪,虽然在现场的

单位包括了伦敦市警局的D11狙击小组(D11 Police Marksman)、C13反恐怖小组、与苏格

兰警场技术支援处C7特别分遣队小组成员等菁英单位,但一来没有得到上级明确指示,

二来,他们都心知肚明这不是他们能应付的一场秀,他们在等待更有资格的主角登场。

而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内,位于希尔福德(Hereford,注二)的特种小组也收到了关于此事

件的完整报告,并完成了出动的初步准备,呼号为红色小组的B小队(由一位上尉与24名

队员组成)并交由于麦克.罗斯中校(Lieutenant Colonel Mike Rose)统一策划、指挥。

罗斯中校在得知情报得拟定的第一阶段的立即行动计划,目标定于在同一时间内制服恐

怖份子、解救人质与对五十个房间进行扫荡,稍后又将此计划修订为审慎突击计划,改

由多点同时攻入使馆,将人质救援、接战清扫恐怖份子改以较慢的速度行动,但考虑不

引发恐怖小组的警戒与触发警报,红色小组人员显然不敷调配,在5月2号小午(事件发生

后第三天下午)原先的红色小组加入了呼号为蓝色小组的A小队(同B小队的编制)合组成为

此次行动的联合派遣小组,在此同时,谈判仍然在进行着。
注二:此处为SAS各军刀小队(指训练完毕之单位)进行循环训练的交替中心,亦为各小队

进行反恐怖训练的主要训练地,而永远有一个小队在此执行全时待命(全年365天,每天

24小时),随时枕戈待旦,准备衔命执行反恐怖或人质救援的全球性派遣任务,但由于大

不列颠王朝的衰败,现在的任务区(AOR)己缩减为大英国协会员国与提出协助要求的友好

国家。
    在警方的谈判专家与恐怖份子谈判的同时,由MI5(英国第五情报处,主要负责国内

情报搜集与反情报作业,笔者注)也源源不绝的将苏格兰警场技术支援处C7特别分遣队小

组所搜集的情报给这两个SAS小队,协助制定攻坚计划,同时在伦敦市内的里金斯公园营

区(Regent's Park Barracks,主要是御林军与禁卫军的市内驻点,笔者注)也建立了一

处大使馆的全尺寸模型供队员们进行演练,并准备各种装备,其间包含了各种尺寸与规

格的爆破装药,供突击行动进行时爆破门窗使用,而首相柴契尔夫人也将英国国防部、

MI5、MI6(英国第六情报处,主要负责国外情报搜集与反情报作业,顶顶大名的007情报

员即隶属此单位,笔者注)以及SAS的高阶主官们共同研议此一事件的处理方式,而又同

时必需兼顾人质的安全与政府的政策不会相抵触,会议在著名的眼镜蛇室进行(CORBA,

Cabinet Office Briefing Room ),时间仍不断的前进,会议仍未有结论,但事情发生

了。
    迫使英国政府下定决心进行救援行动的主要发生于5月5号(事件发生第六天),由于

英国政府无权要求伊朗释放革命份子以满足恐怖份子的要求,而恐怖份子亦不满事情迟

迟无进展,恐怖份子首领昂.阿里.莫罕默德(Awn Ali Mohammed)向警方提出了最后通

谍,若是再无法得到任何可肯定的回覆,便要开使枪决人质,1980年5月5号下午13:31,

使馆内传出了三声枪响,而傍晚18:50又传出了三声枪响,随后使馆的新闻参事阿巴斯.

拉法沙尼(Abbas Lavasani)的尸体被抛出使馆外,而事后的检验证明他是在下午的那次

枪击中死亡的;当尸体被发现后,警方的现场指挥官,伦敦警务处长(Police Commissi

oner)大卫.麦克尼爵士(Sir David McNee)立即以电话向眼镜蛇室汇报了所有的现场情

势。并建议将现场的指挥/管制权移转给SAS,到了当晚的19:07时,麦克罗斯中校得到了

高层的许可,下令SAS的两支特遣分队执行‘宁禄行动(Operation Nimrod)’,行动的指

令是命令特遣分队秘密的进行救出人质的动作,并准许SAS队员采取一切必要性的手段来

确保此一秘密行动的遂行,但事后却发现事与愿违,因为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不但全

