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在水上搞外交——海军国际交往礼仪面面观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ul  1 12:29:53 2002) , 转信

  在当今时代,随着国家间交往日益增多,各国军舰出访别国和在公海相遇的时候越来
越多,那么,军舰是如何相互示意的呢?

彩旗:海军的国际语言

  军舰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式旗能表达许许多多常用而重要的信息,已成为内涵丰富、
风靡全球的海军国际语言。

  旗帜最早是在古代陆军中被广泛运用的。那时的各式彩旗不仅是通信的主要工具,而
且能表示方位、身份以及指挥号令。因此,各种颜色、尺寸、图案和装饰的旗帜在各国军
队中各司其职,流传甚广。由于这些旗帜轻便灵巧,便于作战携带,色彩鲜艳易于识别,
很有实用价值,因此后来逐渐在海上作战中使用起来。

  海上通用的国际信号旗,亦称“万国旗”,它的演变已有近200年的历史。1805年爆发
了著名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为克服因海上通信不便而引起的指挥困难,英国舰队司令纳
尔逊独创地运用一些不同颜色和图案的信号旗来沟通舰队之间的联系,结果成了战胜法国
舰队的重要因素。到20世纪初,英、葡、美、法等国的10余位航海家各自订立了一整套信
号,其中以1817年英国人玛利特船长制定的信号最负盛名,它总共使用16面旗能表达9000
组语句,到1897年又增至26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提议修订“万国通信书”,
交由万国电信会议审查。1934年元旦,正式在世界上使用国际通信信号旗。现在通用的有
40面旗,包括26面字母旗,10面数字旗,3面代用旗和1面回答旗,由红、黄、白、黑4种颜
色制成,开头有燕尾式、长方形、尖形和三角形4种。此外,有的国家还有主席旗和总统旗
等特殊标旗,有的国家没有特种领袖旗,而以国旗悬于前桅横桁来表示。

  外国海军有的设有舰艏旗,是一种专用的海军旗帜。舰艏旗的颜色与图案各不相同,
有的则以军旗代之。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女王是国家元首,在英海军的各种旗帜中
,女王独享的“君主旗”是至尊无上的。一旦女王驾到,所有在港的舰艇都必须悬挂君主
旗,直至她离开。女王旗及海军旗悬挂的时机和场合,在英海军条令中有明确而详尽的规
定。国旗在英舰中显得似乎不那么醒目和突出,但也要求按国际惯例进行升降。当军舰既
要表示庆贺又得致以哀悼时,英国海军规定,舰上在降半旗的同时应于桅杆顶挂彩旗,但
不鸣礼炮。如果遇到第三国军舰正在举丧,而英舰又恰逢执行挂彩鸣炮的喜庆任务,英国
海军条令规定必须事先向外国军舰解释,这倒是很有人情味。

礼仪:形式多样

  军舰上的彩旗是海军对外交往中最为常见和最受欢迎的礼仪形式,这种无声的语言既
能表达本舰的喜怒哀乐,又能表达对其他舰只和国家及其要员的敬意。

  军舰在海上航行时,凡遇到与本国有外交关系国家的军舰和商船,在近距离能见度范
围内,应将国旗降至旗杆的1/3处,然后徐徐升起。受礼舰船也应将国旗先降后升。其敬礼
的顺序颇为讲究:民船与军舰相遇,民船应先致礼;军舰与军舰相遇,级别低的舰先敬礼
;当军舰赴他国访问时,要在主桅杆升起受访国的国旗以示友好和敬意。

  当军舰停泊港的所在国举行重大庆祝典礼时,昼间应在舰上挂“满旗”以示庆贺,即
从舰首旗杆经过前桅、后桅直至船艉旗杆,按一定的规定挂满信号旗。当有国家元首、政
府首脑在舰上时,该舰在其停留期间均应挂满旗和特殊旗帜,无令不得随意降下;在夜间
还应沿舰舷轮廓及挂彩旗的位置挂满彩灯。这就是“满旗满灯”。

  当军舰停泊港的所在国举行国丧时,应将国旗降至前桅1/3处来表达哀悼的心情。这个
古老的传统始于390多年前,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哀悼仪式之一。

