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arrior (原始积累中(日灌夜观)), 信区: Green
标  题: 第十八章 美国海军力量的兴起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pr 13 11:04:16 2004), 站内信件

第十八章 美国海军力量的兴起  
E·B·波特 [美国]  
[出自《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  
 
   20世纪初,世界海军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04-1905年,日本人主要靠更
为有效的舰队打败了俄国人,使西方国家大为震惊。德国人为了在北海夺取制海权向英国
人发起挑战,实施了一项大规模的造船计划。不久前,摧毁了两支西班牙舰队的美国海军
开创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新时代,它的现代化铁甲舰队在这一时期起了突出的作用。虽然美
国海军力量的出现并不象日本或德国海军力量的出现那么令人震惊和富有戏剧性,但却有
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使美国成为世界列强的一个中心人物是它年富力强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那个
要求政治家要博学多识的特殊年代里,总统罗斯福可算是个杰出人材了。他博览群书,对
历史极感兴趣。1882年他24岁时出版了《1812年海军战争》,这本书是他早期的一部不朽
著作,它表明了作者的兴趣和他对海军首要原则的深刻理解。1888年他就这同一战争为题
在海军学院发表演说,并在那儿见到了后来成为他在海战研究方面的良师益友艾尔弗雷德
·塞耶·马汉。1890年,在他任文职特派员时,他为《太平洋月刊》写了一篇关于马汉刚
出版的《海上力量对历史的影响(1666-1783)》的书评。他在书评中公开赞扬了作者,并提
出自己的观点:美国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不仅要有巡洋舰,而且要有一大批能与其他
任何国家抗衡的战列舰。”  
   1901年秋天,一位刺客的子弹使已被选为副总统的罗斯福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
统。四年前海军部年轻急躁的部长助理现在成了美国的最高执政长官。在罗斯福执政时期
和他选拔的继任者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执政时期——这也是罗斯福的声誉和个人权威的
鼎盛时期——罗斯福正确的外交政策和海军政策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各种私营工业的利益都维系于不断扩张上。航运业、出口业、钢铁公司,尤其是
造船业很自然地都赞成有一支强大的海军。1903年,这些行业与一些退休军官和知名人士
一起成立了美国海军联合会,这个目标单一且明确的活跃组织很快就发挥了效力。  
  从1903年开始,海军部每年建造两艘主力舰,虽然在实施这个计划的头一个10年中有
几年未能兑现,但它基本上成为海军造舰的指标。总起来说,塔夫脱执政期间(1909-1913
)的建设政策是罗斯福的目标的继续。  
  下列表格显示了对海军日益增长的重视。  
财政年度  联邦总支出(美元)  海军支出(美元)  占总数百分比  
1890  318,040,711  22,006,206  6.9%  
1900  520,860,847  55,953,078  10.7%  
1901  524,616,925  60,506,978  11.5%  
1905  567,278,914  117,550,308  20.7%  
1909  693,743,885  115,546,011  16.7%  
1914  735,081,431  139,682,186  19.0%  
 
  海军建设费用的增长主要用于增大舰艇的吨位和改善其性能。1903年一艘一级战列舰
耗资538.2万美元。而1907年建造的“特拉华”号和“北达科他”号的标准排水量是2万吨
,每艘耗资822.5万美元。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每艘战列舰的造价猛增至1500-2000万美
元。本世纪初一艘典型的一级战列舰的长度不足400英尺,排水量为1.5万吨。到1914年,
美国已开始建造排水量为3.2万吨的战列舰了。  
  美国造舰计划中一个明显的弱点是它只注重造主力舰。执政的罗斯福和塔夫脱以及他
们的职业顾问早已发觉了这一弱点。但他们认为,建造战列舰需要4年的时间,而小型舰艇
则可以根据需要在短得多的时间里造出来。而在1917-1918年间海军参加的那种战争中,这
种造船方针却证明是极其错误的。  

 
一、海军委员会和陆海军联合委员会  
  在美西战争中,海军战争委员会在向北大西洋分舰队通报消息和向共同的军事目标派
遣部队方面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战争结束后这个委员会就解散了,人们开始着手在陆军和
海军各组建一个类似的永久性机构,并创建一个能促成陆海军更好协作的权威性协调组织
。提议者认为这些委员会应该由高级军官组成,某些人可以同时在几个委员会中任职。  

  陆军和海军都遇上了同样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具有自己指挥权的总参谋部呢,还是
一个职责只限于向文职政权提供专业顾问的普通的委员会?陆军和海军的高级军官们都一
致拥护成立一个总参谋部的意见。陆军部长伊莱休·鲁特批准了这一计划。他主持成立了
一个陆军总参谋部,以陆军总参谋长为首,有权领导和协调全陆军的建设。海军部长朗对
把执行权力都交到军官手里表示不信任,他坚决反对成立海军总参谋部。1900年3月,他成
立了只有咨询权的海军委员会。  
   1903年,这两位部长成立了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其作用是保证陆海军的合作。这个委
员会由4名陆军总参谋部成员和4名海军委员会成员组成,其职责是“对所有有关陆海军合
作的事务进行协商讨论并达成共同结论”。由于陆军和海军的成员对对方的动议都持不信
任态度,联合委员会在诸如基地的选址和谁应该控制什么的问题上有过大量的争论,但它
在准备和不断修订战争计划方面做了有价值的工作。人们称这些战争计划为“彩色计划”
,因为它所涉及的每个国家都有一个颜色代号:美国为蓝色,日本为橙色,英国为红色,
德国为黑色,墨西哥为绿色,等等。  
  海军委员会的成员都可算是马汉的信徒,他们都拥护:(1)要有一支始终集中的强大的
战列舰力量,以便形成一支“现有的舰队”;(2)要拥有海外基地,特别是在太平洋地区,
作为维修点和加煤站;(3)在中美洲地峡开凿运河,以便于舰队往返于两大洋。国会中经常
听到对海军委员会为数不多的抱怨之一是:该委员会在为扩充海军而进行的宣传中,有倾
向把美国强有力的战舰划入老式无用之列,而把低劣的外国军舰则吹嘘成如何有用。  