程录影,还以同步的方式向全球数以亿计的观众进行转播,成为特战史上唯一同步公开

于一般大众面前的‘秘密’行动。
    1980年5月5日19:23时,SAS小组己完成全面部署,八名队员(第一小队)以两人一组

的方式由大使馆后方屋顶垂降而下,由二楼后阳台的落地窗与一楼的后门进行强攻,原

本预计以定向炸药装设于门窗上破门而入,但不幸的,墨菲定律(意指任何计划好的事,

到头来一定会出错之意,英语系国家常用的谚语,笔者注)发挥了作用,一名队员遭绳索

绕住在四楼的窗口前,一时无法解脱,若使用爆破方式将会使这名队员受伤,但若对这

名队员进行救援,则所发出的声响则可能让使馆内的恐怖份子发现而使行动功败垂成,

SAS当机立断,让那名队员挂在那自己想办法,其余队员继续行动,但改由铁锤破门而入

,并以闪光震撼弹进行清除的动作,然后SAS的端着灭音型MP5进行屋内进行救援与接战

;同时,另一组八名人员(第二小队)则从正面垂降而下,依原计划的使用定向炸药炸开

了二楼的窗口,再由阳台栏杆的交界处爬入进了阳台,先投入闪光震撼弹,而位于楼下

的行动支援组则以镇暴枪发射CS镇暴瓦斯枪榴弹,就在闪光与声响配合著呛人的镇暴瓦

斯,身着黑色连身服与SF10防毒面具(含防眩镜片与CS瓦斯过滤片,一般的防毒面具无法

有效的防止CS镇暴瓦斯被吸入,包括目前大多数各国所使用的现役防毒面具,SAS所采用

的SF10型防毒面具是少数几款可有效阻挡CS镇暴瓦斯的现役防毒面具,而防眩镜片则保

护SAS队员不受闪光震撼弹的影向,笔者注)的SAS队员以最大的速度前进并撂倒所有挡路

的恐怖份子,除了事前分配的各个房间外,主要的目标是二楼的电报室,因在早先的监

听(由烟囱放入的麦克风与其他探测器材等等,由C7技术支援处所搜集的情报)中得知人

质主要被拘禁于此房间中,而此时另外的八名队员则由一楼的大门口强行快攻进入使馆

,此时红组的24人己经全部进入使馆内进行任务,而路线的安排则使所有的房间与重点

位置至少都会有两组队员各检查一次的机会,而蓝组的队员们则有一半负责警戒待命与

清除大使馆外到一楼建筑物安全,并确保撤退路线的安全与畅通,并随时准备进入室内

支援红组的作业,另外的一半则在安全的距离内以镇暴枪发射CS瓦斯弹进入室内,掩护

红组的进攻行动,并以各型的枪枝随时狙杀暴露位置的恐怖份子,计划相当的慎密。
    但墨菲定再次的发挥效用,由二楼后阳台攻入的第一小队中两人组的队员在前往电

报室的路上与一名恐怖份遭遇,前头的队员立即扣下MP5的扳机,但竟然无法击发,而当

时这名恐怖份子正以拿着白朗宁自动手枪的右手想拉开左手的手榴弹插销,SAS队员立即

由右腿的枪套掏出同为白朗宁公司的高威力手枪向恐怖份子射击,中弹的恐怖份子后因

痉挛而使手中的白朗宁走火,击中了自己的大腿,但致命的一击则是由SAS队员所开的枪

,那枪正中脑门;而此时电报室正传来人质的惊叫声与令人担心的枪声,恐怖份子开始

杀人质了,这组队员继续前进,在电报室口的CS瓦斯与浓烟中(闪光震撼弹与CS瓦斯弹的

爆炸已经引燃了窗帘造成火灾)又有一名恐怖份子被辨识出来,就在这名恐怖份子冲出电

报室的同时,两名队员同时开枪,这名恐怖份子立即被打死翻身倒在地板上,手上还握

着一枚苏联制的手榴弹,但已有一位人质遭到杀害,另两位人质受伤,人质救援行动第

一阶段完成,但肃清行动继续,这组队员踹开另一扇与电报室连结的门,又丢了一枚闪

光震撼弹,等待震撼弹爆炸后进入,但这是一是空房间,于是这组队员便停留于电报室

,守卫人质的安全,而持手枪的队员便趁此时退掉了枪上的弹匣,换装了另一个全满的

弹匣,执行警戒任务;而同样第一小队的另一组队员由一楼后门进入大使馆后,清除一

楼大厅、通往二楼的楼梯口与各个房间,并负责人质救援成功后,掩护人质与护卫小组

安全离开(就是断后啦),而就在一楼的大门口与另一名恐怖份子接战,事实上是他们己

对楼上清除完毕后,确保通路通畅时遭遇的,当时这名恐怖份子正打算由一楼大门逃逸

,但正准备回二楼通知同伴时与SAS红组队员撞上了,那也不用客气,一个MP5的点放,

