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战争海报——因战争而生的艺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Feb 12 18:35:34 2003) , 转信
2001年底,小布什政府出兵阿富汗,2002年末,美国又开始准备打击宿敌伊拉克。世
界头号军事强国也面临着兵力空虚的问题,于是各军兵种的招兵海报又开始出现在美国的
大街小巷和报刊上。随着中东局势的紧张,世界各地也出现了许多战争海报,不过其中大
多是以反战为主题的。
海报也是战争工具
1869年,法国艺术家朱尔斯·谢雷创作了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报,他将古典画
派风格的绘画与当时社会的流行语言结合起来,用平版印刷技术批量印制,并将其贴在大
街小巷的墙上,从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艺术门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逐
步发明了彩色印刷术、缩放仪和照相技术,并提高了印刷油墨的亮度。这使得海报得以大
量印制。早期的海报通常被用于通知戏剧与音乐演出和商业宣传,但很快人们就意识到海
报还具有一种很强的信息传递和宣传功能,特别是当社会出现危机时这种功能就更显突出
。因此,海报便很快成为人们对付政治上的对手或敌人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战爆发后,各国海报设计者们巧妙地将海报这种广告艺术形式与当时的政治军事需
求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战争海报。设计者们用国家领导人和著名人物的画像、国家或
民族的象征物,以及面目可憎或可笑的敌人等作为画面主体,强调不论是在前线的坑道里
,还是在后方的厂房中,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一个战斗岗位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战
争的认识。可以说,战争海报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但能激发后方人民的热情,提高前方
将士的士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打击敌人的气焰,还能提高物资特别是军用物资的产量
。在那个缺少广播、电视等现代化传媒手段的时代里,战争海报顺理成章地成为政府动员
人民加入战争的首要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海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国政府、公司和民间团体都大
量印制各自设计的海报,且每种海报的印制数量平均都在75,000至170,000张之间。美国铁
路协会在5年中共设计并印制了29种、2,406,000份战争海报,美国的公司企业所印发的海
报数量就要比整个一战中各国印发的海报总量还要多得多。
“我需要你”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各国发行的内容多样、形式各异的海报中,就数量而论,以
征募士兵和筹募资金为主题的海报数量最多,其次是鼓舞士气、揭露敌人和鼓励生产类海
报。此外,号召节约物资与保密防谍、防空防火类海报也占有相当数量。
征募士兵类战争海报通常以柔弱的老幼妇孺的形象为载体,赞扬男性勇敢力量,旨在
敦促适龄男子应征入伍。海报设计者们总是用妇女作为国家的象征以召唤青年响应国家的
号召;用青年妇女吸引男人们展示其男性的阳刚与勇武的魅力;用妇女和儿童引发男人们
保护弱小的冲动。如,于1915年发行的一幅题为“英国妇女们说:‘去吧!’”的海报中
,即以窗户内的母亲、妻子和孩子为主体,背景则是窗外排着整齐队伍奔赴前线的英国士
兵。
弗拉格创作的题为“我需要你”的海报是其中的代表作。最初,弗拉格是想为《莱斯
利周刊》设计一幅封面,但一战中美国政府将其以海报的形式印制发行,至战争结束时已
印发了四百多万份;而当1940年被美国陆军征兵宣传局再次采用后,该海报又印制了五百
万份,可谓是历史上印制数量最多的海报之一了。这幅海报的创作灵感取自于一战期间艾
尔弗雷德·利特为英国设计的一张海报,这一点可以从山姆大叔的姿势与基奇纳勋爵的姿
势相同看出。值得一提的是,弗拉格在战争海报的历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作品量多且具
有很长的艺术生命——其艺术生涯长达50年之久。而在其处于艺术顶峰时,他每年创作的
作品多达300多幅。
募集资金类海报通常利用了人们在战争中的爱国主义情绪和对现实生活中的危机意识
与责任感,旨在推销战争债券、印花税票等,以募集资金。许多债券海报画面上所特有的
东西是各种货币的图案——硬币、纸币和债券等。海报设计者们将货币与战斗和胜利形象
地联系到一起,从而显示了通过债券筹集到的资金对战争结局的重要性。在一些海报中,
如一战时英国的“为国捐献5先令,击败德国人!”和“把你们的银子变成子弹”等海报的
画面上,硬币被描绘成子弹或盾牌,这充分显示出金钱是战争和战后重建工作中的重要支
柱。
总的来讲,战争初期的海报并不向人们强调购买债券所带来的投资收益,而是利用没
有直接参加战斗的人们心中的负疚感,宣扬战争债券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直接为战争出力的
机会;而在战争末期,它们则利用人们越来越厌烦战争的心理,向民众强调购买债券将有
助于加速战争结束的进程。
“助我们胜利!”
