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erozhang (北极星), 信区: Green
标  题: 钓鱼岛上空的东亚风云(转帖)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Feb 13 18:14:43 2004), 站内信件


钓鱼岛上空的东亚风云

 ⒈

  近日来海内外华人对日本在钓鱼岛的挑衅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群情激
愤,蔚为壮观。不过,兴奋归兴奋,大家心里也明白,光是抗议大概抗不掉日青社
在钓鱼岛上架设的灯塔。于是有不少同胞向中国政府呼吁,要求派军舰去"轰走小
日本"。可是,如果中国真的要出兵去讨还公道,那决不只是一个区区小岛的得失
问题。这步棋还真得三思而后行。

  当前争论较多的是:中国军舰到了钓鱼岛海域之后,将会有什事情发生?中
国目前的军力能不能胜任?日本人会认输,还是会动粗?如果日本人不让路,中国
是不是开第一炮?如果把岛拿下来了(不管是打的结果还是谈的结果),长期驻守
是否经济上可行?如不驻守,日本人过后又来造灯塔怎办?还有,任何军事行动
都不可能100%地担保成功。如果这一次打败下阵来,还要不要派第二次(当然
需要更大的力量)?第三次?只有当这些底线都落实了之后,才谈得上外交运作的
定位、方式和范围,包括随中国舰队而行的谈判官的策略。

                ⒉

  然而,在所有这些问题上,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钓鱼岛之争对东亚
四强(美、俄、中、日)目前的战略均势意味着什?

  不管这次钓鱼岛事件发动的背景是什,它的演变将牵动东亚大局而远远超出
幕后策划和台前运作的那些人,而且该事件对全局的影响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并不
由在该岛上的军事胜负支配。

  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日本军国主义化的加速。以日本现在的经济实力,想成为
一个政治和军事大国是很自然的。如果不是美国在那压着,这早已成为现实了。
我们不能一口咬定将来成为军政大国的日本一定非得是军国主义型的;日本国内的
反战和平力量不可忽视。但是,从战后特别是近年来日本的种种谋动来看,重走军
国主义老路的可能性太大了。这箭在弦上已久,能不能发得出去以及何时发将取决
于东亚四强的互动。

  一旦钓鱼岛上出现军事对抗,这可能正是日本那些"遗族"们渴盼已久的"契
机"。从日本国内方面来看,对二战伤痛"记忆犹新"的人都已年过花甲,而青少
年脑子里装的多是日本过去如何"进出"亚洲的神话。千里之外一个小岛上的流血
,不会使很多人悲痛,但却会激起全国愤怒的骚动。对于在死亡般的沉闷烦恼已久
的三岛由纪夫的传人来说,这可真是"天开云散"的日子到了。从国际方面来看

不难想像日美首脑之间的这样一场对话:

  日:中国已侵犯日本领土。根据《日美安保条约》,日本要求美国履行保卫日
本的诺言。
  美:……
  日:那,日本将不得不加速发展自己的军备,以便能防卫日本的领土、领空
和领海。当然,日本这样做,只是为了自卫。
  美:……

  于是,美日双方都找到一个能使日本重展军备而为自己下台阶的借口。

  如果日本走到这一步,中国怎办?奉陪日本进入军备竞赛吗?中日军备竞赛
的后果是什呢?

  日本国内生活指数的高昂早使日本的国内投资趋于饱和,而日本近年来大量流
向国外的投资又受到了两面夹击:一方面是东亚、东南亚各"小龙"的成长和中国
的崛起在制造成本方面的竞争,另一方面是美、欧日益高涨的保护主义在市场方面
的挤压。日本的技术、经济已达到这样一个层次,军备竞赛将导致大量资金回流本
土,并集中于高技术及独立的科研、开发,通过扩充军备来刺激本土制造业的复兴
,并带动技术的进一步更新换代,反过来提升日本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高档产品的
竞争力。这一切,都将有助于日本摆脱目前的经济困境。

 ?而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可以说几乎是相反。中国刚刚跨上了经济起飞的第一
个台阶,后面的路还很长。中国的经济,就象久旱的大地,刚刚下了一场薄雨,盖
上了一层嫩绿,还得经过辛勤的劳作、灌溉、除草、灭虫,才有望收获。中国与任
何一强之间的公开对抗,将使中国大量急需的国际资金裹足不进,而只能使国际上
的军火商们碰杯相庆。中国国内的军火生产虽然可以使目前萧条的国营企业找到事
干,但中国贫乏的人均资源和整体的贫穷,必然使军备竞赛从为国民经济持久发展
急需的投资里口中夺粮,本来要用于居民住房建设和制造远洋货轮的钢铁将不得不
挪用去造军舰和大炮,本来要用于建造铁路、公路和乡村校舍的资金将不得不挪用
去造子弹和导弹。在中国目前的技术经济状况下,发展军备不但不能带动经济的整
体提升,反而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因此,中日军备竞赛对两国国运兴衰之利弊的这一进一出,不可不算清楚。