这名恐怖份子还没搞清楚状况就了了帐,第四名恐怖份子则是躲在三楼一处走廊尽头的

房间里,虽然并未明显的表示出敌对行动但也清楚的表示投降的意思,而且在一片烟雾

中也很难看清楚手上有没有武器,所以红组队员还是送他去与其他三名同伴相会了,而

第五名恐怖份子则是在房间肃清过程中被‘搞定(注三)’的,而第六名恐怖份子则混在

人质中一起被救了出去,由攻击发起时起算,破门窗而入,接战、歼敌、救出人质、逐

屋肃清、确认后全体队员撤离现场,一共只花了17分钟,而且没有任何人胆敢质疑SAS的

行动效率与能力,因为BBC全程转播,而且以多机远镜头特写记录了每一个屋外的镜头。


注三:在特战小组的无线电习惯语中,若是在恐怖份子无所悉的情况下把恐怖份子撂倒

时,会在无线电上通报‘CONTACT(接战)’,若是正面遭遇,而探戈也发现特战人员正交

火时,则会通报‘TAKEING FIRE(交火中)’,若是无预警接触恐怖份子(例如转角处)而

接战时则会通报‘TANGO NOW(与恐怖份子接战中)’,但不管是那一种情况,当探戈或T

们被放倒后,无线电上必需通报被消灭的恐怖份子人数,以使其他队友了解目前状况,

因为特战行动一般都会进行情报先悉工作,预测要消灭的目标人数,因此通报被消灭人

数对现场指挥官而言是很重要的,而被消灭的通报用语则是‘GOT IT’或‘DONE(搞定)

’,这是指单一的,若是超过一个以上的恐怖份子被搞定则会通报‘TWO TANGO DOWN(两

个恐怖份子放倒)’,反之,若是我方人员受伤或倒地时亦需通报,而用语则是‘MAN D

OWN(人员受伤倒地)’。
    就王候门行动的任务规划与战术执行细节上,可挑的错误实在不多,而这除了SAS的

平时训练够扎实外,在里金斯公园营区预建的大使馆模型中多次的实兵操演也居功厥伟

,虽然有许多人认为这种事前彩排的演出不算真正的军事行动,1982年的英阿褔克兰群

岛之役的英军特遣舰队指挥官,海军上将山弟.伍华德(Admiral Sandy Woodward)即是

一位,在1982年5月10的作战会议中,伍华德将军要求SAS秘密登陆西褔克兰岛,侦察敌

军状况,并将岛上的飞机全部炸掉,但SAS要求给予三个星期的时间进行侦察、敌情分析

与事前演练时,伍华德上将当场表示了他的不屑,并要求五天内执行任务,虽然伍华德

也同意SAS不失为英国最精锐、最有效率的部队,但对SAS以一个礼拜侦察、一个礼拜分

析研究、一个礼拜反覆演练的作法,虽可算是精心策划、钜细靡遗、胜兵先胜的成功之

道,但‘说穿了一点也不稀奇’,不过由于SAS的任务需求通常都要求不得失败,而事先

演练则相对的提高任务成功率,算是一道保险,而对SAS队员与等待救援的人质而言都是

必需的。
    以一般的观念而言,英国人的行事风格应该是较高贵、优雅一些,而且还会有着慢

半拍的下午茶悠闲,不过这些印象颢然都不适用于SAS身上,SAS执行任务时快速、粗暴

、不顾形象与分秒分争的特色,让所有曾经交换训练的他国特战队员留下不凡的印象,

至于那些探戈,则没人知道他们的想法,因为至今仍未有人能留下一口气说出最后的印

象,至少SAS的可知行动中,除了指名留下活口的任务外,在数十次被外界知悉的各类行

动中,对手都是在事后数尸体,没人在任务过程中知道SAS是如何执行的,除了SAS本身

的低调外,所有与SAS进行过交换训练,或由SAS代训的部队也都采用了类似的低调态度

。而SAS的另一项传统则令笔者个人激赏,曾经有退役SAS队员犯案,而由现役SAS队员负

责结案的事件发生过,有点类似中国武功帮派的清理门户的作法,但大都是以心理战或

过去同袍的情谊来晓以大义,兵不血刃的结束事件,因为所有的SAS队员都知道,不管你

有多强,你永远无法一个人对抗一整队SAS同僚的,而且行动指令下达后,任务是一定会

被达成的,因为当初你也受过同样的训练与指令。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曾经提到SAS的基本训练超过二十八周,课程范围涵盖全球的气