 
二、“大棒”外交和巴拿马运河  
  西奥多·罗斯福所有的公开讲话中有一句告诫最能引起公众的想象:“说话要温和,
但手中要拿着大棒。”在政治漫画家笔下,他把球棒举过肩头,向前迈一大步,正要猛击
。这根“大棒”就是海军。说明海军在海外贯彻美国政策方面的价值的最好例证是后来导
致了开通美国控制的巴拿马运河的策略。  
  至少在200年以前,人们就认识了在中美洲地峡开凿运河的明显价值。19世纪最后25年
里,一个法国公司在曾指挥开凿了苏伊士运河的费迪南德·德莱塞普斯的带领下企图在巴
拿马开凿一条与海平面同高的水道。在苏伊士沙漠建造与海平面同高的水道是非常实用的
,但在巴拿马它就意味着要挖通大陆分界线。计划不周和营私舞弊使这一计划以失败告终
,经济上也破了产。  
  美国不愿让这个计划束之高阁。美西战争中“俄勒冈”号绕过南美的长途航行,以及
后来美国在太平洋拥有了领土等,都使美国人注意到有必要在中美洲地峡有一条由美国控
制的地峡运河,以便使海军舰队能迅速地从一个大洋向另一大洋转移。国务卿约翰·海为
此铺平了道路。他与英国人就废除1850年达成的一项协议进行谈判。该协议中规定任何这
种类型的运河美英双方都应共同修建,共同所有,并且不应设防。国会否定了第一个海-庞
斯富特条约,但接受了1901年的第二个条约,条约不仅使美国对运河拥有全部控制权,而
且拥有设防和保卫的权力。  
  美国政府根据法国人的失败认为巴拿马路线是行不通的,就倾向于另选一条路线,在
尼加拉瓜开凿运河。这对一家法国控股公司是个坏消息。这家公司在德莱塞普斯组织破产
后接管了他的资产,希望转手卖给美国人。这家控股公司的发言人就是那位极有说服力的
菲利普·比诺-瓦里拉先生。他拥有大量的股票,他展开了一场使美国公众和他们选出来的
代表相信巴拿马线路最好的宣传活动。比诺-瓦里拉的意见占了上风,国务卿海随后开始与
哥伦比亚的代表谈判。巴拿马当时是哥伦比亚的一个省。谈判达成一项初步协议(海-赫伦
条约),据此美国以1千万美元可得到一条6英里宽的通道,年金为25万美元。  
  哥伦比亚参议院拒绝批准这项条约。法国公司因其工作和设备准备从美国得到4千万美
元。然而其租借权到1904年12月就到期了,到那时它所有的固定资产都要转交给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人认为只要耐心地等上一年,就会带来巨大的财富。  
  这种观点太荒谬了,因为它忽视了比诺-瓦里拉的组织能力。他在纽约的总部里策划了
巴拿马的一场革命。这种观点也还忽视了罗斯福总统根本没有那份耐心,他急于“杀他个
尘土飞扬”。  
  革命在巴拿马不算是什么新鲜事。根据罗斯福的计算,53年间曾有过53次革命,但19
03年的这场革命看起来却象是一场虚假的革命,因为500人的爱国军是每人给了200美元雇
来的,它的后备队是仅有441人的巴拿马消防队。但比诺-瓦里拉完全相信美国会支持自己
的行动的。  
  根据1846年与新格拉纳达(哥伦比亚)达成的协议,美国在地峡应保持“完全中立”并
“自由通航”。为了表示履行这项条款,美舰“纳什维尔”号于1903年11月2日到达科隆。
11月3日,陆上树起了革命的旗帜。11月4日正式成立了巴拿马共和国。由于从波哥大没有
通往巴拿马的道路,因此哥伦比亚派军队从水道前来,但被彬彬有礼地告知不能登陆,因
为美国人要遵守协议条款,如果让军队进入显然就会造成一种非中立的动乱。“纳什维尔
”号上的大炮具有无声的雄辩力。不久,“迪克西”号也赶来了,带来一支海军陆战队,
随时准备必要时上岸维持治安。11月6日,美国承认了巴拿马革命政府。  
  从未放弃法国国籍的比诺-瓦里拉现在作为新成立的巴拿马共和国的特命全权代表在华
盛顿出现了。11月18日,革命后15天,海-比诺-瓦里拉条约使美国以1千万美元和年金25万
美元的代价对一条100英里宽的地带拥有永久所有权。11月23日,条约在美国参议院获得批
准。尽管巴拿马革命政府是因为“纳什维尔”号及时到达才得以存在,但政府成员仍对条
约条款挑剔指责。有一段时间巴拿马人似乎也会象哥伦比亚人一样否定条约。但仍在华盛
顿的比诺-瓦里拉暗示说,如果出现那种结果,美国就会取消援助,这才使巴拿马人迅速地
,尽管很不情愿,批准了条约。  
  美国陆军工兵的组织能力和技术技能和一大批工人10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预想的结果
。1914年8月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夕,运河开通了。在这片国土相距遥远的两条海
岸线之间,美国海军有了一条难以估价的通道。  
  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占有,不管是象某些自由党人的报刊所说的那样形成了“国际性
掠夺行为”,还是仅仅间接地行使了一种“土地征用权”,它都使美国在拉丁美洲,特别
是在哥伦比亚很不得人心。1921年美国向哥伦比亚支付了2千5百万美元的“悔罪金”作为
一种为时已晚的歉意。1978年美国和巴拿马达成的一项新协议中确定了巴拿马运河主权最
终交还巴拿马的程序。  

