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single形象代表,以信立爱), 信区: Green
标  题: 狙击战和狙击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Feb  3 20:45:52 2003) , 转信


 
hscjb   2月3日 17:32:34    

------------------------------------------------------------------------------
--

狙击战和狙击手

——这是本人曾在其他军坛上发过的帖子,不知是否被转到舰船来过,这可是我写了两个
星期的原创作品,希望网友能喜欢。

摘要:狙击战是一种古老的作战方式,在现代条件下也经常被采用。狙击战主要依赖轻武
器的精准射击,对远距离敌方单个人员或其他目标进行有效杀伤,是一种经济而高效的作
战方法。本文对狙击战的特点、适用场合、狙击战的基本战略战术、装备、作战要点,优
秀狙击手的基本条件、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在实施狙击战时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进
行了论述。供从事军事工作的人员和军事爱好者参考。

关键词:狙击战 狙击手 历史 概念 适用 装备 条件 战术

一、狙击战的历史

狙击战和狙击手在古代战争中就有。弓弩的出现延伸了打击距离。于是古代两军交战中就
有利用射箭比较准的人来射杀敌方重要人物,这就是最早的狙击手。

一战中普遍采用的堑壕战,为狙击手们施展身手提供了良好的作战条件,交战方都不约而
同地广泛利用狙击战杀伤对方人员。

二战期间的狙击战虽未见专门报道,但按逻辑推断,如此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各战场肯
定都会有大量狙击战发生。至少苏德战场上在战线稳定时期,双方都在前沿阵地使用狙击
手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这在纪录片和故事片中也能看到。

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在阵地上开展的“打冷枪”运动也就是狙击战。

美军在越战时期使用过狙击战,其海军陆战队中编有专门的狙击手。

我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也使用过狙击战,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狙击手。

二、狙击战的概念

狙击,本意是指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但也常指用轻武器的精准射击有效杀伤远
距离的敌方单个人员或目标。是一种经济而高效的作战方法。

三、狙击战的适用

狙击战是一种特殊的作战方式,可以融入其他作战方式中与之结合使用。

在战争中,狙击战作为夺取胜利的一种配合作战方式,经常在两军对峙的前沿阵地上使用
,目的就是有效杀伤敌方人员,减少其作战力量。由于狙击战是对单个目标射击,所以一
般无法在同一时间大量地射杀敌人,只能对敌逐个加以消灭以积少成多。

狙击战还可以在伏击作战时使用,如作战开始时对进入伏击区域的敌方指挥员进行射杀,
使敌因群龙无首而出现混乱。

在特种兵分队执行任务时应配有狙击手。

狙击战的另一作用是它的心理威慑,连续多次的准确射杀可以造成敌方人员极度的心理恐
慌,遂产生厌战、惧战情绪甚至心理崩溃。

除军事狙击以外,狙击战还可用在公安特警的反恐行动中,例如对劫持人质的歹徒进行射
杀。

狙击战不仅可用于消灭敌方人员,也可用于远距离破坏非人员目标,如通信器材、车辆油
箱,甚至可用于引爆弹药。

狙击战不宜在发起大规模进攻时使用,因为大规模进攻时,需要的是在短时间内大量杀伤
敌人,全面压制敌方火力,摧毁敌方工事,这是狙击战做不到的。这种作战效果完全可以
用其他作战方式来达到,如火炮覆盖射击。

四、狙击战的战略原则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狙击战最根本的战略原则。因为狙击战本身的作战特点决定了它不
是一场大规模进攻战役,参战人员一般较少,所以必须对自己进行有效地保护隐蔽,只有
在保存自己的基础上才能逐个消灭敌人。

五、狙击战的武器装备(以2—3天一般山地丛林野外潜伏狙击为例)

1、武器装备

狙击步枪(必备)——是狙击战最主要的专用武器。要求精度高、射程远、带瞄准镜,如
国产85式7.62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苏制12.7毫米狙击枪等。