候带,而事实上单就室内接战与反恐怖训练上也都有超过6周的课程,而且不包含在基本

训练内,基本训练只是证明你的体力、智能、反应与意志力足以入门应付日后的进阶与

高级课程,而反恐怖就是在高级课程内,包含了房舍攀爬、门窗爆破、反诡雷/陷阱、紧

急医疗救护、徒手博击/格斗、CQB、CQS、心理分析、心战喊话、谈判学、侦搜技(含各

类侦搜器材操作技术)、火场求(逃)生、房舍小组战术(含进攻、攻坚、人质解救、撤退

、掩护、接战、清敌、战场清扫与相关装备运用)与跨小组战术,另外同时间内,对于个

人的各项战技与体能需求则以交替循环的检定方式维持水准,在完成了SAS的全套训练后

(平均为6~8个月,视各人情况不同),队员可以选择留在SAS或归建原单位,但在SAS需

要时则必需接受SAS的征召,若选择留下来则每次留队以两年为期(一般士兵与军官,部

份专业士官与士官长不在此限),两年后有权选择新单位,除少部份高级业人员外,SAS

不会把完训队员留在队上超过5年,他们希望受过训练的队员能愈多愈好,然后回到原单

位,把SAS的精神与训练方式带回去,藉以提升一般部队的水准,顺便刺激SAS更上一层

楼,而军官则以通过SAS训练为荣,视SAS的伞章与学员编号为永生的荣耀,笔者有一块

由冬季制服上拆下来的SAS臂章真品,但并不完全,因为编号被剪掉了,是在伦敦的一处

跳蚤市场买到的,因为原主人虽然已经穷困潦倒,到了连军服上的臂章都难逃被变卖的

命运,但编号是他的,谁都不能拿走,或许这是身为一个特战队员最后所能维持的自尊

与自傲吧,与这枚SAS臂章一起的是一枚海湾战争的英军识别章,还有跳伞长布章与一枚

列宁奖章,至于一名SAS队员为什么会有列宁奖章,这可能永远是一个谜,就让这个谜陪

伴这名骄傲的退役SAS队员吧,或许这与那些回忆是他所仅有的了。行笔至此,见新闻提

到空降特战部队与陆战队特勤队都将在1999年11月解散,成为历史,不知道这名英国退

伍老兵的故事是否会重现于台湾,我想会的,在5、6年前笔者就曾与友人在台北市的一

处二手市场,买到一整盒的勋章,那些勋章的主人是一名曾任阳字号舰长的海军上校,

除了各类服务绩效章与忠勇奖章外,还有率领敦睦舰队到友邦访问,友邦所授予的各式

勋章近二十枚,而我们全部仅以台币一仟伍佰元买下,其中还包括一条大授带,我们不

知这位舰长是否过世了,但卖的人显然是他的后人,而当我们问及这些勋章的证书时,

那名状况不是很好的先生拿了一张垫底的卡纸,问我们是不是这个,那是一张服役满二

十五年的荣誉状,真不知这位上校若知道会有何感想;更不知这些受过高度专业训练的

特战队员在那些该死的政客恶搞后,心中有何想法,我们不想去追究这些问题,唯一可

以肯定的,要再组成这种特种部队,只怕再花上十倍的时间与百倍的金钱都很难办到了

,钱可以花到国外买一些贵的不像话的二线装备,却不能留给这些人员的训练与维持一

支质精而强悍的小型部队上,三忆美元的金援,可以维持一支精锐部队的开销好几百年

,而且比核子武器安全而更具威胁,是最符合经济效益的和平维持法,而这可算是对精

实计划作了最佳的解译:把‘精’锐的特种部队裁掉,以充‘实’不相干人的口袋的‘

计划’,简称‘精实计划’,唉,窃钩者诛、窃国者候之日不远矣。
    王候门行动的意义相当的重大,对英国、对全世界、对特战圈或恐怖份子来讲都一

样的影向深远,首先,对英国而言,这清楚而明白的宣示了英国政府绝不与恐怖份子妥

协的决心与魄力,6名恐怖份子中的5名遭SAS队员在行动过程中击毙,若不把藏于人质群

中的恐怖份子算入,则SAS的歼敌率是百分之百,而BBC的转播更是无保留的将SAS扎实、

精准与冷静的行动力表露无遗,或许有些许所谓的人权主义会认为SAS太狠了,竟然完全

不留活口,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这些人权份子自己本身或是亲友遭挟持时,再请

他们发表高论,至少对绝大多数的英国人而言,能拥有一支如此高效率的精锐部队,真

是天佑吾皇,身为大不列颠子民也深感于有荣焉,此役不但将英国的国际地位再次提高

,对国内所凝聚的向心力更是无法计算;对全世界而言,这表示与恐怖份子周旋时,姑

息妥协将不再是唯一的处理方式,唯然此举可能会对那些遭挟持的人质构成威胁,但若

是少数几名人质的牺牲可以换来恐怖份子不再犯案,那还是应该去做的,当然,不论是

人质、特战队员甚或是恐怖份子,任何生命的伤亡都是不能被视为值得或是可接受的,

但是大爱与小爱之间的抉择从来就是这么困难,人之所以为人异于禽兽就在于人性的发

扬;而对全世界的特战部队而言,SAS的作法可算是为大伙出了好大的一口闷气,对付T

们本就该是如此,而全程的公开转播则清楚的对探戈们表示:‘搞清楚状况,掂掂自己

的斤两,别来惹我们,否则你会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但影向最大的则是那些恐怖份子