                ⒊

  再进一步看,如果中日军备竞赛最终导向中日开战,其后果将如何呢?从历史
上看,大国间军事争斗的最终结果不是取决于开战时双方军力的对比,而是取决于
经济资源的承载力、动员力和耐久力。简言之,比谁能花钱花得多、花得快、花得
长。中国经济状况目前的对比显然不利于中国。当然,中国有核导弹,但中国有"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诺言,而且美国出于战略考虑也不会允许中国开这个先例。
中国人口多,但这只在日本攻入中国大陆本土时才成为其一个优势。如果日本采用
从海洋上封锁(或者只是骚扰)中国海运的战略,那中国由出口带动的经济成长
就会夭折。日本不可能再想灭中国,但现代战争的目的已不再是争域掠地,而是把
对手的经济拖垮,把对手锁定在二、三流国家的行列里。如果中国错过经济起飞的
这一班车,庞大的人口压力将会把自己压垮,使中国与富强之梦永别。

  当然,与中国恶交也决不会是日本的福言。最后的结果将是削弱世界五强(美
、俄、欧、日、中)中的亚洲两强。
  现在退一步看。如果中国不就目前的钓鱼岛纷争采取军事行动,将会怎样?
很有可能的是,日本将力图把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一步步地变成国际社会对其主权
声称的承认。

  日本已在经济上扩张到了全世界。如果钓鱼岛事件是它军事政治扩张企图的一
个试探气球,它决不会就在那个小岛上停下来。日本真正要"雪耻"的对手是美国
和俄国,但凭它本身的国土资源大概是永远实现不了这一梦想的。于是,日本军国
主义分子们只有沿袭过去的老路:先征服亚洲,而征服亚洲的关键是搞垮中国。

  但是,这只是少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如意算盘而已。如果中国本体强盛,百姓
富裕而又自立,要搞垮中国谈何容易?看看历史,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要垮的话,多
半是自己搞垮的。尤其是浮夸的国风,虚躁的民风,最伤元气。一百多年前的中国
,如果不是斤斤计较于面子,拼命撑着昔日的虚荣,而是埋下头来扎扎实实地办实
业与教育,何以在福州港、朝鲜、威海威全军覆没,以至于族运衰竭、国门大开,
先丢台湾,后失东北,面临灭顶之灾?

  近代中国的历代政府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报喜不报忧"。也难怪,谁爱听
坏消息呢?结果到了洋人破门而入时,大众才惊呼"最后的关头到了",于是一面
奋勇上前线,一面痛骂政府软弱无能。其实平心静气再读读中国近代史,中国之所
以被人欺侮,根本原因是国力太弱,而不是因为政府软弱或汉奸卖国。国家强大了
,谁也卖不了。美国有Ames这样的大美奸破坏,西德总理勃兰特的亲信助手是
KGB,但最后垮掉的还是苏联。国力之根本是国民的素质。过去讲中国人是"一
盘散沙",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怎样呢?似乎遗风尚存:非洋啤酒不喝,非进口冰棍
不吃,吃完喝完顶多打两个"中国可以说不"之类的喷嚏顺顺气。这样一种状态
下的中国去和苦干了一百多年还不肯松口气的日本斗狠,后果若不说是凶多吉少,
恐怕也是前途未卜。

  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记得文革刚结束那几年,电台、报纸上常说的一句话
就是:"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那是一点都不夸张。可是,民众并
未因此而灰心丧气,反而因政府向人民交了底而能上下一心,埋头苦干。那几年国
民的精神状态是几十年来少有的开朗舒畅,积极向上。经过二十年的奋斗,才使一
部分人先富了起来。遗憾的是,日子刚好过一点,浮躁之旧习又开始蔓延。

  不错,中国今天可以说是今非昔比,确实可以派舰队去和日本较量一番的。但
仔细想想,为了离台湾这近的一个小岛还有出手,那就离强国还差了一大截。真
正的强者用威不用力,你不去碰人家,人家已谢天谢地了,哪还敢来自取其辱?君
不见,中国北方的俄国,尽管经济每况愈下,百姓贫困不堪,但那小小的"北方四
岛"上怎没见日本人去插旗子、竖灯塔?反过来,如果中国浮躁之风复起,把刚
刚积攒起来的一点家底再次抽空,那中国要丢的大概不只是一个小岛了。

