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奔涌的星空), 信区: Green
标  题: 北京积极参与反恐期望什么回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0月16日18:56:58 星期二), 站内信件

联合早报:

北京积极参与反恐期望什么回报
----------------------------------------------------------------------------
----
● 伊铭(纽约)
  如果说近年来北京当局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什么高明之举,而这个动作又将对自身
价值观念及国际政治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的话,那么,一定是江泽民领导班子有关对恐怖
事件的持续反应。所谓“持续反应”,既是指北京对美国遭遇史无前例恐怖袭击的观照
过程,也是指北京对恐怖事件的态度转化过程。分析这个过程,不仅可以窥测北京强烈
的外交企图,也可以发现许多喧嚣一时的未来学说、安全理论不过是一堆废纸。
抑制民间杂音无条件支持美国
  纽约世贸中心及华盛顿五角大楼遭遇恐怖袭击两个小时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便
致电美国总统布什,对此一事件表示“震惊”和“慰问”。江泽民的慰问电在国际领袖
中虽然不是第一个,电文虽然行礼如仪,但毕竟还算“动作敏捷”。当许多中小国家领
导人恍若梦中醒来向华盛顿致电的时候,中美领导人已在进行第二轮接触。江泽民通过
热线电话与布什沟通,尽管这次电话被官方媒体报导为江泽民是“应约”通话,而非主
动。
  其时,中国的网络上却充满各种各样的杂音,为袭美恐怖事件歌功颂德者有之,同
情奥萨马的卡伊达组织者有之,对美国遇袭幸灾乐祸者有之。有网民甚至表示,要感谢
阿拉伯人为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死亡的三人和飞行员王伟报了仇。而电视中居然
播出民众骂美国“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话,令人感到对美国成千上万无辜民众死亡的无
情。
  对此,《亚洲华尔街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北京经常鼓动反美的民族主义,才会造
成今天中国民众对美国发生灾难,还暗自窃喜的不正常现象。另有西方舆论抨击说,中
国网民实际上在与邪恶势力站在同一条战线,是“极权统治者长期国民教育的结果”。

  为了不被“海外某些反华舆论所利用”,中宣部于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次日发出一
项“紧急通告”,要求各主管部门必须马上纠正,加强监管,严格把关。各级政府辖下
的电视或报刊,在报道美国被炸后中国民间反应时,都力图与官方一致。中央政府最初
对民间反美情绪似乎抱持着复杂心理,既想利用民意对抗美国,又害怕民意被异见分子
利用影响稳定。而在稍后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一槌定音,支持美国对恐怖
主义者的反击,于是,大大小小的媒体报道口径趋于一致。
展开“电话外交”攻势不落人后
  尽管如此,北京在反恐怖问题上的矛盾心理依然存在,中国毕竟不是西方国家,中
美之间近年来毕竟存在太多的摩擦和歧见。北京的矛盾心理主要反映在以下层面:一方
面希望积极支持打击恐怖主义的活动,这样有可能换取国际社会对北京打击新疆、西藏
分离主义活动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主张国家主权的神圣和不干涉别国内政,只有联
合国干预才有可能使北京感到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一方面,不愿看到美国在国际社会
独霸天下,肆无忌惮,以及趁势在中亚扩充地盘;另一方面又发现反恐怖可能是改善中
美关系的一个契机,是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一个机会。江泽民、唐家璇等人的电话外交
,实际上是在寻求国家心理平衡,在寻求的过程中追求最大利益。
  具体言之,江泽民之所以同俄、法、英三国领导人通话,是因为他知道这些领导人
都会同布什交换意见,作“壁上观”反而被动。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美国的全力支持
,也使得北京当局无法置身事外。即使在“黄金周”期间(国庆日和中秋节),北京领
导人也没有闲下来,依然紧张地进行所谓的“电话外交”攻势。江泽民日前通过电话向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和斯里兰卡总统古玛拉堂伽阐述了北京的立场。此外,在过去一
个月,他也不止一次与美国总统布什以及法国,英国和俄国领导人通了电话。外交部长
唐家璇除了风尘仆仆游走各国外,与中亚各国外长更是电话不断。
  北京“电话外交”客观效应有两个,一是确保在美国和其盟国对阿富汗发动军事攻
击前,中国在反恐怖主义问题的立场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二是相当程度显示出江泽民
在任内积极提升中国大国地位的企图心。现在看来,江泽民主导的针对反恐怖主义的“
电话外交”,已明显加强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分量与能量。至于他本人的国际社会领导
人形象,亦比过去受到更多国际社会的重视与肯定。在可见的未来,如果国际社会仍需
要以联合反恐怖主义为国际政治舞台的主要议题的话,那么,中国就不能不成为美国甚
或其他西方国家必须强力争取的关键国家。
谋求亚洲领袖地位指日可待
  原本有人担心,中国在支持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可能会“借机拉美制台交换
条件”,或者会向西方国家提出将反疆独、反藏独、反台独列入反恐怖主义的一揽子计
划。事实上,这些担心并没有成为现实,中国外长唐家璇在访美时,也没有提出任何交
换条件,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也证实北京没有用任何条件以换取合作。北京的这些作法无
疑是明智之举,因为任何节外生枝都可能对他们的反恐怖诚意大打折扣,也会给人以乘
人之危之感,况且反分裂与反恐怖终究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北京不急于谋求回报,并不等于得不到回报,更不等于不期求回报。反恐怖是美国
的当务之急,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美国已对其国家政策和外交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如公
开宣布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取消对印度、巴基斯坦因其核试而实施的经济制裁,恢复经
济援助;对俄罗斯则是承认车臣叛军为恐怖组织。倘若中国始终对美国的反恐怖行动采
取支持立场,且在实际行动中予以配合,美国回报中国也是时间问题。
  这其实还不是最主要的,北京着眼的是“长远利益”。恐怖分子的疯狂攻击行动,
对美国现有的安全概念已造成重大冲击,连带所及,对美国未来的外交与国防安全战略
亦将造成深远的影响,一种较之以往更为保守、更为“向内”的政策,势不可免。在这
样的概念下,美国在未来势必调整其与全球各主要强权(包括中国)间的关系,乃至造
成全球权力板块的再移动。随着台湾、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动荡逐渐升高
,作为经济、政治与军事力量全面攀升的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势将积极介入区域事务
,并在美国默许下,进而向亚洲领袖的地位挺进,这恐怕才是北京期望的最大回报值。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伊曼努尔·康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3.20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4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