在战争中经常会由普通步兵担任狙击任务,在不能保证配有狙击步枪的情况下,可用普通
步枪替代,如56式半自动步枪等。

同一批生产的枪支也会有细微的差异,如扳机的硬度、“头道火”与“二道火”的松紧等
,自己用惯的旧枪往往比新枪更顺手。

弹药(必备)——以预定歼敌数量为基数,2—3个基数。

冲锋枪或突击步枪及相应的弹药(应备)——用于出现近战情况时。

手榴弹(可备)——用于消灭较大或密集目标或出现近战情况时。

军用匕首(必备)——用于格斗、砍削。

望远镜(应备)——用于观察发现目标和测距。虽然枪用瞄准镜也可起到相同作用,但一
般都安装在枪身较长的狙击步枪上,改变观察角度时枪支的移动幅度较大,容易暴露目标
。大范围的扫描观察更不方便。

红外望远镜或瞄准镜(若执行夜间任务必备)——用于夜间执行狙击任务。

工兵锹(必备)——用于修建掩体战位。

军用指北针(可备)——用于确定方位。

地图(必备)——用于确定方位与了解地形。

小型组合工具(应备)——用于应急修理枪械等或特殊情况下使用。

2、辅助器材与装具

头盔(必备)——用于保护头部。要求无反光(最好有布套),颜色或迷彩要与作战环境
一致或相近。

防弹背心(应备)——用于保护躯干。颜色或迷彩要与作战环境一致或相近。

作战服装(必备)——颜色或迷彩要与作战环境一致或相近。

单兵伪装网和工事伪装网(应备)——用于隐蔽。其人造伪装物、颜色或迷彩要与作战环
境一致或相近。

无线或有线通信设备(应备)——用于远距离联络。

GPS定位仪(可备)——特殊情况下用于确定方位。

无线信号发射器(可备)——丧失行动能力后用于等待救援。

登山绳(必备)——用于攀爬、绑扎。必须能承重一人以上,长度根据作战环境确定。

3、野外生存用品

食品(必备)——数量以任务持续时间而定。

水壶和饮用水(必备)——携带量以任务持续时间和作战环境而定。水壶应有布套,防止
反光和碰撞出声。

急救药品(必备)——用于治病和战伤抢救。

雨具、炊具和寝具(可备)——根据作战环境和气象条件而定。

防冻、防虫和消毒用品(可备)——根据作战环境而定。

其他野外生存用品——根据作战环境而定。

六、狙击手的条件

狙击战的特殊性决定了对狙击手有较高的要求,可以从身体条件、技术条件和心理条件等
方面来选拔:

1、身体条件——狙击手身材不能过于高大,以1.70米—1.75米为宜。要视力好,反应快,
有较强的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素质。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执行任务时不能患感冒咳嗽
。睡觉不打呼噜。

2、技术条件——狙击手的首要技术要求是射击准确。能熟练操作各种枪械、掌握通信器材
的使用方法、会手语、善于伪装隐蔽、有较强的野外生存能力、有较丰富的战场经验。

3、心理条件——狙击手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凡事能做到沉着冷静、胆大心细、随机应变
、有耐性、不易冲动。性格内向,但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者为佳。

优秀狙击手还应具备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弹道学、心理学、气象学、射击原理
、枪械维修、战伤急救、伪装隐蔽、识图绘图、定向测距、擒拿格斗、武装泅渡、攀登越
野、车船驾驶等等。必要时还须掌握循迹追踪、探雷排雷等技术。

七、狙击战的战术实施(以2—3天一般山地丛林野外潜伏狙击为例)

狙击战的战术实施由人员组配、战前准备、进入作战地域、战位选择和修建、伪装隐蔽、
分工配合、观察与发现、目标选择、实施狙杀、安全撤出等部分组成。其中每一个环节都
不能出错,否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或遭到重大损失。