                  ⒌
其实,日本进一步扩张是会遇到极大阻力的。在北边,朝鲜人是他们的世仇

 ∑其实,日本进一步扩张是会遇到极大阻力的。在北边,朝鲜人是他们的世仇,
这些年来一直在卧薪尝胆,生聚力量。往南走,不管李登辉多想对日"亲善",
大部分台湾百姓不愿再做二等"皇民",台湾的商界也不会屈首。至于亚洲其他地
区,特别是东南亚,正在力图摆脱日本的经济渗透,更不会在政治上低头。如果中
国不急于出头,而是广泛联络,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那中国可以争取到宝贵
的时间来继续自己的经济成长。而时间,是在中国的一边。

  从国际战略来看,美、俄心里当然很清楚日本一旦搞垮中国之后将会干什,
所以也不会让它走成这一步。最好的战略是让日、中两家耗上,不仅可以做大笔军
火生意,如果中日两败俱伤,还免了自己出手。美国不会把韩国和台湾这两块自己
的势力范围让给日本以便让它去打中国,因为这是美国守卫西太平洋大门的两个门
神,不只是用于遏制中国,也用于牵制日本,监视俄国。美国不会退出它在世界上
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东亚--的立足点,更不会放手让日本扩张。因为美国心
里明白,在今后几十年里,真正有余力威胁美国本土的,不是中国,而是俄国和日
本。美国决不愿看到日、俄联手的局面出现,而这在中国倒掉之后就将成为很大的
可能。反过来说,如果美国把台、韩交给日本,一旦局势翻转,中国也可以夺取两
地而反过来钳制日本。所以,把台、韩牢牢抓在手里以确保美国在中、日、俄角力
场上的仲裁者席位,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关键一环。

  综上所述,钓鱼岛之争与台湾之争性质大不相同。台湾是中美之间的一块大劫
,要紧的时候谁都不得不补上那一子。而钓鱼岛是中日之间的一个小劫,在大局
未清之前是否要争这一子是值得斟酌的。民众的抗议是毫无疑问要搞的,而且要大
规模地严正抗议,以唤起世人对日本扩张野心的警觉。但是中国是否出兵则是另
当由理智而不是义愤来主导。

∫陨系奶致奂?性诘鲇愕褐??木?掠肭?蛘铰苑矫妗6?未笳胶蠛司?频慕?
立使得任何二强跨入"热战"的门槛大大提高。五十年来,"有保证的互相摧毁"
阻遏了任何一个大国迈出可能使全国乃至全世界化为一片焦土的这一步。于是,经
济竞争成了决定各国力量消长的主要因素。苏联、东欧的联盟就是在这一角力中败
下阵来而瓦解的,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未经大战而崩溃的超级帝国。冷战的结果
,使世界市场完全融为一体,并使经济竞争的重要性更进一步提高了。中日之争当
然也必须放到这一大背景中来看。

  不用说,美国是冷战终结的最大赢家,而俄国是最大输家。但也应看到,中国
也是主要得益者之一。不仅军备的负担可以大大减轻,而且紧张局势的缓解极大地
改善了东亚地区的投资环境。中国的改革正好赶上这一机会,于是顺风直起。

  然而,良好的国际环境不会经久不变。尽可能长久地保持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进一步开拓有利的国际经济、贸易、技术交流是现在每一个国家的外交宗旨。既然
当前的国际均势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中国外交的大方针就应以维持这一均势
而不是打破其平衡为主导。当然不会事事顺心。连美国这一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
国还有许多不顺当之事,何况中国呢?而且,一个国家的强弱不光看它有什实力
去做什事,也看它可用而不用强力的自制能力。

                  ⒎

  当前这一场钓鱼岛之争,与其说是中日之间实力的一次较量,倒不如说是命运
对中华民族的一场考验。中国的经济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通过经商达到了初步
的繁荣。但是,富裕并不就等于经济实力强大。历史上,只有少数一些把经商积累
的财富不断投资于工业、技术开发和民众教育的国家才能长久地保持繁荣并打开通
向世界大国的大门。然而,中国经济向下一个台阶提升的前景并不乐观:一方面,
政府还在"放权让利给政策"这一改革初期战略的轨道上滑行,国家在运输、信息
、教育、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引导能力愈来愈弱;另一方面,社会风气中的铺张、挥
霍、浮躁之习不断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国民经济对突变的承受能力是不强的,而
对外用兵无疑会带来相当的冲击。

  钓鱼岛之争其实也带来机会。如果中国政府能借此良机,重振教育,把中国百
年来被列强欺压、瓜分、占领的实情和根源原原本本地告诉国民,尤其是刻在每一
代青少年的脑子里,而民众也能振奋精神,革新励志,清除散漫浮躁之习,杜绝破
公立私之风,那一个举国上下发奋图强的局面就会形成,贪污腐败之浊气就不难
扫荡,国力的强大就能实现。

  这样的一个中国将使世人刮目相看。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0.46.68.24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3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