们,这表示好日子不再了,予取予求的时代己经过去,各国政府不再是唯唯诺诺的软脚

虾,而当自已信若圭臬的真理却不能被世俗所接受时,宣扬与实践真理竟是件如此地痛

苦,会思考的恐怖份子都会重新衡量日后的作法,若真的是不会思考的恐怖份子,那我

们就会用MP5来‘点化(放)’您,拜拜了,T们。
    当然,王候门行动也并不是那么样的完美无缺,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会有队员

卡在垂降绳上,无法动弹还差点毁了整个行动;再来,MP5为何会有无法击发的状况,差

点就丧失了第一射击时间,还好恐怖份子够逊,不然不是得再赔上一位SAS队员了吗?事

后的报告指出,出问题的垂降绳并非SAS指定的专用配备,而是一般店内临时买来的应急

品,而MP5则证实是一般性的机械突发性故障,所幸这两个明显的失误并未对任务造成实

质上的重大影向,但从王候门行动后,SAS只使用马洛索具公司特别为SAS订制的绳具,

另外对枪枝的日常保养则订出了另一套更高标准的程序,不过此役后,SAS就极力避免一

切可能会曝光的机会,回复了惯常的低调行事风格,就1980年至今已知的军事行动中,

上述问题都不再听闻过了,而所有与SAS有交换训练的特战小队也都吸收了相当的经验,

将此类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而王候门行动的成功自然也不是偶然,尽管在行动一开始就因队员遭垂降绳牵绊,

而使原先预定使用定向炸药破门而入的计划生变,但SAS立即改用铁锤破门而入,而卡弹

的枪枝也立即改由手枪递补,继续的执行任务,并在一幢4层楼高,有50间房间的大使馆

内以24名队员完成人质救援与歼敌的任务,而且是在不确定是否有安装诡雷、遥控/定时

炸弹或其他机关的情况下,以短短的11分钟完成人质救援与护卫撤离的第一阶段任务目

标,而又以六分钟的时间对整幢大楼进行再次的肃清与检查行动,整个行动是在浓烟、

巨响、闪光与火灾的环境下执行整个行动,平时在杀人屋内演练过千百遍的训练此时发

挥了作用,高压、强力且快速的逐屋清扫战术则让SAS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仍能游刃有余

的发挥战力,全身黑色的含头套罩衫连身服与SF-10防毒面具所带来的形象,无声快速如

鬼魅的出现在硝烟火光之中,随之而来的就是无边的地狱,他们是死神的代言人,令恐

怖份子坐立难安的索命使者──SAS。虽然有很多人对英国政府将SAS派往北爱尔兰执行

任务的作法有意见,但不可否认的,那些IRA(爱尔兰共和军)、UVF(北爱尔兰志愿军)、

PIRA(左翼爱尔兰共和军)、INLA(爱尔兰国家解放阵线)与ULA(北爱尔兰解放组织)等革命

同志们在知道SAS要来时,总是会安份上好一阵子,至少,对大多数北爱尔兰民众而言,

有几天安静日子好过,总是一件好事吧!
    很多所谓的专家在事后质疑SAS是否使用武力过当,需要全部格毙吗?我们在这里要

解释一下,首先,SAS并不是冷血杀手,他们所得到的指示是安全的救出人质,其余的都

是其次,再者,在现场混乱的情势中,即使恐怖份子放下武器,也不能肯定是否是缓兵

之计,是通报其他恐怖份子作出杀害人质、触动机关或引爆诡雷/炸弹等危害人质安全的

作法,或者自己引爆炸弹,而一个好的恐怖份子就是死的恐怖份子,因为他不会再伤害

别人了,但最重要的,当恐怖份子一旦开始伤害人质后,我们就应视为恐怖份子已自动

放弃国际公认的日内瓦公约与波茨坦宣言等人权条例所保障的所有权益,而应以公平、

公正、公开的方式讨回公道,也就是说,恐怖份子如何对待他人,我们就如何的回报恐

怖份子,笔者个人以为无论是恐怖份子或一般的杀人犯都一体适用此原则,请记住本节

开头所讲,一旦对政府、个人之财产、安全或行为自主权造成威胁皆可视为恐怖主义及

行为,任何受侵害的个人、团体或政府皆有权为保障及护卫本身而作出反应,而笔者认

为还可以再加上一条,任何防卫之行为与措施皆视为当然。但不管如何,王候门行动与

SAS的表现是一项表征:一个民主自由政府并不等于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政府,一个安详和

乐的社会并不是无条件的容忍为非作歹的乡愿之都,当恐怖份子以流血来恐吓大众时,

自己也必需付出血的代价来换取血的教训,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永远是对付恐怖主义