 
三、对拉丁美洲的干涉  
   1901年罗斯福总统说了一句他后来深为后悔的话。他说:“如果有哪个南美国家对欧
洲国家行为不恭,那就让欧洲国家揍它。”有了他这句话。第二年英国就拉德国和意大利
一起对拒付国际债务的委内瑞拉进行海上封锁。参加封锁的军舰俘获了好几艘炮艇,并击
沉2艘。德国人炮击了一个要塞,炮火把相邻的一个村庄也摧毁了。在这种压力下,委内瑞
拉赶紧接受了债权人的仲裁。  
  这一事件引起了罗斯福的密切关注,甚至考虑过干涉。开通一条巴拿马运河的前景使
加勒比海的重要性又提高了。18世纪蔗糖贸易的衰败,使加勒比海成为一条远离主要贸易
大道的死胡同。但是一旦运河开通,它就会成为平时和战时的一条致命的海上通道。因此
决不能容许有人对运河附近的海岸进行封锁和炮击。封锁和炮击的结果很可能是登陆和长
期占驻。这种进驻不仅是对“门罗主义” [ 注 ] 的践踏,而且会对美国途经运河的新的
生命线产生威胁。  
   1904年,历经多次流血革命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债台高筑,企业纷纷倒闭。某些欧洲国
家,尤其是德国正在考虑用暴力讨债。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的侵犯行为,罗斯福发表了后
来被称为门罗主义“罗斯福推论”的声明。声明宣称“如果(在拉丁美洲)发生公然侵犯或
削弱力量的行为”,美国就会义不容辞地“行使国际警察的力量”。换句话说,一旦情况
需要干涉来保护被保护者或厉行条约的权力,美国和一支海军陆战队是会干涉的。  
  美国首先把“罗斯福推论”用于多米尼加共和国,接管了这个国家的海关税收,把海
关收入的55%用于偿还外债。在随后的几年里,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许多被革命搞得千疮百
孔的国家中的小规模介入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在尼加拉瓜、海地和多
米尼加共和国既参与战争,又参与政府执政。美国的军事占领一般都马上带来法律和秩序
。在长期军事占领地区,公共卫生设施和道路建设一般也都有较大的改善。由那些意欲公
正却又专断的职业军人执掌的文人政府所受到的邻国的憎恨往往要大于被占领国表示的愤
恨。对那些比较强大稳定的拉美国家来说,美国这种随意动用军事和海军力量的行为简直
就是“美帝国主义”的又一例证。  
  无政府主义骚乱的爆发使美国海军陆战队分别于1906、1912和1917年进入古巴。这些
干预行为的理论依据不仅是“罗斯福推论”,而且还有“普拉特修正案” [ 注 ] 。这项
修正案允许美国武装力量在必要时进行干涉,以维护古巴的独立和秩序。这项修正案在古
巴和美国之间具有一种条约的力量,并在美国的坚持下被收进古巴宪法。美国根据修正案
中的一项条款租借了古巴的关塔那摩做为海军基地。由于国会不再拨款在这一地区修建新
的基地,关塔那摩成了美国加勒比防区的中心,1934年的条约废除了普拉特修正案,但美
国海军仍继续使用关塔那摩基地,甚至在1961年古巴与美国断绝外交关系后依然如此。  

   1914年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为墨西哥人民组建一个民主政府的努力和海军少将亨利·
T·梅奥的骄横使美国与墨西哥处于交战的边缘。美国在墨西哥的铁路、油井和矿业方面有
10亿美元的投资。为了保护美国的利益,威尔逊总统拒绝承认靠暗杀其前任把自己立为墨
西哥总统的维多利亚诺·韦尔塔的政府。当韦尔塔执政后爆发的骚乱切断了股息时,为了
维护上述利益要求威尔逊进行干涉,但美国总统所做的只是在墨西哥海岸线外驻扎海军,
允许向韦尔塔的反对派出售武器弹药,并要求韦尔塔辞职。  
  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墨西哥政府于1914年4月9日扣留了一艘正在坦皮科港加油的美
国小艇上的水手。不过,墨西哥人很快就把他们放了,并赔礼道歉,但指挥美国分舰队的
海军少将梅奥却不买帐。他向坦皮科的墨西哥将军发出一份最后通牒。要求他在24小时之
内“在海岸上一个突出的位置公开升起美国国旗,并用21响礼炮向国旗致意”。墨西哥将
军根据韦尔塔的命令拒绝了这种奴颜婢膝的做法。威尔逊感到应该支持自己的少将,于是
命令驻扎在韦拉克鲁斯附近的美国分舰队指挥官占领了那儿的海关。他的这一行动险些引
起第二次墨西哥战争。  
  一支由海军陆战队队员和水兵组织的混合部队于4月22日在“普雷里”号、“切斯特”
号和“旧金山”号军舰的炮火支援下打进了城市,占领了海关、电报局和其他海滨建筑。
这时美国舰队总司令、海军少将查尔斯·J·巴杰尔也随5艘战列舰到达了。岸上部队的兵
力大大加强了,到22日中午完成了对整个城市的占领。不久,一支美国陆军分遣队前来接
管了城市。在战争扩大之前,由阿根廷、巴西和秘鲁提出的一项联合仲裁被双方接受,避
免了一场全面战争。7月,韦尔塔自动逃亡到国外;11月,美国军舰撤离墨西哥沿海。  


