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trigger),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铁骑(单于夜遁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Feb 13 17:19:43 2004), 站内信件

古今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历经与匈奴人一百五十年的战争后,强大的西
汉帝国覆灭了。匈奴人松了一口气。总算可以睡安稳觉了。但他们很快发现,一个同样强
悍的东汉帝国快速崛起,并且对匈奴采取与前朝同样的进攻战略。

凭心而论,东汉的骑兵部队远不如西汉,但对此时已日薄西山的匈奴人而言,仍是一个噩
梦。在汉帝国及西域各国的联手打击下,不肯归顺汉帝国的匈奴人无奈之下,在一位英明
的部落首领的引领下,开始向西挺进,向西流浪,寻找他们心中的美丽的草原。从此数百
年间再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行踪。

二百多年后,这群从中国北方出发的狼到了顿河大草原,在这里,他们才发现原来这个世
界不光只有中原,这里也是一块美丽的新世界,水草丰美,气候温润。不多久当地的阿兰
人开始进攻他们,匈奴人被迫迎战,(他们总共只有二十万人,能打仗的不过四,五万)
但阿兰人步骑兵在他们的骑射面前无所作为,很快为他们击败,这样他们便成了这块新世
界的主人,呵呵。匈奴人惊奇地发现,虽然他们的骑兵在汉帝国面前累战累败,到了这里
,却是不可战胜的,他们心中被压抑了数百年的征服欲望被激发了出来,经过短暂休整后
,又开始向西挺进,他们坚信,西边一定有一块和汉帝国同样繁华富庶的土地。

数年后,匈奴人击败(东,西)哥特,虽然日耳曼人有着在数量上不少于匈奴人的骑兵部
队,但在匈奴人奇怪的阵型(一字散开),奇怪的攻击方式(在疾驰的战马上准确地射出
致命的箭),奇怪的战术(边打边走,从不与敌军主力硬扛,并且大规模地进行穿插)面
前,溃不成军,连国王亦被匈奴人所杀。(不知道他的头盖骨有没有被匈奴人制成酒器?
)如同当年匈奴人躲避汉帝国追杀一样疯狂地向西逃窜,西方人所谓的第一次“黄祸”来
了。(另一次是蒙古人给他们带去的)

此时的西方,罗马帝国处于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在击败了迦太基文明之后,又征服了北
部的日耳曼部落,虽与安息帝国不时争战,但霸权在整个欧洲无人可及。

但罗马帝国也不可避免地衰弱了,虽然他们自已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的政治腐败,经济
萧条,文化沉沦,同样的,罗马的军事力量也大不如前。没有一支能与同时期列强相抗衡
的骑兵部队。(中国,波斯,匈奴)他们还沉迷于自已编织的步兵致胜论。将无用的方阵
步兵的潜力发挥到了极限。(只在帝国的东部行省有少量的骑兵部队,比例从不超过总军
力的十分之一)很快,他们将要面对各野蛮民族的巨大冲击。(说来也巧,同时期的东方
,中国也受到了游牧民族的冲击)

哥特人来到了罗马,骄横的罗马人当然不将这些衣不蔽体的野蛮人放在眼里,民族矛盾激
化,大战再所难免。

当这些野蛮人排着散乱的阵型,骑着战马向他们冲过来的时候。(与游戏中不同的是,哥
特人的骑兵远远强过他的步兵,其实要论步兵,没有谁能强过罗马的方阵步兵)他们心里
所受到的巨大震憾是可想而知的。(铁蹄踏着大地,大地为之颤动)从未见过这种阵势的
罗马人开始后退,毕竟他们不是早期的罗马步兵了。大战的结果是罗马人全败,完败,败
在了在战斗之前他们不屑一顾的野蛮人手里。(此战的结果对后世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
欧洲人不久之后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重骑兵,因为他们已不再相信步兵)

罗马崩溃了,很快分成东西两部,不久之后西罗马灭亡,只剩下拜占庭帝国在若若支撑。


数十年后,阿拉提,这个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的匈奴人做了匈奴的单于,欧洲,军
刀下的欧洲又一次受到铁蹄蹂躏。

我们不讨论具体的政治,环境等因素,只谈战争,只谈骑兵。

匈奴人和罗马人的第一次碰撞是在欧洲的巴尔干地区,匈奴人南下,东罗马自不能坐视不
管,毕竟这是他的地盘,我不得不佩服东罗马的运气,太好了,巴尔干,(也就是现在的
南联盟及塞,克,阿诸国)群山环绕,大河通海,这地方怎么说呢?不要说骑兵,既便是
规模稍大一点的步兵都难以展开。匈奴人的骑兵发挥不了威力,只好后撤。但这个疤匈奴
人却记着,数年后,阿拉提成功地导演了一出“千里跃进大别山”,凭借其骑兵的快速突
进能力一举通过半岛中部,直扑君士坦丁堡,东罗马皇帝狄奥多修斯二世猝不及防之下,
敌人已抵城下,战又不敢,守又无力。无奈,只好低声下气地讨饶求和,缴纳了大量的“
战争赔款”,割让了多瑙河以南的大片土地才使得匈奴人趾高气扬地得意离去。

卡达隆尼会战,熟悉欧洲史的人应该知道,这里,是匈奴人在欧洲由极盛走向衰弱的起点
。关于这次大战的起因,诸多猜测,流传最广的一个大概是关于一个女人的,我不相信阿
拉提为一个女人会出动倾国之师。(当然,作为一个借口还是很好的,如同日本人在“九
.一八”和“七.七“事变中一样)

匈奴人犯了一个大错误,就是将其主力,匈奴骑兵与他的对手,罗马人及哥特人摆在一个
狭小的正面进行对冲,(这是欧洲人的传统好戏,)而不是发挥他的骑兵的骑射及快速突
击,大纵深穿插的优势。(他们一定不知道“孙子兵法”是什么,否则不会如此,呵呵)
其骑兵部队受到了阿兰人正面的顽强抵抗,一个个匈奴骑射被长枪刺于马下,被暗号射于
马下,死伤极为惨重。

反正不管怎样,这仗罗马人没有败,(匈奴人是不是败了不好说,但从战果上看好像也没
有)匈奴人退回了草原,“罗马人事后计算尸体,匈奴人主力骑兵部队直接战死达十万余
,另有大量伤兵实际已失去战斗力,估计战力仅剩原先的一半左右。此战从根本上扭转了
整个欧洲的历史进程,避免了西方文明被游牧民族毁灭的命运,若此战匈奴人胜,恐怕整
个人类文明历史都会因而改写。”(加“”为转)

虽然匈奴人在一年后又一次直扑罗马城下,但其主力,匈奴骑兵部队再也没有得到恢复。
又一年,阿拉提死了,这个由匈奴人组建的强大的帝国很快崩溃了,(成也忽焉,败也忽
焉!)欧洲,又可以安稳数百年了,直到蒙古客人的到来。

纵观这一时期的欧洲,除哥特人和东罗马有一定数量的骑兵部队外,(但对骑兵战术的运
用远不如匈奴及同时期的中国和安息帝国),仍以步兵作战为主,虽然步兵在正面的攻防
上不逊于骑兵,但其耐久力差,进退缓慢,不适合大纵深迂回的劣势已经显现无疑。这种
情况一直延续到俄罗斯人的崛起。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0.15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