及其行为的最有效法则。
其他反恐怖作战
    当然啦,反恐怖作战绝不仅止于单纯的行动作战那样的单一性,举凡恐怖份子及其

组织的情报搜集,或针对其组织的反情报作战,或者直接以绑架、喑杀等直接方式对恐

怖组织进行直效攻击,或以反情报人员(用句老百姓的说法,就是卧底啦)以诱发的方式

,将未成熟的行动事先爆发出来,而使恐怖份子的计划成为可控制、且伤亡最小的折衷

式作法,或者干脆让计划胎死腹中,甚至成立另一个性质相近的虚构恐怖组织,拉拢意

欲打击的恐怖份子,瓦解其实力后,该组织会自然萎缩、消失、灭亡,而投靠过来的恐

怖份子则视情况加以处理,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种作法不够正道,但如同所有的世事一般

的,见多就习惯了,而且请记住一条特战部队的最高行事原则,那就是没有原则,任何

可以帮助作战胜利或任务成功的一切作为,不管那有多下流、卑鄙、奸险、狡诈,只要

能达到目的,就是特战部队的作战方式,反正知道这回事,永远只有你自个儿的伙伴,

跟再也无法开口的好恐怖份子,因为他们都死了,特战行动是不留活口的,记得吗?
    等等,你一定会觉得为什么我如此不留情,一定要把T们赶尽杀绝,不留活口呢?唔

,这么说吧,医生把肿瘤割除以保病人性命,所有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因为这是为了

健康,那么为了一个城市的安全、社会的安定与群众的安心,采取必要的手段来维护,

这自然不能算是过份的事情,所以若割除肿瘤是必要的那就得割得一干二净,才能无后

顾之忧,对付恐怖份子也是,话说到此希望你会了解我想说的意思。
    除了前面各节所讲的,反恐怖作战几乎可能发生在各种地点,特别是在现代化的社

会中,水坝、核能电厂、原油管线加压站、核子武器存放处,发射井,生化工厂、病理

学研究室,油轮、电力公司、钻油平台...等太多太多可以被恐怖份子视为重要目标

而意图攻占的地点,而另外,由于人质永远是最有价值的谈判筹码,因此任何可以伤害

人质安全的设施与地理位置,也都自动的成为恐怖份子的攻击名单上打上红勾勾的优先

地点,例如自来水厂、都市的加油站、瓦斯储气槽与学校等,而前面所提过的车站、机

场等大众运输要点则更是第一优先,事实上,所有生活上的必需设施都可能成为恐怖份

子的攻击目标,要杜绝恐怖主义,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列宁式的和平:‘干净、澈底而

完全的把敌人消灭掉,才是真正的和平。’
    至少,绝大部份的恐怖份都是了解前述道理的人,所以他们的攻击目标一定都是重

点中的重点,在此我们例举三种攻击目标来解释特作战的反恐怖战术,它们分别是油轮

、钻油平台与水坝。
油轮
    最喜欢把油轮当作攻击目标的恐怖份子,理应首推日本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坏蛋怪

兽魔斯拉了,依电影公式它都是由海上破坏油轮,再把港口边的储油槽、储气储弄到峰

火连天、爆炸不断,然后才会进到东京都玩一玩,最后超人家族才出来亮像。不过,由

于日本的油料及天然气等资源几乎全部仰仗进口,他们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而近年来