 
四、远东问题  
  与西班牙的战争尖锐地提出了海军在西太平洋对基地的需求。杜威因英国的中立不得
不离开香港,一切及时的后勤支援都被切断了。如果他在马尼拉湾战役中失利,他就会身
陷困境,找不到一个可以整修军舰的友好港口。海军要求在菲律宾拥有基地的问题成为和
平谈判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后来美国接管了整个菲律宾群岛。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为了
保卫这块刚得到的遥远的土地,美国又吞并了关岛、夏威夷、萨摩亚和威克岛,而且为建
设一条由美国控制的地峡运河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如果说吞并菲律宾给美国造成了麻烦的话,这种吞并好象还为在远东,特别是在中国
的贸易扩张提供了机会。美国商人们认为他们在中国发现了一个美国货的巨大的潜在市场
。但是欧洲列强几乎已经垄断了对华贸易。中日战争暴露了中国政府的无能之后,列强们
开始进入中国——在海军分舰队的保卫下先取得立足点,再标出“势力范围”。中国虽然
还拥有自己的主权,但却要被瓜分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美国就会失去一切进入中国市
场的机会。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结局,美国就必须趁乱也给自己抓一块势力范围,或想办法阻止其
他列强瓜分中国。许多海军军官倾向于第一种选择,要求在舟山群岛建立一个美国海军基
地,或从台湾渡过海峡,在三沙湾建立基地。但美国政府不愿意采用这种露骨的帝国主义
政策,而是想办法阻止其他列强巩固在中国的立足点,国务卿海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他
在1899年曾起草了一份文件,要求各列强保证,中国各地不管属于谁的势力范围都应该向
所有友好国家进行贸易开放,这就是著名的“门户开放”政策。  
  海希望通过接受门户开放政策,达到缓和对中国主权的威胁和减轻欧洲列强间的相互
不信任。列强们在相互怀疑其他国家正计划多割一块保护领地。海的办法并没有最终解决
在中国的竞争。欧洲列强为了保护各自的利益长期在中国水域驻扎军舰,而中国人也渐渐
对外国人在中国的存在产生了不满。  
   1900年,一群被称为义和团的青年爱国者发动了一场驱逐外国人的运动。中国政府起
先想阻止义和团,恐怕他们的活动会引起外国人进行进一步的干涉。但随着义和团的力量
不断壮大,政府也开始支持他们了。1900年春末,在北京的外国使节向他们本国政府要求
军事和海军支援。美国派“纽瓦克”号巡洋舰到海河,舰长B·H·麦考拉上校率大约100名
水手加入了一支临时拼凑而成的约2000人的联军。这支部队在英国海军指挥下曾企图打进
内地进入北京,但未成功。美国极不愿意与帝国主义列强联合而名声受损,宣称自己的部
队独立行动。  
   1900年8月4日,另一支1.86万人,包括2500名美国士兵和海军陆战队队员的联军经过
激战占领了北京,解除了对外国使团的包围。1901年9月,中国政府同意了一份盟国联合备
忘录,在39年里赔款3.33亿美元。美国后来把自己的那份赔款的大部分还给了中国,它用
赔款设立了奖学金,使中国青年能到美国学习。  
  义和团起义很可能为把中国最后瓜分成欧洲列强的从属和势力范围提供借口。然而美
国的参战使美国在有关国家的会议上有了发言权。国务卿海把这作为重申他的门户开放政
策的一个机会,号召列强“对世界保证与中国所有口岸进行平等公正的贸易原则”,并在
这次会议上提出美国支持整个中国的领土完整。  
  俄国人趁义和团起义和占领北京的机会加紧了它对旅顺港的控制,占领了满洲,并控
制了朝鲜。被从旅顺赶走的日本人对朝鲜也有自己的打算,正在从事战争准备。  
  罗斯福总统起先很敬佩日本民族和人民。他认为日本人很象他自己,精力旺盛,效率
很高。他对1902年为与俄国人对抗而结成的英日联盟持欢迎态度。1904年日俄开战后他强
烈希望日本能取胜。由于人们普遍认为俄国是双方中较强的一方,所以罗斯福认为日本的
胜利有助于保证远东势力平衡的持续,这对门户开放政策是有益的,对日本人偷袭旅顺口
,罗斯福没表示悲哀,却拍手叫好,陆军部长鲁特说“干得妙”。  
  日本人在旅顺和对马海峡取得的戏剧性的胜利使世界为之震惊,但这些胜利耗费了日
本大量的人力财力,使胜利者筋疲力竭。胜利也使罗斯福警觉起来,他开始把日本看成一
种威胁了。对马海战一结束,日本政府就秘密要求罗斯福作为调停人从中斡旋,结束这场
流血冲突。罗斯福不太情愿地接受了请求,认为早日结束战争是保持势力平衡的最好方式
。  
   1905年的朴茨茅斯条约结束了这场战争,但在日本却远不受欢迎,因为日本人希望俄
国人在割地之外再赔款,以恢复日本受到破坏的财政。东京街头的人群愤怒示威,痛斥罗
斯福。日美关系开始恶化。  
   1906年旧金山学校委员会的一份关于隔离东方学生的议案进一步激怒了日本人。俄日
战争后很多日本劳工到达旧金山,这些移民愿意从事低工资的劳动,可能影响了白人劳工
的生活水平,在当地引起了不满。大批不懂英语的日本孩子涌入公立学校系统使情况更为
恶化。通过把十几岁的日本孩子放在简易的小学班里以解决语言问题的企图,起了分裂作
用。教育委员会以为,只要单独为东方人的孩子开办一所公立学校,问题就解决了。  