1、人员组配——可由2或3人组成狙击小组。一般由射击成绩突出、以往有较好战绩、经验
丰富者任组长。

2、战前准备——(1)明确任务。含任务时间(包括进入时间、开始执行时间、任务持续
时间、完成和撤出时间等);作战地点(作战的区域范围、地形、环境等,无法进入实地
要研究地图、沙盘等);狙杀目标(是敌方一般人员还是特定人物或设施,目标特征,有
无数量要求,有可能的话还应介绍目标的爱好、习惯、活动规律等)。(2)战前动员。对
参战人员,宣讲任务的重要性和意义,鼓舞斗志、提出希望和要求、宣布纪律等。(3)制
定方案。由责任指挥军官、任务执行人员和支持配合人员共同研究制定周密的行动方案。
制定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对可能出现的突变情况要有应变预
案。(4)检查武器装备。对任务所需的所有物品都要列出详细清单并一一检查,务必使之
完好可靠。特别是要对枪支进行校验。否则进入狙击战位后不但完不成任务,反而会造成
自己的伤亡。(5)模拟预演。在执行重大狙击任务前必须模仿作战环境进行反复演练,以
确保成功。

3、进入作战地域——按照预先设计的路线进入预定作战地域。如作战地域离出发地较远,
可运用各种交通工具。前提是不得暴露自己的行动。可行的做法是乘坐交通工具到达不会
被敌方发现,离作战地域较近的地点,然后徒步前往。在某些情况下为保证行动的隐秘,
需要匍匐前进并消除痕迹。在行进过程中要像在前沿一样保持高度警惕,保持敏锐的观察
力,防备敌人的伏击和雷场。

4、战位选择和修建——到达狙击地域后要先进行观察,对总体环境有所了解。通常要选择
并修建掩体作为战位,战位在一般情况下要高于目标,以便获得较大的观察面并能进行俯
角射击。选择战位要注意的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选取能很好隐蔽伪装和射击的
位置。(2)从战位到预计目标出现地的距离,在保证不被敌发现的前提下尽可能近些。使
用大口径狙击枪一般不应超过1200米;使用普通狙击步枪一般不应超过800米;使用普通步
枪一般不应超过400米,一般不宜超过有效射程的2/3,如不用瞄准镜应该更近些。其间应
有开阔的视野和视角。(3)狙击组成员各自的战位左右间距一般不应超过50米,以便用手
语无声联络。(4)狙击组成员各自的战位应保持射击角度良好的互补性。(5)战位修建
时要注意出枪和瞄准的便利,一般应修筑射击依托。(6)战位修建时要注意人员在其间的
舒适度,以便长时间潜伏。(7)确定战位时还要考虑安全的撤退路线,战位后面应有几个
可供掩蔽的位置,其间应有较多的掩护物,每个位置的距离不应超过20米并要成曲线分布
,以便在撤退时能逐个利用。

如条件许可,每名狙击手应准备至少一个备用掩体作战位。备用战位离主战位不宜过远,
二者之间最好挖掘交通壕连接。若没有交通壕,则要有掩蔽物,如土堆、大石块、茂密的
灌木丛等,不允许存在开阔地。修建备用战位的要求与主战位相同。

在向备用战位转移时,不宜携带太多的装具,身上也不能插有过多过高的伪装树枝,否则
反而容易暴露自己。

5、伪装隐蔽——伪装隐蔽是保存自己的重要方式。除服装等应是与周围环境相似的保护色
或迷彩色外,在面部和手部等裸露部分最好涂上伪装油彩。

在战位修建时要特别注意伪装。可用专用伪装网或就地取材,利用树枝灌木草丛等,很多
情况下后者效果更好。伪装的效果要求和周围环境自然地融为一体,外形上不要出现突兀
的形状。

还要注意不能因修建战位的行为本身暴露自己,如挖掘和伐木时发出响声、扬起尘土等。


废弃的生活用品如食品袋、罐头盒等不得随意乱扔,要收集并掩埋。

隐蔽位置要正确,既能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击中,又便于出枪瞄准射击。我军的制式枪都是
为习惯使用右手者设计的,即使是左撇子到了部队也都是按右手规定动作接受操枪训练的
,即右眼瞄准、左手前持、右手扣扳机。这一操枪姿势决定了隐蔽位置应该是在石头、土
堆、断墙等实体的右侧;在窗口、门洞、山洞等空口的左侧。不过既然是规律性的东西,
敌人也能掌握,如果在某些情况下反其道而行之也许会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6、分工配合——狙击组成员的分工配合一般如下:

组长——负责行动的指挥、观察与发现、目标的选定、担任主要射击任务、与后方联络,
在特殊情况下作出决断等。

组员——警戒、观察与发现、掩护组长的行动、担任辅助射击任务(观察组长的射击效果
、在目标处于组长的射击死角时对目标进行射击或在组长射击未中时补射)、后勤保障等


7、观察与发现——进入战位隐蔽后的首要工作还是观察,这是对敌方信息最直接有效的收
集,是瞄准射击的前提条件。要通过仔细的观察来及时发现敌人,了解敌人的位置、数量
、装备等情况。如果观察不细,就有可能反而为敌所伤。观察不仅仅是运用双眼,更要动
员起全身所有的感知器官。

白昼观察的步骤是:先进行普通观察,也就是肉眼观察。因为肉眼观察视野较宽,易于在
被观察物之间进行比较鉴别从而发现异样。再对可疑重点进行器材观察,即用望远镜或瞄
准镜观察。器材观察的特点是可以看清局部的细微部分,但放大倍数越高,视场越小,也
就是看到的范围越小;抖晃度越大,轻微的晃动就会看不清目标。

夜间在有一定光照度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野外普通观察,但通常效果远不如器材(微光或
红外望远镜)观察。夜间无月或低照度情况下用肉眼观察时,观察位置尽量低一些,以天
幕为背景进行仰角观察效果要好些,但最好还是借助器材观察。一般来讲夜间观察不许使
用主动照明光源。

即使是对情报显示将在预定时间和地点出现的特定目标进行狙击也要先行观察周围情况。
如非目标人员和车辆来往的数量、密度,目标区域的地形地物、警戒程度等,从而预先设
定最佳射击角度和位置。

在对非特定目标进行狙击,尤其是敌方也可能预伏狙击手的情况下,更要仔细观察。要善
于透过假象看本质,如树丛的无风摇曳和不自然的生长方向、草木的新鲜程度、高大乔木
的树枝直接插在地上、不自然的鸟叫虫鸣、光线和阴影的变化、非自然物的出现、与环境
不协调的地形地物或色彩等等。

观察时动作一定要缓慢,切忌突然做出猛烈快速的动作,否则没等你发现敌人,自己倒先
被敌人发现了。使用望远镜等观察时,如光线来源是前方或侧前方,一定要注意镜头遮光
,防止因镜头反光而被敌发现。同时也要注意遮蔽帽徽、领章、肩章、钮扣等的反光,枪
支等金属件和木制枪托及握把的光亮油漆部位最好经过闷光处理或予以遮蔽。

在休息睡眠时要安排人员轮流担任观察警戒。

8、目标选择——若任务规定须对特定目标进行狙杀,则必须等该目标出现后方可射击。如
任务对目标没有明确规定,只求对敌方人员进行狙杀,并且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目标
时,就存在首先狙杀谁的问题。在具有一定选择时间的情况下,选择目标的原则是:

(1)选近不选远——首先射击较近的目标,射中的把握更大。

(2)选大不选小——首先射击暴露较多的目标,也就是更大的目标。

(3)选高不选低——首先射击官衔较高的目标。可从穿戴、军衔、举止、语言等方面加以
判断。

(4)选重不选轻——首先射击重要的或对我方威胁较大的目标,如正在下达命令的指挥员
、正在通信联络的报务员、正在对我方射击的机枪手、进入伏击圈的车队首车驾驶员、敌
直升机驾驶员等。

(5)选静不选动——首先射击静止目标,射中的把握更大。

(6)选慢不选快——对同是运动中的目标,首先射击运动速度较慢的。

(7)选双不选单——当同时出现三个目标并呈两个前后重叠,一个单列时,首先射击重叠
目标。因为子弹穿透第一个人后,还可以杀伤第二个人,达到一枪打俩的效果。(后面将
对这一问题进行详述)

(8)选男不选女——当同时出现男女两个目标时,先射击男性目标。因为通常男性的反击
能力强于女性。

以上选择目标的原则是根据一般情况总结的,实战时不能教条,应该根据敌情我情灵活机
动地加以选择。但不管如何选择,一定要快速决断,千万不能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9、实施狙杀——射击目标确定后,就应该立即采取狙杀行动(除非另有命令,如必须等待
专门的信号)。实施狙杀是狙击作战最关键的一环,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为它服务的。实
施狙杀是通过出枪、瞄准、击发来完成的。因此,这项技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行动的
成功与否。为提高射击的准确性,要尽可能采用有依托射击。