除了能源与经济的损失外,更多的人会担心环保的因素,油轮成了一个巨大的挟持目标

,而且由于船员难找且又良莠不齐,恐怖份子要混上船去,实在是太简单了,而自动化

的现代油轮排水量动辄数十万吨,而船员人数往往才不过二、三十人,而只要在机舱与

驾驶舱都有人值班,就可以控制与驾驶油轮,而且还不怕你攻击,就怕不把油轮击沉,

那他们就没得玩了,所以这个苦差事依照惯例落在特战部的身上了。
    油轮反恐怖作战可以由水上与空中两方面进行,不过由于空中必须由直升机定点盘

旋把人员放下去,滞空时间过长,容易被恐怖份子发现与攻击,这是原因一;而油轮大

都是行驶在浩瀚大洋上,远远超过直升机的航程外,除非有海平面移动式载台将直升机

带入航程内投射,否则的话,直升机是甚少使用于油轮反恐怖作战的,最常用的还是小

艇,而由侧舷攀缘而上,大部份的大型船舶都会在船身上设计方便登脚处,以方便人员

在清洗船身、领港人员登船与维修时使用,而这些地方同时也会成为特种作战人员的豋

船处,比较困难的地方是小艇与油轮的互相移动上,油轮的体积与质量都很大,一个对

油轮不痛不痒的浪,可能是会把小艇打翻的浪,而油轮航行时的舷波与油轮的碰撞等都

可能会导致小艇翻覆,如何控制小艇不被油轮撞沈成为油轮反恐怖作战的第一课。
    第二课是攀爬,虽说船体本身会有登足点,但有时候又不是那么的方便或临时找不

到时,队员们还是得自个用绳索或绳梯攀上船体,这时体能的重要性就出来了,凌空爬

上湿滑的绳索或绳梯,同时得克服风浪与船体的摇摆与撞击,还要小心身上的装备、枪

支、弹药别被撞坏了或走火,实在是有给他高难度,不过虽然是个烂工作,但总得有人

去做啊(笔者注),在这里有个不成文惯例,几乎大部份的登船作业都是由左舷登船的,

原因有二,大部份的人都右撇子,抽烟的话也会右手顺手丢,当面对船首时右手顺手丢

当然是站在右舷,一下就进大海了,安全又方便,因此由左舷上船撞见抽烟摸鱼船员的

相对机会就降低了;第二,大部份的特战队员也是右手射手,面对船尾时,整船都在第

二象限,正好是右手射手的枪口警戒反应区,一举两得,所以大家都少有例外的遵行此

惯例。
笔者注:原文是That's a dirty job. But need someone to do ! 这是特战圈中常用的

自嘲语与笑话,因此也有许多特战队员自称是清洁队员dirty worker,除了说明工作内

容很黑暗外,也暗指这份工作会把身体弄得很脏。
    不过一但上船后,后续的工作就是另一个挑战了,虽然油轮的结构几乎都一样,除

了船艉的船桥外,整船就是装油的空间,只要攻占船桥的上层结构与下层甲板的轮机室

、主机舱与机工房等重要部位就得了,攻占的序列是:船桥、通讯室、轮机舱、机工舱

与住宿区,但在轮机舱的作业要注意立体攻击,因为大部份的机舱都是多层甲板结构,

而这些甲板往往都是以格状栅栏或穿孔钢板作间隔,也就是说,上下层是可以彼此看见

的,而且各种管线、蒸气、高热与噪音则又增加了行动的困难度,而且还得小心走火、

流弹与跳弹的问题,因此大多数的武器与弹药选择是H&K 的MP系列冲烽枪配合次音速中

空铅心软弹头或PT弹最常见,而手枪也是另一个常见的选择。此外,上层甲板的作业与

立体大楼作业要领相仿,请自行参阅前面章节。
    油轮反恐怖作战的特色之一,就是小组成员中一定包含拆弹人员或生化专家,油轮

恐怖行动都针对原油扩散,或利用原油的包容性进行生化污染,因此生化控制与拆弹是

油轮反恐怖作战的后段目标这点是不会错的,此两类人员同时必需具有特种小组的战斗

与运动能力,所以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就现有特种人员训练出第二或第三专长的人员进行

任务分派,而同时负担整个小组的战斗任务。
钻油平台
    钻油平台的反恐怖任务内容性质都与油输相当的接近,但最大的不同则是接战的方

法,或者说是进入的方法,虽说都是攀爬,但爬油轮比较接近爬山,而攀爬钻油平台则

比较像是每年农历7月半的宜兰头城抢孤,一根根滑不溜手的大圆柱还得爬上去,真是难

上加难,而且还得一鼓作气,不然挂在那儿不上不下的可就更难过了,因为基于同样容

易被击落的理由,大部份的钻油平台反恐怖行动也甚少是经由空中突击的,而钻油平台

所在的位置虽然都位置直升机的航程内,但直升机的起降受天候影响甚钜,适合突击的

天候与天象都恰巧不适合直升机飞行,所以还是坐小艇爬柱子吧。
    钻油平台的重点在于主动力室、通讯中心、储油区与钻口,攻击序列就在情报得知

恐怖份子主力部署点作重点突击,或是分散兵力同步进击,但上述位置一定得到手是绝

无疑问的,应注意事项与作战技巧及人员专长配置都与油轮行动同,此两类行动还有另

一点相同的,那就是这些地方从未真正的被恐怖份子占领过,但各特战队伍还是苦练不

习,为了这种可能从来都用不到的技巧,而进行操练,或许这也是恐怖份子不敢去攻击

这些地方的原因吧。
水坝
    其实攻击水坝的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算得上是正确的军事行动,当时的盟

军自称这是‘战略上必要的手段’,不过反正胜王败寇,我们也不追究历史余灰,唯一

肯定的,不论就战略、心理、民生与恐吓的角度而言,这都的确是非常重要的目标,恐

怖份子们自也不会放过(虽然,好像也从没有那个水坝真被恐怖份子下手过)不过‘宁可

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水坝的反恐怖训练依然是各特战单位重点训练课程。
    水坝的任务需求是体能、耐力与反应,武器则以近战武器为主,但需加装灯具与防

