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laxs (Butterfly), 信区: Green
标  题: 狙击简史(8)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Mar 13 15:45:42 2000), 转信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二次大战欧洲战场初期,大部份时间是大兵团的运动战,狙击手能发挥的地方很
少。

当德军「红胡作战」开始入侵苏联後,苏联初期不利,於是想尽各种办法来进行
延迟破坏德军的进攻。他们在「冬之战」得到的教训在此时派上用场,大量训练
狙击手,用於消耗德军的士气。基本的模式还是跟德军狙击手类似,不是很重视
700 公尺以上的长距离狙击,而把焦点放在中距离到短距离直接支援小单位作战
的狙击战术。苏军对狙击战术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使用两人狙击小组的作法,这
不但增加了狙击手的侦测能力,更能提高狙击手的士气。二次大战中最著名的苏
联狙击手 Vasili Zaitsev (242 次击杀)在史达林格勒就是使用两人小组的战
术,成功地击杀单枪匹马行动的德军知名狙击教官科尼格少校。不过,不论是德
军或苏军,他们发现最好的狙击手还是出自常在野外狩猎的人;德军方面是那些
森林或猎场看守员,苏军方面则是来自乌拉山的猎人。

为了因应苏军狙击手的威胁,德军方面也大量增加狙击手学校及狙击手的数量,
并且对狙击手给予特别的奖励。例如在 1944 年纳粹党卫军(Waffen-SS)给有
50 次击杀记录的狙击手一只手表,100 次击杀的一支猎枪,150次击杀的则被邀
请跟 SS 的头头希姆莱本人一同去猎鹿。

这样的结果是,当盟军在义大利和诺曼第登陆後,德军的狙击手一直是很大的威
胁。不论是在义大利半岛中北部的山区,或是在诺曼第星罗棋布的农场果园中,
到处都弥漫著突然死亡的阴影。为了对抗这种威胁,盟军也赶快加强了狙击手的
训练。後来从诺曼地突破後,又是进入运动战阶段,狙击的可用武之地就相对地
减少。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狙击手的威胁则又大大不同。由於日军狙击手常抱持必死
精神,往往潜伏在美军阵线之後,等待最有价值的目标,对於美军士气的影响极
大。而且,在草木茂密的丛林环境中,要发现隐蔽良好的狙击手并不容易。更麻
烦的是,日军的 38 式步枪子弹的装药量不是很大,在弹头出口前几乎都已经完
全  烧殆尽,枪口不会有烟或是有枪口炽焰,让侦测子弹发射位置更加困难。不
过,日军的狙击手通常没有经过良好训练,射击技术并不整齐,这是唯一比较安
慰的地方。不论是日军的 38 式步枪或是美军的 M1903A4 狙击枪,基本上都是
模仿毛瑟的设计,不过美军後来也发展 M1 格兰特步枪的狙击型(M1C 和 M1D)。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ftclsun.h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2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