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ywang (一群年轻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一个), 信区: Green
标  题: 深切缅怀民族英雄-陈毓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6月24日22:16:53 星期二), 站内信件

保钓英雄陈毓祥之死
  香港"全球华人保钓大联盟"召集人陈毓祥,在中国领土的钓鱼台水域的急风巨浪里,
自悬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国旗的保钓号货船跃进海中,以游水方式宣示钓鱼台属于中国
主权,不熟水性的陈毓祥不幸被浪淹没溺毙,求仁得仁。陈毓祥之死是不会平白牺牲,必
定会使中日关於钓鱼台外交斗争升级,刺激争取一劳永逸收回钓鱼台主权的行动。
  保钓号船是香港全球华人保钓大联盟租赁前往钓鱼台的,载有十八名船员,十七名誓
死抢滩登陆的突击队人员,与五十多名传媒记者,9月23日自香港出发,准备在钓鱼台列屿
抢滩登陆,折除日本右翼日本青年社建造的灯塔及日本国旗标志,代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
五星旗,来宣示中国对钓鱼台的无可争议的主权。
  陈毓祥是最先唤起全球华人注意日本军国主义复辟的人士之一,他倡先在香港成立全
球华人保钓大联盟,激起空前波澜壮阔的全球华人,不分政治理念,一起站牢在民族立场
,风起云涌地抗议日本霸占钓鱼台,日本侵华的旧恨,与日本黩武主义重再抬头的新仇,
使全球华人空前团结,同仇敌忾,一致打倒日本军国主义。
  保钓号货船从香港启碇後,沿途即遭大风浪,多次遭日本十几艘舰艇与军机拦截,仍
於九月廿六日进入钓鱼台海域,迫近到离钓鱼台二海里,当时是上午七时许,由于风急浪
大,船长魏立志宣布取消原订用橡皮艇抢滩登陆的计划。然而船上十七名保钓志士士气高
昂,集议后决定在保钓号附近以游水方式宣示钓鱼台属于中国主权。
  上午九时廿五分,陈毓祥以身作则,率领五位突击队员穿上救生衣,并系上与保钓号
连结的绳索,跃身入钓鱼台海域游泳。陈毓祥入水时脚部被绳索缠困,入水后即告淹没,
时钓鱼号仍向前航驶,及至船上人员见状抢救,陈毓祥救回船上,已口吐白沫,面色发黑
,全身发白,船上随行医师施行人工呼吸急救,仍昏迷不醒,至下午一时零五分气绝逝世
。另一遇溺的是只有廿五岁最年轻突击人员,抢救后经已脱险。
  中国外交部在保钓号出发后曾警告日本以若果有人不幸在钓鱼台水域伤亡,势将引发
不可收拾的全球华人反日抗议。陈毓祥牺牲后,随同中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纽约
出席联合国的外交部发言上即表示沉痛惋惜,指出这突出钓鱼台的重要性,并强调中国立
场并不如一部分人士猜想的柔弱,及希望人民信任政府已采取必要强硬措施,确保钓鱼台
主权。
  陈毓祥就读香港名校英皇书院,香港大学学士及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历任港大学生会
长及专上学生联会会长,先後任职佳艺电视台及香港电台,一度奉派在英国广播公司工作
,一九八五年获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现自营传播公关公司,最近三次参加公职选举,皆告
落选,遗有白发母亲,娇妻及两稚子。
  陈毓祥之死,必使保钓运动更升级更激化,不会是平白牺牲的。


星岛电子日报-钓鱼台特辑27/9/1997
家人友好同祭陈毓祥
  昨日为保钓分子陈毓祥逝世一周的日子,陈毓祥姐姐及弟弟昨日清早就联同全球华人
保钓大联盟的成员到日本领事馆请愿,然后再到宝福山陈毓祥灵前致祭。前往钓鱼台途中
折返的保钓号爱国行动委员会的成员亦於昨午到达,悼念这位去年一起共患难的挚友。
  虽然口说最伤心的时候已经过去,悲伤始终会淡化,但陈毓祥之姊陈丽英却是昨日首
个在其弟灵前哭出来的人。陈丽英带来的祭品非常简单,包括橙、香蕉和两片面包,她说
这些东西象微著亡弟的朴素、克己和健康。她表示,她们一家仍感到难过,但会继续向前
进,并教导陈毓祥的子女积极面对人生。
  陈毓祥三弟陈毓群烧了「陈毓祥民族文化教育基金」的单张给其兄,以让他知道他的
精神得以发扬。昨日全球华人保钓大联盟、台湾驻港机构最高负责人兼中华旅行社总经理
郑安国、民建联等都有向陈毓祥灵位致送鲜花,但陈毓群就对新华社毫无表示而稍有微言
,指其兄为国牺牲之举始终未能得到有关方面认同。
  全球华人保钓大联盟代表吴兆华在陈毓祥灵前读出宣言,表示会继承其遗志。约十二
时五十分,甫折返本港的钓鱼台号成员亦到场拜祭陈毓祥。其中成伟邦表现得甚为激动,
并呼天抢地指无论多艰难也要再赴钓岛。
  据陈丽英表示,陈毓祥部分骨灰尚待处理。他们去年曾打算将这部分骨灰撒到钓鱼台
水域,但想到钓鱼台一日未回归中国版图,撒骨灰亦没意义。因此,他们暂时将该部分骨
灰寄存宝福山,盼望将来可实现愿望。但她认为表达爱国讯息有很多方法,不一定要到钓
岛宣示主权。她希望保钓人士日后行动前要仔细部署和思考。