(1)出枪——如果情况许可,建议在目标出现前就将枪支指向目标将会出现的方向。如枪
支已经处于可瞄准击发状态,直接进行瞄准就可以了。当然事先要作第二次检查,如子弹
是否上膛、标尺是否定好、保险是否打开、射速(单发、点射、连发)是否符合要求等。


如枪支仍在射击掩体内,要用较慢的速度出枪,主要是为了隐蔽自己也不惊动敌人。出枪
的方向要直接指向目标。不要随便伸出枪支,然后再横向移动朝目标处调整方向。

(2)瞄准——即使另有命令须等待专门信号,也应事先对目标进行瞄准。普通瞄准(使缺
口、准星、目标三点一线)与枪瞄镜瞄准是不同的,应该说用枪瞄镜瞄准更简单容易。

普通瞄准:

A、标尺的确定。平时要养成习惯保持常用标尺3,以备紧急情况下开枪。出枪前只要时间
允许,应根据测出的目标距离定好标尺。若采用普通瞄准,建议将标尺定得稍高一些(实
际距离+2),这样瞄准时可适当降低瞄准点,就能看到更多的目标部位(有利于瞄准较远
距离的目标)。当然这也要依据个人习惯而定。

B、瞄准点的确定。一般情况瞄准胸部,如估计对方会穿防弹衣,则要瞄准头部。
在紧急情况下来不及定标尺,目标距离300m左右时直接瞄准胸部;目标小于300m瞄腹部或
腹部以下;目标大于300m瞄头部或头部以上。

当要射击两个前后重叠的目标时,目标可能会处于四种地形,宜采用调整瞄准点的方法射
击:

a、狙击手与目标基本处于同一高度的平地。采用一般方法,瞄准点取第一人的胸部。

b、狙击手在高处,目标在其前下方的坡地(近者高于远者)。瞄准点适当下移,取第一人
的腹部。

c、狙击手在低处,目标在其前上方的坡地(近者低于远者)。瞄准点适当上移,取第一人
的上胸部或头部。

d、目标在狙击手对面正斜坡(中间隔着山谷,远者高于近者),高度与狙击手相当,瞄准
点适当上移,取第一人的上胸部或头部。

后三种确定瞄准点的方法是指弹道(假定为直线)的水平夹角小于与山坡角度(也就是射
击线比山坡更平)的情况下的一般方法。如果弹道与山坡角度基本一致,则按第一种方法
瞄准。

由于坡度不同、目标身高不同、姿势不同、目标之间的前后距离不同,狙击手应根据当时
的实际情况调整瞄准点,总的要求是能射中前后俩人的要害部位。

C、瞄准。瞄准是准确射击的前提条件。瞄准时处理好准星与缺口的关系是第一位的,目标
倒不一定非要看得清清楚楚。瞄准时贴腮要舒适,严寒季节可加垫毛巾。

将准星上沿须与照门上沿完全持平并保持在缺口的正中处,准星对准瞄准点。若准星与照
门因摩擦发亮产生反光(又称虚光),要在事先进行闷光处理或用火柴熏黑。在卧姿瞄准
时,如实际瞄准点过低,身体可稍向后撤;如实际瞄准点过高,身体可稍向前移。瞄准时
应屏息,但时间不宜过长。若因抖晃等原因一时无法瞄准目标而时间又允许,可暂时中止
瞄准,稍事休息,作几次深呼吸后再行瞄准。

瞄准镜瞄准:

用瞄准镜瞄准也要先根据目标的距离确定标尺,不管是推移式还是旋转式,都要定在相应
的刻度上。然后将镜中十字交叉点稳定在目标身上的瞄准点上就可以了。

对活动目标的瞄准:

对距离较近(200米以内),移动速度较慢或在射击轴线上作前后移动的活动目标的瞄准方
法同静止目标;对距离较远,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路线与射击轴线交叉或成横向的活动目
标的瞄准方法有两种:

a、跟随瞄准——瞄准目标后,枪支随目标的移动而移动,瞄准线始终稳定在瞄准点上并在
移动中完成击发。适用于距离较近、移动速度较快的目标。

b、提前量瞄准——根据目标的移动速度,将瞄准点定在其前进方向上的某个位置,如0.5
个身位、1个身位、1.5个身位等。如果使用带密位的瞄准镜瞄准,可用横坐标线上的密位
格来确定瞄准点。例如:目标向左移动,欲提前2格密位击发,瞄准时将目标置于十字交叉
点右侧的横坐标线上4、5格密位处(可酌情增减),待目标移动至距交叉点右侧2格密位时
击发。此法适用于远距离移动目标。

对活动目标瞄准究竟应该取多少提前量,由于目标的距离不同,移动速度不同,难以给出
统一标准数据,完全要凭平时多打移动靶来获取经验。

特殊气象条件下的瞄准:

雨雪天气、大风天气能对射击精度造成影响。大雨大雪会降低能见度,不宜狙击远距离目
标。横向大风会使弹着点偏向下风方向,对300米以上目标瞄准时可根据风速将瞄准点适当
向上风方向调整。

D、击发。击发是射击的最后动作,狙击的成功与否,最后取决于击发技术。如果你瞄准无
懈可击但没有击中目标,就是扣扳机时出了问题。击发时要继续屏息,保持枪支稳定和瞄
准定位。击发动作由食指第一节扣动扳机来完成,扣动扳机时用力一定要柔和,要渐渐加
力。理想的击发是一个缓慢匀速扣动扳机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枪响。万不能猛然发力来
完成扣扳机的动作。

E、效果检验。完成射击后,狙击手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观看射击效果,其实这是错误的。如
果必须迅速打倒第二目标,狙击手的第一件事是立即向第二目标射击(射击第二目标也可
以事先约定由组员完成)。不然就应该隐蔽自己;第二件事是准备第二次射击。如果射击
后直接看到目标猝然倒下则根本不必再行观看。如射击后目标消失,应先保持射击姿势不
动,再慢慢观看射击效果。在很多情况下狙击手是无法看清楚自己的射击效果的。在任何
情况下不准探身观看射击效果。

如已经被敌人发现(可以通过敌人的各种活动判定),则要隐蔽转移。

如果是对必杀目标进行狙击,在目标倒下后又无法判定其是否存活,而当时条件又允许对
其进行补射,则必须对其进行不少于2发的补充射击(补射第1发由组员完成)。

10、安全撤出——安全撤出是实施狙击战的最后部分。狙杀目标后,只有真正撤离到安全
地带,才称得上圆满完成了狙击任务。

撤离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如未被敌人发现,要按照预定路线撤退到下一个掩蔽位置。撤退
速度不宜过快,组长撤退时,组员担任掩护,待组长撤退到掩蔽位置时,由组长担任掩护
,组员撤退,如此交替掩护撤退直至脱离敌人射程。

如已经被敌人发现,敌方可能呼叫炮兵或直升机还击时,则要迅速撤离。可先用示假等方
法引诱敌方狙击手开枪并将其射击方向引开,在其压弹或换弹夹的刹那快速跑至下一个掩
蔽位置,奔跑时要利用各种掩蔽物,身体姿势要低,既要快速,又要曲线跑动。若能在撤
退前击毙敌方狙击手,消除威胁当然更好。

人类总是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首先应用于军事。随着科技的进步,武器的先进程度在不断
提高,作战模式也会不断变化。狙击战也许还会继续出现,狙击手也许还会继续存在,但
希望有一天人类不再会挖空心思地用各种手段互相残杀,没有人再把杀人作为一种职业,
作为一门“艺术”。

结束语:这篇文章是根据记忆和曾接受过的训练及体会写的,本意是为了满足军事爱好者
了解狙击战和狙击手神秘一面的愿望。笔者在文中对一些行动的具体要求予以简化或省略
,读者看后能对狙击战和狙击手执行任务的过程和要求有个基本轮廓的了解就算达到了目
的。好在我国对枪支管理有及其严格的法规,一般人是无法接触枪支弹药和接受狙击训练
的,因此也不会傻到将本文作为教科书来“自学成才”。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85.2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98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