潮装置,服装的需求以防潮、暗色系为主,弹药则以弹头碎裂型式为主;另外,拆弹人

员与生化专家依然是任务需求人员,另外有一点要切记,请穿着长统、软底、防滑的战

斗靴,我们来一一分析为什么。
    体能、耐力与反应的要求是因为随便找一座水坝都会超过二十层以上的高度,有电

梯的则凤毛麟角,全付武装上下各跑个二十层后,体力与耐力的训练就看得出来了,而

水坝的内部空间主要是为了维修人员检修用,不为了好看与气派,转角、小巷与死角多

得不像话,每一个转弯后都可能会有一个探戈在那边等你来,反应与近战训练就可在此

时派得上用场了,顺带一提,由于空间狭小且长,使用减音武器虽非必备,但却是笔者

用力建议的,若真的没有MP5SD系列,用MP5K加枪口减音器也可将就溱和着,若是手枪的

话,HK的Mark 23加装标准枪口配件并挟其.45口径的威力,自然是不作第二人选,而SI

G瑞士原厂(或欧制)则是第二顺位,美国的SIGARMS厂的产品就差一些了,而顶顶大名的

贝瑞塔M92、M96(10mm)与新款的Couger系列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使用欧制的同型枪会

比使用美制的同型来得有保障一些,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以前我们受训时使用美制手枪

的美国‘同梯的’故障率就是比我们的高,我们这一堆老美口中的外国盘子以美制同型

枪高出150%~200%的价格买入欧制手枪与弹药,但真的故障率就比较低,而且肯定不是

保养与操作的问题,因为我们都是同时间训练的,后来问题是解决了,美国各地都有许

多枪械大厂与大师,接受客户指定调校、改装与特制枪械,一把Colt M1911A1的.45手枪

售价大约是4、5百美金,但调校费却是6百元起跳,美金,还得等上6~15周的时间,调

校过后的枪外观上不会有什么大改变,顶多是握把上的小马Mark换成调校厂的Mark (例

如像是专改Colt产品的Delta厂,其两者的关系就像宾士汽车厂与AMG改装厂一般,Delt

a厂的Mark是人圆内有一个红色的三角型,你一定看过对不对,顶顶有名的M16爱国者系

列就是Delta厂的作品,笔者注),但是打起来真得就是不一样,除非亲身体会,否则很

去了解那笔钱花的价值何在。
    而加装灯具与使用防潮枪械的原因也是一样的,水坝内阴暗潮湿,服装自然也要求

是暗色系,以免太显眼,而超近的接战距离则不免会有跳弹误伤的情况发生,所以使用

碎裂弹头较安全,而内部的楼梯、钢架等需攀爬的部位也相当的多,穿着软底靴有其必

要性,而且也较不容易发出噪音,最后还有一点要注意,由于空间的密闭与复杂性,无

线电波相当容受到干扰与阻碍,一般军规的野战无线电与高频无线电都不适用于此类型

性任务,反而是使用短波的小型无线电是最佳选择,这点常常受人忽略。
    水坝的重点在于主控室与机关室(或区),其部位都不算重点,还有前述三点任务型

态都需留下活口,至少要等问出并确认放的炸弹或生化剂的确实位置与后续后,们才能

完成T们为理想与主义献身的心愿,相信关于此点大家都同意吧。
结语
    当然,对所有的特战人员而言,最不幸的事就是他们的主官管们不了解这个事实,

而以一般的世俗标准来要求特战部队,但如果任何事都要依规章的话,那就再也不是特

战部队而是正规军了,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者也。......故兵以诈立,以功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

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掠乡分众、廓地分利,

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可算是为特种作战做了最好的注解了


    最后的一个问题,在冷战结束、经济不景气的90年代世纪末,有必要以高昴的代价

来训练、培养并维持特战部队存在的必要性吗?其实这是个连白吃都觉得很笨的问题,

特战部队会贵得过那些飞机、军舰、核子飞弹吗?即然不会,一年可以买个几十个中队

的战斗机、舰队与可以把整个地球轰烂几十遍的核子武器,为什么不能养几支特战部队

呢?那些漂亮的飞机、军舰、飞弹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所谓的国防军力,作为吓阻用,但

真正派上用场的次数却是一只手的手指就数得完,而且还没什么实际的吓阻效益回收,

如果这样的军事支出都可被接受,一支运用弹性无限大、可执行任务无限广的特种部队

,执行一次任务的经费支出可能还不够一架战斗机飞十分钟的油钱,一年的经费还不够

维修一具雷达的零件支出,却可以让敌国的恐怖份子头头担心自己被特战部队对付,而

修改日常的行程表,那还有什么不值得的呢?特战的范围不限于低强度的小型区域冲突

是大家都知道的,褔克兰战役、海湾战争、特战部队所立下的功劳都有举足轻重的份量

,特战部队的存在就如同消防队一样,不能因为最近没有火灾就认消防队的存在是不必

要的一般,我们宁可备而无用,而不愿用而无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每次的特战任

务可能只有短短的几小时、几分钟或几秒钟,但这是累积了千百的训练及血汗所换下的

,只有在这些血汗的付出后,他们才能成功的保卫家国与人民,他们从不计较也从不在

乎,但我们真的应该知道,真正的英雄,是这些穿着肮脏的靴子与气味难闻战斗服的勇

士,他们只会为了国家、荣誉与信念而战,他们是永远的战士。


--
╔═══════════════════╗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16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7.8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