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trigger),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铁骑(弯弓射大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Feb 13 17:24:27 2004), 站内信件

唐帝国,中华五千年文明最后的辉煌,在契丹人的铁蹄声中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契丹开国之地在辽河边,所以中国人又称之为辽,自其开国数十年间,西破突厥,声威大
震,又适逢中原大乱,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长城山海关,燕山山脉一线全面失守,使辽
军铁骑兵不血刃便可以渡过长城,马踏中原。而燕云十六州也成为中原各国,王朝与辽开
战的主因。原因很简单,只有占据了长城及燕山山脉,才可以凭险要的地形,坚固的城防
阻止,甚至是延缓契丹铁骑的快速进攻和掠夺。柴荥,赵匡义的亲征,杨业,杨延昭父子
的忠烈。无一不是为了这块锲入中原腹地的弹丸之地,但缺少能与辽军铁骑硬碰硬的骑兵
实力的中原,累战累败,不得已,只好弃守,将防线全线南移,也使得终宋之世,再无力
北征。空留下杨家将的故事由后人评说。 

契丹人自已衰弱了,中原温润的气候,富庶的财富,磨灭了他们的豪情,濑散了他们的身
体,使得他们在女真人兴起的时候显得不堪一击。但其为后来的游牧文明(金,元)留下
了一个相对统一的中国北方和大量的汉奸兵(不管是金还是蒙古都有数十万汉人军队参加
对汉民族的屠 杀,其中一些人堂尔皇之地出现在诸如<金史><元史>中被称为名将,因
为他们都杀过数十万的汉人,而这种情况在汉唐时不曾出现,当时的边地良家子弟是汉,
唐骑兵的中坚,这就是蒙古能够有足够多的兵力多线作战的一个主要原因,“蒙古每甲(
十户),一人西征,一人南征;中州户每户一人南征,一人征高丽”,不要我解释中州是
哪了吧?九州之中啊。而匈奴人和突厥人就没享受过这种待遇,唉,家门不幸啊,乱世出
奸人啊。天哪)

与宋联手灭掉辽之后,女真人的金又将进攻的箭头对准了他的盟友,北宋,一时间,打得
北宋丢盔弃甲,失城陷地。

女真人,起源于白山黑水之间,自小一个个便练得一手好箭法,(按我的意思,中国的游
牧民族中,论骑射女真人当排得第一,其下是蒙古人,匈奴人,契丹人,乌桓人,突厥人
,这时期及以后的明军将士战死沙场时,大都身中数箭,乃至数十箭既可为证)百步穿杨
是小菜一碟,且生来力大,惯使长柄重武器,如大斧,狼牙棒之类,不重防护,杀得性起
时,便拼死前进,不知有退。以步兵为主,士气低迷的宋军自不是对手。只有“八字军”
和“岳家军”才为汉人挣得一些脸面,所谓“八字军”是指其军兵皆在面上有“忠义报国
,誓杀金贼”八字而得名,主力以步兵为主,都是金攻宋时被打散的官兵,有相当战斗力
,纵横山东,河北,金军累次以“拐子马”围剿,皆为其所躲过,后主力向南投宗泽帐下
,不知所踪。“岳家军”,岳飞所部,其军以北方人为主,有相当数量骑兵,且战斗力颇
强。最出名的一仗是“郾城之战”,金军出动拐子马冲阵,其所部不乱,以骑兵上前硬扛
并抵消金军骑兵冲击,步兵后继执长刀砍马腿的战术大破拐子马,金人遂有“撼山易,撼
岳家军难”的感叹。

但宋确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弱朝,其所出的昏君,奸臣(后泛指汉奸)之多,不思进取之
甚,数中华五千年历史,从未有之。其实宋世有过两次绝好的机会,一是金灭辽,一次是
蒙古破金,都没有抓住,所以他只好等待被亡 国的命运了。

公元1167年,斡难河(鄂嫩河)右岸的跌里温盘陀山,一个注定要震惊世界历史的蒙古人
出生了,他刚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蒙古孛儿只斤部落头领也速该,打败了他的敌人,
用一个俘虏的名字替他起名“铁木真”。

铁木真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也速该死了,死在他的敌人,塔塔尔人的一次伏击中,他的
尸体被他的随从们用战马驮回了部落,随后,他父亲的部落开始分散,以至到了最后,与
他在一起的只有他的母亲和三个同胞弟弟,哈撒儿,哈赤温和铁木哥,以及两个异母弟弟
:别克台尔和别里古台。在斡难河边以渔猎为生。但在铁木真二十岁的时候,他与他的弟
弟们夺回了他们应该拥有的一切。重新成为部落头领。 

此时的蒙古各部落相对分散,铁木真经过十数年的东征西讨,一统大漠,于1206年在斡难
河被各部落头领推为“成吉思”汗,意为至高无上的汗。请各位看贴的不要欢呼,这是个
蒙古人,不干俺们汉人或是中国人的事,他对当时世界各民族做的惟一一件事就是:屠杀
。刽子手而已。蒙古帝国的文化底蕴很浅,浅到没有自已的文字,这种对各民族的征服本
身就意味着流血(蒙古攻宋时,宋有六千万人,到明初时,只有不到两千万,还有的呢?
死了,至少有1800万中国人死在蒙古人手里,1800万是什么概念大家自已想),蒙古帝国
经过8年的征战和屠杀,于1225年征服了中亚细亚的花剌子模王国;1227年灭西
夏(成吉思汗本人死于安庆府城下)1228年,蒙古攻金,此时的金立国不久,尚有一定战
斗力,同年蒙古军进攻大昌原,为金军所败,死八千人,吃到与金交战的第一次败仗。次
年,蒙古真定万户史天泽(汉人)率领河北蒙、汉军围攻卫州(今河南汲县,又败,死伤
万人。再一年,蒙古名将速不台(与郭靖的师父哲别齐名)部攻潼关,被金军里应外合,
大败。