  当这个学校议案的消息传到日本时,激起了公众愤怒的爆发。刚刚战胜了世界上人口
最多的白人国家的胜利者对这种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感到怒不可遏。经过日本和美国报刊用
耸人听闻的手法的渲染,这种局势导致了全面的外交危机。罗斯福对加利福尼亚州的内部
事务无权过问,但在他第二年的年度咨文中攻击了旧金山市,才使日本人消了消气。最后
他终于在一项所谓的君子协议上取得让步。根据这项协议,日本将限制移民,作为对此的
回报,旧金山市废除了它的引起反对的学校政策。  
  说服旧金山改变态度之后,罗斯福想用一种戏剧性姿态让日本人看看美国外交的软话
后面的力量,即大棒。为了做出这种姿态,他命令由16艘第一线的战列舰组成的美国舰队
做一次环球巡航。受到邀请后,横滨也被列为一个沿途停靠港。  
   1907年12月,军舰在海军少将罗布利·D·埃文斯指挥下排成战斗队形,从汉普顿锚
地出发驶向南美和麦哲伦海峡,进行航程4.6万海里,历时14个月的航行。这次巡航除了向
日本和全世界显示美国已成为一个强大的海上强国外,还要在美国国内唤起人们对罗斯福
的海军建设规划的支持,并检验舰队是否有能力绕过一片大陆,驶过一个大洋,到达东方
水域后仍能保持临战状态——罗热斯特文斯基的波罗的海分舰队在1905年就没能通过这样
一种检验。  
  巡航胜利地达到了这三个目的。日本公众似乎想补偿其早时的恶意,热烈地欢迎了美
国军舰。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在中东和欧洲舰队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欢迎。它不仅作为美
国的力量,而且也是美国的友善的令人鼓舞和实实在在的明证。舰艇本身经受住了考验,
海上的燃料补给事故率很低。舰队的表现是美国民众群体力量的一次骄傲的展示。  
  这次巡航只有两点缺憾。在日本,军国主义集团认为美国海军力量的这一显示恰恰证
明日本要做出更大的牺牲超过它。在英国,美国舰队即将启航时,皇家海军展示了它秘密
建造的“无畏”号。这艘战列舰的特点使世界上所有其他战列舰相形见绌。罗斯福自我吹
嘘的美国舰队在各国有见识的海军眼里已经变成了漂亮的海上古董。  
  日本战胜俄国,显示出日本已经能够在太平洋对美国的利益构成威胁。这使美国陆海
军联合委员会除了为两军合作而争吵外,开始考虑其他问题了。日本人对旧金山的学校隔
离案的反应引起战争恐慌时,联合委员会匆忙起草了一份保卫菲律宾免受日本人可能的进
攻的计划。从那以后,美国的战争计划中都开始把日本作为潜在的敌人。从1911年开始,
海军委员会,陆军总参谋部和陆海军联合委员会联合制定了一系列周密的“彩色”战争计
划。这个被称为“橙色”计划的目标是拯救菲律宾——根据假设,一旦与日本发生战争,
菲律宾将是敌人的首要目标。  

 
五、美国与英、德的关系  
   19世纪末,美国7月4日宣言中的传统“敌人”英国开始对美国表示出新的友好姿态。
在美西战争中,英国是几个主要大国中唯一对美国的目标表示赞同的国家。战争期间她负
责对西班牙国内的美国企业实行保护。在美国将巴西在英国订造的两艘巡洋舰占为已有的
问题上,英国也没有设置任何障碍。它还敦促加拿大允许美国的后勤补给船通过圣劳伦斯
河从五大湖进入大西洋。  
  英国允许美国对巴拿马运河工程的建设拥有控制权,人们普遍地认定,这表明英国有
意在利益冲突中向美国做出更大的退让。英国西印度群岛分舰队永久性地撤出牙买加(190
4-1905),虽然这也是为了压倒德国在北海日益强大的力量,而在其本国水域集结舰队的长
远规划的一部分,但也不言而喻地承认了美国在加勒比海的霸权。富有责任感的英国人和
美国人开始说两国间“不可能”再有发生任何战事的机会了。美国陆海军联合委员会根据
其职责制订了一份对付可能与英国开战的“红色计划”,但谁也没有对它认真看待。  

