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决胜岂只在战场----读《军队安全与反窃密》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Oct 16 12:24:59 1999), 转信

决胜岂只在战场
----读《军队安全与反窃密》
作者:袁成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集团和国家为了在政治、军
事、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无不千方百计地获取对方的各种秘密,
并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秘密。”总结了我军反窃密工作实践经验的《军队安全与反窃密》
开宗明义。全书共分上、下编和政策法律规定选编三个部分。其中上编反窃密斗争六讲
中,以一讲的篇幅论述了境外间谍情报机构窃密活动的基本手段、方法及发展趋势。其
实,保密岂只军事领域,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便捷的喷气机数小时内到达五大
洲,通讯连接着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和任一个人,天上的间谍卫星可看清地上的汽车牌
照、报纸标题,世界变得如同小村落。于是乎,“保密”这个字眼已被一部分人所忘却。
但事实证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并没有一刻松缓,反而日趋激烈,不过是试管取代了炮
管;科技、经济信息争夺没有一刻停止,只是“匕首加斗蓬”换成了“西服加礼帽”。
六十年代初,日本一家咨询公司从我国公开发行的《人民画报》照片上发现,北京
的公共汽车上没有气了,而这气包正是中国进口汽油标志。这个微小的变化,使他们推
断出中国一定是找到了很大的油田。可是这座油田在哪里,规模有多大,对公司是否有
利可图?这家公司的情报网立即紧张起来。事隔不久,《人民画报》又登载了一张宣传
铁人精神的画片,画上的铁人王进喜肩扛钻机零件,艰难而顽强地跋涉在纷飞的大雪中;
画片背景除皑皑的白雪外,还有一个半掩着的火车站标牌,“萨尔图”三个字隐约可见,
画的下部写着“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几个醒目的大字。这有公司的研
究人员从画面上那大片飘扬的雪花断定,油田一定在千里冰封的东北高寒地带,从“萨
尔图”这个很多地图上都没有标明的小火车站的名字分析出,油田就在这个火车站附近,
或者是离铁路线不远的地方,否则,怎么能凭着这种带有原始色彩的“人拉肩扛”就能
把钻机运到位?日本人又翻阅了很多资料,还找到侵华战争时期的关东军残留人员,向
他们询问“萨尔图”。终于得知“萨尔图”就是东北松嫩平原一带人烟稀少的沼泽地。
日方估计,中国当时开发这样大规模的油田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一定要进口有关方面的
技术和设备,因此快马加鞭地设计完备,等待买主。果然,几年后中国石油的的综合利
用向国外招标,这家咨询公司就以速度快、设计符合中国实际而夺标。
宣纸,是我国独特的工艺工艺,与徽墨、湖笔、端砚合称“文房四宝”之冠,在国
际上享有盛誉。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纸张能象我国的宣纸那样,质地柔韧,纹
理清晰,薄而润墨,绵而耐搓,不蛀不腐,久不变色。正因为如此,美、日、韩及东南
亚一些国家都垂涎三尺,争相仿造,一些外商更是打着“交流”、“合作”等各种旗号,
采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地窃取我宣纸生产工艺和技术诀窍。
一九八○年九月,四名外商在游览黄山后返回杭州,途中,发现了泾县宣纸厂的一
辆汽车,如获至宝,便驾车尾随其后,未经任何许可就闯进泾县宣纸厂,要求参观,并
提出赠送礼品,均被厂方婉言拒绝。
次年十一月,又是该国某纸厂一行三人,了解到临安县某镇生产的宣纸是以泾县宣
纸厂帮助下搞起来的,很感“兴趣”。这三名外商由我方陪同,到该镇造纸厂参观和交
流。第一天厂里给他们介绍了概况,第二天进行了座谈,第三天竟让外商对宣纸的全部
生产过程进行了录相。参观座谈中,外商有疑必问,我们则是有问必答,热情有余而警
惕不足。连原料的种类和配方比例、选择与处理、浸泡的时间与温度等核心工艺技术和
盘托出。外商还向这家纸厂要了原料样品,并以帮助化验为名用瓶子装走了造纸用的井
水。就这样,我国宣纸生产的技术和工艺诀窍,就在外国人在所谓的“交流”中被窃走
了。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我国首次运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人造卫星,新华社
言简意赅的报道在国际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英国路透社对该报道:“没有提供能使人对
这次试验的任务作出有主见的估价的评细情况”表示遗憾,还说:“这三颗卫星在进入
空间以后,是否被送入不同的轨迹,是决定这次卫星发射的重要意义的决定性因素。到
目前为止,所提供的情况没有为这个问题提供任何线索。”美、法大使馆急如星火,迫
不及待地给某部打电话,要求了解卫星的详细情况。
就在国外想方设法摸我卫星发射的底细而又未能得手之际,一家广播电台于九月二
十二日,即发射卫星后的第三天,播发了一篇题为《太空奥秘夺桂冠》的文章。九月二
十三日,一家报纸又发表了题为《我国第九颗人造卫星》的文章,并附有三颗人造卫星
的图样和卫星总装车间工人正在进行总装的照片。这两文章将三颗卫星运行轨道大致相
同和卫星无线电遥测频率等情况一一详尽,这就等于把我们的空间技术水平、火箭和卫
星研制、发射及其发展情况拱手“献给”了那些梦寐以求的外国人,为国外探测我太空
尖端技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这两篇文章均由某部下属单位的一位工程师供稿。他在卫星发射前将稿件寄出,并
佯称已送审,加上两家新闻单位不太警惕,这样,两篇包含着国家高级军事机密的文章
就见报和广播了,从而造成了宣传报道中最严重的一次秘密事件。
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我国的国际国内环境处于较和平的时期,但在对外经贸、文化
交流中,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在接待外宾客商时,无意中公布出产量、品
种、性能等绝密资料,一些地方领导在尽地主之谊时,热情有加,将本地区的战备方案
脱口而出。无怪一位明眼的海外侨胞痛心呼吁:大陆不能开放声中大揭“盖子”。在建
设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的保密之弦仍需绷紧。加强经济、科技领域的保密工作研究显
得十分突出和必要,应该感谢《军队安全与反窃密》的作者,他们为我们补上了很好的
一课。
(书名:军队安全与反窃密  著者:总政治部保卫部
出版:解放军出版社  版次:1997年4月第1版  统一书号:55065.291)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49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