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chunlu (露露365), 信区: Green
标  题: 透视美军“麦金莱气候试验室”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15日13:31:31 星期三), 站内信件

驱车从亚特兰大市出发,沿美国南方高速公路行使约6个小时,便来到了被世界军界人士视
为“神秘王国”的美国佛罗里达坦帕湾空军基地。倘若不是亲眼看到时而飞驰掠过的一架
架战斗机,你绝不会晓得这片绿茵环抱的竟是一座庞大的军事基地。然而,仅就这样一个
空军基地也不觉得有什么稀奇,重要的是这里还有一处不曾为世人所知的秘密实验室。美
国诸军兵种部队的许多新型武器装备都是从这里经过特殊的“考核”才走向战场发挥效能
的。这个实验室,就是神秘而著名的“麦金莱气候试验室”。这个实验室主要有3个功能,
即:武器装备“考核”功能、环境武器试验功能和特种部队训练功能。

50年风雨结硕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德国人充分认识了环境条件可以作为一种作战武器来使用
的重要性,使德国军队在波兰、北非战场上使用的环境武器作战效果十分明显。同时加之
战场多变的气象条件,如雨、雪、风、雷、电等,给军队作战武器装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气象环境条件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已刻不容缓地摆到了人们的面前。于是,美国人就气
象条件对军队武器装备和部队作战行动的影响及人员适应环境的能力等做了深入细致的研
究,并率先于1949年在佛罗里达的空军基地建立了“麦金莱气候实验室”。实验室可以通
过对各种气候、天气条件的模拟、试验和检验环境武器的战场效果及现行武器装备的战斗
性能,训练特种部队在各种复杂天气气候条件下实施全天候作战的能力。到目前为止,这
个实验室已经接纳了美国陆军、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400余架各类飞机、70多个导弹系
统、2600多种军事装备的气候条件适应性试验,为不断改良和提高武器装备的各种性能获
取大量而丰富的科学数据,而那些只有通过“考试合格”的高性能武器装备才能在现代战
争中大显身手。同时,实验室还研制了10余种用于现代战争战场的环境武器,有力地配合
了美军海外部队的作战行动;而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在这里通过进行复杂条件下的战场模拟
训练,可以在未来错综
复杂、残酷激烈的战场上游刃有余。

30多种天气气候条件尽现

    “麦金莱”气候实验室,占地面积近30平方公里,目前已成功地组建了8个大型气候工
作室。这些功能各异、设备先进的工作室可以对30多种气候环境、天气条件进行研究和模
拟。如“雨实验室”每小时可下15英寸的暴雨,并能下雪和结冰;“风实验室”从风平浪
静到刮起30米/秒的飓风,所用时间不到3分钟;“气温实验室”可以使室内温度从80℃迅
速降至一40℃;在“雷电实验室”里,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微风和煦,转眼之间就是乌云
密布、电闪雷鸣;“沙漠实验室”则装有140盏高能太阳灯,在灼热的灯光照耀下,室内温
度与非洲沙漠正午时的闷热别无两样。而最大的实验室要属“海洋实验室”,仅水面面积
就达6平方公里,最深处有15米,水温、海上风浪可以自行调节。、由于“麦金莱气候实验
室”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得天独厚的人工气象调节功能,这些年来,美国大约有 55
%的武器装备都曾经做过它的“考生”,它也成为美军名符其实的先进作战武器和特种作
战部队迈向战场的第一位“考核官”。

