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wow!wow!wow!~~~~~~~), 信区: Green
标  题: 空军战伤抢修中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Dec 27 20:50:07 2002) , 转信



爆发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对世界各国军界的冲击是全方位、多层面的,任何一个
国度的优秀军人都无一例外地对那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给予了深切的关注与思考,
中国军人更不会无动于衷。空军第一航空学院航空修理教研室的几位极具责任意识的教员
,就从那场几乎被多国部队空军主宰了基本进程和结果
的战争中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飞机损伤比为1:9。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损伤比
仅为1:3。计算机模拟推演显示,在未来战争中,飞机损伤比有可能接近或达到1:20。
航空装备的技术含量越高,战争手段越先进,参战飞机的损伤比就越大。
快速反应和高强度出动,是现代空战的突出特征。要确保航空兵部队的持续突击能力,就
必须对战伤飞机实施快速“急救”,使其以最快的速度重新进入攻击梯队。
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出现了:高技术条件下的飞机战伤抢修。
是时,美、以等国的军队已捷足先登,他们的空军编制中已经出现了飞机战伤抢修序列。

中国落后得太多了。中国必须赶上去。没有现成的路可走,追赶就是拓路。
海湾上空的硝烟刚刚散去,第一批拓路者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匆匆出发了。
三年以后,一支精干的飞机战伤抢修分队,携带着自己研制的一套‘某型飞机野外战伤检
测抢修方舱”,出现在南京战区军事演习战场上。虽是第一次上阵,但仍取得了不错的战
果。
演习结束后,一航院领导指示下属:飞机战伤抢修不仅要继续搞下去,而且一定要搞好!

在地面武器占据战争主角位置的时代,火炮曾被誉为“战神”;当空中突击成为完成战役
初期目标的主要手段后,“战神”的美誉应理所当然地归于战机名下。
飞机战伤抢修,就是重铸“战神”之翼。
1995年,一航院正式打出了“飞机战伤抢修研究”的旗帜,只有32岁的航空修理教研室主
任张建华受命出任课题组组长。他的身边站着刘海沙、于克杰、焦良、代永朝、江道明、
姚武文、董玉辞、刘小山、徐祖志、吕建坤十员战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曾是第一批拓
路者中的成员,或多或少积累了一点经验。但是,当这个极具开创意义的课题正式展开之
际,他们的优势几乎仍处于零的位置。
这个课题太富有挑战性了。飞机战伤抢修绝不是敲敲打打、修修补补的纯机械性修理。随
着时代的演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装备,现代化的战机
是一个高新技术的集合体。比如苏-27,以及我国自行研制的部分新机种,就综合运用了新
材料新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先进的推进技术、通讯技术、电子对抗技术等,众多新技术
的综合运用使得飞机各系统的构造日趋复杂,战伤抢修的内涵也随之迅速扩展,成为一个
多种现代技术互相渗透、互相“交联”的复杂学科。
国内没有仔何可供借鉴的资料和经验。已经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外军,虽然发表过不少文
字资料,但其核心技术大都巧妙地掩藏起来。尽管如此,张建华和他的助手们仍四处奔波
,图书馆、情报站。资料室、因特网,能跑到的地方都跑到了,能查到的资料都查到了,
但收效甚微,于是又争取机会出国考察学习。真正到了国外才知道,外国人的核心技术不
仅在文字资料中绝不显山露水,面对远道而来的‘求学者”,他们在工程实
施和技术操作中同样掩藏得天衣无缝。
中国军人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壮大自己的国防,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初期工
作困难重重,
举步维艰。实验场所和设备全部因陋就简,有一段时间,张建华甚至把自己的宿舍与资料
室合二为一。更大的困难还不是这些糟糕的“硬件”设施,而是“软件”建设——学科基
本构架和理论分支的确立与研究。在研究了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经过无数次构想、研讨
、集中、论证之后,张建华和他的助手们终于建起了自己的学科构架:理论研究组、工具
研究组、工艺研究组、材料研究组、评估研究组……一个系统的军事技术新学科建立起来
了。
复杂的研究课题需要强有力的经费支持,但中国的国情做不到这~点,有限的研究经费必
须精打细算,让每一分钱都能产生最大价值。“抢修”需要使用一种新型复合粘接胶,地
方一家工厂有能力承接研制任务,但对方的条件是必须先支付20万元研制启动资金,否则
无法合作。
“20万元能办多少事,不能当冤大头!”
落后就要挨打,外行就得受欺。张建华一头扎进粘接胶的世界,从理论知识到实验配方,
不舍昼夜,很快就对粘接胶技术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肚里有粮,心里不慌,寻找厂家和商
谈价格都有了底气,张建华终于和上海一家化工厂顺利地达成了合作协议,实验经费只花
了7000元!
这是一次漫长而艰苦的攻坚战,想象不到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攻关队伍没有退缩,一步
步向纵深发展,阶段性成果一个接一个。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将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时运用于作战部队,既是
检验成果效能的最佳手段,又是使其直接转化为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1997年,驻浙某部连续发生两起飞行事故征候,飞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马上赶到
部队!”张建华得到消息时已是夜幕降临,他与助手们带上抢修设备,匆匆赶往火车站。
因为没有预购车票,上车后只能站在过道里,一会儿“立正”,一会儿“稍息”’,经过
十多个小时的“军姿训练”到达终点,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机场,立即投人工作:对受
损飞机进行检测论证、制定抢修方案,随即投入抢修。准确、快速、高效,行云流水,一
气呵成。
战伤抢修真正形成战斗力的标志,是让飞行部队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张建华不是
专业科研人员,他还担任着繁重的本科教学任务,三尺讲台恰好为他提供了建设和培养飞
机战伤抢修专门人才队伍的条件。他积极组织学员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引导学员充
分认识战伤抢修在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中的巨大意义,并把自己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毫
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
研究与教学是张建华同时驱动的两只轮子。
在时光的飞速流逝中,张建华带领课题组先后确定了飞机损伤评估理论与实施方法,建立
了飞机结构任意位置、任意方向裂纹的弹孔损伤容限计算模型,创造性地研究出金属结构
、复合材料、快速抢修工具设备,培养了千余名素质较高的战伤抢修专业人才。