但总体而言,蒙古对金还是胜多负少,最后在钧州一战击败金军主力(据说此役蒙古是倾
国之兵出动,有不少于40万的骑兵?),至此金军大势已去。1234年,金灭。两年后,蒙
古人开始大规模西征,于1242年结束,征服了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等地,建“金帐汗国
”1252年蒙古再一次开始西征,征服了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在今伊朗和伊拉克一带建立
了“伊尔汗国”,同年,成吉思汗的另一个孙子在今新疆塔城建立了“窝阔台汗国”,和
以后的“元”统称四大汗国。

一个普通蒙古士兵的装备有:一张强弓(背在身上)和两个装满箭支的箭囊(60~80支箭,
这种强弓配上破甲锥后可在近距离有效射穿欧洲或中国重骑兵的正面护甲),一把阔刃弯
刀(钢制,有足够的硬度,长度视要求要定),一把短柄手斧(或投矛),一把钉头锤(
或链枷)和一支能把敌骑兵从战马上拖下马的钩矛(或称拖枪,长五米左右,可直刺,枪头
处有长约20公分的半月形回钩),还有一条套马索。这大概就是一个蒙古轻骑兵的所有装
备了(当然还有其他的杂七杂八的武器,但这些一般都是配备的)。

回头再来看一看蒙古人的战术,蒙古人的战术是匈奴、突厥人延用千年的古老战术:即长
用不衰的游牧战术的完美形式,成横列展开,保持三到五列的纵深,前一到两排是重装骑
兵,后面是轻骑兵(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蒙古突骑)横列之间有很大的空隙,可以快速地让
轻骑兵从空隙中穿出,向排成整齐队列的敌军射箭(对付没有什么装甲的兵种,三百步外
蒙古人基本可以做到一箭致命,便是重甲,百步内也可以做到),以尽可能多的杀伤敌人
和破坏对手的阵型。由于东西方军队的作战思想的不同,这里蒙古人会出现两种选择:1,
对西方西队,一列列骑兵冲出,放箭,撤回,当双方军队距离足够近后,重骑兵集体后撤
(如敌重骑兵抛开步兵出击,会被轻骑兵的箭岚射成一个个刺猥),组织下一次的重复攻
击,只到将对手的士气击垮,或是将有可能对其构成巨大威胁的重骑兵,长矛兵射死后,
再由重装骑兵出击。轻骑兵跟进,用他们的战马和弯刀置敌人于死地。2。对东方军队(如
宋,西夏,金),因为对手有足够强,射程足够远的步弓,连弩,长枪,刀牌,也不需要
太整齐的配合,并且有大量的轻骑为侧卫部队,用对付西方部队的战法显然不行,这时他
们会采用轻骑兵冲两侧,重骑兵直接出击的战术,多点多面进攻,利用骑兵对步兵的突击优势,以求尽可能快地将敌军分割开来进行歼灭。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手死活都不与蒙古军对抗,而是依托有利地形进行抵抗,这时蒙古
人会采取退缩的方式以迷惑对手,并抛弃大量辎重,马匹以坚定对手出击的决心,然后大
步后退,将对手引至仗击圈。当疲备的敌军准备后退时,他们会意外地出现、在地平线周
围散开。在可怕的寂静中慢步缓行着前进,没有指挥的号令,鼓角声,主要看旗手的手势(
当然他们的队形也不需要太整齐,大致上是齐的就可以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突然冲
锋,发出鬼嚎般的尖叫和呐喊,用他们的弓箭,长刀,拖枪,手斧,甚至绳索,就像是围
猎一样将敌人弄死。

最后说说蒙古马,无疑,作为骑兵用战马,它是不合格的(俺骑过蒙古马,比之伊犁马至
少要小一号,感觉不是太爽,尤其是奔跑中,颠得厉害,伊犁马比之要好很多,腿长,跑
起来也好看,也快)但它和蒙古人一样,出生于同一片草原,在同样的土壤和气候中成长
,经受了同样的锻炼,具有不寻常的耐力,并且对气候,草种的要求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也就是说,什么都能吃,这也就是蒙古人在征服了广大地区后仍骑着他们的蒙古马回到草
原的道理所在,别的马在这不能适应。 

值得一提的是,单凭这些,蒙古人几乎是不可能击破任何一个中原或是欧洲的城池的(比
如一个襄阳,就拖住了南征蒙古军主力九年之久,并且使蒙古大汗死在了城下),他们将
从汉人和波斯人手里学会的炮用到了攻城战中,以致后期的蒙古兵几乎攻无不克(特别是
对宋,当然这也要归功于那些汉奸兵,单凭蒙古骑兵在城池之内的巷战中作用是有限的,
其有限的兵力也是经不起消耗的,这也是我痛恨这些汉人的原因,单是一个宋,就不是蒙
古人所能对付得了的) 

纵观这一时期的蒙古,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既俗话说的“山中无老
虎,猴子称霸王”。不是我阿Q,确实,这时的东方,只要有一个汉,唐,既便是早期的金
,或是西方有一个阿拉伯,奥斯曼(早期的东罗马也行)这样的大帝国,蒙古人是没有机
会横扫欧亚的的(全盛时期的匈奴,突厥乃至鲜卑都要比蒙古要强大),虽然他们会对文
明构成一定的威胁和伤害,但危害绝不会有这么大。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0.15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47毫秒