  相反,欧洲列强中的最后一个公开采取帝国主义政策的德国,却不断引起美国的警觉
和敌意。对德国这样的扩张势力来说,国防虚弱,政府管理无能的南美国家正是攫取的目
标,这些国家的唯一的防护保障就是门罗主义。德国总理奥特·冯·俾斯麦轻蔑地称门罗
主义为“美洲人独有的一种自大”,但他并没有插手美洲。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却远不如俾
斯麦小心谨慎,他允许德国舰队炮击委内瑞拉海岸,成为促使罗斯福宣布他的“罗斯福推
论”的主要起因。  
   19世纪最后25年里,随着其贸易在太平洋地区的发展,德国开始在太平洋地区寻找殖
民地,而美国也正开始在这一地区寻找可能的海军基地。1878年美国与萨摩亚(群岛)王国
签署了一项条约,美国对该王国提供保护,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有权在帕果帕果港建立一
个海军站。第二年德国和英国也与萨摩亚进行了条约谈判,断断续续的争论持续了20多年
。最后在1899年英国退出了争吵,德国和美国瓜分了这个群岛。与此同时,德国还在1884
年吞并了俾斯麦群岛和新几内亚的东北部,使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之警觉。第二年德国宣布
对上所罗门群岛实行保护,但在1899年它就吞并了除布卡岛和布干维尔岛之外的全部所罗
门群岛。它用这两个岛换取了英国承认德国在西萨摩亚的权力。  
   1898年马尼拉湾战役之后,杜威封锁了马尼拉城,等待美国占领军的到来。许多国家
派船去马尼拉湾观察,随时准备在需要时向岸上的本国侨民提供服务。大多数来访的指挥
官都马上向杜威报告,杜威给他们分配锚地。但德国指挥官海军少将冯·迪德里赫斯却没
来报告。他故意无视杜威的封锁命令,甚至与岸上建立了联系,他带来的兵力比杜威的强
大,其目的是如果机会允许,通过购买或其他手段,为德国攫取菲律宾群岛的一部分。处
于每日公务重压下的杜威对迪德里赫斯的轻蔑态度憋了几天之后,终于爆发了。他对一位
传送迪德里赫斯信息的德国军官说:“听着,告诉你们少将,他本人或他手下的军官对这
些命令若有一点触犯,结果只有一个。别听错了,我说的这个结果就是战争。如果你们想
和美国打一仗,5分钟之内就能打起来。”  
  率巡洋舰到达马尼拉湾的英国皇家海军上校爱德华·奇切斯特勋爵认真遵守杜威的命
令,与美国人保持了真诚的关系。美国岸上部队占领马尼拉城那天,所有舰只为了进行密
切观察都向岸边移动。奇切斯特的巡洋舰恰巧处在杜威和迪德里赫斯之间。这种偶然调动
引起了所谓的“德国舰队要攻击美国舰队,而英国人已经通知德国人万一最后摊牌,讲英
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将会站在一起”的传言。  
  在这种敌对的气氛中,美国开始赶超德国的海军规划,认为应该是美国而不应是德国
拥有“仅次于英国的海军”。接着,德国皇帝傲慢地公开讲话,德国人在非洲大肆发展殖
民地和租借青岛,从西班牙手中购买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这些群
岛都处在美国和菲律宾之间。这一系列的作法不断引起美国人的疑虑。  
  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在制定防备与德国发生战争的“黑色计划”时,不切实际地认为美
国和德国间任何可能的战争都只能是海战,只能是美国的主力舰舰队单枪匹马地与德国主
力舰舰队交锋,而德国海军可能会无拘束地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进行活动。这种错误的估
计影响了美国的造船计划,严重地倾向于建造战列舰。这些战列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基
本上是无用的,而忽视建造护航和反潜战中急需的驱逐舰和其他小型舰只。  