如果说海报帮助所有国家的战士与民众建立起了勇气和信心,那么各国在表达方式的
处理上仍有很大的不同。富有浪漫色彩的法国海报常常强调个人主义、激情和智慧。如19
17年的一幅题为“黎明前,士兵站在壕沟里幻想着胜利和家乡”的海报,即以一位手持步
枪、全副武装的法国哨兵作为主体形象,描绘出一幅富有浪漫色彩的战地画面。而德国的
海报则早在1914年起就倾向于表现忧郁的情绪。虽然德国士兵在整个战争中几乎都是在别
国的领土上作战,但德国海报却很少将自己描绘为征服者。反之,他们却常常将自己描绘
成为了求得生存而击溃了周边强敌的自卫者。1917年发行的一幅题为“助我们胜利!”的
海报,便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美国的海报似乎一直保持着自信、有时甚至是自负的风
格。这可能是由于与欧洲国家相比,美国所受的战争影响要小得多的缘故。例如,一幅于
1943年发行的题为“美国总是为自由而战”的海报中,设计者将1943年奔赴欧洲战场的美
军士兵与1778年的大陆军排放在一起,向美国民众展示这场战争的实质与独立战争并无区
别:都是为了美国所信仰的自由而战。
此外,在鼓舞士气的海报中,还有一些是以支援盟国为题材的海报,如二战时的英国
海报“法国在战斗中失败了,但法国在战争中没有失败!”、“决不投降!荷兰——自由
人民的家乡”,美国的“支援中国”,中国的“1942年苏联送给希特勒的礼物”等。鼓舞
士气类海报以它特有的感召力与凝聚力,在战争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消灭这个疯狂的畜生”
在描写敌人时,战争海报的设计者们总是极富创造性。如果说描写英雄的方法有几种
,那么描写穷凶极恶的敌人的方法就有几十种。将种族观念作为海报设计内容的方法早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被确立起来。为了传播反对德国的思想,1916年的一张俄国海
报就将德国人描写成反基督教的“野蛮人”,与曾洗劫古罗马的野蛮人相同。而由霍普斯
设计的一张美国海报则这样写道:“消灭这个疯狂的畜生。”这张海报中的“野蛮人”是
一只长着满嘴黄牙、张着血盆大口、戴着德国军人的尖锥头盔的大猩猩,其一只手臂搂着
一个袒胸的女人,另一只手则握着一根写着“军国主义”字样的棍棒,站在“美国”的海
岸线上。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入侵苏联,丘吉尔于当天发表电台演说:“希特勒是邪恶
的怪物,他嗜血成性、贪得无厌地到处掠夺。他不满足于将整个欧洲踩在脚下,又将其屠
杀行动延伸到广大的苏联和亚洲地区。纳粹德国在我们和其它文明国家年复一年的、愚蠢
的漠不关心下,建立起了一个从无到有、令人生畏的军事机器。而这个机器将不会无所事
事,更不用说自行解体了。”正是这段话奠定了盟国战争海报的基调。在盟国的战争海报
中,无自卫能力的妇女、老人和儿童被视为德国入侵的最大受害者,他(她)们被攻击、强
奸,甚至杀害。
二战期间,盟国的宣传机构常用幽默的画风来嘲笑敌国首脑。如在艺术家亨利·戈夫
的笔下,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被描绘成一个半人猿,德国的希特勒被描绘成一只狼,而日本
的东条英机则被描绘成一只令人生厌的老鼠。
后方的“士兵”
所有的海报设计者都试图宣扬经济的困境,并建立后方民众与前线部队之间的联系。
飞机制造者与其它重要武器(坦克、大炮等)的设计和制造者们都很快意识到,如果他们不
能满足其新“顾客”——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的需要,他们将不仅失去自己的工作,还将
给前线的官兵带来灾难。这种思想通过大量的海报被反复灌输到工人们的头脑里。
在战争初期,工人们常被海报描绘成后方的士兵。海报设计者将后方的工人们与前线
的将士们相提并论,强调他们的工作对于赢得战争的胜利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
,在吉恩·卡卢著名的题为“双管齐下”的海报中,工人的钻头与战士手中的机枪平行,
显示后方生产与前方战斗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幅海报由于构思巧妙,给战时的人们留下
了深刻印象,并被广泛张贴于工厂的车间里。
1942年,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措施,呼吁民众保护美国三千万辆小轿车和五百万辆卡车
的轮胎。这些措施包括:将行驶速度限制在40英里/小时以下(后来又降为35英里/小时)、
扩大汽油定量配给范围和废旧橡胶的收集工作。少量新生产的轮胎被分配给运送重要物资
的卡车:如果你的卡车是用来运送蜂箱,你将获得新轮胎,但如果你仅是用卡车运送啤酒
和电唱机,那么你将不会获得新轮胎。1942年华尔特·里查德设计的“他们要去的地方比
你的重要!”的海报上,一辆载有士兵的军用吉普车四轮腾空,向人们展示了节省轮胎的