我不会忘记
——悼念陈毓祥
·陈映真·
  香港“全球华人保钓大联盟”年轻的领袖陈毓祥,身殉保卫钓鱼台的民族运动,带来
很大的震动。陈毓祥是七○年保钓一代最年轻的一辈。他经历了七○年保钓运动最典型的
历程:认真学习著去理解中国的革命,亢奋、却又艰苦地调换一整套世界观和人生观,根
本上转换了生涯轨道。陈毓祥走向今日这样的人生句点,其实是投身七○年保钓时所规定
的。
  七○年保钓和今日保钓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别,想来陈毓祥的内心最是点滴在心。七
○年保钓,是美国人片面把钓鱼台的行政权交给了日本所引起。日本在形式上是“被动”
接受,看来比较消极,因此保钓的激情不曾像今天那样,由于日本这次主动、积极、傲慢
地宣示它对钓鱼台的主权,深深刺痛了在日本侵华历史中中国人民无告、惨痛的记忆,而
引爆了一般中国人民反日、仇日的悲愤,逐渐形成港、台、北美华人的反日风潮。七○年
保钓基本上集中在海外三地的学界和知识圈,这是因为七○年保钓中,大陆当局表现了坚
强的、文革版反帝保国卫土的立场,而台湾则局促在日美两大恩庇者和“反共盟友”间,
立场暧昧懦弱。两岸在主权问题上尖锐不同的立场,引起素来安居在冷战价值的海外中国
知识分子的反省,从而展开了重新认识中国和中国革命的运动。而在文革背景下,大陆中
国更被赋予高大的道德形象,吸引了大量真诚的知识分子。但在这一次保钓中,大陆却奇
异地陷入了痛苦的矛盾,有口难言。好心为大陆辩饰的人,有几个说法,一说保钓队伍“
成分复杂”,不少人还把矛头指向北京;二说反北京的民运派利用保钓,三说美日正在利
用保钓激化,宣传“中国威胁”,日本乘机扩军,美国顺势围堵。
  ◇ 力挽狂澜引发悲剧
  然则,是敌人,就一定会乘机进攻。中国共产党素来不缺少这样的敌人。但中共却向
来最敢于依靠和信赖群众,最敢于全面发动群众。想来无他,是因为中共依靠的是在政治
上正确,受到广泛支持,敌人无隙可乘。和七十年代不同,九○年代末叶的中国,因为经
济建设挂帅,必然地世俗化了。今天,很少人怀疑中共政府有实力保卫钓鱼岛。但经济、
发展、外交、军事的现实顾虑,使她在保钓问题上谨小慎微,令天下志士气短,当年保钓
左派尤其苦闷。
  七○年保钓,由于在实践上的赤诚,在学问、知识上的提高和进步,左翼在运动中和
论述中取得了领导地位,影响深远。今天的钓运,截至今日,尤其是台湾,基本上右派抓
了主导权。陈毓祥为什么在行动上急起直追,号召“不分左右先后”,团结保钓,最后纵
身怒海,恐怕是深有感于当年保钓左翼历史、政治和思潮的正当性和正统性,在二十五年
后沦落逆转的形势,思有以力挽狂澜所引发的悲剧吧。
  一个分裂的祖国,在面对敌人时,也分裂成两个营叠,驯至见死而不救,最后竟让敌
人出面“抢救”我们的战士。终此残生,我不会忘记这么令人痛苦的羞耻。
  日本帝国主义在十五年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所犯下滔天罪行,以及战后五十余年间
日本不但拒不认罪,而且从无间断地与中国人民为敌的历史记忆所凝聚的道德正当性,是
这次全球华人保钓反日的中心动力。凡是对这不可侮的道德正当性横加压制,或者拿来当
交易的筹码权力,最后都会受到历史的唾弃。
  陈毓祥牺牲之后,在电视机上看见他的家人忍住悲伤表示了对陈毓祥的理解与支持,
最有资格对于现实政治的冷酷发出怒声的家属,竟而没有半句怨言。我从家属看到了更深
层的陈毓祥。终此残生,我不会忘记祖国和包括我在内的中国人如何亏欠了陈毓祥,和他
的令人起敬的家属……
□ 原载《明报》论坛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74.233.1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