 
六、技术上的发展  
  早期海战都是近距离海战,原因之一是火炮放出的浓烟挡住了视线,枪炮手瞄准很困
难。19世纪末随着无烟火药的普及,在最大射程内进行战斗已成为可能。英国做了一系列
的尝试,使射击指挥适应新的射程的需要,但美国海军这方面却起步很晚。在圣地亚哥海
战中只有稍多于3%的美国炮弹击中西班牙军舰。当时正在远东服役的美国海军上尉威廉·
S·西姆斯看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先进的射击技术,并与英国射击技术专家,“标准瞄准具
”或指挥仪的发明者珀西·斯科特上校交了朋友。斯科特曾根据对一组典型的炮手所做的
动作设计出一套详细的训练规范。他证明,只要对当时使用的火炮俯仰装置加以改进,就
可以使火炮在舰艇左右摇摆时对准目标。  
  研究了斯科特的方法之后,西姆斯回到美国,满腔热情地要改进美国海军的射击技术
。但是他的请求报告如石沉大海。他无视层层上报的程序,直接给总统写了信。罗斯福总
统不但没有为之不快,反而对西姆斯的报告做了有利的指示。航海局新任局长,支持革新
的亨利·C·泰勒少将任命西姆斯为射击练习监察官。西姆斯在这个职位上从1902年干到1
909年。他使新方法在美国海军中得到应用,其效果连那些因西姆斯常常摆出傲慢架子而对
他有个人反感的军官也为之钦服。  
  在本世纪初列入编制的两艘典型的美国战列舰是“新泽西”号和“罗得岛”号。它们
的排水量约1.5万吨,速度19节,装有4门12英寸口径的火炮,8门8英寸口径的和12门6英寸
口径的火炮。美国军官开始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用不同口径的火炮呢?”有了无烟火药
,改进了射击技术,最大口径火炮的最大射程似乎就是最佳战斗距离了。在这种距离上较
小口径的炮火是打不到敌人的。为什么不撤掉二级炮组,增加大口径炮的数量呢?1901年
美国海军少校霍默·庞德斯通设计了这样一艘全部装配大口径炮的战列舰,海军部否定了
他的设计,认为这个设计至少是超前的。  
   1905年经过海军的提议,国会终于批准建造“密执安”号和“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
。这两艘舰上装备有8门12英寸口径的火炮,没有二级炮组。这8门火炮装在4个双联装旋转
炮塔上,炮塔又两个一组地装在舰船中轴线的前后两端,靠内侧的火炮可以升降,以便越
过外侧的火炮开火。这样的军舰可以8门炮同时舷侧齐射,或4门炮前后射击。在此后的两
年里“特拉华”号和“北达科他”号也加入现役,都装有10门12英寸口径的大炮,但同时
也装备有5英寸口径的反鱼雷快艇炮组。  
  但在实战中首次使用全部装配大口径炮的战列舰的还是英国皇家海军。那就是由英国
海军大臣、才华横溢、生气勃勃的约翰·费希尔勋爵主持建造的“无畏”号。这艘著名的
“无畏”号建造于1905年,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匆匆完成,1906年2月下水,创造了战列舰
建造史上的最高纪录。美国的全部装大口径炮的军舰还在制造过程中,“无畏”号已经竣
工,编入现役,并在1907年公开露面了。由此,在它之后出现的全部装大口径炮的战列舰
就被称为“无畏”级战舰,而装有混合口径炮组的主力舰(现在已经过时了),则被称为“
前无畏”级战舰。  
   “无畏”号有10门12英寸口径的大炮,装在5个与甲板同高的回旋转塔上。它的火力
是其它战列舰的2.5倍。德国人也马上开始制造他们自己的“无畏”级战舰。  
  从另一方面讲,“无畏”号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为大家所仿效,还因为它是第一艘
用涡轮机驱动的大舰,以其21节的速度赶超了所有其他战列舰。  
  石油产品用于小型船舶的驱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象用于潜艇的内燃机并被作为一种
热源产生蒸汽。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主持执行了把石油用于皇家海军大型军舰的
计划。第一批以石油为燃料的战列舰是英国的2.75万吨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军舰,最早
的一艘造于1912年。这些军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与煤相比,油能提供更高的速度(“伊丽莎白女王”级军舰速度可达25节),更大的活
动半径,更易于操作和更易于补充,除最恶劣的天气外,在任何海面情况下航行时都能补
给。与通常一样,其他主要海军大国纷纷效法英国。对有着充足的国内石油资源的美国来
说,这一转变是绝对的改进,而这种改变对英国来说就要冒险了,因为它必须依赖外国资
源。英国海军部迅速与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签订了一份长期合同。英国政府后来在这家企
业中购买了控制股权,这一切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经过具有革新精神的海军上将费希尔改进的第一批战列巡洋舰是“不屈”号、“坚强
”号和“无敌”号。它们的装备和“无畏”号一样,但装甲较少,因此速度可达26节。它
们是按“对付巡洋舰的战舰”设计的,所以其速度要比战列舰快,炮火比任何舰只都猛烈
。德国人也开始建造战列巡洋舰了,但美国和其他主要海军大国却宁愿把制造海军大舰的
拨款用于制造速度慢一些,但却披有重甲的战列舰。  
  驱逐舰最初是为攻击鱼雷快艇设计的,后来演化成与较大的敌舰作战时的主要水面鱼
雷运载舰。1907年的5艘美国驱逐舰排水量均为800吨。它们是美国海军的第一批涡轮机舰
。根据1911年造舰计划制造的驱逐舰排水量都在1000吨之上。此时,所有国家的海军都在
战术上把驱逐舰用来掩护主力舰。驱逐舰纵队也正在成为搜索线的一个必要部分。第一次
世界大战显示了驱逐舰在反潜战中的价值。  
  美国海军购买的第一艘潜艇是“霍兰”号(1900年)。它是用该艇的设计者和制造者约
翰·P·霍兰的名字命名的。该艇长54英尺,水下排水量为74吨。它唯一的螺旋桨在水面上
靠内燃机驱动,在水下则是靠电池组和一个电马达推动。美国海军首领们对它的试航印象
很深,于是又向制造者预订了5艘同样的,只是稍微大些的潜艇。英国维克斯公司购买了霍
兰的设计权,英国海军部于1900年底向维克斯公司订购了5艘同样的潜艇。  
  在此后的10年里,各国海军都开始使用了潜艇,而且潜艇越造越大。到1914年时较新
型号的潜艇的排水量已达500至800吨,能做海上长途航行了。用磁罗盘在水下准确地航行
被证明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电缆磁场中的变化引起的罗盘偏差既紊乱又难以预测。
1908年完成的陀螺罗盘终于使相对持续的水下巡航成为可能。1909年出现的德国柴油机马
上被广泛应用于潜艇的水面推动,大大地增加了安全系数和巡航距离。  
  潜艇曾被认为是一种主要用来攻击装甲舰只的武器。人们期望有一种能远航的新潜艇
与舰队一起出航。小型潜艇只能用于港口和海岸防卫——防止近海封锁。潜艇对付商船的
能力还没有被广泛地认识到。德国人对此也并不欣赏,他们对这一新式武器的采用相当晚
(1906),而且在1914年之前制造的潜艇相对而言也为数极少。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对
潜到撞击深度以下的潜艇,任何武器都奈何不得,也没有哪国的海军部认真地寻找能对付
它的武器。  
  所有的战争武器中,只有飞机是美国特有的。1903年威尔伯·赖特和奥维尔·赖特在
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首次做了重航空器飞行。美国陆军和海军中的某些官员马上认识
到了航空器的军事潜能。飞机的破坏作用此时还太遥远,不能为人们所预见,但作为一种
侦察和远距离火力控制的手段却被认为大有希望。1910年至1911年初,尤金·伊利在临时
拼成的飞行甲板上成功地起飞和降落,这显示了航空母舰的可行性。格伦·H·柯蒂斯做了
新的发展,于1911年制造了水上飞机。同年,美国海军从柯蒂斯那儿购买了2架飞机,从赖
特兄弟那儿买了一架。1912年,T·G·伊利森上尉(第一位海军航空兵驾驶员)驾驶飞机从
压缩空气弹射器上起飞,这弹射器是安装在波托马克河上的一艘驳船上的。海军少将布雷
德利·菲斯克是海军最有创新和进取精神的军官之一,他宣布了鱼雷飞机的实际可行性,
并设计了一个可用的鱼雷投放装置。  
   1912年在马里兰州的安纳波利斯的一个营地里,成立了第一支海军航空兵部队。第二
年这支部队转移到佛罗里达州的彭萨科拉。在这里它发展成为彭萨科拉海军一级航空站,
海军的航空兵军官学校。那一年,后来成为航空局局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太平洋舰队
和太平洋战区司令的约翰·H·托尔斯上尉在舰队练习中做了第一次侦察飞行。在1914年对
韦拉克鲁斯的军事行动中做了侦察和校射飞行。  
  海军采用的新技术中直接效果最大的是无线电。因为不象潜艇和飞机,它的可能性得
到了广泛的认识和应用。无线电为军舰、舰队和远近的海岸站提供了永久性的联系纽带,
并通过促进各分散部队(单位)间的更好地协同动作而改变了海军战略的运用。  
  到了1914年,世界海军中最新型的军舰已经开始有了“现代化”的样子。事实上它们
中的某些军舰过30年后仍有战斗价值。  