重要性。另一张题为“单独驾车无异于与希特勒为伴”的海报,也将单独驾车出行浪费汽
油的行为,等同于“为虎作伥”。二战中,著名的“祸从口出”系列战争海报旨在警告人
们防止隐藏在国家内部的“第五纵队”。例如,题为“不小心的一句话,导致不必要的牺
牲”的海报,以躺在海岸边的水兵为画面主体,暗示泄密导致了舰船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
。不幸的是,海报设计者在创作此类海报时,常以妇女作为控诉的对象。这可能是由于人
们认为女人天生多嘴的传统思想在作怪吧。1940年发行的一幅题为“保持沉默。她并不像
你所想象的那样笨”的英国海报,将风情万种的交际花描写成一个间谍,她正半卧在沙发
上倾听着嘴里叼着烟、手上拿着酒的军官们的献媚之词,从中她会探听到有用的情报。
战争海报的设计者们不仅仅告诫人们注意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也向人们宣传要注意
有人蓄意破坏生产和纵火。美国农业部于1943年印制的一张海报上这样写到:“我们的粗
心——他们的秘密武器。防止森林火灾。”画面上希特勒和日本人的画像高悬在一排着火
的树木上。
盟国在1942年末开始对德国的城镇进行无休止的大规模空袭。仅在1943年7月的一个星
期内,空袭就使汉堡损失了三万名平民和二十五万幢房屋。所以,人们会从德国在战争后
期发行的海报中,看到数量相当可观的防空、防火的海报。
战争海报中的艺术变迁
在海报的设计过程中,艺术家们从一开始就尝试借用各个艺术流派的手法进行创作。
艺术家们成功地借用了抽象派、立体画派和新艺术派等各种流派的创作手法。
从某种程度上讲,战争海报还体现了西方艺术的变迁。二次世界大战就与一次世界大
战中的战争海报有许多不同:二战海报增加了讽刺幽默的表达方式,并且更注重对战场真
实环境的描写;而一战中的海报则更注重抽象地表达民族感情,它们往往将战争视为维护
宗教信仰或民族传统的圣战,而非一种政治或军事现象;二战海报开始采用彩色照相技术
、集锦照相技术和喷枪技术,从而简化了海报的印制程序,并用三维立体的画面取代了以
往的“平面海报”;二战海报的主题也明显丰富了很多,除了一战海报时的推销战争债券
和鼓舞士气外,还增加了提倡生产和节约物资等内容;二战海报的设计以现实主义和自然
主义为主,只有个别海报还延续一战海报所常用的现代派、抽象派和象征主义的设计手法
。
战争海报的设计风格和思想内容也会随着战争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例如,二战初期美
国的战争海报多将战斗场面理想化地描绘成广告式宣传海报,画面上的军人总是军容严整
,脸上显示出必胜的坚毅表情。然而到了战争后期,艺术家们开始以写实的手法设计战争
海报了:他们以真实的手法描述军队生活、战斗场面和后方的生活。一些海报中甚至出现
了溺死在海浪中的水兵和在空中被击毙的伞兵,其作战夹克和手上甚至还留有斑斑血迹。
战争海报的设计风格及其内涵也通常与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传统,特别是其当时在
战争中的客观需要有关,同时也是对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根源、民间传说和道德标准的
深层次的阐述。例如,英国的海报主要强调国家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资,以及击败不人道
的敌人;德国的海报强调战斗的决心、英雄主义和部队的伤亡;法国海报常常强调个人主
义、敏锐、热情和智慧;美国的战争海报则常用幽默的画风来嘲笑敌人。
正因为具有很强的艺术欣赏价值,海报在发展初期就成为人们研究和收集的对象。第
一批介绍和研究海报的书籍和文章,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与此同时,海报俱乐部和海报
展览也纷纷出现,“海报艺术”很快就成为了当时的流行语之一。直到今天,欧美的军事
爱好者,特别是军品收藏者收集战争海报的热情仍未减退,其价格多为数百美元,个别珍
品甚至高达上千美元,即使是复制品的价格也在十几到几十美元不等。他们常常用这种内
涵丰富的既有艺术性,又有视觉冲击力的战争艺术品装饰自己的房间。二战结束后,海报
在大众传媒中的作用逐渐淡化,电视成为政府向大众传递形象信息的主要手段。然而,海
报却从未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因为海报与电影和电视不同,它可以将政治信息以艺术化的
形式简洁直观地表现出来。冷战期间,苏联和东欧各国就曾广泛地利用海报来反对西方的
资本主义制度;而美国国内的民众也曾利用海报来反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即使在九十
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人们也能看到海报的身影。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