  军舰信号旗在战争实践中,曾被用作绝处逢生的信号和引敌深入的诱饵。

  1942年9月25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美军登陆战役正在进行着。由美军第7团1营组
成的突击队被日军包围在克鲁兹附近的小山包上,处境十分危急。前来接应的美驱逐舰又
突然与被围部队失去了联络。正当大家束手无策坐以待毙之际,有位军士撕破军装制成两
面“小手旗”,冒着生命危险在枪林弹雨中频频打出各种旗语,居然与驱逐舰取得了联系
。于是驱逐舰以猛烈准确的舰炮火力开辟了一条安全走廊,一营人马终于得以脱险。原来
,这位军士曾是受到严格训练的舰上通信兵,没想到当年令他头晕目眩的信号旗在关键时
刻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

  悬挂军旗的过程中也生出过不少矛盾。1992年11月24日,法国军舰“雪月”号于当天
抵达越南海防港进行为期3天的“友好”访问。这是自1954年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结束以
来驶入越南港口的第一艘法舰。然而军舰尚未靠岸,越、法双方就开始争吵起来了。其原
因是法国护卫舰借故拒绝悬挂越南国旗,使得早在码头恭候的越方官员大为不满。一位越
南官员称:“进入越南港口的外国船只都必须悬挂越南国旗,这是一个基本礼貌。”一次
关于军舰上挂旗的争吵立即被看成是对国家主权的尊重与否,可见海军对外交往中的礼仪
绝非可有可无的装饰和客套,它是国家对外政策和态度的重要体现。

礼炮:为贵宾鸣响

  在海军所有的外交礼仪中,最令人激动的莫过于震天动地的海军礼炮。每当举国庆贺
的大典来临,或者国宾贵客驾临海军,都会从港口或海面传来震耳欲聋的隆隆炮声。目前
,鸣放礼炮已是流行全球的最高礼遇。那么,这种古往今来主要用于作战的火炮是怎样与
热烈而欢快的庆祝仪式联系起来的呢?

  400多年前的英国是世界上航海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它的船队在周游世界时常常因为语
言不通而发生误会,造成诸多的磨擦和麻烦。为此,英国海军规定,在进入他国海域时,
或者在公海上遇见外国的军舰,要主动将上膛的炮弹发射掉以示友好。当时舰炮比较落后
,火炮不能齐射,只能一门门地发射,炮的数量也比较少,通常是7门至21门,因此,21响
就成了鸣炮的最高限额。开炮是友好和信任的体现。久而久之,鸣炮致意逐渐为世界各国
所普遍采纳。当然,现在放的都是不带弹头的空包弹。


施放礼炮

  1959年苏联制定的《苏舰艇与外国舰艇和当局交往的规定》以及《苏联海军舰艇条令
》中,都十分严肃地规定了礼炮的鸣放细则。在权威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也有专
门的条文对此加以解释。担任礼炮鸣放任务的火炮口径必须为45—100毫米之间,要用装有
黑火药的空弹筒发射。每响礼炮的间隔时间规定得非常严格,庆祝礼炮为15—20秒,其它
礼炮为7—10秒。

  法国海军规定出访的军舰在抵达访问国停泊点,并确知能得到对方同样数量回礼时,
应立即鸣放礼炮。除非间隔时间很短,一般第二次访问同一港口时其军舰也得再次鸣放礼
炮。法国海军还规定,要向高于本舰职级的外国司令旗鸣放礼炮,对资历不明的司令旗和
先入港的同级外国司令旗也要先行鸣放礼炮。通常法舰必须向任何行礼的军舰还礼,但在
如下情况下则不必:外舰为到其舰上的法国贵宾鸣炮时、为法重大庆典节日鸣炮时、为法
总统鸣炮时。

  英国海军礼炮种类之多、要求之严、规定之细,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最隆重
的礼遇,皇家海军只在以下场合才能鸣放21响的庆典礼炮:女王陛下诞辰、爱丁堡勋爵的
诞辰、英联邦国家及其它国的重大庆祝纪念日、外国君主及其配偶的生日。有些为最高当
局认可的重大宗教仪式,议会的重要会议在开、闭幕时,也可以鸣炮,但只能是19响。另
外,英海军21响礼炮鸣放的时机也很独特:重要皇室成员抵达或最后离开英联邦国家的任
何地方时、重要皇室成员登、离海军舰艇时、军舰航行时遇到任何悬挂有皇室旗标的舰船
时、看见陆岸悬挂皇室成员旗标时等等。(胡晓锋)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