张建华一家分居三省,他在河南信阳,母亲在浙江杭州,妻子董慧茹在陕西西安。董慧茹
也是个事业型女性,兜里装着南航的硕士学位证书,又读起了西安交大的博士。“一硕一
博”,一对高知夫妻遇到了一个比事业和学业更难的难题,就是学龄前的孩子由谁来带?
张建华的母亲身体一直不太好,带孩子多有木便,张建华
从接手课题后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星期天和节假日,还能指望他带孩子!女博士只好“把
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让孩子留在西安,自己没有精力照看,只能“全托”
。即使如此,生活的艰难程度仍超出常人想象。一次,董慧茹外出查阅资料,回来时发现
家门大开,屋里一片狼籍——家里被盗了。恐惧、愤怒、委屈、无助,万般滋味一齐涌上
心头,她抓起电话拨通了信阳。当张建华抓起听筒时,听到的只是他的女博士不停的哭泣
声。准备论文答辩对一个在读研究生来说,无疑具有“总攻”的意义。在发起“总攻”之
前,董慧茹希望丈夫能伸出手来帮她~把,或回西安休假帮她照料孩子,或把孩子接到信
阳住一段。电话接通后才知道,此时张建 华正被一个难题所困,几乎每天 都在夜以继日
地寻找突围方法,董慧茹把冲到嘴边的话又咽回了肚子里。屋漏偏逢连阴雨,时隔不久,
孩子突然患了出血热,董慧茹几乎陷入绝境,好在孩子救治还算及时,没有出现太大的险
情。住在杭州的母亲也常常思念张建华,特别是每年春节来临之际,都打电话希望儿子回
杭州过年,可是张建华每次都未能让母亲遂愿。张建华每每觉得自己愧对母亲,愧对妻儿
,但作为肩负重任的军人,当报国与尽孝、施爱犹如鱼与熊掌时,没有第二种选择。
付出巨大牺牲的,不仅张建华一人。从正式亮出旗帜的第一天起,课题组全体成员几乎全
都献出了属于自己的法定假日。四五年时间弹指而过。作为一个集研究与教学于一体的新
建学科,“飞机战伤抢修研究”一直受到学院领导、军区空军首长,乃至空军机关首长的
热切关注与大力支持。课题组的研究、教学条件已经今非昔比。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空
军飞机战伤抢修研究中心”大楼已于1998年建成投入使用,标志着这项具有开创意义的事
业有了坚实的物质依托,进入科学化、系统化的崭新阶段。
新千年到来之际,拓荒者收获了第一茬果实——“飞机战伤抢修研究”项目荣获军队科技
进步一等奖,另有9个子项目分获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飞机战伤抢修学科”作为重
点建设学科,通过空军评审。《飞机战伤抢修》教材确定为全军九五重点建设教材。
千余名走出校门的战伤抢修人员领到了空军颁发的上岗资格证书,成为中国空军第一批高
素质专业飞机战伤抢修人才。 课题组3名同志通过了教授资格答辩,2名同志由副教授晋升
为教授——而在5年前整个教研室只有一名副教授。张建华本人荣立二等功,由讲师直接晋
升为教授,并且走上系主任岗位。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青春历程》专题介绍了张建华潜
心我军飞机战伤抢修研究的事迹。
张建华的名字也因飞机战伤抢修研究变得响亮起来,一家名声显赫的地方高校想用两名研
究生“换”张建华前去工作,研究经费,实验设备、工资奖金……各种物质条件都远在军
校之上。优越的物质条件谁都喜欢,但未必是一只重量最大的破码,至少在张建华心中除
天平上是这样。
飞机战伤抢修是一项“没有尽头”的研究项目。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项与国防建设密切相
关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张建华和他的助手什仍将继续向前跋涉。
重铸“战神”之翼,就是守护共和国温暖宁静的天空。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124.5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