 
七、小结  
   20世纪初,自特拉法尔加角海战后,被公认为海上霸主的英国发现自己的海上优势受
到了三个新兴的海上强国的挑战。它们是:打败了中国和俄国舰队的日本,开始了造船规
划以便与英国争夺北海控制权的德国和战胜了西班牙舰队的美国。美国在西奥多·罗斯福
总统朝气蓬勃的领导下,开始了一个旨在拥有“仅次于英国的海军”的造船计划。海军部
长为了保护发展中的美国海军,成立了由高级海军军官组成的海军委员会,并与陆军部一
起建立了一个由两个军种高级军官组成的陆海军联合委员会,以保证陆海军的合作,并制
定作战计划。  
  罗斯福用“说话要温和,但手中要拿着大棒”这句话申明了一条强硬的外交政策。海
军就是他的“大棒”——主要用来对付或保卫加勒比海沿岸的拉丁美洲国家。海军首先被
用于使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以便加快签署一项条约,使美国有权在巴拿马挖一条由美国
控制的运河。  
  为了防止外国对拉丁美洲国家的干涉(通常是为了讨还拖欠的债款),罗斯福声明,如
果有干涉的必要,美国是会出面干涉的。这一政策被称为门罗主义的“罗斯福推论”。在
实施这种推论中,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干涉了尼加拉瓜、海地和多米尼加——征收税款
还债或恢复秩序。美国坚持要求把普拉特修正案写入古巴宪法。根据这一修正案,美国海
军陆战队三次占领古巴。由于墨西哥人拒绝向美国国旗敬礼以表示对错捕一船美国水手的
歉意,美国人占领了韦拉克鲁斯港,美国和墨西哥险些交战。  
  美国占有了菲律宾后便陷入了远东事务。美国为防止外国势力瓜分中国,宣布了门户
开放政策,与其他国家一起打败了义和团,调停了日俄之间的战争。1905年的朴茨茅斯条
约就是调停的结果,日本人却对此很失望。他们后来又被旧金山学校里对东方孩子的隔离
所激怒。在由此引起的外交危机中,美国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做好准备,防备日本攻击菲律
宾,这就是后来的“橙色计划”。罗斯福派战列舰舰队作环球巡航,目的之一就是让日本
人看看美国的军事力量。  
  英国通过在美西战争中支持美国,承认美国拥有对巴拿马运河的全部控制权,以及把
舰队撤出加勒比海等行动,正在赢得美国的友谊。与此同时,德国人也正通过炮击委内瑞
拉海岸,为萨摩亚问题与美国争执,在马尼拉湾无视杜威的封锁命令,大肆发展殖民地,
以及攫取处在美国和菲律宾之间的太平洋群岛等行为,引起美国的疑虑和敌意。  
  各国海军对无烟火药的采用和对射击技术的改进(在皇家海军中是珀西·斯科特发起的
,在美国海军中则是威廉·S·西姆斯发起的),必然导致了全部装备大口径炮的战列舰的
出现,这种战列舰中最早的一艘是英国的“无畏”号。英国和德国,但不包括美国,制造
了为提高速度而少用装甲的全部装配大口径炮的战列巡洋舰。  
  美国首先把一艘潜艇“霍兰”号编入现役,其他国家也纷纷效法。所有人都认为潜艇
可用于港口和海岸防卫和攻击装甲军舰。没有人预见到它会成为袭击商船的出色武器。美
国人发明的飞机被认为可以在战争中用于侦察和远距离火力控制。没有人预见到它巨大的
破坏力。然而无线电的一切用途却很快就被认识到,并得到了应用。  


--
                   
                   To injure no man, but to bless all mankind.
        
                                http://yepp.myrice.com/little.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0.46.77.17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18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