环境武器从实验室走向战场

    开发环境武器是“麦金莱气候实验室”的主要任务之一。美军目前所使用的90%以上
的环境武器都是经那儿研制成功并使用于现代战争战场的。由于环境武器具有作战效益高
、威力大、隐蔽性好的特点,而被各国的军事专家重视并形成共识,逐渐发展为系统开发
和利用。美国环境武器开发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他们主要是利用云和天气中微粒
的不稳定性的特,点,向云层、潮湿的空气中播撒有关的化学物质或利用物理手段人为地
改变气候、天气条件,有针对性地制造不同状态的战场环境来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如播
撒碘化银、干冰等催化剂,形成降雨、降雪,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云团的对流,使云
团中的冰粒在上下对流过程中不断增大,进而形成冰雹;通过播撒气溶胶或燃烧红磷的方
法,制造雾或人工造云、消云;通过物理方法在云体中、两块云体间或云体与大地之间,
制造、诱发闪电或改变闪电的强度;通过开辟“紫外线窗口”,即对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进
行破坏,改变大气中臭氧的浓度,将臭氧层“贯穿”,使太阳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到地面。
此外,还可以利用大地本身的不稳定性,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发大量的能量,产生人造海
啸、雪崩。改变河道或航道、引爆火山、改变高层大气物理结构等等。如1971年初,美军
在越南战场为掐断北越的运输供给线,利用西南季风的有利条件,在局部战场大量地投放
碘化银,实施大规模的人工降雨,造成每小时降雨量达80毫米的特大暴雨,致使著名的补
给长廊——“胡志明小道”受损极大。在未实施人工降雨时,补给线通常每周可通行 9000
辆汽车,运送大约 35000吨的战备物资,而在实施人工降雨后,每周只能通过900辆汽车,
物资运送降到2000吨左右,使越南军队的战争保障受到严重打击。

“绝不想第二次再来这里”

    由于“麦金莱气候实验室”的特殊环境,美军一直把这里当作特种部队训练的主要场
所。其特种部队的队员通常是在系统地学习了战场生存的理论知识后才可以进入“气候实
验室”训练,一般4天为一个周期,每次训练大约需要2~3个周期。实验室为队员们提供了
类似热带雨林、非洲沙漠、冰雪极地、高原缺氧、海上生存等各种特殊或常见的气候条件
,并配置了与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各种动植物,供队员进行适应性训练。训练中,队员往往
有时不得不面对长时间的烈日,而得不到一滴水喝的现实,转眼间却是倾盆大雨迎头而下
,一个个又成了名符其实的“落汤鸡”;刚才还是风调雨顺,突然间就变得电闪雷鸣;队
员们置身于毒蛇猛兽经常出没的森林中,既要时时提防它们的野性攻击,又要想方设法以
此充饥裹腹;在“海洋实验室”里,队员被捆绑四肢后投入海水中,水慢慢地升上来,队
员们要学会在海中自行解脱而不被淹死的技能,有时则要求队员长时间浸泡在冰冷的水中
直到身体冻僵为止。更令队员们难以承受的是,在实验室里连续数日不睡觉、不进食,当
他们“弹尽粮绝”时,却又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而队员们又必须杀出重围获得生存
。经过几个周期“气候实验室”训练下来,特种部队的队员们个个犹如死里逃生,连喜极
而泣的力气都没有了。难怪队员们都说:“这里比战场还真实、还艰苦,绝不想第二次再
来这里。”

“气候实验室”方兴未艾

    气候实验室的“卓越表现”,让美军尝到了事半功倍的甜头,弥补了野外生存训练经
费的不足。为此,美军决定进一步加大对实验室的投资,仅1998年,该室就得到科研资金1
2亿美元。去年底,美国军方暗示,要以各兵种为单位,相应组建各自的气候实验室,主要
进行有针对性的战场模拟训练,以便提高部队在复杂条件下的战斗力。“麦金莱气候实验
室’克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合并了种类接近的工作室,如风、雨、雷电组合为“自然工
作室”,增加了信息战条件下的“信息能量工作室”、“太空工作室”等。可以预见,随
着现代高技术战争的进一步发展,“气候实验室”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
        /        /      \ /     /   _/
      __|           ,   |/         /
    .~  `\   / \ ,  |   /
  .~      `\    `  /  _/   _/
.~          `\  ~~`__/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25.16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8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